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国打工实录
内容
编辑推荐

目前世界上流行着一种说法:地球上凡是有人类的地方就一定有华人。生活在美国这个环境迥异里的华夏子孙,理当弘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道德风范,更多地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精神,并将陈腐落后的文化糟粕和生活陋习摒弃掉,在族群杂陈的异国他乡树立起应有的华族形象,做到无愧于祖先,也无愧于自己。本文通过实录,反映同胞们在美国的生活真实。

内容推荐

越洋打工若梦魇,苦岁月,华发骤生,回味财富值几许?俏美元,沧桑更增。

当我真正融入到美国打工族真实生活以后,才有可能扣到如此绝妙、如此生动的“写真”:第一年豪言壮语,第二年只言片语,第三年默默无语,第四年自言自语……

目录

新一轮的移民潮

农村同胞更向往出国“三级跳”

我从“农场工”开始的打工生涯

中餐馆的“血汗工资”

我的工友有“老外”

寻求合法身份是第一要务

变化最快的是“没了人情味”

最恨的是“汉奸”

“家庭旅馆”是打工族的家

钱进赌场漂泊一生

“自言自语”由何而来

爱国是一家

两难选择:是“滞留”还是回国

“美国梦”的变异

很难融入主流社会

艰苦创业落地生根

人物特写:露西小姐

人物特写:“混混”小马二三事

试读章节

新一轮的移民潮

当代的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始,以出国留学为主要形式前往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及欧洲,并有机会在当地居留深造,进而从业就职的人们,开始铺就了现代移民的先行痕迹。80年代后期,最先起于中国沿海省份,主要靠务工为业的劳动者,并以打工挣钱为主要目的的相当数量的群体,把眼光瞄向了欧美市场、日本市场,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纷纷跨出国门。他们在当地寻求到就业机会,并利用多种手法取得或长或短的居留权;或者压根就属于非法入境,隐之于市打黑工。其数量且日增月累,渐成规模,形成了实实在在的新一轮的移民潮。移民之风既起,带来的社会影响力则是一发而不可收。

以服装业、制鞋业等手工业为龙头的中国民营企业率先进入欧洲,前店后厂,开拓市场,为大量的中国人出国打工提供了机会。一批批中国工人在当地逐渐形成社区,迅速扩张,有了一定规模。从20年前开始,“到国外打工”就成了时髦的就业选项。有名的意大利米兰的华人街区,西班牙的华人商圈,大量的北方籍商人、务工者涌人俄罗斯等等,都很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

除了以打工方式出国的之外,以商务机会出国的现象更多。中国商人把握机会的能力堪称上乘,“无孔不入”成为特色,触角所及,无所不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会忘记,有个别人把在中国惯用的行贿之风带人南非等地,致使臭名远扬,还曾遭到中央领导人的抨击。在西班牙,发生过温州商人被火烧一条街的遭遇,至今让人心悸。俄罗斯也发生过针对中国人的仇外排外的种族冲突,华商聚集的大商场竟然遭到炸弹攻击,使人惊骇不已。再说点让人轻松一点的例子。即使在严寒的冬季,处于美国本土远角的阿拉斯加,在冰雪覆盖的某一地,也时不时地能闻到熟悉的中国餐的浓香。非洲大陆上,中国商人更是随处可见,廉价的中国商品充斥整个市场;开矿办厂日益增多,投资领域开始进入当地一些重要的经济行业。难怪部分当地人甚至惊呼:中国人“经济侵略”。

在新西兰,亚洲移民增长最快,如今是第三大族群,“亚洲化”的趋势日浓。其亚洲人中,华人保持最大的移民群体,自2001年起,连续5年劲增40.5 9/6,华人总数已达14万多人。据澳洲移民部提供的数据表明,每年从中国到澳洲的人数,包括持永久和短期旅游签证,在过去10年期间增加350%,达到30.5万人。这样大的增幅远高于同期同类情况到澳洲的总人数仅仅只增长5%的增幅。现在的中国不仅是澳洲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游客、留学生、商务旅客,以及临时和永久居民赴澳的一个日益重要的来源国。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人在地球上每个角落所表露出的行为举止和动向,都能引起人们的关注,甚而掀起“风吹草动”。从小处说,中国人出国打工,或者在国外投资经商,早已为人们所热议。从大处说,中国经济基于改革开放政策能够保持三十年稳定高速发展,其势头实在是不得不令世人热捧。最值得人们称道的,是中国跨越式发展的空间航天技术,即“神五”、“神六”、“神七”的成功发射,又是一件不得不叫国际空间航天界刮目相看的大事。可以预见,一旦中国登月计划最终落定,月球表面上将会留下中国人攀踏的尘埃,中国人足迹所至,能够做到所向披靡。如今的地球村,中国人指点江山、驾驭并融人的能力早已是今非昔比;中国人有底气能够扬眉吐气,已经成为地球村的重要角色。

目前,在全球性的移民浪潮中,美国是一个重要的落脚地。

美国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移民国家。2006年10月17日上午7时46分,美国人口达到3亿人。美国目前的人口动态是7秒新生1人,13秒死亡1人,31秒有一个移民穿过边界进入美国。1967年美国人口两亿人,39年后达到3亿人,预测37年后将达到4亿人口。对今后的人口趋势,美国人口统计局分析认为,主要增量来自移民,最多的是西语裔移民,紧随其后的是亚裔移民;到4亿人口时,白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由70%多下降到50%多。那时候,美国真正成了不同肤色的色彩缤纷的移民大家庭。

美国的国土面积大,得天独厚的地质资源和生态资源既丰富又多样化,成为本国经济高度发达的重要物质基础。美国很多地域荒芜闲置,不少城市周边还有处于原生态的丛林和荒野,国土对人口的预期可容纳程度颇深。美国是近现代发展速度最快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市场经济发育比较成熟,各项社会配套制度比较完善;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社会的人文状况和文明程度提升明显,全社会逐渐形成了对外来族裔吸纳、包容、认同的宽松的人文环境和社会氛围,致使大量高端的经济和科技人才,以及各类专业人才涌入美国,成为世界人口转移的一个重要吸纳地。就普通劳动力而言,劳务需求量不断增加,每年的劳务就业缺口较大。譬如2010年前,焊工缺20万,卡车司机缺11万。从事护理专业的护士小姐就是美国目前的紧俏人才之一。美国政府的福利政策也存在着某些缺陷和漏洞,社会上养了不少闲人和懒人。这些人是躺在国家福利政策上的寄生虫。在贫穷社区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游手好闲的人无所事事,可干的活不干,完全靠社会救济金活着。也有一些年轻妇女钻政策的漏洞,靠生养一大群孩子来捞取政府生育补贴过日子。也有一些年富力强的人宁可拾荒找小钱,也不愿找一份正经职业谋生。美国社会两重天,高度文明和畸形落后并存,显得也十分突出。美国人不愿干的粗活重活很多,无形中产生了许多劳务短缺空间,自然而然地使许多外来移民成为补充劳动力缺口的重要来源。

P1-4

序言

世界是多元的丰富的。

中国人的生存状况及其创造能力也正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在地球的东半球,以华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密聚在以太平洋的西岸与喜马拉雅山脉东侧相拥的广袤土地上,规模居然有十三亿之众。这不能不谓之为泱泱浩大,甚而已经有了过多过密之患。而在西半球,以白人和拉美人为主体的国度里,同样处处可以见到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亚裔人,这其中不乏操一口纯正华语的中国人。在星罗棋布的城镇和乡村,在人潮涌动的群体里,极富有特征的华人华侨总能让外族留下异样的眼光和感觉:中国人就是不一样。当然,这印象里有好也有孬。相对聚集的华人华侨中不少人是近二十年刚由中国大陆迁徙而去的新移民。在那里,华人社区越来越多越来越大,鳞次栉比的华人商店、华人餐馆耀人眼目。更奇特的是,具有特殊服务对象的华人职介所、华人家庭旅馆生意红火,人们进进出出,络绎不绝,一个不被社会大众留意的以“打工”为特色的群体在悄然地流动着。这在世界其他地区少见,很可能是独一无二的现象。这里就是美国。

我是2004年5月去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2007年10月返回中国大陆。在此期间,我很幸运又欣慰地能有机会融入到华人打工一族这个群体中,能直接体验到在美国打工的真实生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华人打工族的群体意识、价值取向、情感特征,以及起伏跌宕的情绪变化,我作为其中一员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他们的兴奋和期望,他们的孤苦和无奈,我都感同身受。

人们长期以来对“到美国打工”存在着种种神秘的猜想。多数以为,在西方发达国家,尤其像美国这样一个罩着金色光环的富有之国,在那里打工有如度假旅游一般的舒适和美好,在那里生活似乎有如童话故事一样的快乐。特别是“挣美元”给人带来幻觉般的感受,弥散着极大的诱惑,似乎到美国打工的人一定是收获得盆满钵满,不肥也胖。要不然,为什么在中国大陆各处的美国驻华使领馆门前,每天有那么多排着长队等候签证出国的人们?为什么一部分人宁肯花高价,也要通过非正规渠道前赴后继地往美国跑?这其中确实有不少人只为了能到美国打工,只为了一个“梦”。

事情果真如此吗?

我回到大陆后,面对亲友及热心人的询问和打探,面对各种疑惑和好奇,我心生感慨!多年以来存在于人们印象中的“美国打工”之说似乎太有点玄乎和离奇了。由此,我陡然浮生出一种责任感。在当今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世界里,还有什么事情能够隐瞒真实、制造虚假?那些人为虚构的情节能够持久吗?我的态度很鲜明:不齿虚伪,不趋流言。依据我固有的处事原则,做事要实,说话要真,对区区旅美之行值得夸夸奇谈、值得掐头去尾吗?面对善意的疑惑,我必须真实陈述。我不愿意像那些曾经去过美国的某些同胞只报喜不报忧,也不愿意像有些人那样对美国的客观现实闪烁其词,左闪右躲,把在美国打工吹得神神秘秘。我将尽可能准确地描述在美国打工时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此,我以自身写照作为参照物,供大家品尝其中滋味。“越洋打工若梦魇,苦岁月,华发骤生;回味财富值几许?俏美元,沧桑更增。”我身历其境的感触实在是太多太浓了!对于我的如实讲述,多数人了解了真实,知道了利弊;但还是有不少人表示出质疑,不相信在美国打工有那么多的辛酸和委曲,不相信在美国打工居然让大部分人是“黑工”,不相信在美国打工所从事的大多是苦力活。

我由此产生出一个愿望:我要把在美国有限的打工经历和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全景式地再现打工一族的生活,客观地反映他们身上多梭的痕迹;借此机会使他们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和特殊的生活形态,让国人也能更多地关注那些游离于大洋彼岸的上百万同胞们的兴衰和荣辱。  我同情和理解在美国打工的同胞们,他们实在是不屈和不易!

目前世界上流行着一种说法:地球上凡是有人类的地方就一定有华人。华夏民族繁衍生息,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其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经历了祖祖辈辈的传承,已经成为民族灵魂的核心;华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多元的世界文化中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被越来越多的外族和异域文化所首肯所青睐。中国三十年来经济建设神奇般高速发展,把中国打造成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强国,“中国形象”在传统基因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现代元素,一个强大的繁荣的和谐的中国让世人眼前一亮。我禁不住要释放出一种善意:生活在美国这个环境迥异里的华夏子孙,理当弘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道德风范,更多地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精神,并将陈腐落后的文化糟粕和生活陋习摒弃掉,在族群杂陈的异国他乡树立起应有的华族形象,做到无愧于祖先,也无愧于自己。本文通过实录,反映同胞们在美国的生活真实,其用意大概是不言自明吧。

祝在美国打工的我的同胞们一路走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国打工实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仁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26656
开本 32开
页数 2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2
137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5: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