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华尔街的肉(一个金牌投资分析师的自白)
内容
编辑推荐

雷曼、高盛危机的幕后原因是什么?安迪·凯斯勒编著的《华尔街的肉(一个金牌投资分析师的自白)》嬉笑怒骂之间提示金融证券行业潜规则。学习应对经济复苏和通货膨胀的新时代投资策略,看华尔街传奇基金经理的投资故事。当全球产业都面临经济复苏后结构转型的时候,这本书有助于我们去寻找那些在新兴产业中崛起的伟大公司。

内容推荐

回顾自己担任投资分析师的20年生涯,安迪·凯斯勒将读者带入一个光怪离的华尔街世界。在这里,读者不仅能领略到华尔街的稀奇古怪、百态尽出,更能一窥奎特隆、格鲁伯曼、米克等华尔街传奇人物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在凯斯勒眼中,华尔街是个充满谎言的地方,而他对同事分析师们毫不客气,将这些“老油条”们对股票走势分析预测的避险功夫一一揭穿。其中,最完美的避险是把别的分析师的成功见解当成自己的。在他笔下,华尔街的投资银行丑态百出:交易员们牛市的时候到天价的餐厅里砸钱,大吃大喝;分析师们在会议中心作乐狂欢,乃至将预备第二天给普华永道使用的会议室桌子掀翻,灯具打碎,帘子扯掉;还经常出现从业人员被捕的丑闻。

此外,安迪·凯斯勒结合轰动一时的斯皮泽调查事件,对华尔街20年来的变化和目前存在的体制问题做出了入木三分的观察和分析,使读者能穿透华尔街炫目的利益光影,对这套金融机制有更透彻的了解。

目录

推荐序 利益实在太诱人

楔子 每天5亿美元

第一章 51%的准确度

第二章 凶猛的食人鱼

第三章 你从事的是娱乐业

第四章 牛市年代

第五章 严峻的时刻到了

第六章 在摩根纵横捭阖

第七章 形势急转直下

第八章 90年代开始了

第九章 关于玛丽·米克

第十章 网景公开募股

第十一章 躁动的华尔街

第十二章 营销工具:价格目标

第十三章 合成的高盛证券

第十四章 斧头综合症

第十五章 修复者斯皮泽

跋 全身而退

试读章节

我拨打广告上刊登的电话号码。“你好,这里是研究部。”电话那头一位女性回答。

“啊?研究部?”我迟疑了一下,但立刻礼貌地说,“可否麻烦帮我转接罗伯特·康奈尔?”

“他今天不在办公室,要替你留话吗?”

“麻烦请他回电安迪·凯斯勒,就是这个电话号码。不好意思,顺便请问一下,这里是哪家公司的研究部?”

“潘恩·韦伯。”对方答道。

我早先看到了潘恩·韦伯的广告,但对这家公司一无所知。当时是1985年,我26岁,并不是很急着想要这份工作。

康奈尔第二天早上回我电话,他在电话里的声音奇特而深沉,他盘问了我的资历背景,问我何时能面谈。我正打算从位于新泽西州的住处前往纽约曼哈顿一家专门为程序设计师和科技界人才介绍短期工作机会的猎头公司,因此告诉康奈尔可在午餐时间和他碰面。

我决定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褐紫红衬衫,海军蓝羊毛质地的领带,哈格牌双织宽松长裤,不穿外套,这是最早的“科技怪客时尚”,大约从1985年左右开始流行。我在五十一街和第六大道交叉路口遇见一位以前的同事,他问我上哪儿。“穿成这样去潘恩·韦伯面试?”他用那种“你怎么穿成一副蹩脚蠢货的样子”的神情上下打量我。

好吧,我是蹩脚蠢货。我开始为自己穿得过分寒酸而感到有些不自在。走进美洲大道1285号,搭乘电梯上9楼,走向接待员。我身后有扇微开的门,我很快瞥了一眼,里头满是相互喊叫或对着电话高声喊叫的人,这真是个奇怪的地方。接待区摆设的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糟糕的艺术品,丑陋的现代画看起来像是三岁小孩的作品。

“嗨,我是罗伯特·康奈尔。”他身材出奇的矮小,声音和电话里听起来一样深沉,他一边和我握手,一边用双眼从头到脚、再从脚到头地慢慢把我审视了一番,(我有没有提到我脚上穿的是脏脏的咖啡色“富乐绅”牌软皮休闲鞋?)他脸上露出奇怪的笑容,事后我才知道那笑容中隐含的意思是:瞧瞧此人的穿着与相貌。我想,他就是我要找的人啦!

“请进,让我介绍几位将和我们一起共进午餐的人给你认识。史密斯、格鲁伯曼,我们走吧!”

有点胖、穿着体面、头发稀疏的家伙首先露脸,用英国腔和我们打招呼,康奈尔介绍道:“这位是史蒂夫·史密斯,他可是华尔街电脑产业分析师的第一把交椅。”

第二位来到的家伙穿着三件头西装,乌黑发亮的头发向后梳,留着非常突兀、看起来阴险凶恶的胡子,用浓厚的费城腔和我们打招呼:“嗨!”听起来几乎和电影里的“洛奇”(Rocky Balboa)一模一样。“这位是杰克·格鲁伯曼,我们最抢手的电信产业分析师,跟你一样,曾经在AT&T工作过。”康奈尔说。

这就是神奇之旅的开端。

序言

杰克·格鲁伯曼(Jack Grubman)、法兰克·奎特隆(Frank Quattrone)、玛丽·米克(Mary Meeker)、亨利·布洛杰特(Henry Blodget),他们是炒热华尔街互联网一电信热潮的知名投资分析师。几年前,他们被大加赞扬,被捧上了天;如今,那样的风光让人感觉就像美索不达米亚那般古老!

纽约州总检察长艾略特·斯皮泽(Eliot Spitzer)花了一年多时间,沸沸扬扬地调查并惩办了除米克之外的三个人,因而声名大噪。华尔街当初让他们出尽风头、尝尽甜头,现在这几个人却全都落得鼻青脸肿的下场。

斯皮泽翻查并披露了布洛杰特以前的一些电子邮件,揭露了他的真实动机与面貌,让熟知布洛杰特职业生涯的人震惊不已。如今,美国证券商公会(NASD)正在彻底调查布洛杰特,调查结果很可能使他必须付出数百万美元的罚金,并且不得再涉足证券业。

有“华尔街卡利班”(the Caliban of Wall Street)之称的格鲁伯曼被判必须缴付1500万美元的罚金,此外,他非但终生不得再从事证券业,还必须远离纽约的私立幼儿园。至于奎特隆,则在2003年3月被指控阻碍有关当局对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投资银行的调查工作,他面临的处罚可能比格鲁伯曼还要严重。

米克就比较幸运了,她不但没有遭到罚款、禁足证券业等惩罚,她的东家——摩根斯坦利——还要求她带薪休假一阵子。斯皮泽似乎已经放弃再继续对她刨根问底,也没有对摩根斯坦利追查到底。

摩根斯坦利的高层主管显然决定要为他们这位最知名的分析师力挺到底。在2003年4月初的摩根斯坦利股东年会上,值得好莱坞编剧考虑的角色——股市闻人伊芙林·戴维斯(Evelyn Y.Davis)拿米克开刀,大力抨击摩根斯坦利的首席执行官菲尔·波塞尔(Phil Purcell)。戴维斯说:“她害许多人赔钱,应该被炒鱿鱼!”可是,面对这位73岁高龄的老太太的多番指责,波塞尔仍然力挺米克,他说:“我们对米克的贡献有非常不同的看法,她是互联网产业分析的先驱,我们很重视她的研究。”

当你阅读《华尔街的肉》这本引人入胜、有点胡闹的著作时,你将会充分领略华尔街的稀奇古怪、百态尽出。

我认识本书作者安迪·凯斯勒已久,却不知道他在写这本书。一个阴天,这本书的稿子出现在我的书桌上,我不觉深吸了口气!又一位该死的朋友写了本该死的书,我又得至少假装读完这本该死的书!

在良心道义的驱使下,我拿起来,读了几页,心开始往下沉——看样子,这本书还真不赖,我可没法撒谎,假装自己读过。我又读了几页……再读几页……我狼吞虎咽地一口气把它看完,真是令人惊艳!

凯斯勒曾经是华尔街的科技股分析师,在潘恩·韦伯集团(Paine Webber Group Inc.)是格鲁伯曼的同事,也在摩根斯坦利与米克及奎特隆共事,最后,他靠投资科技股赚了钱,于1990年代退出这个行当,不再当分析师。可是,他曾经身处其中,深知华尔街机器的运作内幕。

赚了钱之后,凯斯勒如今似乎能够以自由之身来谈谈他任职过的公司和老同事。他叙述的故事大概会惹毛他们,不过,他说的都是真实故事,会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这本书道出了华尔街研究界的基本问题——它不再是服务于投资人,而变成服务于投资银行业务人员。当然,如今大多数人已经知道这个问题了。

后记

我坐在中国香港文华东方酒店的酒吧,时差让我昏昏欲睡。这是在1990年代初期一趟浪费时间的营销之旅,我要和太平洋地区的基金经理人会面,听起来似乎颇有异国情调,实则苦不堪言,和“俄亥俄州死亡行军”差不多,要在不到一星期的时间里马不停蹄地拜访东京、首尔、台湾、香港、新加坡,再返回纽约。我跟和记黄埔集团的一位客户约了在酒店的酒吧碰面,再共进晚餐,去吃北京烤鸭。

我正在调利杜松子酒(Tanqueray)和汤力水(Tonic),不可思议地看着身边那家伙连喝四杯博德尔斯(Boodles),四杯都是一饮而尽,杯子边搁着片柠檬。他看起来很眼熟,一眼看上去就觉得他是华尔街交易大厅里的家伙,穿着细条纹西装、白领蓝色衬衫、黄色佩斯利涡旋纹花呢领带,加上吊裤带。

“你是债券交易员,对吧?”我脱口而出。

“没错,待会儿要和一位在生意上长期受我照顾的营业员一起吃晚餐,在和营业员打交道之前,我得先润滑一下。我叫尼克。”  

我笑得更大声了点,问道:“你是哪家公司的?”

他说的是富来明斯银行(Flemings),或是施罗德(Shroeders),还是巴林银行(Barings),我记不清了,反正就是众多英国机构之一。他问我:“你呢?”

“摩根斯坦利,纽约的。”

“哦,你远道而来哕。你是买卖公债的吗?”

“不是。”

“那我猜猜看,做转换债的7”

“错。”

“垃圾债券?”

“错。”

“该不会是衍生性产品吧?”他一脸怀疑。

“也不是,”我很难为情地说,“其实,我是研究部门的啦。”

“喔。嗯,那就是这行业的文明世界哕。”

他咕噜喝掉最后一杯博德尔斯后就走了。

直到今天,我还是不太确定他是否就是那位交易失误导致损失窟窿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把巴林银行搞垮了的“A钱大玩家”(rouge trader)尼克·李森(Nick Leeson)。谁知道呢?他其实挺有礼貌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华尔街的肉(一个金牌投资分析师的自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安迪·凯斯勒
译者 李芳龄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93751
开本 16开
页数 201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78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7.125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Andy Kessler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