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维特根斯坦的侄子(伯恩哈德作品)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主题是关注在现代社会当中,人与人之间疏离而冷漠的关系。作者对社会和人生所持有的严肃态度,在本书中显露无疑。文字极富音乐性的特点,也在作者不断使用的夸张和反复中得以体现。

内容推荐

“现在我知道了,我们许多年从一个人身旁走过,却不知道这人是谁。

现在我知道了,数十年我曾从一个人身旁走过,而不知道他是谁。”

作为伯恩哈德作品系列的第一卷,本书包含了三个关于死亡的故事。

《波斯女人》:关于爱情、报复和死亡的故事

《维特根斯坦的侄子——一场友谊》:关于友谊、理解与死亡的故事

《制帽匠》:关于亲情、尊重与死亡的故事

伯恩哈德说:“想到死亡一切都是可笑的。”他以极富音乐性的文字,犀利的夸张、重复和幽默,将人类境遇中种种愚钝与疾病,痛苦与冷漠,习惯与禁忌推向极端,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艰难。

试读章节

1967年,鲍姆加特山上赫尔曼病房里辛勤工作的一位修女,把我刚刚出版的小说《精神错乱》放到我的床上,这是一年前我在布鲁塞尔十字街六十号写成的,现在我身体很虚弱,没有力量去拿它,几分钟前我刚从长达数小时的麻醉状态中醒来,医生们给我做了一次大手术,他们切开了我的颈部,从我的胸膛里取出了拳头那么大的一个肿瘤。我记得那是六天战争。期间,在我身上实施了强化可的松疗程,结果我的脸正如医生所希望的那样胖得像个圆月亮;查房时他们以其特有的风趣评说这张月亮脸,根据他们的说法我只还能活上几周,最好的情况也只能活几个月,听了这话我也笑了。赫尔曼病房一层只有七间病室,将近十三或十四名患者在这里其实只是等待死亡。他们身着病房提供的病号服,在走道上趿拉着拖鞋来回走着走着,某一天便会永远地消失了。著名的萨尔策教授每周一次出现在赫尔曼病房,他是肺外科手术部独一无二的权威,总是戴着白手套,迈着令人十分敬畏的步伐,修女们几乎是悄然地簇拥着这位身材魁梧、风度翩翩的专家,陪他前往手术室。那些高贵的患者们都争相让他实施手术,他们把宝押在了他的名气上,我不是这样,我让肺外科的主治医师手术,一个个头不高来自林区的农民儿子。萨尔策教授是我朋友保尔的一个舅舅,保尔是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侄子,今天整个知识界,还有整个伪知识界都知道他的《逻辑哲学论》,恰好在我躺在赫尔曼病房期间,我的朋友保尔住进了路德维希病房,距我的病房二百多米远,那里不是像赫尔曼病房属于肺病专科,即所谓鲍姆加特山,而是施泰因霍夫精神病院的一部分。绵亘在维也纳西面的威廉米恩山几十年来分为两个部分,即分为肺病区(简称鲍姆加特山,是我的地面)和精神病区(世人称之为施泰因霍夫),从面积上说,小一点儿的称为鲍姆加特山,大一点儿的叫做施泰因霍夫,它们的病房都以男人的名字称呼。想一想就觉得怪诞得很,我的朋友保尔偏巧住在名为路德维希的病房里。每逢我见到萨尔策教授,见他目不斜视地朝手术室走去,都想起我的朋友保尔总是交替着称他的这位舅父为天才和杀人犯,看着教授的样子我就想,如果说现在他走进手术室或从里边出来,就是一位天才或者一个杀人犯走进手术室,就是一个杀人犯或者天才从里边出来。我觉得这位闻名遐迩的医学教授是个很有魅力的人物。赫尔曼病房至今仍只限于进行肺部手术,主要是专门治疗肺癌,在住进赫尔曼病房之前,我已经见过许多大夫,并对他们进行了研究,这已经成了我的习惯,但是从一开始,从我见到萨尔策教授的第一眼起,他就使所有我见过、研究过的医生相形见绌。他的卓越对我来说无论如何都绝对是无法洞悉的,这卓越是由每逢观察他时所产生的敬佩,以及关于他的流言传说组成。我的朋友保尔也说,萨尔策教授据说许多年来都是奇迹的缔造者,不少已经病人膏肓的人,经过他的手术又继续活了几十年,同时据说也有一些患者,最终死于他的手术刀下,其原因,如我的朋友保尔一再所说的,是事先没有预见的天气骤变引起萨尔策教授烦躁不安,以至于双手变得不听使唤。不管怎么说吧,萨尔策教授的确世界闻名,又是我朋友保尔的舅舅,但他不一定因此非给我做手术不可。一方面他对我具有莫大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他在全世界的绝对声望又让我心中陡生惊骇,加之我从朋友保尔那里听到的关于萨尔策教授的情况,最终我决定,还是让来自林区的那位实诚的主治大夫给我手术,而不是由来自第一区的这位医学权威。住进赫尔曼病房的头几周里,我也一再观察,发现正是萨尔策教授实施过手术的患者,没有通过手术保住生命,也许可以说,这是这位享誉世界的教授走背字的时段,在这期间我自然对他感到恐惧,所以就决定让那位来自林区的主治大夫施行手术。今天看来,这一决定毫无疑问是幸运和明智的举措。但是如此这般的揣测是没有用处的。我每周至少一次,尽管开始时只是通过门缝看到他,可是我的朋友保尔,在住进路德维希病房后的数月中,竟一次也没有见到过萨尔策教授,而这位说到底是他的舅舅,如我了解,萨尔策教授是知道他的外甥住在路德维希病房里的,我当时想,从赫尔曼病房到路德维希病房的几步路,对萨尔策教授当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妨碍萨尔策教授造访他外甥保尔的理由不得而知,也许有非同小可的缘故,也许只不过懒得动弹,不愿意多走几步路去看望外甥罢了。我第一次住进赫尔曼病房期间,保尔已多次被送进路德维希病房。在我这位朋友一生的最后二十年中,每年至少两次,总是突然发病,而且每次发病的情形都很可怕,不得不送进施泰因霍夫精神病院,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次住院的间隔越来越短,他也经常被送进林茨附近那家名为瓦格纳一约雷克的医院,他是在上奥地利州特劳恩湖畔出生和长大成人的,直至他去世,在一向属于维特根斯坦家族的一处旧农舍里享有居住权,一旦他在这里发病,就被送到上面提及的那家位于林茨附近的医院。他很早就患上了只能被认为是一种所谓精神病的疾病,大约是在他三十五’岁的时候,他本人很少谈及此事,但从我所知道的关于我的朋友保尔的一切,不难对他如何患上所谓精神病有个粗略的了解。保尔在孩童时期,体内就埋伏下所谓精神病的种子,一种从未精确界定的疾病。甚至可以说他就是作为一个精神有毛病的婴儿出生到这个世上的,一开始就患有了那种后来控制、左右了保尔一生的所谓精神疾病。直到他去世这种精神疾患一直伴随着他,成为他生命中自然而然的事情,如同其他人不为这种病所折磨度过一生一样。他的所谓精神病的治疗过程,充分证明了医生和医学的无能为力,令人极其沮丧。医生和医学的无能为力还表现在,总是给保尔患的所谓精神病冠以种种令人极为不安的名称,当然从未有过正确的称谓,因为他们没有头脑,行医乏术,他们关于我朋友的所谓精神病的种种称谓,到头来总是错误的,或者甚至于是荒谬的,结果总是一个取代另一个,那情形着实令人汗颜和沮丧。那些所谓心理医生诊断我朋友的疾病时,一次说他患的是这种病,另一次又说是那种病,就是没有勇气承认,他们事实上对这个病和对所有其他疾病一样,都不能给出正确的称谓,总是只有错误的、让人感到迷惑不解的名称,因为归根到底,他们如同其他所有医生一样,至少通过总是给疾病以错误名称让自己感到轻松和舒适,可这轻松和舒适无异于谋害患者的性命。他们任何时候都把“狂躁”、“抑郁”这样的词儿挂在嘴上,每次又总是错误的。无论什么时候他们(如同一切其他医生!)都使用某一个科学名词来掩饰自己的无能,以求得保护自己(而不是患者!),像一切其他医生一样,治疗保尔的医生们也以拉丁语打掩护,逐渐在他们自己和他们的患者中间建立起一道不可逾越、不可穿透的大墙,他们的前人多个世纪以来,仅仅为了隐瞒他们医术低下,掩饰他们的江湖骗术也是这样做的。我们知道,他们在治疗伊始便在他们与患者之间设置了一道的确是无形的,但绝对无法穿透的墙壁,他们实施的一切治疗皆可能是非人道的、是谋害性命和致人于死地的。心理医生是最行医乏术、最没有资质的,与其说他们是致力于掌握医学知识的大夫,不如说他们更像是一些以谋害人性命来取乐的人。我这一生中最害怕的事,莫过于落到这些心理医生手中,与其相比其他医生就远没有那么危险,当然说到底医生给人们带来的都只有不幸,但是,在我们当今社会里心理医生完全自成一体,像外交官一样在社会中享受着豁免权,他们在我朋友身上,多年来肆无忌惮地采用种种治疗方法,在我得以对这些所谓治疗研究了一番之后,我心中对他们的恐惧更加强烈。这些心理医生的确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魔鬼。他们无法无天,大言不惭地干着一些堪称是暗无天日的勾当。我已经能起床走到窗前,最终甚至于来到走廊里,和其他那些还能行走的重症病人一起,从病房的一头走到另一头,来来回回地走。终于有一天,我甚至走出赫尔曼病房,试图向路德维希病房走过去。但是我过高地估计了我的体能,不得不在恩斯特病房前就停住脚步。我得在用螺丝固定在墙上的长椅上坐下来,先喘口气休息一下,以便完全依靠自己返回赫尔曼病房。长达数周乃至数月卧床的病人,每当他们到了能起床的时候,总是过高估计自己的体力,一下子什么都想做,这愚蠢的行为常常让他们重新躺在床上数周之久不能动弹,许多人甚至因为这突然的鲁莽举动,丢掉了通过手术好不容易从死神那里夺回的生命。

P113-117

书评(媒体评论)

我欣然沉浸在伯恩哈德的书页里,

拥抱他那不可遏止的愤怒,分享那愤怒。

——帕慕克(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伯恩哈德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是他的财产。

——耶利内克(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维特根斯坦的侄子(伯恩哈德作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地利)托马斯·伯恩哈德
译者 马文韬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95472
开本 32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3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21.45
丛书名
印张 7.1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3
14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