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明英烈传(青花典藏珍藏版)/国学典藏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大明英烈传》的主人公朱元璋自幼孤贫,入寺为僧,见元朝民不聊生,投军郭子兴,以期建功立业。旋对子兴养女马秀英及女儿郭天兰均生情愫,但天兰独钟情陈友谅,元璋后虽迎娶秀英,仍不忘天兰。后陈友谅崛起,设计倾覆郭军,元璋蒙冤逃窜,矢志妇耻,遂恃机夺明教,互争天下。

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同时起义的苏州王张士诚、南汉王陈友谅等反王不服,于是联合讨明。朱元璋御驾亲征,平定反叛,不料几次中奸计,先被围困牛膛峪,后又失利九江口,九死一生,困难重重,幸有胡大海、刘伯温等各路英豪忠心辅佐,才最终杀友谅,纳天兰为妾,扫平反贼,统一了江南七省。

然而,元军趁乱进攻中原,朱元璋又率众英杰抵御外乱。此间,各英雄好汉舍生忘死、赤胆忠心,为保大明浴血奋战,做出了一件件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侠义之事,终于战胜顽敌,保江山得稳固,使天下得太平。

内容推荐

《大明英烈传》描述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充满传奇性的事迹。《大明英烈传》对人性在权力名利冲击下的转变,瓤画细致,戏味浓郁,其中有至死不渝的爱情;因爱成恨的畸恋。深宫喋血,争权夺位,情节诡秘出奇,动人心魄,配合精彩的武打,扣人心弦。

目录

第一回 元顺帝荒淫失政

第二回 开浚河毁拆民居

第三回 专朝政群奸致乱

第四回 真明主应瑞濠梁

第五回 牧牛童成群聚会

第六回 伽蓝殿暗卜行藏

第七回 贩乌梅风留龙驾

第八回 郭光卿起义滁阳

第九回 访徐达礼贤下士

第十回 定滁州神武威扬

第十一回 兴隆会吴祯保驾

第十二回 孙德崖计败身亡

第十三回 牛渚渡元兵大败

第十四回 常遇春采石擒王

第十五回 陈也先投降行刺

第十六回 定金陵黎庶安康

第十七回 古佛寺周颠指示

第十八回 刘伯温法伏猿降

第十九回 应征聘任人虚己

第二十回 栋梁材同佐贤良

第二十一回 王参军生擒士德

第二十二回 徐元帅被困牛塘

第二十三回 郭先锋活捉吴将

第二十四回 赵打虎险受灾殃

第二十五回 张德胜宁国大战

第二十六回 释亮祖望风归降

第二十七回 取樊岭招贤纳士

第二十八回 诛寿辉友谅称王

第二十九回 太平城花云死节

第三十回 康茂才夜换桥梁

第三十一回 不惹庵太祖留句

第三十二回 张金箔法显街坊

第三十三回 胡大海被刺殒命

第三十四回 张虬飞锤取二将

第三十五回 朱文正南昌固守

第三十六回 韩成将义死鄱阳

第三十七回 丁普郎假投友谅

第三十八回 遣四将埋伏禁江

第三十九回 陈友谅鄱阳大战

第四十回 朱太祖误人庐山

第四十一回 熊天瑞受降复叛

第四十二回 罗喉星魂返天堂

第四十三回 损大将日现黑子

第四十四回 常遇春收服荆襄

第四十五回 击登闻断明冤枉

第四十六回 幸濠州共沐恩光

第四十七回 薛将军生擒周将

第四十八回 杀巡哨假击锣梆

第四十九回 张士诚被围西脱

第五十回 弄妖法虎豹豺狼

第五十一回 朱亮祖连剿六叛

第五十二回 潘原明献策来降

第五十三回 连环敌徐达用计

第五十四回 俞通海削平太仓

第五十五回 张豹排八门阵法

第五十六回 二城隍梦告行藏

第五十七回 耿炳文杀贼祭父

第五十八回 熊参政捷奏封章

第五十九回 破姑苏士诚命殒

第六十回 哑钟鸣疯僧颠狂

第六十一回 顺天心位登大宝

第六十二回 方国珍遁入西洋

第六十三回 征福建友定受戮

第六十四回 元兵败直取汴梁

第六十五回 攻河北大梁纳款

第六十六回 克广西剑戟辉煌

第六十七回 元宫中狐狸自献

第六十八回 燕京破顺帝奔亡

第六十九回 豁鼻马里应外合

第七十回 追元兵直出咸阳

第七十一回 常遇春柳州弃世

第七十二回 高丽国进表称臣

第七十三回 获细作将计就计

第七十四回 现铜桥天赐奇祥

第七十五回 赐铁券功臣受爵

第七十六回 取四川剑阁兵降

第七十七回 练猢狲成都大战

第七十八回 帝王庙祭祀先皇

第七十九回 铁道士云中助阵

第八十回 定山河庆贺唐虞

第八十一回 幸城南面试皇孙 承圣谕沮止传贤

第八十二回 刘基就人论兴衰 太祖顺天传大位

第八十三回 姚广孝生逢杀运 袁柳庄认出奇相

第八十四回 席道士传授秘术 宗和尚引见英君

第八十五回 姚道衍借卜访主 黄子澄画策劝君

第八十六回 建文帝仁义治世 程教谕术数谈兵

第八十七回 葛诚还燕复王命 齐黄共谋削诸藩

第八十八回 徐辉祖请留三子 袁忠彻密相五臣

第八十九回 避诏书假装病体 凑天时暗接龙须

第九十回 北平城燕王起义 夺九门守将降燕

第九十一回 攻王城马俞败走 夺居庸二将成功

第九十二回 设奇计先散士卒 逞英雄杀人怀来

第九十三回 燕王定计取两城 炳文战败回真定

第九十四回 李元帅奉诏北征 韩御史上疏直言

第九十五回 燕王智袭大宁城 刘贞误坠反间计

第九十六回 李元帅屯师北地 瞿都督保帅南奔

第九十七回 掩败迹齐黄征将 争战功南北交兵

第九十八回 燕王乘风破诸将 景隆星夜奔济南

第九十九回 铁铉尽力守孤城 盛庸恢复诸郡县

第一百回 燕王托言征辽东 张玉暗袭沧州城

第一百○一回 假示弱燕王欺敌 恃英勇张玉阵亡

第一百○二回 闻捷报满朝称贺 重起义北平誓师

第一百○三回 明降诏暗调兵马 设毒谋纵火焚粮

第一百○四回 间计不行于父子 埋伏竟困彼将士

第一百○五回 梅驸马淮上传言 何将军小河大捷

第一百○六回 魏国公奉旨助战 李都督恃勇身亡

第一百○七回 燕大王料敌如神 何将军单骑逃脱

第一百○八回 燕王耀兵大江上 建文计穷思出亡

第一百○九回 欲灭迹纵火焚宫 遵遗命祝发遁去

第一百一○回 梦先帝驾舡伺候 即君位杀戮朝臣

第一百一十一回 一时失国东入吴 万里无家西至楚

第一百一十二回 士卒奉命严盘诘 君臣熟视竟相忘

第一百一十三回 耶水难留再至蜀 西平多故遁人山

第一百一十四回 忠心从亡惜身亡 立志逊国终归国

试读章节

撒敦惶恐,下殿自恩:“叵耐这厮与俺作对,须要驱除得他,方遂吾之意!”正出朝门,恰遇知心好友,现做太尉,叫做哈麻,领着一班女乐,都穿着绝样簇锦团花百寿衣,都带着七星摇曳堕马妆角髻⑦,都履着绒扣锦帮三寸凤头鞋。叮叮咚咚,悠悠扬扬,有五十余人,进宫里来。两下作揖才罢,哈麻便问:“仁兄颜色不喜,却是为何?”撒敦将前情备细讲说一遍。哈麻劝慰道:“且请息怒,后来乘个机会,如此如此。”撒敦说:“若得如教,自当铭刻!”撒敦别过,愤愤回家不题。

且说哈麻带了女乐,转过宫墙,撞见守宫内监,问道:“爷爷、娘娘今在哪里?”内侍回说:“正在百花亭上筵宴哩。”哈麻竞到亭前,俯伏说:“臣受厚恩,无可孝顺。今演习一班女乐,进上服御,伏乞鉴臣犬马之报,留宫听用。”顺帝纳之。哈麻谢恩退出。且说顺帝凡朝散回宫,女乐则盛妆华饰,细乐娇歌,迎接人内,每日如此,不在话下。

一日,顺帝退朝,皇后伯牙吴氏设宴于长乐宫中,随命女乐吹的吹,弹的弹,歌的歌,舞的舞,彩袖殷勤,交杯换盏,作尽温柔旖旎之态,饮至更深方散。是夜,顺帝宿于正宫,忽梦见满宫皆是蝼蚁毒蜂,令左右扫除不去。

只见正南上一人,身着红衣,左肩架日,右肩架月,手执扫帚,将蝼蚁毒蜂尽皆扫净。帝急问日:“尔何人也?”其人不语,即拔剑砍来。帝急避出宫外。红衣人将宫门紧闭,帝速呼左右擒捉。忽然惊醒,乃是南柯一梦。顺帝冷汗遍体,便问内侍:“是什么时候?”近臣奏日:“三更三点。”皇后听得,近前问日:“陛下所梦何事?”顺帝将梦中细事说明。皇后日:“梦由心生,焉知凶吉?陛下来日可宣台官,便知端的。”言未毕,只听得一声响亮,恰似春雷。

顺帝惊问:“何处响亮?”内侍忙去看视,回来奏道:“是清德殿塌了一角,地陷一穴。”顺帝听罢,心中暗思:“朕方得异梦,今地又陷一穴,大是不祥!”五鼓急出早朝。众臣朝毕,乃宣台官林志冲上殿。帝说:“朕夜来得一奇梦,卿可细详,主何吉凶?”志冲日:“请陛下试说,待臣圆之。”帝即言梦中事体。志冲听罢,奏日:“此梦甚是不祥!满宫蝼蚁毒蜂者,乃兵马蜂屯蚁聚也;在禁宫不能扫者,乃朝中无将也;穿红衣人扫尽者,此人若不姓朱必姓赤也;肩架日月者,乃掌乾坤之人也。昔日秦始皇梦青衣子、赤衣子夺日之验,与此相符。望吾皇修德省身,大赦天下,以弭灾患。”

帝闻言不悦,又日:“昨夜清德殿塌了一角,地陷一穴,主何吉凶?”

志冲日:“天地不和,阴阳不顺,故致天倾地陷之应。待臣试看,便知吉凶。”

帝即同志冲及群臣往看,只见地穴约长一丈,阔约五尺,穴内黑气冲天。志冲奏日:

“陛下可令一人往下探之,看有何物。”脱脱日:“须在狱中取一死囚探之方可。”上即令有司官,取出一杀人囚犯,姓田名丰。上日:“你有杀人之罪,若探穴内无事,便赦汝死。”田丰应旨,手持短刀,坐于筐中,铃索吊下,约深十余丈,俱是黑气。默坐良久,见一石碣,高有尺许,田丰取人筐内。再看四周无物,乃摇动索铃,使众人拽起。顺帝看时,只见石碣上面现有刻成二十四字:

天苍苍,地茫茫;干戈振,未角芳。

元重改,日月旁;混一统,东南方。

顺帝看罢,问脱脱日:“‘元重改’莫不是重建年号,天下方能保无事吗?”脱脱奏日:“自古帝王皆有改元之理,如遇不祥,便当改之。此乃上天垂兆,使陛下日新之道也。”帝日:“卿等且散,明日再议。”言毕,一阵风过,地穴自闭。帝见大惧,群臣失色。遂将石碣藏过,赦放田丰,驾退还宫。

翌日设朝,颁诏改元统为至正元年。如此不觉五年。有太尉哈麻及秃鲁、帖木儿等,引进西番僧,与帝行房中运气之术,号揲演儿法。又进僧伽磷真,善授秘法。顺帝习之,诏以番僧为司徒,伽磷真为大元国师。各取良家女子三四人,谓之供养。伽磷真尝向顺帝奏日:“陛下尊居九五,富有四海,不过保有现在而已,人生几何?当授此术。”于是顺帝日从其事,广取女子人宫。

以宫女一十六人学天魔舞,头垂辫发,戴象牙冠,身披缨络大红销金长裙,云肩鹤袖,镶嵌短袄,缓带鞋袜,各执巴刺般器,内一人执铃杵奏乐。又宫女十一人,练垂髻,勒手帕,常服,或用唐巾,或用汗衫。所奏乐器,皆用龙笛、凤管、小鼓、筝、琵琶、鸾笙⑧、桐琴、响板。以内宦长寿拜不哈领之。

宣扬佛号一遍,则按舞奏乐一回。受持秘密戒者,方许入内,余人不得擅进。如顺帝诸弟八郎,与哈麻、秃鲁、帖木儿、老的沙等十人,号为倚纳,皆有宠任,在顺帝前,相与亵猥,甚至男女裸体。其群僧出入禁中,丑声外闻。皇太子深嫉之,力不能去。

帝又于内苑造龙舟,自制样式,首尾共长二百二尺,阔二丈,前帘棚、穿廊、暖阁,后五殿楼子,龙身并殿宇俱五彩金妆,前有两爪。上用水手一百二十名,紫衫金带,头戴漆纱巾,依舟两旁,各执一篙。自后宫至前宫,山下海内,往来游戏。舟行则龙头眼爪皆动。又制宫漏,约高六七尺,为木柜运水上下。柜上设西方三圣殿,柜腰设玉女棒时刻筹,时至即浮水面上。P2-3

序言

“国学”一说,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此前中国的旧学在现代文明面前一败涂地,曾国藩继承明儒传统,身体力行,通经致用,后来又有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调和传统与现实的阴阳关系。后来学术界兴起“整理国故”的热潮,虽然与当时历史条件看似不协调,实则是有深刻历史理性的。提出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当时不但提出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提出要恢复两汉经学,这看似极为矛盾,其实正是魏源的高人之处,此后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了中西交流的合理原则。

当时国人有一种全盘否定国粹的倾向,认为外国来的就是梅毒也是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西文化冲突的进一步加剧,中国文化更加弱势,中国面I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保国保种,以章太炎为代表的国粹派提出“保存国学”、“振兴国学”的口号。而新文化运动闯将之一胡适,则在介绍杜威的实践主义时同时讲授中国哲学史。在当时的历史氛围下,国学概念产生后其意义内涵自然较复杂,包括传统官方民间各种学问、艺术、技艺等,但在狭义上,国学之范围不脱经、史、子、集四部,同时四部中又以经学为首。

国学又可称国故,可译“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汉学,因无别于汉族学而有争议)。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论国学,先明国学之义,所谓必也正名乎,善哉。

今天,关于传统文化的书写,好像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过于通俗,要么过于玄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国学的弘扬,需要摆脱掉这两个极端,走一条中间道路,做到深入浅出、微言大义。虽然“文化热”、“儒学热”、“国学热”的浪潮此起彼伏,但真正将自己的文化看做安身立命之本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大家对待文化、对待国学,仍然没有走出经世致用、急功近利的目的预设。为什么要学国学?因为国学对我有用;为什么要读国学?因为里面有智慧、有技巧、有升官发财的门路。于是,在今人的眼里,国学已经蜕变成了赤裸裸的经世致用之术,成了彻头彻尾的“用经”!仅求其“用”,不见其“体”,将是最大的无用。仅求其“术”,而对国学的“道统”视而不见,将是中国文化最大的悲哀。为此,国人已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

近代以后,随着西学东渐,我们在呼吸外来新鲜空气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传统文化的流失。故而对东西方文化进行冷静思考,明确了传统文化不可动摇的根基地位,沿袭先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可以弘扬中国民族特色文化,进而促进当下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在此,我们只有安身立命,谋求维新。《尚书》中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但是“周邦”所谓的“新命”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靠人不断地去探幽发微、阐发新意。阐发新意,不是凭空想象,不是一味模仿,而要推陈出新。冯友兰先生说,中国的哲学要“接着讲”,不能“照着讲”。而“接着讲”,并不是空发臆想、随意揣摩,而是要以“照着讲”的方式和姿态去“接着讲”,不如此,就无法做到“阐旧邦以辅新命”。国学亦是如此。

整理国故,是为了获得长足进步。只有长足进步,才能延续,才能生生不息。当然,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着深刻的两面性。所谓的精华和糟粕往往是纠结在一起的。所以,目前最迫切要做的,仍然是平心静气地去了解我们的文化。

为了弘扬国学,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我们精心为您编纂了这套“国学典藏”丛书。这套丛书精选了历代文章中的典范之作,于经、史、子、集中选取精华部分,予以汇编。编者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全方位立体地解读中国国学的博大精深,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进国学的画廊,感受国学独到的智慧。

学贵力行,圣贤文化的学习,贵在把它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从中得到真实的利益。愿此套丛书让您领略传统国学风景的同时,与圣人促膝对话,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在聆听圣贤教诲的同时,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多识前言往行,以自蓄其德”,我们也希望借着伟大文化的指引,提升我们生命的内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明英烈传(青花典藏珍藏版)/国学典藏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佚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41866
开本 16开
页数 3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2.4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0
172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