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运用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等20世纪的前沿文学理论,深入分析了美国大众媒体、文化传统、东方主义等因素对美国人民的愚弄和误导,以及许多美国人对战争的幻想与对越南人民的种族偏见和文化误读。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首先深入分析越南战争是如何被美国大众想象出来的,然后通过美国越战士兵、记者的亲身经历,解构想象的越战,最后分析美国越战叙事文学中的越南人形象,并从哲学和文化的层次解析美国人对越南人的误解和无知。
图书 | 美国越南战争--从想象到幻灭(论美国越战叙事文学对越战的解构)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运用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等20世纪的前沿文学理论,深入分析了美国大众媒体、文化传统、东方主义等因素对美国人民的愚弄和误导,以及许多美国人对战争的幻想与对越南人民的种族偏见和文化误读。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首先深入分析越南战争是如何被美国大众想象出来的,然后通过美国越战士兵、记者的亲身经历,解构想象的越战,最后分析美国越战叙事文学中的越南人形象,并从哲学和文化的层次解析美国人对越南人的误解和无知。 目录 第一章 背景概述 第一节 想象中的越南战争 第二节 越战叙事文学概述 一、 越战叙事文学概述 二、 越战叙事文学评论概述 第二章 越战是如何被想象出来的? 第一节 政府宣传:洞穴里的自得其乐 第二节 新闻报道:一场鲜为人知的战争 第三节 影视文化:幻象的缔造者 第四节 文学作品:一种思维和视角的模式 一、 《丑陋的美国人》 二、 《绿色贝雷帽》 第五节 家庭、社会、文化、传统 第三章 解构想象的越战 第一节 新新闻体与越战 第二节 天真的失落 一、新兵训练营:梦魇开始的地方 二、死神之吻:英雄神话的解体 三、堕入黑暗的深处 四、两条阵线的战争 第三节 士兵的反抗 一、奇特的防御策略 二、头盔上的抗议 三、绝望中的消沉 四、正面的反抗 第四节 回国后的幻灭 一、家园里绽放的毒之花 二、荒原里的另一场战争 三、边缘化与沉沦 第四章 神秘的越南 第一节 美国人凝视下的越南人 一、越南人的形象 二、主奴关系 三、东方主义 四、消解 第二节 美国人对越南人的误解 第三节 神秘的越南人 第四节 越南人的缺席 结语 附录1 美军士兵写于头盔和衣服上的话语 附录2 中英文对照美国越战叙事文学作品及作者 参考书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美国越南战争--从想象到幻灭(论美国越战叙事文学对越战的解构)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胡亚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06861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0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5 |
出版时间 | 2009-09-01 |
首版时间 | 2009-09-01 |
印刷时间 | 2009-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712.065 |
丛书名 | |
印张 | 9.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