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向奎先生字拱辰,著名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專家,他對中國古代史和中國思想史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被譽為一代宗師。書中具體收錄了:《吊詭怡生:一比較哲學試釋》、《中西文化的共處:互動互強》、《何休三闕及其流傳考》等文章。
图书 | 中国古典学(第2卷杨向奎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楊向奎先生字拱辰,著名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專家,他對中國古代史和中國思想史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被譽為一代宗師。書中具體收錄了:《吊詭怡生:一比較哲學試釋》、《中西文化的共處:互動互強》、《何休三闕及其流傳考》等文章。 目录 主題論文 論歷史解釋學和歷史符號學諸問題 編者按 (一)歷史和史學 (二)解釋學和符號學 (三)儒學和仁學 中國古典的解釋 吊詭怡生:一比較哲學試釋 論在時間中的“在”與“逝”:歷史與不朽 生生不息的中國哲學第四部:日日新,又日新 中國的故事思維,實踐,與思潮 中西文化的共處:互動互強 歷史詮釋方法論:柯靈烏的“問答邏輯”原理 “獲麟起筆”與“文成致麟”——“獲麟”義下的《春秋》三傳學 論《左傳》晋、吴二國與黄池之會 《公羊傅》、《穀梁傳》從解經之作建立自身的經典意義比較 何休三闕及其流傳考 漢晋之際《春秋》學的轉變與杜預“集解” 評介趟沛《廖平春秋學研究》 《宋本玉篇》引《國語》例辨正 江右地域與明代《史通》學的發展 後王學時代的道統重建 近當代學術史中的“周公稱王” “古史辨”與近代劉歆學的發展 ”黄鳥“之“詩”與秦穆公之“史” 論道教對士人的影響——以元代道教史籍為中心 明末的唐詩整理與唐詩學傾向 再論甲骨文分期斷代兩系說不能成立——再說《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商代後期年代學的隱患 試論中國古典學和四夷古典學 楊向奎先生與唐山文化 學習楊向奎先生的學術精神和治學方法 懷念車中校友楊向奎先生 父親的早期政治傾向和後來的黨性表現 熾烈情 坦蕩心——楊向奎先生傾心曹雪芹家世研究 杨向奎的京东乡邦历史文化研究 灤河文化初論 灤河文化研究的幾個理論問題 論近代工業與唐山教育事業的發展 唐山作家風格論 從唐山看城市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古典学(第2卷杨向奎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锐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015037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60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700 |
出版时间 | 2009-11-01 |
首版时间 | 2009-11-01 |
印刷时间 | 2009-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11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12 |
丛书名 | |
印张 | 39.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60 |
宽 | 184 |
高 | 2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