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北京夏天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第一部校园情感力作,一段感动并温暖亿万读者的浪漫青春

喜欢《北京夏天》的人,他们应该是一群“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是一种情怀,相伴而生的还有骨子里的浪漫,它是一束可以照亮精神世界的光——让在现实中取得成功的人不那么轻浮,让生活得不太如意的人拥有精神上的高贵。

记得那一年的暑假,记得《北京夏天》,记得美丽的许群航和骄傲的刘石……有那么一群人,我们气味相合,臭味相投,哪怕是在多年以后。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发生在1996年夏天里的爱情故事。大学里的一群年轻人,开始了毕业前的一场排练。

学生剧社推出话剧《蒲公英》,女主角选定了美丽自信的大一女生许群航;男主角却是貌不惊人,低调沉稳,来自大山。却是很多女生梦中情人的大四男生刘石。

随着盛夏的来临,由广告创意人罗普音资助的校园话剧已初具规模……

不料,刘石的父亲病危。匆匆离校后,再回来的刘石却是判若两人:他不但拒绝许群航的爱情,甚至拒绝令所有的同学都羡慕的毕业留校工作,而要孤身返回边城。许群航伤心欲绝,罗普音此时出现在她的身旁……

同名电视剧已在全国各地电视台热播。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尾声

试读章节

“我都要痛苦死了你居然还笑!”

“痛苦?被人爱是件痛苦的事情吗?”

“哎呀人家在跟你说正经的呢。”

“我没有不正经呀。”

“讨厌!

眼见陈馨儿的手就要落到自己的背上,许群航一侧身闪开了。她一边躲着陈馨儿的追打,一边咯咯地笑着,直到陈馨儿对着她竖起食指——本来,这么一对靓丽的“青春少女”在人群中就很抢眼,这会儿再这么一笑一跑一闹,顿时引得周围的都看她们。许群航吐了吐舌头,两人拉着手低头快速地走开了。

跳上滚动电梯,陈馨儿推了许群航一把:“疯丫头,还嫌看你的人少呀!”

“看我?”许群航伸手捏了捏陈馨儿的下巴,凑在她耳边小声道:“是在看你还差不多。”

许群航的漂亮属于那种“闪亮登场”式的,她的脸几乎就是清新、娇妖的典型,如同一颗清晨落在花瓣儿上的露珠,令你眼前一亮精神一振。而陈馨儿的漂亮看上去显得比许群航平和一些,但若能定睛看上她十秒钟,你就会发现她的美丽馥郁如花香,能够不声不响地沁人心脾。

“你心平气和地找他谈谈,然后心平气和地拒绝他就是了。”许群航实在不理解,陈馨儿怎么就为了个顾剑心那么费脑筋。

“我跟他谈?怎么谈?”

“就说你和他根本不可能。”

“可人家要说人家根本没有这个意思呢?”

“你说什么?”许群航站住脚,凑到陈馨儿的面前:“你说了老半天,敢情全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他就差没跟我明着说了!”

“他没都没明着说他还能干什么?”

“他可以用目光追随你呀!不信你去试试,有这么一个男生,他能让你感觉他的所有注意力都在你身上,无论你是教室里还是在花园里还是在食堂还是在图书管……总之他总会出现在你的左右。你一去看他他就假装在干自己的事情,可等你一收回眼光,你就又能感觉到他,包括他的局促,他的紧张……哎呀这几天我觉得我都不太对劲儿!”

“可他就是不给你机会让你痛痛快快地拒绝他。”

“这个……”陈馨儿烦恼地挥了挥手:“也不是,我也怕他真跟我讲出来,大家在一个班里做了差不多四年的同学,临到毕业了,非要开出这么一出拒绝被拒绝……也挺别扭的是吧?”

两个人说着,已经走到了商场的门口。天气刚开始热,春天的暖风迎面吹来,撩起了许群航的长发和陈馨儿的齐肩发,两人的身影令她们身后橱窗里的模特儿更显得灰头土脸了。

许群航推起自行车:“走吧,跟我回家。”

陈馨儿摇着头,把一直斜挎在肩上的双肩背包背好:“你走你的吧,我得回学校。”

“你又不怕顾剑心跟着啦?”

“反正我也躲不开,除非我连课也不去了。再说,”陈馨儿拢了拢头发:“全校凡是有点文艺细胞的人今天大概都能登台亮相,我正好可以借物色几个能演戏的人。”

“篝火晚会一般都得在晚饭以后才开呢?这样,你先陪我一起回家吃饭,然后我再陪你回学校参加晚会。”

“你陪我参加晚会!就好像那不是你的学校似的!”  “走吧走吧。”

“我真的不去。我就不喜欢跟别人家的人一起吃饭。”

许群航做了个鬼脸:“好吧,那我就不费心了。”

陈馨儿翻了翻眼睛:“你要是得闲,就费心替我想个办法——把顾剑心同学的注意力转移开。”

“不可以。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

“什么?”陈馨儿登着眼睛指着许群航,难以置信这种俗话居然是从许群航的嘴里说出来的。许群航没等她做出更强的反应,扔下一声“拜拜”,便飞也似的跑开了。

许群航骑着她那辆红色山地车在胡同里头穿行,心里一直在替陈馨儿想着对付顾剑心的办法。其实陈馨儿就是怕直接拒绝顾剑心,那会让两个人都觉得难堪。。要想不难堪除非能找出一个正经的借口,比如,陈馨儿已经有了男朋友……想到这里,许群航情不自禁地按了一下车铃——这么简单的事情……不对,总不能平白无故红口白牙地去跟人家顾剑心说“陈馨儿有男朋友了”这样的话,这事最好让顾剑心无意中发现,然后自己打消自己的念头。

可是,这“男朋友”上哪儿找去?

就要拐到大街上的时候,许群航突然想到了一张“男朋友”的照片,把那照片放在陈馨儿的笔记本里,然后找个机会让顾剑心看到。许群航又忍不住按了一下车铃,在心里连声夸奖自己聪明。

红灯亮亮了,许群航贴着一辆公共汽车,在白色安全线的边儿上慢慢停下来。一个人飞快地骑车从她身边挤过拐向十字路口右首的街道,许群航一回头,正看到公共汽车车灯上的塑料灯罩在被那人碰了一下之后,缓缓地,先是落在一片不知是从谁的菜篮子里掉出来的菜叶子上,又无声地弹出去,落在公共汽车的车轮下面。许群航想都没想,伸手就把那灯罩捡了起来。许群航拍拍车厢,一个四十岁上下的售票员探出头来:“敲什么敲?”

许群航这才注意到这是一辆空车,不知道是要赶着去前面的车站还是要返回车场。她举起手里的灯罩递给那售票员:“你们的车灯掉了。”

售票员探出身,劈手把灯罩拿了过去,扭头对司机说:“过路口靠边啊,车灯掉了。”

绿灯亮了,许群航把脚放在脚踏板上正要走,那个并没有向她道谢的售票员从后头大声叫住了她:“你站住!”许群航回过头,售票员把胳膊伸出老长地指着她:“说你呢!过路口路边等着。”

“干什么?”许群航嘴上说着,心里已经意识到今天这桩好事大概又做出麻烦了,就像上次在地铁口,那女人只顾着挑地摊上的便宜袜子,忘了自行车座上还放着孩子,也不知道那车是怎么倒的,正好路过的许群航就忙着过去扶车抱孩子,结果却落得一通臭骂:“你眼瞎了?不是你是谁?不是你你能好心过来扶车?”“不是你?不是你难道是我?”

果然,车上的售票员就说出了这样的话,如同一句众所周知的台词,说得又熟练又准确。

“的确不是她碰掉的。要不是这位小姐好心替你们拣起来,这灯罩早被你们自己轧碎了。”

说话的是位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他的话给许群航解了围却惹恼了售票员。“哟喂,你是不是已经跟了她一路,就等这么一机会,好‘英雄救美人’是吧?刚那位撞掉车灯的是不是你找来的‘托儿’呀?”

“你可是承认这灯是别人碰掉的了。”那小伙子不仅没急,居然笑着抓住了售票员话里的把柄。他扭头对许群航说:“没你事儿啦。”

许群航对那人笑了笑,蹬车就走。售票员连声对司机喊:“开车呀,别让她走了。还有那小子。”

“红灯。”司机头也没回地拿起身边的水杯喝了口水,嘴里嘟哝了一句:“累不累呀你!”

“后来呢?”妈妈方榕一边擦着棹子一边问许群航。

“后来,我就向那小伙子道了声谢,然后就回家了呗。”

“那小伙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十出头,应该是个大学生。或者是刚刚大学毕业。”

“你怎么知道?”

“感觉出来的。”

许群航说着,眼前仿佛又看到了那年轻的脸,以前她从来没有这样去注意过一张男孩子的脸。那张既不一张成熟的男人气十足的脸,也不是一和张幼稚的孩子气十足的脸,而是介于二者之间,那么生所气勃勃,书卷气里扬着英俊……当她把这一番话说给陈馨儿听的时候,陈馨儿曾把她的表情称之为“色迷迷”的。她,许群航,对一个男孩“色迷迷”?!

P1-3

序言

十二年前,电视连续剧《北京夏天》在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相继播出了。当时,“青春偶像剧”这个词还没有流行。后来,有人——业内人士、普通观众、我认识的人和我不认识的人——说《北京夏天》是国内第一部“青春偶像剧”。现在,网络上,《北京夏天》被列为某类“经典”,虽然并非出自权威机构的发布。

十二年前,出演《北京夏天》的演员中,曹颖和黄海冰算是“脸儿熟”,剧中其他角色的扮演者多来自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的表演系、导演系的在校生或应届毕业生,比如罗葳、高虎、高蓓蓓、翟爽、苏起,还有一些充满了热情和才华的年轻人,比如涛贝儿,还有在剧中扮演孙老师的金琛……

十二年来,不少剧中演员陆续“出来了”:扮演许群航的曹颖和扮演罗普音的黄海冰就不用说了;扮演邵壮的高虎,后来演了许多片子,虽然没到大红大紫,但表演的才情和实力都已充分展示出来了;扮演“四兄弟”之一,略显稚嫩,热爱音乐又热爱表演,每次出场都抱着吉他唱歌的涛贝儿(陈羽凡)出来了,成为歌坛上如日中天的“羽·泉”组合中的“羽”;扮演孙老师,在剧中用最漫不经心的腔调,承担了几乎所有哲理性台词的金琛,成了著名的导演……

十二年来,网上始终有人在谈论《北京夏天》,从80后到90后。而且,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关于这个话题的帖子很少“水”分,在这里大家的谈论是诚恳的、安静的、用心的甚至是触及心灵的。其中的关键词往往是“青春”、“理想”、“成长”、“校园的记忆”、“年轻的爱情”。仿佛是一次次青春的回顾与关于成长的心灵交谈。

《北京夏天》小说出版之后,我收到过几十封读者来信,比起从前给各类杂志写随笔而收到的几千封五花八门的读者来信,这一批来信显得很特别。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文字流畅、字迹工整、思路清晰、用词准确,没有华而不实的溢美之词,没有寒暄客套,有的是对故事人物的观感,是阅读后的种种感想,是对相似生活经历或情感历程的回顾和慨叹……那种感觉,绝不像素昧平生的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而像是多年的知己。对于一名写作者来说,那些信令我感到幸福,我宁可选择这样不多但却气味相投的知音。

每隔一年半载,我会在网上点击“北京夏天”四个字,像个隐身的倾听者,去看看各种有关的帖子。每一次看到类似的话:“我是看过《北京夏天》以后才决定考大学的,因为那里面的校园生活太迷人了。可当我真正走进大学,才发现没有那么美丽。上了冯俐的当了……”我会会心地笑。因为我相信,说这话的人仍然喜欢着《北京夏天》,甚至会一辈子都记得《北京夏天》,如同他(她)平常无论怎么抱怨,注定一辈子都是个理想主义者。

当下的社会是个商品社会,所有的人都知道宣传和广告的作用。然而,有些“专卖品”却不需要做广告又会长久存在下去,因为它们用途很单一,不属于大众消费——比如,各种专业书籍、乐器、单反相机、垂钓用品、古董等,对于不需要这些“专用品”的人来说,做再多广告,人家也不会进你的专卖店。反之,需要这些的人,既使你的店开在人迹稀少的深巷,甚至开在别的城市,他们也会四处打听着,踏破铁鞋找上门来。这种地方从来不会人山人海,也从来不会关门大吉,只要是在这种地方遇见的,一定是同好者,彼此之间非常容易交谈起来,谈的内容也一定很纯粹;之后,十有八九他们会各自离去,相忘于江湖。

《北京夏天》也有某种“专用”的特质。喜欢它的人,会喜欢到骨子里,甚至在评论这个戏的演员的时候,都很少“八卦”气或是盲目的明星崇拜,而是真挚的关注和喜欢。

还有,喜欢《北京夏天》的人群有共同的特性,他们应该是一群“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是一种情怀,相伴而生的还有骨子里的浪漫;它是一束可以照亮精神世界的光——让在现实中取得成功的人不那么轻浮,让生活得不太如意的人拥有精神上的高贵。

喜欢《北京夏天》的读者想拥有这本书。我也一直希望喜欢这部书的人能够得到它。现在,它终于可以再版了,感谢中国社会出版社!

冯俐

2009年3月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记得那一年的暑假,记得《北京夏天》,记得美丽的许群航和骄傲的刘石……有那么一群人,我们气味相合,臭味相投,哪怕是在多年以后。

——网友:阿莱

我很喜欢刘石那种干净的气质。论单个儿条件,他没一条符合我心目中的理想形象,但组合在一块就特顺眼。

——网友:老有问题

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大学时代都不会如此鲜艳和不凡,但许群航的大学生活永远会是我心底里最美的那道风景。

——网友:溪颖朵多

怀念的,还是《北京夏天》那样很北京,但是也很真诚的剧集。

——网友:理性谈风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北京夏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26083
开本 16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5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