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日本、欧美等异国的书法现象及书法的伸延现象,乃至如日本的书法理论、书法教育、书法的“现代派”运动、西方“书法画”、“抽象表现主义”流派等,均有相应的展开——这些视野开阔的知识介绍与书法现象介绍,对于一个书法大学专业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一个已经成名的书法家而言,也是十分需要的。
图书 | 日本书法史(大学书法教材)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对日本、欧美等异国的书法现象及书法的伸延现象,乃至如日本的书法理论、书法教育、书法的“现代派”运动、西方“书法画”、“抽象表现主义”流派等,均有相应的展开——这些视野开阔的知识介绍与书法现象介绍,对于一个书法大学专业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一个已经成名的书法家而言,也是十分需要的。 目录 上编 东瀛书论 第一章 日本书法史的基本特征/(3) 第二章 日本书法发展规律之概括/(26) 第三章 走向现代的日本书坛/(47) 中编 日本书法史/ 日本古代书法史/(79) 第四章 大和、奈良——从金文到“万叶假名”/(179) 第五章 平安——空海与日本仿唐书法/(93) 第六章 平安——贵族书家群与民族性格/(101) 第七章 平安——假名的审美取向/(110) 第八章 平安——装饰纸的表现力/(119) 第九章 从平安到镰仓——怀纸文化与书风转变的契机/(127) 第十章 镰仓——禅僧墨迹与天皇书家/(132) 第十一章 南北朝·室町·桃山——尊圆亲王的师承意识/(142) 第十二章 江户——初期的华丽市民格调/(149) 第十三章 江户——回归汉字书法/(162) 第十四章 明治·大正——访华书家群与北碑风兴起/(170) 第十五章 昭和——时代新格局与代表性书家/(179) 第十六章 昭和——从“日展”看日本书法的基本风貌/(187) 日本近现代书法史/(192) 第十七章 从古典到近代再转向当代/(192) 日本当代书法中的现代派与西方“书法画”/(219) 第十八章 日本现代派书法概观/(219) 第十九章 西方书法观与“书法画”/(235) 下编 日本篆刻史、书法理论史和书法教育史 第二十章 日本篆刻史(古代篇)/(251) 第二十一章 日本篆刻史(近现代篇)/(277) 第二十二章 日本书法理论史(古代篇)/(289) 第二十三章 日本书法理论史(近现代篇)/(310) 第二十四章 日本书法教育史/(319) 后记/(335)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日本书法史(大学书法教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96770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0-09-01 |
首版时间 | 2010-09-01 |
印刷时间 | 2010-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3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292-093.13 |
丛书名 | |
印张 | 2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