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1964暗战原子弹
内容
编辑推荐

一部关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谍战小说!

当人们仰视升腾的蘑菇云、为核爆炸成功而欢欣鼓舞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各国间谍悄然云集中国,目标锁定我国原子弹研制机密。他们要窃取我国原子弹的情报,刺杀研究原子弹的科学家,破坏原子弹生产基地,将社会主义中国的原子弹研究掐死在摇篮里。在周恩来总理亲自指挥下,我公安侦查员与各国间谍斗智斗勇,展开了一场决定共和国命运的反谍大战,最终侦破了这起原子弹窃密惊天大案。该书塑造了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同时热情歌颂了以周总理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情怀,张扬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内容推荐

当今世界,研制核弹在各国都属于绝对机密,再友好的国家对此也是守口如瓶。20世纪50年代前期,当时我们称为“老大哥”的苏联对此也是滴水不漏。

自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后,当人们仰视升腾的蘑菇云、为核爆炸成功而欢欣鼓舞的时候,异国间谍组织蠢蠢欲动,美国中央情报局派遣的黑蛇小组,日本神秘女郎中岛芳子,都出现在这个敏感区域。他们要窃取关于中国原子弹的情报,刺杀研究原子弹的科学家,破坏原子弹生产基地,将社会主义中国的原子弹研究掐死在摇篮里。

在事关国家安全的紧要关头,以主人公戚文彰为代表的忠诚爱国的中国公安战士,战胜一切困难和阻力,以不怕牺牲家庭、爱情乃至生命的大无畏精神,挺身而出,与之展开了殊死斗争,挫败了敌人的阴谋,取得了最后胜利。

试读章节

1

公元1964年10月16日北京时间15时,一团巨大的蘑菇云在中国西部罗布泊腾空而起,灼热的光辐射烤焦了干枯的灌木丛,猛烈的冲击波呼啸地横扫着地面上的碎石。这个本来就是生命禁区的地带,如今更是充满了恐怖。这声来自荒漠上空的轰然巨响震撼了整个世界。当时叱咤风云的各国首脑们都敏锐地意识到,第五个大核武国家的诞生,预示着新的世界格局从此开始。

2

美国首都哥伦比亚特区的这一天清晨,在约翰逊总统眼里显得格外的阴沉,他并没有意识到此时的太阳仍然在大西洋的海面上懒懒地播撒着散碎的金辉。他一夜没有睡觉,就在凌晨,他抢着发表了一个广播讲话。当他得到了五角大楼的紧急电话,美国在世界各地设置的13处情报观测站中,有11处捕捉到了这个蘑菇云所释放的巨大电磁脉冲。他匆忙把下班了可能已经躺入情妇怀抱里的新闻秘书瑟韦尔叫到白宫,给自己草拟一个广播稿。终于在罗布泊核爆不到三小时之后,把自己的声音传到了黑洞洞的自由世界的夜空。至于有多少人在听,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知道,终于抢在了新华社的新闻公报前面,自己也不明白这是一种什么情绪。很可能是一种极度沮丧之后的心理反应吧,他想,中国人在他们面前堂而皇之地摆开了制造原子弹的设施,而就是他那个该死而且已经死了的前任总统约翰·肯尼迪束手无措,在跟赫鲁晓夫的国际扯皮中贻误了战机。抢先发言,无非是表个态,第一是显示,世界风云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第二,作为自由世界的大哥大,他要告诉别人,自己并不惊慌。“不应过高估计这次爆炸的军事意义”,“自由世界的核力量仍然大得多”。这话连他自己都觉得色厉内荏。

白宫服务员杰西卡小姐端来了用新鲜的哥伦比亚咖啡豆研磨煮好的咖啡。顿时椭圆形的总统办公室里面洋溢着一种南美风情的醇香。浓郁的咖啡对于早起的高官们来说来得正是时候。

坐在约翰逊总统对面,从左至右依次是:中央情报局局长麦科恩、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国务卿腊斯克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邦迪。这几个人凑到一起讨论这件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就在一个月前,也就是9月15日,赫鲁晓夫就中苏边界问题发表谈话。他威胁,苏联将使用所有手段,包括“最新式的歼灭性武器”,来保卫自己的边界。这是苏联第一次暗示,她有动用原子武器的可能。从这个谈话上分析,苏联无论如何不会容忍中国拥有跟她分庭抗礼的核筹码。而从情报上判断中国顶多是爆炸一个用钚制成的核弹。根据法国的核历程,从钚弹到铀弹还有漫长的路程,也就是说,在短时间内中国人对“自由世界”造不成实质的军事威胁,而在这期间很可能苏联人已经动手。借刀杀人,总比自己动手要强,更何况搞不好还会惹恼了苏联。所以上次的会议他们得出的结论就是坐山观虎斗。

但是今天,在座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失策了。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专家们检查从辐射云中收集的灰尘中证实,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所使用的核填料,根本不是美国情报机构长期认定的钚,而是U-235。

这就是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是一颗铀弹。这意味着,中国的核能力出手就是一个高起点!

现在美国的核心人物们意识到自己正在处于一个十字路口。要么就是纵容中国的核武力量发展下去,也就是眼看着世界出现第五个核大国,接受中国人对整个世界的话语权,要么,先下手为强,把中国的核武力量扼杀在萌芽之中。

约翰逊总统看着自己的内阁成员和下属,他的内心充满矛盾。在越南,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已经在所难免,现在对中国进行先发制人的攻击,成功便一切好说,否则别说赫鲁晓夫会用此大做文章,就是西方阵营内部他也不好交代。

国务卿腊斯克这些日子为越南的事情在西方各国游走奔波,不时还要到国会山庄作证,接受那些态度蛮横的议员们的质询和责难。从私利上说他可不打算天天给这个总统擦外交屁股。美国总统权力虽大,可是负责制衡他的国会议员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这些人仿佛天生就是为了消遣总统而存在的。总统不管做了些什么,或者说干脆什么都没有做,他们都能够找出词来批评一通。作为国务卿,腊斯克的职责之一就是替总统狡辩,当然狡辩不成就成了替他挨板子。

内阁中这不是一个好活儿。现在他首先表态:“中国人把核设施放在西北内陆,几乎到我们U2侦察机最远的飞行极限,我们战略轰炸机不得不穿越中国的内陆地区,面临巨大的风险。我认为现在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是一种风险极高的赌注。”

约翰逊总统看着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如果我们对中国进行战略轰炸,到底有多大把握?”

麦克纳马拉看着总统,露出鹰派独有的自信:“穿越遥远的内陆无疑会给我们造成巨大障碍,甚至是严重损失,但是我们的空中突击力量对于中国人有限的空中监视和防空力量来说可以说是无法抵御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阻止中国成为第五核子大国的决心究竟有多大。”

球又踢回了总统这里。对,问题是,他约翰逊情愿不情愿跟中国人打一仗。美国人是现实的,打不打要看得失情况。也就是说,让中国拥有核武器,最坏是什么情况,而跟中国开战最坏是什么结果。他转头看着自己近期十分信赖的助手,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邦迪。

邦迪向大家透露了一个十分不好的消息:“海军情报部刚刚从苏联得到一个情报,中国将在未来几年内拥有潜艇发射弹道导弹的能力。这意味着,中国可以在海上用核武器直接打击美国的领土夏威夷或西海岸。”

到今天我们也不知道美国海军的情报部门是怎么搞到这个毫无根据的情报的。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国并没有设计出发射弹道导弹的常规潜艇。虽然在1959年对苏联629型常规动力弹道潜艇进行了仿制,但是那艘唯一的,被称为31型的弹道潜艇完全是用于训练和实验。而拥有真正核打击能力的是被西方称为夏级的092型弹道核潜艇。而它第一次潜射弹道导弹已经是1982年了。

P1-4

序言

中国发展有限的核力量,是使我国赢得近60年和平发展机遇的根本保障之一,也是中国大国地位的体现;否则“你说话就不算数”。

我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世界和平,有效制止核威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和无核地区使用和威胁使用核武器”,是我国一贯奉行的基本国策;同时也是中国人不信邪,敢于面对现实,基于对国际战略的独立见解作出的正确抉择。

应该感谢并永远记住,同时也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发展中国国力包括核力量,是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核心,从对现代战争规律的深刻洞察,对近代中国百年耻辱的追悔,体现国家、人民的意志与决心的战略决策;是我国具有崇高爱国主义科学家们的座座丰碑;是工人、解放军和公安战士为主体的力量,自力更生、团结建国、无私奉献精神的丰硕成果。

本书作者,是我熟悉的朋友中极具爱国心,极富有中国良心的优秀年轻作家。

本书塑造了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同时热情歌颂了以周总理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情怀,张扬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对青年一代信仰和价值观的确立,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司令员

葛东升中将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发展有限的核力量,是使国家赢得近六十年和平发展机遇的根本保障之一,也是中国大国地位的体现。我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世界和平,有效制止核威胁。

应该感谢并永远记住,发展中国核力量,是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核心,从对现代战争规律的深刻洞察,对近代中国百年耻辱的追悔,体现国家、人民的意志与决心的战略决策;是我国具有崇高爱国主义精神的科学家、工人、解放军官兵和公安人员自力更生、团结建国、无私奉献的丰硕成果。

本书给我们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可亲可敬的英雄人物,张扬了一种非常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青年一代信仰和价值观的建立,有非常现实的积极意义。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司令员 葛东升中将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中国战略导弹核武器部队的新闻记者,我了解“两弹一星”事业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对那一代导弹核武器创业者的传奇故事也耳熟能详,但对那些为国家工程保驾护航的无名英雄所知甚少。根据真实历史事件创作的长篇小说《1964暗战原子弹》,恰似一幅展现国安战士浴血拼搏的画卷,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时代。小说故事惊心动魄,扣人心弦,阅后使人心潮难平。作品再现50年前国安战士们的往日辉煌,让生活在宁静祥和中的人们了解那些隐蔽战线上曾经的血雨腥风。

——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高级记者、中国视协纪录片委员会副秘书长 邹军新

谍战故事,往往都是传奇惊险的,而这部《1964暗战原子弹》却为孤单英雄增添了另一种悲凉的滋味。虽为小说,却根据真实人物改编,保持了对历史原貌和社会背景的忠实描述。一个个惊心动魄的事件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国运艰难之时撑起一个民族的脊梁。

——《文史参考》杂志社总编辑 王翔宇

那些无影战士,在惊涛骇浪中,用自己坚定不移的忠诚,默默守护着祖国的核利益!

——人民网资深军事编辑 杨铁虎

几年前,朋友转来这部小说的初稿。阅后印象深刻,从而我记住并且结识了它的作者。这部书使我了解作者的创作能力,出于这种信任,促成了一段愉快的合作。希望更多的朋友和我一样欣赏他的作品。

——《士兵突击》导演 康洪雷

真人、真事、真情、真正的英雄,铸就一段传奇。郑重推荐这部作品。

——著名军旅作家 刘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1964暗战原子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华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868595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7
16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7: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