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的未来》讨论的问题是欧美、俄美历史文化传统背景下和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下的“怀旧”问题。
《怀旧的未来》这一标题的涵义是:作者认为,“怀旧”不一定总是和过去联系在一起;怀旧可能是回顾性的和前瞻性的。我们对于过去的种种幻想直接影响我们未来的现实,而对于未来的思考又使我们感觉到必须为我们的怀旧故事负责。博伊姆写《怀旧的未来》,尝试对于这些问题作出深入的讨论。
| 图书 | 怀旧的未来/人文与社会译丛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怀旧的未来》讨论的问题是欧美、俄美历史文化传统背景下和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下的“怀旧”问题。 《怀旧的未来》这一标题的涵义是:作者认为,“怀旧”不一定总是和过去联系在一起;怀旧可能是回顾性的和前瞻性的。我们对于过去的种种幻想直接影响我们未来的现实,而对于未来的思考又使我们感觉到必须为我们的怀旧故事负责。博伊姆写《怀旧的未来》,尝试对于这些问题作出深入的讨论。 内容推荐 本书从多角度考察了怀旧这种社会现象。第一部从波德莱尔的意象、本雅明的“历史的天使”讲到好莱坞的恐龙和虚拟空间,追述怀旧从十七世纪的“疑病”演变为不可医治的现代症状的历史。第二部着眼于城市和后共产主义的记忆,描写莫斯科、圣彼得堡和柏林的变迁以及东西欧的关系。第三部写流亡者想象中的家园,包括移民美国的俄国作家纳博科夫、诗人布罗茨基、艺术家卡巴科夫等。各种形式的怀旧反映出多元意识形态与文化传统之间、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复杂碰撞。作者提出主要有两类怀旧:修复型的怀旧试图超历史地重建失去的家园;反思型怀旧则关注人类怀想和归属的模糊涵义,不避讳现代性的种种矛盾。 目录 致谢 导言:忌讳怀旧吗? 第一部 心灵的疑病:怀旧、历史与记忆 第一章 从治愈的士兵到无法医治的浪漫派:怀旧与进步 第二章 历史的天使:怀旧与现代性 第三章 恐龙:怀旧与通俗文化 第四章 修复型怀旧:密谋与返回本源 第五章 反思型怀旧:虚拟现实与集体记忆 第六章 怀旧与后共产主义记忆 第二部 城市与重新发明的传统 第七章 大城市的考古学 第八章 莫斯科,俄国的罗马 第九章 圣彼得堡,世界性的外省 第十章 柏林,虚拟的首都 第十一章 欧洲的爱欲 第三部 流亡者与想象中的故乡 第十二章 大流散的亲密关系 第十三章 纳博科夫的虚假护照 第十四章 布罗茨基的一间半房屋 第十五章 卡巴科夫的卫生问 第十六章 移民的纪念品 第十七章 审美个人主义与怀旧伦理学 结论:怀旧与全球文化:从外层空间到网络空间 注释 索引 译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怀旧的未来/人文与社会译丛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美国)斯维特兰娜·博伊姆 |
| 译者 | 杨德友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714327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48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86 |
| 出版时间 | 2010-10-01 |
| 首版时间 | 2010-10-01 |
| 印刷时间 | 2010-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1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1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6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江苏 |
| 长 | 210 |
| 宽 | 148 |
| 高 | 2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10-2007-282号 |
| 版权提供者 | Svetlana Boym c/o Elaine Markson Literary Agency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