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锁沙
内容
编辑推荐

郭严隶长篇小说《锁沙》是一部意蕴深厚、艺术传达独特的长篇小说,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及审美信息。就其展示的广阔社会生活而言,很多都值得我们关注,如大学生村官和一代青年的价值取向问题,农村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问题,城市化的进程和资源及环境的保护问题等等。而其中作品涉及的生态问题尤其给人以启示。

内容推荐

郭严隶长篇小说《锁沙》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品格又有浪漫主义情调的优秀作品。小说以直面现实的态度真实展现了中国西部草原严重沙化、生态严重破坏的可怕现实,也真实描写了当地人民群众的艰苦生活状态,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与现实、人与自然、人与生态所存在的尖锐的矛盾与冲突的本质,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生态失衡破坏的环境给人类带来的噩梦般的命运和恐怖的前景。同时,作品通过成功地塑造一个大学生村官郑舜成的形象传递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信息——人类在困难面前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的精神,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正确认识自然,也正确认识自己,能够坚持科学发展,开创自己美好新生活,创造与自然和谐共荣生态。

目录

第一章

 树的传奇

 一生的爱

 物竞天择

 神秘的敖包

 白云长长

第二章

 飞翔的花朵

 曼陀人物

 万事开头

 化境

第三章

 风的文字

 曼陀风雨

 美人计

 绿色爱情

 千层浪里

 幸福的颜色

第四章

 行走的树

 生态泉

 彩虹

 天助

 大地复活

后记

试读章节

确是笑声,老榆树发出的。是在笑占古巴拉。阿兰美尼伏于胸前,他顿时浑身颤抖,仿佛阿兰美尼是一朵传说中的曼陀罗花,一旦嗅到它的香气人就要颠倒摇颤,身不由己。

只要将胳膊抬起,轻轻拢住,她就在他的怀抱中了。

但是不抬,他僵硬了,整个僵硬了,在僵硬中瑟瑟发颤,真是一种有趣的舞蹈。

更紧地闭上眼睛,他想进入禅定,借修为拯救自己。是成功了吧,眼前很快现出一团五彩之光,回忆来相助了。

想起的是八年前的夏天,初至塞外的那场相遇。那是一个月浅星繁的美好夜晚,那种注定了要有神奇发生的夜晚,没有风,没有云,草原静得宛似沉浸于神秘梦境。脚步轻快地行走于草尖儿,是的,行走于草尖儿。这样的时候,总是能感受到一种轻盈,生命的轻盈,仿似达摩祖师当年一苇渡江的意境。知道这样的时刻神在托举着自己,自己幸运地站在神仁慈的翅膀上。

这是在朝着一座山走。方圆百里内最高的山。最早出现于视野的,那只是一痕飘忽的影子,犹似写意水墨画上的浅墨微痕。甚至,当时并不知道它是一座山。

直到来至脚下,它峰巅的一块巨石忽然放光,五彩纷呈,璀璨夺目,令人眼花缭乱。完全不由自主,“扑通”一下,他跪在地上。神啊,这就是循着你的指引,我从岭南到塞北,遥遥迢迢,寻寻觅觅,最终要到达的地方。

这就是啊!这就是啊!

这就是神让我寻找的地方呀!

他热泪长流。五彩之光消失很久了,仍跪于当地,不能起来。

可是,神的旨意怎么忽然就变了呢?跌回现实,他强烈地感觉到阿兰美尼的存在,感觉到年轻姑娘对于自己灵魂的摇撼,丝毫不亚于八年前那个夏夜里,初对曼陀峰巅突放五彩华光的风摇石之际,朝灵魂袭来的力量。不,比那更强烈,因为,那时虽然也刹那间泪水奔流,却是为激动所致,不是疼痛。

这难道是爱情?难道真的这是爱情么?可怎么竟是一种疼痛?

神啊,这是你射来的箭么?直直刺中我的心。

神啊,这样地推我向爱情,是为的抛弃?还是让我离你更近?

感受到阿兰美尼的呼吸,像是雪花飘散的香气。感觉到阿兰美尼的颤抖,她摇摇欲坠,仿似一朵天庭飘落的山茶花儿。情不自禁,他伸出双臂,轻轻环住她。得托住这个姑娘,不使其跌落尘埃。这是使命——

犹如把伟大的佛教像阳光一样播撒于塞外草原,犹如用精湛医术救治草原上广大牧民的生命。

P13-15

后记

确实我来四川,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受到山水风光的吸引,也就是自然环境。那时我想,要是有一个所有季节都盛开鲜花,到处一片葱茏繁茂的地方,能够让我静静住下来,在那里安心地生活,该有多好啊!

我还幽默地说过,自己是逃荒,而来到四川的。

这荒,我指的是沙尘暴。

正是离开故土那年,赤峰大地上起了沙尘暴。当时不知道它是沙尘暴,只感觉那个春天的风沙尤其大,去上班的时候,风衣大大的帽子必须拉起来,将头脸严严实实裹住,只留一双眼睛在外面。

当知晓这三个字,初始内心是侥幸的,觉得自己也许是那个神尤为眷顾的不幸而万幸的人,你看,沙尘暴来了,我也走了。至今能回想起初来川时,那种被花草树木所迷失的情形。从塞外的春天出发,正好走进天府之国的夏天,便一下确定自己是来到了满意的地方,那些无处不在的树啊,它们令我的心掉进忧伤一样逼真的快乐。开始本是住在城中间的,但城外的花和树那样抢夺着我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春天的时候,城市外面的整个大地都开满鲜花,油菜花儿、豌豆花儿、蚕豆花儿、萝卜花儿、樱桃花儿、苹果花儿、梨花儿、桃花儿、杏花儿……每天我都得去看望它们,不去就不能得安生,去了就忘记回来,痴痴地在那花的海洋里游啊游啊游啊。后来索性搬到了城外去,推开窗便是田野,上面忽而花朵绚丽,忽而稼禾青青,而四围水杉高洒,竹簧密簇,芭蕉、枇杷、梅、海棠,点缀如画。

但是,渐渐地,我喜乐的心上,云烟样起了哀愁。

便是那古往今来诗歌里所吟的,乡愁。

最早是因母亲而起,当迷醉于鲜花,尤其是深冬里的花儿,我那样痛切地想到母亲。在记忆中,没有比母亲更爱花儿的人了,要是她也能够来到这天上地下都是花儿的地方,这深深冬天里仍香花绮丽的地方,她该笑出怎样的舒心啊!然后是手足、朋友、故旧,然后是整个故乡。当这温暖之土最美的梅和海棠盛放之时,我亲爱的故乡正是飞冰扬雪,地冻天封,最酷寒的时节。看着巴蜀大地如涌如漫的绿色,我总是想到故乡那些几乎寸草不生的高悍山脊,那些在凌厉的风中顽强摇晃着的小老树。

小老树,是故乡给自己那些永远也长不大的树们起的名字,它们立在山梁上,或是坡谷、旷野之间,永远在努力,永远不能够长大。它们是树的侏儒。

便想起故乡那些挥锹举镐,风餐露宿,年复一年,在大山上、在荒漠中,与风沙殊死搏斗的人们。

21世纪是生态的世纪,生态文明是21世纪最重要的文明。早在专家学者们这样的声音响起之前,赤峰人就开始行动了。到21世纪的曙光在地平线上耀然闪亮,赤峰人生态建设的战役已激烈地进行了近半个世纪。是的,他们开始得早,从来没有停止过,就是在人人谈之色变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其他地方的人们做着各种各样其他的事情,那块土地上的人也尽可能地寻找机会造林植树。哪怕政策要求把树林砍倒,他们也随即在没有树木的地方悄悄地重新挖坑栽苗,让绿色再艰难而奇崛地忽闪、蔓延。

幸而,改革开放的东风浩荡而来,这种劳动更加气势雄伟,可歌可泣了。

一度,生态建设成为赤峰市的市策,举全市之力向荒山进军,从官员干部到百姓黎民,全部到山上去,从七十老翁,到稚稚少年,全部到山上去,真正是全民参战,全民皆兵。  任《赤峰日报》记者时,我对治山治沙、生态建设尤为关注,抓住一切机会去采访,每每面对那些震撼人心的劳动场景慨佩横生,热泪盈眶。本书里写到的“双臂皆无,只能靠两个胳肢窝夹着铁锹挖土,每挖一锹,身子艰难地一晃”的残疾人张金余,和“只有一臂,便用一只手和另一个胳肢窝持锹取土”的残疾人李金铎,现实生活中,我都看见过他们,只不过,他们是叫着不同的名字罢了。还有“任务所在的山坡,土薄得像一层皴,根本无法栽树……他就用柳条筐从一里半路以外的阴坡一点儿一点儿把土背过来。”利用歇工时间从远远近近的地方背来石头,在山坡上砌成“第一经济沟”大大字样的退休教师雷万均;弯腰驼背,耳聋,腿残,已过花甲,一人承担五个人任务的老人赵文;还有抡着比自己轻不了多少的铁镐,挥汗如雨干着的,年仅十二岁的没有名字的瘦弱女孩……这些人我都见过。他们每个都不止是一个,都是无数中之一。在大山的高处,只有石头没有土的地方,锹和镐都用不上,只能用凿子,一点儿一点儿把石头凿碎,再一点儿一点儿用手把它们捧出来,十个手指全部磨得鲜血淋漓,胶布缠了一层又一层;搭个窝棚在山上住下来,天一放亮就爬起,直干到星月满空,渴了,喝几口装在塑料桶里的冷开水,饿了,啃几口装在塑料袋里的窝窝头,下雨了,披上块塑料布照样干——这是寻常的情景,只是,当它们是由年逾古稀的老人们演绎时,格外刺心。

我写了许多饱蘸深情的文章,通讯报道、报告文学、散文、杂文。我要为他们歌唱,为那些挥汗洒血、舍己忘我、重建绿色家园的人们,那些淳朴的、勤劳的、几乎不知个人享受这类词字的父老乡亲,我要把自己全部的激情和崇敬献给他们。

我做了当时所能做的全部,内心却愈来愈不满足,因为觉得那些文字不能发挥所希望的作用,它们只是刊登在《赤峰日报》上,收进赤峰市所编的书籍里,那是些不能摆脱地域和时间限制的书刊,上面的文字难以为外部世界看到,几乎没有与时光同行的能力。

这,便是我来四川的另一大原因了。

我要来到这具有强大文化力量的土地,吸纳,提升,使自己获得一种理想的文字表达能力,写一本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书,让所有的人们,远方的、未来的,让那些人知道在塞漠的土地上,人们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曾经和正在进行着怎样的殊绝的搏斗。是的,这搏斗一直在进行,年年,岁岁,因为那片土地是那么阔大,又是那么难于使树木成长,栽下去的树,有时好多年不能够长起来,只能不断地重栽,一遍又一遍地栽。

这是需要关注、鼓励、支持和帮助的事业,尽管故乡的人们,热情和坚毅是与生俱来而如星辰一样永不减弱光芒的。这事业其实不光是故乡人应为之献身的,它关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因为,正如已经人人皆知了的那句话,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

郑舜成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却是故乡人性情禀赋的一个缩影,塞外大地上,这样勇于担当、擎天托地的男子汉如夏季草原上的青草一样举目可望。女作家胡文焉八年后返乡所见到的“今日曼陀草原”是一种想象,或者说是热切希望。多么希望现实生活中,真的有“北京兴达集团第一副总裁常春佑”这样的人,能够把发展和责任的眼光、把巨大的资金力量投放到塞外草原。草原在呼唤,呼唤具有博大爱心的人们,献出自己的力量,去和那里勇敢淳朴的人们一起,还复她昔日的美丽容颜。

赤峰大地曾经是非常美丽的,我母亲出生的贡格尔草原曾经是浩瀚的原始森林,只要翻开志书,便可见到“千里松林,绿涛浩荡”、“花繁原野,长风送香”之类的文句。贡格尔草原便是席慕容魂牵梦绕的那“母亲的草原”,她常常在梦里见到的那条大河,真的存在过,只不过它现在已经不是那样了,瘦削再瘦削,已几近消失了。

但是它会回来的,那清澈浩渺的水波,那蓝得如梦的湖,那平地松林千里,那野花儿一直开放到天边,都会回来的。只要我们献出劳动、智慧和爱,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努力。

这部小说基本挖寻出了塞外草原绿野变荒漠的根本的、历史的原因,也道出了还其往昔美丽容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这是我喜欢它的缘故,也是我欣慰的地方。这是我为故乡而写的一部书,因为倾注了巨大的深情、忧患和爱,相信它拥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祈愿有一天,自己能够像书中的胡文焉那样,乘清风而返故乡,带着献给那片神奇土地的赞助和吉祥。

故乡,你是每一个游子生命最深的牵挂。

你永远与心脏是同一个地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锁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严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131462
开本 32开
页数 4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10
148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