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翩翩的富家公子,他是皇帝身边的一品带刀侍卫,他是一个深情主义者,他是一个执迷于怀旧的人。让我们一起深入被王国维称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纳兰的情感世界,看他辉煌的光环背后,那忧伤、憔悴而落寞的身影。
本书是由江南梦编著的《我是人间惆怅客》。纳兰性德的《临江仙》、《满庭芳·题元人芦洲聚雁图》、《剪梧桐·自度曲》、《水龙吟·题文姬图》等词作均入其中。
图书 | 我是人间惆怅客(今生相伴纳兰全词) |
内容 | 编辑推荐 他是一个翩翩的富家公子,他是皇帝身边的一品带刀侍卫,他是一个深情主义者,他是一个执迷于怀旧的人。让我们一起深入被王国维称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纳兰的情感世界,看他辉煌的光环背后,那忧伤、憔悴而落寞的身影。 本书是由江南梦编著的《我是人间惆怅客》。纳兰性德的《临江仙》、《满庭芳·题元人芦洲聚雁图》、《剪梧桐·自度曲》、《水龙吟·题文姬图》等词作均入其中。 内容推荐 纳兰江南词轻灵婉约,得李煜之神韵。但因一位江南女子的缘故,纳兰江南词多哀痛的情殇。 作为一个词人,纳兰作品在抒写个人性灵之外,对历史兴亡不得不心存感叹。他的咏史咏物词,多半以物传情,借古抒怀。纳兰的家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被争夺所淹没。所以,对历史,他心存慈念。当我们拿起这本《我是人间惆怅客》,一个站在历史之上、满脸泪水、一身憔悴的男子,离我们很近,近得似乎可以用手触摸。 《我是人间惆怅客》由江南梦编著。 目录 为怜镜里情绪恶[蝶恋花] 人间何事堪惆怅[于中好] 不成双梦影[临江仙] 楚天秋欲尽[满庭芳·题元人芦洲聚雁图] 梦思知何许[雨中花] 青鬓长青自古谁[卜算子·五日] 更无人处倚斜阳[浪淘沙·秋思] 悠然一境人外[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暗雨空庭[浪淘沙] 任百种思量[剪梧桐·自度曲] 一般易到伤心处[水龙吟·题文姬图] 蜡泪恼东风[生查子] 瘦骨不禁秋[昭君怨] 记不分明疑是梦[赤枣子] 多少离别恨[水调歌头·题岳阳楼图] 昏鸦欲起[明月棹孤舟·海淀] 一阕悲歌泪暗零[采桑子] 灯火荧荧归路迷[南乡子·秋暮村居] 不信一生憔悴[南歌子] 蜀弦秦柱不关情[朝中措] 今来忍见[眼儿媚] 愁难睡[天仙子·渌水亭秋夜] 回首飘零[金菊对芙蓉·上元] 情在冷香深处[御带花·重九夜] 簟纹灯影一生愁[浣溪沙·咏五更] 一道香尘碎绿萍[秋千索·渌水亭春望] 抛却无端恨转长[浣溪沙] 一双莲影藕丝断[台城路·上元] 断肠声里忆平生[浣溪沙] 霜影乱红凋[风流子·秋郊即事] 竹叶樽空翻彩燕[浣溪沙·庚申除夜] 暗里朱颜消歇[清平乐] 相伴惟孤影[虞美人] 为寻好梦担阁[念奴娇·废园有感] 秋色行难住[清平乐] 镜中无奈颜非昨[忆秦娥] 缃桃自惜红颜变[忆秦娥] 月在花飞处[海棠春] 滴成一片鲛人泪[摸鱼儿·午日雨眺] 愁里不堪听[太常引] 此景清幽绝[菩萨蛮] 玉照斜红冷[菩萨蛮] 倚著闲窗数落花[忆王孙] 人间何处问多情[浣溪沙] 袖罗垂影瘦[菩萨蛮] 忽忽年华空冷暖[青玉案·人日] 满眼芳菲总寂寥[忆王孙] 一例冷清清[太常引·自题小照] 欲梦天涯思转长[忆王孙] 何必诉凄清[洞仙歌·咏黄葵] 天寒翠袖添凄楚[锦堂春] 将军一去谁怜[临江仙·卢龙大树] 几点夜深清泪[海棠月·瓶梅] 别是幽情嫌妩媚[金缕曲] 记取相思[减字木兰花] 应叹去年人面[东风第一枝·桃花] 同梦寄潇湘[一丛花·咏并蒂莲] 一种可怜生[卜算子·咏柳] 望个人儿见[雨霖铃·种柳] 依旧晓风残月[淡黄柳·咏柳] 爱他明月好[临江仙·寒柳] 东风回首不胜悲[临江仙·咏寒柳] 西风吹只影[临江仙·孤雁] 才着春寒瘦不支[采桑子·咏春雨] 不是人间富贵花[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惆怅琐窗深处[洛阳春·雪] 天上人间一样愁[减字木兰花·新月] 窃药心灰[梅梢雪·元夜月蚀] 比拟寻常清景别[清平乐·上元月蚀] 暗移梅影过红桥[望江南·咏弦月] 送过梨花影[鬓云松令·咏浴] 冷香半缕[点绛唇·咏风兰] 清泪裹,隔年愁聚[疏影·芭蕉] 翠袖倚阑干[眼儿媚·咏红姑娘] 可怜遥夜[眼儿媚·咏梅] 若问生涯原是梦[江城子·咏史] 花冷回心玉一床[于中好] 荒沙一片茫茫[望海潮·宝珠洞] 雄丽却高寒[梦江南] 玉树夜深歌[梦江南] 风景忆当年[梦江南] 山水总归诗格秀[梦江南] 还似梦游非[梦江南] 味永出山那得浊[梦江南] 谁与话清凉[梦江南] 立马江山千里目[忆江南] 一片妙高云[忆江南] 香散翠帘多在水[梦江南] 一掬胭脂沉碧瓷[忆江南] 入梦凭将图绘写[满江红] 秋风宁为剪芙蓉[渔父] 归来无语晚妆楼[浣溪沙] 一水浓阴如罨画[浣溪沙] 翠袖尘网上蛛丝[浣溪沙·姜女祠] 一声长调短亭秋[浣溪沙·红桥怀古] 六宫佳丽谁曾见[台城路·洗妆台怀古] 努力春来自种花[于中好] 试读章节 人间何事堪惆怅 独背斜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裱华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于中好》 登高,接下来感怀,或抒情或言志,古诗词莫不如此。上片写景,下片起兴,亦如是。古诗词中,这样的好词佳句,可谓俯拾皆是。 抒怀,或直抒壮怀,或曲表落寞幽情。抒壮怀,远者,无越陈子昂之《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之涕下。”可谓一语定乾坤,其势若龙吟木林震九天,虎啸撼山木。后人即有比肩者,亦惟有比肩而已。譬若岳武候之“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再若稼轩之“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满腹情怀,呼之欲出,偏不得出,释之,该是怎样的破天裂土。 抒幽情,独上小楼之意于宋词中亦是名句纷呈。独上小楼,已是一个极其固定的意象,孤独、离愁、相思、惆怅,挂一漏万,不一而足。此中最为经典之句,当首推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次之当是冯延巳之《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这首《鹊踏枝》,把“闲情”写得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具有冯词的独特风格。 那么,我们的容若呢?王国维盛赞:“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人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这样的花间小词,容若自有他的独到之处。想来,独到除却技法之外,更多的是他“以自然之舌言情”,将这一阕词写得凄清婉曲。 “独背斜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与稼轩之“落日楼头,断鸿声里”虽风格迥异,却有异曲同工之妙。稼轩闻孤鸿之哀声,容若于遥远暮色中眺南飞雁。斜阳、玉笛、白雁、黄花,无不萧瑟。 这是怎样的一个秋日黄昏呢?怅然的容若,独背斜阳,脚下是他孤独的影子,行单影只。谁家玉笛韵偏幽,仿若“梧桐更兼细雨”,不知是独解我之心忧,还是更添新愁。秋日这雁,必是南飞。惆怅因何而生,落向何处,此一句为结句按下伏笔。几点黄花满地秋,道不尽心意之凋残。 白云苍狗,时光倏尔。季节变化是如此之快,人生沉浮无定数。美好的时光,似佳人的红颜易逝,如同梦境一样飘忽难留,谁能挽得住水自东流呢?“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斜阳残花,亦是如此。 但爱宋词,鲜有不喜“如梦令”者。既喜如梦令,当谢后唐庄宗李存勖。正是此人自创《忆仙姿》: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风。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东坡独具慧眼,取其“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给此曲取名“如梦令”。自此,这曲小令有了词牌中最轻灵柔美的名字。轻诵之,宛若得一极爱之物而不忍释手。想那玉面皓手之佳人,朱唇轻启,必有吐气若幽兰。再经易安之手,将《如梦令》的好处发挥到极致。 至此一叹,还可言说,接下来的惆怅就难以言表了,甚至是不能提及。世间事事已是惆怅,还怎么能提及横塘,回思旧游呢?斗转星移,物事人非,纵情之地,已是伤心之所,扼腕难叹。横塘,横塘又是哪里呢?旧游又是何事?结句似为惆怅之所落,却又为幽情之暗启,余韵悠长。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出自两处,前句出自唐代诗人曹唐读《张硕重寄杜兰香》:“人间何事堪惆怅,海色西风十二楼”。后句当出自唐温庭筠《池塘七夕》诗:“万家砧杵三篙水,一夕横塘似旧游。” 横塘,是历代诗词中多见亦多解之地。若作水塘讲,前蜀牛峤《玉楼春》词:“春入横塘摇浅浪,花落小园空惆怅。”温庭筠《池塘七夕》诗:“万家砧杵三篙水,一夕横塘似旧游。”陆游《秋思绝句》:“黄蛱蝶轻停曲槛,红蜻蜓小过横塘。”若作古堤说,则有三国吴大帝时于建业(今南京市)南淮水(今秦淮河)南岸修筑,亦为百姓聚居之地。晋左思《吴都赋》:“横塘查下,邑屋隆夸。”崔颢《长干曲》之一:“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苏州亦有横塘,在江苏省吴县西南。宋贺铸《青玉案·横塘路》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后人多用横塘泛指江南。 横塘,既是江南,容若为何不敢向横塘问旧游呢?京城笼中鸟一样的容若,第一次江南之行,既是一次迫不得已的远行,又是一次快乐的远行。沈宛,自好友顾梁汾口中相知、三年后始得相见的沈宛,从天涯久慕到对面相逢,却不得不分别。然而,抛开多少的楼台烟雨不说,江南,又是爱人和好友生长的故地,于容若来说,又是多么地急于亲近。江南之行,容若写了不下十首《梦江南》。 然而,江南之行回到京城,面对的却是好友江南才子吴兆骞之死,加之父母的反对,使他与沈宛的爱情也伤痕累累。虽然,他最终迎娶了沈宛,但婚后的沈宛却不得不南归,更成永诀。 雁书蝶梦皆成杳,云窗月户人声悄。记得画楼东,归骢系月中。醒来灯未灭,心事和谁说。只有旧罗裳,偷沾泪两行。 江南才女沈宛,用一纸红笺,留下无尽相思之痛。这样的江南,怎么不令容若魂牵梦绕又不敢触及呢? P4-7 序言 纳兰:到底是谁心中的痛 穿梭于茫茫人海中,忙碌之后,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做两件事:一是喝喝茶。不管这茶是好是坏,喝,不过是一种状态;二是读读纳兰词。读那一颗深情而无悔的心。 他是一位翩翩富家公子,是皇帝身边的一品带刀侍卫,是一个深情主义者,是一个执迷于怀旧的人。让我们一起深入这位被王国维称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纳兰的情感世界,看他辉煌的光环背后,那忧伤、憔悴而落寞的身影。 我不知道现在究竟有多少人在读纳兰容若的词,我更不知道,有多少人通过他的词,读到了他的心。但我知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品读这位清朝初期翩翩公子的队伍当中,读他身后无边的寂寞。我常常说,纳兰、晏几道、李煜和秦观,这是四个极品男人。这四个男人,都是深情的人,都是不愿意忘记,且执意于铭记的人。 有人说,后人皆学李后主,唯成容若得了万一。我想,这万一,可能就是情真意切地抒情。没有一点伪饰,没有一点虚假,而是自然真切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在我看来,纳兰容若对这个世界的贡献,也许就是捧出了他那颗深情的、无悔的、忧伤的、绝望的、知冷知热的心。很多事情,也许正如纳兰容若所说的那样:如鱼在水,冷暖自知。 也许,正是纳兰的这种真切,才让一个又一个人喜欢他,才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 纳兰容若,在我看来是一个真正的贵族,在这个到处充富人的时代,有几个人是真正的贵族?一夜也许可以成就千万个暴发户,一个真正的贵族,也许百年都不能修成一个。这就是贵族和暴发户的区别。 纳兰更是一个举世无双的伤心人。他拨动自己敏感的神经,站在脆弱的心灵之上,甚至是站在洁白的灵魂之上,在一个个用泪水凝结的文字里,发出一声声哀哀切切的深情吟唱。仿佛他就是那只杜鹃,一直唱到啼血为止。 纳兰容若,又叫成容若、性德,字容若。他是康熙十二年的进士,皇家一等侍卫,一生淡泊名利,重情重义,爱人则全心投入,对友则肝胆相照。这样的痴人,以情为马,奔驰在北京十七世纪中叶的情感荒原上。没有人看见,他那落满风尘的身影中,他那憔悴的脸上,滴落着无尽的深情之泪。纳兰,在岁月深处已经把自己爱成一种伤。 与其说纳兰死于寒疾,还不如说,是死于无爱的悲痛和绝望。人性寒凉,可是,纳兰一直是一个内心有暖的人,而这种暖渐渐被这种凉冷却。纳兰是一个需要爱的人,且一直是一个全心为爱的人。有的时候,我会觉得,为了爱,他就是那只瘦弱的飞蛾,义无反顾地扑火。 清朝初期,宋词在沉寂数百年之后,一度中兴,焕发出奇异的色彩。这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一直让人难以理解。一个业已衰竭的文化品牌,经过元、明两朝孜孜不倦地埋没,突然卷土重来,异彩纷呈,之后,又随着纳兰容若昙花一现的背影渐行渐远,终于步人最深的沉寂。 那是最后的回光返照。三十一岁的纳兰容若,用他短暂的一生洗练成一阕绮丽而悲凄的词,生如夏花,绚烂而短暂。忧伤像闪电一样照亮他的眼睛,大量的几乎无法克制的悲痛,组成了凄楚沉郁的底色,他被置于岁月的边缘,然后,以一个华丽的定格,暗喻一个真正的奇迹。 夜风很冷。隔着遥远的时空,打开纳兰词,这是一种暖。人生不能没有一点诗意,否则,生活的质量就会下降。我常常在孤独的夜里,打开纳兰词,和他一起相互取暖。因为,我是一个伤,纳兰是另外一个伤。在我看来,打开纳兰词,就是打开了纳兰的心,就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情感,通往泪水,通往真实的世界。 如果可以,请打开这本书,我们将带着你进入纳兰的情感世界,让我们一起品味纳兰那凄凄的情怀。谨以此书,献给那些为情为爱伤过的心,那些为朋友两肋插刀、肝胆相照的人。希望纳兰的这些系列书,能带给你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帮你从纳兰的光泽当中,看到真实的自我的需要。 愿纳兰那颗为爱伤痛的心,安息在众多读者阅读的感动之中,安息在众多被感动的读者的泪水之中。愿所有相爱的人都能坚持走到最后,拉着彼此的手,数着彼此头上那落满时光之雪的发,把自己数成一枚清澈的泪。愿所有的人都能关注自我真实的需要。愿所有的人,都能幸福。写到这里,我自己黯然泪下。请原谅我的柔软。 梦江南 书评(媒体评论) 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清代词人顾贞观 《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清代词人、骈文家陈维崧 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手。……其所为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甘受和,白受采,进于沉着浑至何难矣。 晚清四大家之一况周颐 清初词家,尤以纳兰成德为最胜。……集中令词妙制极多,而慢词则非擅,偶学苏辛,未脱形迹。 国学大师王易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王国维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我是人间惆怅客(今生相伴纳兰全词)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梦江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35362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3 |
丛书名 | |
印张 | 14.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陕西 |
长 | 229 |
宽 | 156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书代号:SK10N1252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