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他们是这样的人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政法战线文化作品之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弘扬首都政法队伍的主旋律,用文艺的形式教育、引导、激励广大干警牢记历史、弘扬先进,公正执法、倾心为民;各单位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领广大干警自觉学习先进人物,唱响政法之歌;要拓宽思路、整合资源,继续推进政法文化建设,在传承先进文化上下功夫,在满足需求上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政法文化建设新局面。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为喜庆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和全国上下喜迎新中国六十华诞之际所编写出版的。

书中记录了人民检察官方工,尚秀云的心灵呼唤,解读宋鱼水,赤胆忠心守一方的民警贾银虎,博士刑警左芷津,公益律师佟丽华,公诉尖兵吴春妹等22人。根本目的在于弘扬首都政法队伍的主旋律,用文艺的形式教育、引导、激励广大干警牢记历史、弘扬先进,公正执法、倾心为民,引领广大干警自觉学习先进人物,唱响政法之歌;要拓宽思路、整合资源,继续推进政法文化建设,在传承先进文化上下功夫,在满足需求上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政法文化建设新局面。

目录

人民检察官方工

尚秀云的心灵呼唤

解读宋鱼水

赤胆忠心守一方的民警贾银虎

博士刑警左芷津

公益律师佟丽华

公诉尖兵吴春妹

坚守最后防线的法官钟蔚莉

女监狱长李瑞华

敢“亮剑”的反贪局长张京文

与“蟊贼”较量的警察宋瑞宏

检察官柳青

民事法官饶林生

未教所有个柴妈妈

换位思考的女法官秦建平

“人民满意”的司法行政干警陈光毅

用心灌溉幸福花园——记人民警察李国福

坚守诠释热爱微笑谱写和谐——记人民警察孟昆玉

桂花成实向秋荣——记人民检察官樊小光

厉莉:真情真法官

以人民情怀为人民司法——记人民警察周瑞生

新时代首都审判事业的栋梁——记海淀法院民一庭庭长马军

试读章节

少年方工

方工因为办理过许多轰动全国的大案要案,在一般人的眼里,其人生颇有些传奇色彩,但少有人知道,他的出生和他的童年生活,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不寻常故事。

方工出生在1951年5月。这是抗美援朝战争开始的第二年。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的烽火燃起。同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25日,长达七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揭开序幕。方工的父母方震、黎然跟随部队入朝作战。1950年12月,他们随大部队从陕西宝鸡到山东,再挺进安东(今丹东),在这里等候入朝命令。这时的方母黎然已怀孕6个月,宽大厚实的棉军服遮盖住了她臃肿的身体。更主要的是,这一路上的闷罐火车,东行北征,竟然没有让这个身负重荷的年轻女兵叫过一声苦。这等忍耐和坚韧,简直不可思议。但黎然最终也没能瞒过去。组织上得知情况后,命令她马上撤回宝鸡。次年的2月17日,方震随大部队进入朝鲜,黎然则带着离开部队的失落与牵绊独自待在陕西,等候孩子的到来。

5月27日,孩子出生在陕西宝鸡。父母给这个男孩取名一个单字“工”,取自三层含义,一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二是“工业兴国”,三是希望孩子将来学习工科,建设祖国。

一边是初为人母的喜悦,一边是急于归队的迫切,两种情绪交织在年轻母亲的脑海里,让她心神不宁。军人的意识最终还是战胜了女人的天性。黎然决定找一个奶母,把孩子寄养在她家里。想来想去,黎然想起自己在联大时,曾在河北束鹿县(今新集市)农村住过,房东姓焦,热心善良,可以让她帮忙物色合适的人。于是,刚生下孩子没几天的黎然坐在床上,给焦写了封信。20天后,河北那边回信说终于找好了人家。

随后,黎然抱着才40天的方工,到了束鹿。房东赶了驴车,来接娘儿俩。房东告诉黎然,这户人家非常忠厚老实,孩子交给他们,应该是让人放心的。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黎然回忆起离开孩子的那一幕,显得十分平淡恬然,但任何人都可以想见,当时孩子刚刚满月,那是一种怎样的离别。更何况,战事无常,谁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能不能再见呢?

在奶母家住了几天以后,“妈妈”黎然把孩子交给了“娘”——在随后的两年多里,孩子只知道自己有娘,不知道妈妈是谁。随孩子一起留给奶母的还有一份供给证,凭着这个证明,可以每月领到一定量的小米。既是报酬,又含着孩子的生活费。

而到这个时候为止,远在朝鲜战场的父亲方震还没有见过自己的孩子。

小方工在河北农村母亲健康而温暖的怀里,渐渐长大了、可以蹒跚行走了、可以牙牙说话了。而在千里之外的方震、黎然只能从束鹿寄来的书信和相片里,看着自己的孩子。方工一岁半时,父亲才终于借着一次回国出差的机会,看到了儿子。

他买了好多玩具和食物,想要补偿父亲的义务。父子之间的第一次相见既是令人激动的,又是令人尴尬的。大家围着他们俩,让孩子叫爸爸。孩子怯怯地,对眼前这个人显出陌生和好奇。但是,方震还是从他的眼神里,读出了基于血缘关系的天然的亲切和依恋,好像在说,我知道你是我的爸爸。

1953年黎然终于可以把两岁半的方工接到沈阳,把他送进了沈阳志愿军幼儿园。

如果说第一次别离,方工尚在襁褓之中,什么都无所知觉的话;第二次的离别,离开奶母,他在情绪上就有了很大的波澜。黎然发现这个孩子不爱说话,在幼儿园里也闷着。他不叫妈妈,夜里醒来,哭着说想他娘。平时有人逗他,问:“你们家都有些什么人啊?”他就用河北方言说,“俺爹,俺娘,大梅,二红。”大梅、二红是奶母家的孩子。黎然就耐心地等待着准备用时间来找回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份感情。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家人仍是聚少离多。战争虽然已经停止,但军队暂时还没有撤回国内。父母不在身边,遇到幼儿园放假,别的孩子都接走了,方工就由老师看着。于是老师跟方震说:“你们想办法把孩子接走吧,要不然,他都不认识你们了。”1954年的冬天,方震把儿子接到了朝鲜,父子一起住了20天。

方震有一张保存至今的相片,就记录了那次的团聚。穿着军装的父亲,紧紧抱着儿子,儿子的小脸贴着父亲的脸,喜悦亲切洋溢其问。年纪小小的方工,有着三次入朝的经历,这是其中的一次。

1955年冬天,黎然带着方工又到过一次朝鲜,并于次年转业;1957年到朝鲜探亲,也是带着孩子去的。同年的6月,方震也调回北京。这时,这个三口之家才在北京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而方工也结束了他动荡的童年生活。

P2-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他们是这样的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段桂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558822
开本 16开
页数 3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3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