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最有效的心理自助术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开始着手,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描述心理问题的危害,指出健康心理的标准,然后分别描述了性格、情绪、压力、意志、人际交往、异常行为等方面容易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并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应对策略。其中不乏生动经典的生活案例,让您在轻松的阅读中,驱散心灵的阴霾,科学调适身心。书的最后又介绍了几个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方法,帮您形成良好的处事心态,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体会到人生的快乐真谛。

内容推荐

近年来,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有关机构近年所进行的一系列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身心健康的一大“隐患”。

正如美国一位比较资深的心理医生所说:“随着中国向商业化的转变,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将远远大于一直困扰着中国人的生理疾病……”

本书主要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描述心理问题的危害,指出健康心理的标准,然后分别描述了性格、情绪、压力、意志、人际交往、异常行为等方面容易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并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应对策略。

目录

第一章 打开心窗,认识心理状况

第一节 通过现状,揭秘心理问题

 一、心理问题的普遍性/2

 二、心理问题的成因/5

第二节 依据科学,判断异常心理

 一、异常心理的定义/7

 二、异常心理的危害/8

第三节 高效合理,维护健康心理

 一、健康心理的标准/10

 二、健康心理的重要性/12

 三、健康心理的自我维护/13

第二章 擦亮心境,体悟性格

第一节 慢慢思索,体悟性格种种

 一、性格的特征/16

 二、性格的决定因素/17

 三、性格与人生路/19

 四、性格具有可塑性/20

第二节 灵活应对,远离性格杀手

 一、满怀自信,超越自卑/22

 二、谦虚行事,告别自负/25

 三、适度戒备,勿陷猜疑/28

 四、提高自己,挣脱嫉妒/30

 五、学会变通,克服偏执/33

 六、悦纳所有,攻克完美/36

 七、恰当顺从,战胜逆反/39

第三章 敞开心扉,调节情绪

第一节 细细琢磨,品读情绪小节

 一、人人都会有情绪/44

 二、情绪与健康的关系/45

第二节 稳做主人,把握情绪的跌宕起伏

 一、笑对人生,避免悲观/47

 二、乐观开朗,驱散抑郁/50

 三、走向光明,远离恐惧/53

 四、心平气和,抑制愤怒/56

 五、轻松镇定,握别紧张/59

 六、寻找温暖,摆脱孤独/62

 七、充实心灵,赶走空虚/65

第四章 回归自然,释放压力

第一节 小心翼翼,揭开压力的面纱

 一、认识压力/70

 二、压力自测/71

第二节 拥抱阳光,减轻压力的重负

 一、摆正心态,勇对家庭压力/74

 二、合理宣泄,释放工作压力/77

 三、灵活多变,缓解环境压力/80

 四、保持乐观,消除疾病压力/83

第五章 撑支长篙,追寻高尚人格

第一节 小心谨慎,深入人格内部

 一、人格的心理特点/88

 二、健康人格的标准/89

第二节 踏步前行,跨过人格的障碍

 一、谦逊务实,杜绝虚荣/91

 二、欣赏自己,不去攀比/94

 三、先人后己,少点自私/97

 四、慷慨大方,不再吝啬/100

 五、知足常乐,攻克贪婪/102

 六、勇敢面对,不要逃避/105

 七、心存责任,冲散抱怨/108

 八、宽恕他人,消除报复/11 1

 九、头脑清醒,摒弃强迫/114

第六章 鼓励自己,培养坚强意志

第一节 细细体味,解读意志力

 一、衡量你的意志力/118

 二、意志力是一种催化剂/119

第二节 勇往直前,突破意志阴霾

 一、业精于勤,荒于懒惰/121

 二、自己动手,抛开依赖/124

 三、速战速决,不宜拖延/126

 四、永不气馁,利用挫折/129

 五、坚决果断,冲开犹豫/133

 六、思而后行,抑制冲动/136

 七、谨慎行事,永不后悔/139

 八、面对现实,正确怀旧/142

第七章 保持和谐,构筑最佳人际

第一节 仔细分析,探究人际交往

 一、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146

 二、人际交往与健康/147

第二节 心怀真诚,冲出人际交往的围墙

 一、刚正不阿,对抗巴结/149

 二、踏实做人,抗拒做戏/152

 三、给人空间,不去干涉/155

 四、以诚相待,杜绝利用/157

 五、来点热情,消灭冷漠/160

 六、友善待人,忘记仇视/163

第八章 挥挥衣袖,告别异常行为

第一节 结合事理,探析行为与身心的关系168

 一、行为是心理的镜子/168

 二、异常行为危害多/169

第二节 行动起来,修复异常行为的漏洞171

 一、借酒浇愁,愁将更愁/171

 二、烟消云散,人更憔悴/174

 三、保证营养,不要厌食/177

 四、还胃空间,改掉暴食/180

 五、尘埃已定,哪能无尘/183

 六、按需消费,勿狂购物/186

 七、活在现实,戒除网瘸189

 八、有害无利,正视赌博/192

第九章 心理健康,做快乐自己

第一节 认识自我,爱自己

 一、尽管不完美,但我仍是我/196

 二、挑战自己,我能行/197

 三、提高自己,完美自己/198

第二节 与人为善,爱他人

 一、学会倾听,尊重他人/200

 二、察言观色,投其所好/201

 三、培养友谊,减少敌人,202

第三节 寻找快乐,爱生活

 一、走向户外,亲近自然/204

 二、活在当下,自得其乐/205

 三、简单生活,培养艺术/206

第四节 摆正心态,爱工作

 一、接受压力,随时迎战/208

 二、工作之余,勿忘玩耍/209

 三、合理作息,不做工作狂/210

试读章节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异常,是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衡量标准的。

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人的正常心理,所谓正常心理是指人的心理发展与社会生活发展相一致,能依据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和改造环境。

如果由于本质的或者功能的缺陷使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和后果不能被社会和他人接受的时候,则可以说此人有异常心理。异常心理又称变态心理,是指偏离正常人活动的心理和行为。

其实,异常心理是一个相对性很强的概念。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异常,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首先,根据他人以及社会的常规进行判断,看其行为能否被常人理解,有没有非常明显离奇的行为。例如,一个人没事时总爱跑到洗手间,用香皂不停地搓洗她的手,每当有人问起,她总要说手上有脏东西。她的这一行为就不能被社会和他人接受,虽然没有给别人带来伤害,但仍然可以视为她有异常心理。

其次,和本人进行比较,看其心理特征有没有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这就要了解此人的一贯作风以及一些反常的表现。例如,李老师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对工作认真负责,和同事和谐相处,对每位同学都关心体贴,但是一回到家就判若两人,对丈夫和儿子总是很不耐烦,话也懒得多说一句,孩子稍一调皮她就大发脾气,对丈夫更是不能相让。李老师家里家外判若两人的举动则可认为她有心理疾病的问题。

再次,异常表现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一定的时间,才可视为是在异常心理支配下的外在表现。心理学家认为,现实生活中,绝对的、十全十美的心理状态是不可能存在的,有些短暂的异常心理也会发生在正常人身上,则不能视为病态。如果异常表现达到了严重影响一个人或他人的正常生活的程度,则可视为他有了异常心理;如果异常表现持续的时间达到了3-6个月以上,仍可视为异常心理已在他的心中扎根。

根据以上三点,则可轻松地判断一个人是否在忍受着异常心理的侵害。

二、异常心理的危害

根据异常心理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异常心理支配下的异常行为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都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其危害具体表现在:

1.对个人的危害

受异常心理危害较深的往往是具有这种心理的个人。首先,异常心理会引起各种身体疾病。因为人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紧密相连,如果神经系统一旦受到严重冲击,免疫系统就会首先受到破坏,以致产生疾病。例如,当情绪激动,达到愤怒时,会导致血压急速升高,高血压患者,可能引起脑淤血,冠心病患者,可能心肌梗塞,危及生命。长期性情绪不稳,可能会引发神经性皮炎等。

其次,会造成个人的精神功能紊乱,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异常。例如自闭,挑剔、要求完美,敏感、多疑、易冲动、自我控制力低等,这些都会成为将其置于人际交往门外的最有力的理由,然后使个人只能处于自我的活动范围之中。

2.对他人的危害

人们可能还记得:2001年,在石家庄制造骇人听闻的“3·16”爆炸案的主犯靳如超。他疑心极重,报复心极强,先是没完没了地纠缠前妻 (在爆炸案中也在前妻楼下放置了炸药),后又追到云南杀害曾与他同居却因受不了其淫威而逃走的女伴,最后他的杀人对象没有了目的性,不再是“冤有头,债有主”式的复仇,而是面向公共群体的武力报复……

这是心理异常对他人造成危害的典型例子。通过例子我们也不难发现,心理异常者伤害最多的往往是他们身边的人,尤其是和他们来往最多的亲人和朋友们。

3.对社会的危害

人都是社会中的人,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在一定环境中成长,他的思想、情感以及由此支配的行为,无不同周围的事物发生密切联系,他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同时又将个人加工过的信息反馈给社会。而异常心理支配下的行为往往比较极端,势必会造成害人害己的结果,最终影响社会的稳定。

当然,我们不能认为心理异常者都会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危害,但是,很多对社会产生威胁的人大多具有异常的心理,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异常心理严重者,其危害目标会出现泛化的趋势,对社会和他人造成‘‘无差别的伤害”。这种行为的社会性危害是相当大的。P7-9

序言

近年来,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有关机构近年所进行的一系列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身心健康的一大“隐患”。

正如美国一位比较资深的心理医生所说:“随着中国向商业化的转变,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将远远大于一直困扰着中国人的生理疾病……”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也表明,在我国家庭成员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包括心理失衡、压力、偏执、人格分裂、情绪异常、人际关系不协调、日常行为不健康、家庭关系紧张等。

过大的压力会使人情绪低落、萎靡不振;不幸的家庭会使人焦虑叹息、紧张忧愁;受挫的情感会使人悲观痛苦、伤心沮丧……面对这些人生中的不如意,人们脆弱的心理总会受到或轻或重的打击,但是能否经受住这样的打击,能否从这样的冲击中缓过神来,能否彻底走出不幸的阴影,关键还在于自己。正是因为心理问题发生的普遍性和日趋严重的态势,才促使着人们去认真思索其引发的根源,渴望寻找解决的办法。这就和我国的一个典故中的寓意非常吻合:

宋·惠洪《林间集》卷下载: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于是人人刮目相看。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解铃还需系铃人”。

的确,只有认清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寻找合适的方法,才能对症下药。

但是,现实中却有一些人不想或不敢去面对这样的心理现实,总是采取回避的态度,结果事态发展地越来越严重;另有一些人还没有认识到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但是它却真真实实存在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必要认识自己的心理状况,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把脉;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本书从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开始着手,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描述心理问题的危害,指出健康心理的标准,然后分别描述了性格、情绪、压力、意志、人际交往、异常行为等方面容易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并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应对策略。其中不乏生动经典的生活案例,让您在轻松的阅读中,驱散心灵的阴霾,科学调适身心。书的最后又介绍了几个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方法,帮您形成良好的处事心态,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体会到人生的快乐真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最有效的心理自助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慧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5070615
开本 16开
页数 2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161.1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42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2: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