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禅宗之旅/视觉中国文化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菩提达摩遵从师父的嘱咐来到震旦(中国)传法,开始了禅在中国的历程。由此,菩提达摩既是西天禅宗的第28祖,也是中国禅宗的初祖。达摩到中国来的时候正是中国佛教义理盛行的时期,在这样一种环境下,达摩要来中国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禅法就有很大困难。达摩初到南朝的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跟梁武帝一席问答,相互之间不能默契。遂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人称达摩禅。神光(慧可)立雪断臂,志求佛法,终得达摩所传心印,为中国禅宗第二祖。慧可传三祖僧璨,僧璨传四祖道信,本宗渐盛。

道信之下有五祖弘忍、法融二杰。法融之下有智俨、慧方、法持等,此法系以住于金陵牛头山之故,世称牛头禅,以“欲得心净,无心用功”为其要旨。五祖弘忍住蕲州(今湖北黄冈)黄梅,阐扬金刚般若经奥旨,门下俊秀辈出,有玉泉神秀、大鉴慧能、嵩山慧安、蒙山道明、资州智诜等。五祖门人中,以神秀为第一上首,称“秀上座”。五祖示寂后,神秀于北方振锡,故亦称“北秀”,门下俊秀辈出,被尊为北宗禅之祖。北宗以长安、洛阳为中心,法运昌隆约100年,主张以笃践实履之精神修行禅法。神秀之下有嵩山普寂、京兆义福等,传四五世即告断绝,而普寂的弟子道璇则把北宗禅传到日本。此外,嵩山慧安有“老安禅”,资州智优有“南优禅”。大鉴慧能因一偈受五祖印可、传衣钵,继为禅宗第六祖。其后避难南方,住广东韶关曹溪,大振禅风,是为南宗禅之祖。因南、北二宗宗风之异,亦有“南顿北渐”之说。

慧能之嗣法弟子有40余人,以南岳怀让、青原行思、南阳慧忠、永嘉玄觉、菏泽神会为著名。其中,菏泽神会开出“菏泽宗”,极力提倡顿悟法门,而以“一念不起”为“坐”,“了见本性”为“禅”。

南岳怀让从六祖蒙受心印,住般若寺,接化达30年,嗣法弟子有9人,以马祖道一居首座。马祖于江西龚公山举扬禅法,机锋峻烈,开喝棒竖拂之禅风,世称“洪州宗”。主张起心动念、扬眉瞬目等日常身心活动皆为佛性,而有“见性是佛”、“性在作用”之说。马祖门下百余人,以百丈怀海、南泉普愿、西堂智藏、大梅法常、章敬怀晖、大珠慧海为著。自怀海于百丈山创建禅刹、订立清规之后,禅宗始脱离禅僧寄住律寺之制。百丈之下有黄檗希运、沩山灵佑等,希运之下有临济义玄。义玄设立三玄三要、四料简等接化徒众,机锋峻严,门徒众多,蔚成临济宗,此时已是晚唐。及至宋代,又自临济义玄,经兴化存奖、南院慧颐、风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阳善沼,七传至石霜楚圆,门下黄龙慧南、杨岐方会复各衍出黄龙、杨岐两派,而与曹洞、云门等宗并立。沩山灵佑独栖潭州(湖南),参学者多达1500人,门下以仰山慧寂为最著名,此系即称沩仰宗。

青原行思之下有石头希迁,撰《参同契》,与马祖并称当世两大龙象,门下有药山惟俨、丹霞天然、天皇道悟。药山一系出云岩昙晟、洞山良价、云居道膺、曹山本寂等,遂成曹洞宗。天皇道悟三传至雪峰义存,振锡于福州雪峰山,法嗣50余人,其中,云门文偃发挥独妙之宗致,形成云门宗;另有玄沙师备,下传罗汉桂琛、法眼文益。文益住金陵清凉寺,开法眼宗,此系统有天台德韶、永明延寿、永安道原等高僧辈出。

简而言之,达摩初祖至六祖慧能,可称为禅宗之成立时期。南岳、青原以至唐末五代,南宗禅一枝独秀,于思想层面而言,摒除语言文字之葛藤,建立“即心是佛”、“平常心是道”之精神;于实际生活上,建立以僧堂为中心之禅院规制;于禅法之弘传、演布方面,更以灵活生动之机法接引学人,以棒喝拂拳之机用宣扬宗风。久之,乃渐成曹洞宗、临济宗、云门宗、法眼宗、沩仰宗五家之分立。此一时期,可称为禅宗之发达时期。临济宗复衍出黄龙、杨岐两派,而成为中国禅宗之“五家七宗”。其中,黄龙派后来由荣西传至日本;杨岐派白杨岐方会后,陆续有五祖法演、圜悟克勤、大慧宗杲等大扬禅旨,蔚为禅之主流。又曹洞宗系统之宏智正觉与临济宗系统之大慧宗杲各倡默照禅、看话禅。于此一时期,诸教融合导致三教一致、教禅调合、禅净双修之倾向,本宗渐失其独立性格,是为禅宗之守成时期。元明至清乾隆之世,为禅宗之衰颓期。其问虽有海云印简、万松行秀、破庵祖先、无准师范等一代宗师相继崛起,然就一宗之大势而言,毕竟已呈儒释调合、教禅一致之定局。近代禅宗大师首推虚云和尚(1839—1958),一生弘法不懈,广建丛林,竭力振兴禅宗,维系六祖以来之法脉。P6-9

后记

禅宗自印度传入中国,便开始了漫长的中国化进程,并在长期的融合中逐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禅宗之旅》这本书,通俗简洁地向读者介绍了禅宗在中国的发展、六祖祖庭寺院的基本情况及相关的佛教故事,衷心希望对于人们参观旅游、开阔文化视野有所裨益。但禅学一脉博大精深,非一书一册所能概及,而我本人对禅学的认识亦只是沧海一粟,写作的过程实旨就是学习的过程。其中,《中国禅寺》《少林功夫》《佛国圣境》《禅宗祖庭》《中国佛教史》等书籍常列案头,受益颇丰,在此表示感谢。同时,还要特别感谢少林寺住持释永信及三祖寺住持释宽容,他们不仅提供了许多与禅宗有关的书刊、资料,笔者还有幸得到他们的亲自教诲,一睹大德风采。

最后,因本人佛学知识的浅陋,书中实有不足之处,欢迎读者和寺院批评指正。

编者

2009年11月

目录

第一部分 禅宗传入中国

第二部分 禅宗的中国化

第三部分 禅宗祖庭

第四部分 禅宗的社会功能

第五部分 高僧传奇

后记

序言

在泰国,有这样一个现象,人们为了让大象搬运更多的东西,用竹竿挑着香蕉在它眼前晃来晃去。而大象为了得到美味的香蕉,就是负重再多也会一个劲儿往前走。人类现在的情形也颇为相似:因为诱惑,人们不知不觉中背负重压,匆忙赶路……

我们如何才能收敛欲望做一头负重而又超然的大象呢?早在中国古代,许多文人士大大就在参禅修行中给出了回答,并将领悟所得诉诸诗词,流传千古。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其意境空灵、恬静,处处展现着禅的悠远与超越。

又如宋代诗人苏东坡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音,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则更是绝妙。他根据佛学“因缘和合”的理论,来说明美妙的琴声、美妙的音乐是多种元素和合而成的道理,这纯粹就是一幅老僧谈禅的画卷。

这样的诗词不胜枚举。在这些渗透着禅学思想的诗词中,处处感悟着天公造物,缘灭缘生的气息。在禅者的心中,宇宙是完整的,精神与物质是一体的。所谓:“何处青山不道场”“四时美景有禅机”。

禅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人生哲学,是人生大智慧。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快节奏、高竞争的生存状况中,修禅悟道更不失一味调整身心的良方。宋代诗人陆游《解闷》云:“君能洗尽世间念,何处楼台无月明?”

编辑出版《禅宗之旅》,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禅宗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与禅宗的相互吸收借鉴、高僧传奇等,并在此基础上感悟禅学,进而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用心如莲花的仁爱、慈悲之怀,解除生活中的各种困惑、烦恼,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充实,人际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祥和,从而趋向智慧的人生,共谱人间和谐篇章。

内容推荐

禅宗传入中国,便深深地烙上了中国文化的印迹,并渗入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中国建筑、文学、哲学、音乐思想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禅是智慧,禅是顿悟,禅是阳光,希望每一位读过这本书的朋友都能够有所启迪,有所收益。

编辑推荐

禅宗自印度传入中国,便开始了漫长的中国化进程,并在长期的融合中逐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禅宗之旅》这本书,通俗简洁地向读者介绍了禅宗在中国的发展、六祖祖庭寺院的基本情况及相关的佛教故事,衷心希望对于人们参观旅游、开阔文化视野有所裨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禅宗之旅/视觉中国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熊进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431925
开本 32开
页数 1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6.5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1
144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