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解读健康密码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这五个对中国人健康危害最大的几个方面入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其发病根源与危害程度,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通过掌握健康手机号14065430268,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幸福伴一生。

内容推荐

控制高血压,记住140;

控制糖尿病,记住6;

总胆固醇达标,记住543;

零吸烟,记住0;

控制腰围,记住268。

本书作者胡大一大夫通过对这一系列数字的解读告诉读者,对待心血管疾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拥有健康真的很简单。

其实,健康密码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目录

第一章 14065430268之140

 控制高血压,记住数字140

 导语:不愿沾着脑卒中的边儿/3

 1.血压是怎么回事?/6

 2.高血压最喜欢纠缠的九类人/9

 3.重视高血压的起点/14

 4.高血压与病入膏肓/17

 5.降压才是硬道理/21

 6.控制血压要趁早/24

 7.你的血压在理想状态吗?/29

 8.家庭轻松自测血压/31

 9.“低压食物”是降压高手/35

 10.有氧运动是降血压的灵丹妙药/40

 11.给我们的心灵减压/48

第二章 14065430268之6

 控制糖尿病,记住数字6

 导语:苦涩的甜蜜/57

 1.初次尝到“甜头”/59

 2.谁是糖尿病的罪魁祸首/61

 3.回归健康——血糖小于6/63

 4.血糖比尿糖更重要/65

 5.血糖连连测/66

 6.低血糖是危险杀手/68

 7.泡在“糖水”里的心脏/70

 8.从依赖药物到饮食控制/73

 9.10000步与小药丸的博弈/77

 10.盲目运动有危险/81

第三章 14065430268之543

 总胆固醇达标值,记住数字543

 导语:没有胆固醇升高就没有富贵病/85

 1.胆固醇有好坏之分/87

 2.不能根据化验单的“正常值”判断自己是否正常/89

 3.血脂检查不是项目越多越好/91

 4.化验血脂前的注意事项/94

 5.两种斑块/两种命运/96

 6.血脂异常造就一个脂肪肝/99

 7.将“坏”胆固醇拒之口外/101

 8.这样降脂的方法行不行?/111

第四章 14065430268之0

 零吸烟,记住数字0

 导语:烟草——国际化的平民毒品/119

 1.一个烟民一生吸烟的烟蒂差不多可以装满一口棺材/123

 2.烟草是如何“杀人”的/124

 3.吸烟者是如何“谋害”他人的/126

 4.烟草依赖是一种疾病/129

 5.吸烟对心血管的危害/131

 6.一份戒烟成绩单/132

 7.解决七个问题有助戒烟/134

 8.戒烟五大误区/137

 9.戒烟建议:一次了断/139

 10.戒烟理念“双子座”/140

 11.戒烟可适当使用药物/142

 12.远离烟草,你我同行/147

第五章 14065430268之268

 控制腰围,记住数字268

 导语:每天坚持到底/157

 1.肥胖分型:你是“梨”型还是“苹果”型/161

 2.肥胖标准:你BMI了吗/163

 3.为什么减肥这么难?/166

 4.提高基础代谢率让脂肪燃烧/168

 5.先饮食教育,后控制肥胖/170

 6.健身圣经——有氧运动/174

 7.控肥运动“三宝”:安全、简便、恒久/179

试读章节

40年前,当我刚刚走进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校门,成为一名医学生时,对医生的了解还很肤浅,我以为将来做外科医生就是学会开刀,做内科医生就是要学会用药。

随着做医生的时间越来越久,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我逐渐发现一些过去不曾意识到的问题:“心”病与心脏病。可以说两种疾病互为因果,一方面,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紧张、高压力会导致一个原本健康的人出现许多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另一方面,心血管疾病的存在又给病人增加了无尽的精神心理问题,使病情雪上加霜。

1987年,我收到一封陕西教师的来信,他在来信中讲述了自己20年的病史。20年前他曾是一所中学的校长。1967年,他因坚持让学生上课学文化,与宣传队的领导发生意见分歧,并由此惹来诸多非难。在最后一次遭受宣传队的辱骂后,他心情抑郁,不想上班,并去医务室开假条。在做心电图检查后,发现有室性早搏。医务室根据当时权威的心电图书做出诊断报告:不正常心电图,室性早搏。

他问医生:早搏有什么危险?

医生答:可能猝死。

他问:室性早搏的原因是什么?

医生答:司能是心肌炎。

他被转到西安的大医院,又做了一些相关检查,没有查到心肌炎的任何证据,医生就给他诊断为“心肌炎后遗症”。

他想打听什么是“心肌炎后遗症”。

医生答:“心肌炎后遗症”就是心肌炎治愈后,在心肌上留下了一块大瘢痕。

从此,他再没有上过班,也没上过讲台,到处寻医问药却不见好转,5年后终于卧床不起。

直到1987年7月,他的儿子买爆米花时,偶然在用于包爆米花的一张《健康报》上看见我写的一篇科普文章《室性早搏不等同于心脏病》。我在文章中强调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预后良好,不能仅据此诊断为心肌炎,“心肌炎后遗症”更是无明确定义、也无诊断标准的“莫须有”帽子。他的儿子看过报纸后飞跑回家,把报纸递给父亲说,你看北京大夫讲的情况是不是你?后来他在给我的信中说,他已卧床15年,活着没有意思,自杀缺乏勇气。读过我的文章,他感到自己就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即将被吞没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条木板,但仍不确定这是否真是救命稻草,可以使他化险为夷。我详细看了他附在信中寄来的多年体检资料,除心电图发现室性早搏外,一切正常。我回信告诉他,他没有器质性心脏病,20年的时间就是预后良好的最好证据。还给他做了详细的解释,鼓励他消除顾虑,逐渐恢复日常活动。两个月后,他回信讲,接到信后顾虑全消,精神振奋,病情大有好转。半年后来信,他已完全恢复,可给家里挑水了。

大家在这个案例中可以明显看到精神压力导致身体出现“异常表现”,同时这个“异常表现”又反作用于精神压力,就是这样一个闭合的压力环,最后使一个人彻底崩溃。当然我在这个案例中不想讨论当时的工宣队长有多么不深明大义,我也不想讨论那些医生有多么不够高明严谨。我只想告诉大家,要想没有高血压、心脏病,在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的同时,还要关心自己的“心病”。

在后来的行医生涯中,尤其当我成为一个专家时,屡见不鲜的“双心”案例就使我更加意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意识到传统看病模式的片面。我开始摸索一条对患者身心全面服务的道路。经过8年的探索,我找到了,它就是今天我倡导的“双心门诊”模式。就是在门诊接诊患者时,由一名资深的心血管专家,在凭借丰富的行医经验诊治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判断病人是否伴有心理疾病的可能并辅以心理诊治,包括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

作为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和全国心血管医师协会的会长,我一直不遗余力地在全国推行“双心门诊”模式,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不太理想。主要原因还是双心门诊对出诊医生的医术要求较高,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过程。出诊医师必须在错综复杂的症状中清晰地辨别出哪些是“心病”症状,哪些是“心脏病”症状,不能错查也不能漏报。

有人形象地将心血管病人的心理、情绪问题形容为“被现代医学遗忘的角落”。曾有一位国内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在一家著名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住院,他有非常明显的自觉症状:心慌、胸闷、呼吸困难,有马上要死的感觉,但医生诊治多日,做了可能做的所有检查。找不到器质性心血管病的证据,正在百思不得其解时,这位作家跳楼自杀了。此时医生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么严重的貌似心血管病表现都是情绪抑郁的躯体症状。如果给他看病的医生有一点“心病”的诊治常识,能在早期正确诊断,并给予心理疏导、抗抑郁的药物和行为干预,可能这宝贵的生命就不会丢失。P48-51

序言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老龄化、生活方式和社会转型、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全球化等因素对我国居民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影响。在过去的30年间,我国居民的死因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及母婴疾病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比例由8.2%降至5.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由76.5%上升到82.5%。这就迫切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切实的行动,开展对慢性病的控制,来推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而其中最根本的预防措施是提倡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和控制烟草使用等。虽然世界卫生组织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早就提出“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各项任务中的首要任务”,但目前我国的健康教育仍未广泛开展,国民卫生保健知识贫乏的局面尚未有大的改观,慢病危险因素几近失控。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六百万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

胡大一教授作为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疾病专家,他不仅在I临床方面专有所长,而且在科研、教学以及心血管病预防方面也做出了很显著的成绩。特别是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他能致力于健康教育工作,把自己的工作主题定位在大健康、大卫生和大预防上,为老百姓“少生病”多做工作,并且能将科学知识用一些生动活泼、浅显易懂的形式来进行宣传,尤为可贵。

胡大一教授的《国人健康手机号》一书,很值得读。该书不但很容易让普通人掌握影响心脏健康的几大关键因素(血压、血糖、血脂、吸烟、肥胖程度),而且引入了许多国际上关于心脑血管病预防治疗的新理念、新方法,即便是专业医生,读后也会获益匪浅。当前,社会需要大批健康教育专家来向大众宣传科学的健康理念,传播正确的保健知识。我很高兴看到能有胡大一教授这样既懂专业理论、又具实践经验的专家活跃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领域,为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作贡献。

王陇德

2009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解读健康密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大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08144
开本 16开
页数 1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9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161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5: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