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与共和国风雨同舟--中国武警守护共和国纪事/中国武警特别行动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张树森主编的《与共和国风雨同舟——中国武警守护共和国纪事》是纪实报告文学集。反映在共和国经历重大事件或遇到风浪的时候,武警部队与党同心同德,与共和国风雨同舟,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祖国战胜危难的事迹。展现武警部队听党指挥、英勇善战、服务人民的“忠诚卫士”风采。

内容推荐

《与共和国风雨同舟——中国武警守护共和国纪事》由张树森主编。

《与共和国风雨同舟——中国武警守护共和国纪事》是“中国武警特别行动系列丛书”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剿匪备忘录、扬威朝鲜战场、补天裂、在共和国告急的时刻、冰冷血热等。

目录

剿匪备忘录

扬威朝鲜战场

补天裂

在共和国告急的时刻

冰冷血热

生死大救援

试读章节

英雄篇

可以说。每一次灾难发生时,军人总是冲在最前沿的。就好比两条缓缓穿行的平行线,群众从灾难的发源地向安全地带撤离,而军人从外围向危险地进发。我常想,军队真是个特殊的行业,它在国家诞生的那一刻诞生,历史延绵数千年,可从它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它就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战时抵御外侵,和平时期护卫家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仅仅是一种胆气,更是责任使然。不然,你问那些身涉险境的军人,你问他们怕吗?怎么能不怕,脱掉这身军装,军人也就还原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也有亲人、他们也有牵挂,但就为了这身军装所代表的无上荣光,他们义无反顾,只为不使荣光蒙尘。

“非典”那一年,有说不完的哀痛故事,医护人员的牺牲是痛中之痛。从理论上讲,医护人员对疫病的防治最为熟悉,但那场灾难中,多名医护人员罹难。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让我们明白什么是无私、勇敢、承担以及关怀他人的真实意义。我相信,那些笑容亲切的天使,在离开之时,亦是从容、淡定。

有一个年轻女性的名字,她叫李晓红,是第一位牺牲在救治“非典”患者一线的军队医务工作者。

有人说。医生本来就该守在抗“非典”一线,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本就该有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但是要在那么艰难的环境里从事着最危险的工作,虽然是职业要求,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在那个时候,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就是一种有责任有勇气的表现。而勇气通常潜藏在每个人心底的最深处,平日里,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然而在紧要时刻,它就那么自自然然地表现出来了,也并不那么富于戏剧性,但是这种勇气却同样是一个关于胜利和悲剧的混合体:一个人去做他必须做的一切事情,不计个人得失,不考虑种种的障碍、危险和压力——这就是构成人类道德的基石,为了遵从自己的良心而将面对的牺牲。

李晓红牺牲多年之后,她的名字仍然被我们铭记,我想之所以如此,乃是她以身殉职的敬业精神。这种对职业的责任心、一种对待自己职业的尊重精神,使她能够长久地活在我们心中。

在“非典”发生后,带着无畏,带着责任,时任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主治医师的李晓红走上了自己的岗位。

科里本来就有一个高危病人在抢救,又突然来了一个“疑似”病人,科里人手不足,只能加班加点。人命关天啊,医护人员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以后的几天,李晓红和全科的医护人员积极制订医疗方案,密切观察病人病情,严防死守,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

翻开3月30日这张日历,李晓红才发现这张红色的日历是个星期天。交接完工作,走出病房,她突然感到头发晕,眼前直冒金花。她扶着墙慢慢地蹲在地上,顿时出了一身虚汗。感冒了?虚脱了?低血糖?疲劳过度?作为医生,她当时只想到这些。

“李大夫,你今天脸上的气色不好。是不是不舒服?”身边的护士把她扶到医生办公室坐下,给她倒了一杯开水,递给她一支温度计。“没事的,可能是没有休息好,去忙你的吧。”在办公室坐了一阵,李晓红越发感到不适,浑身一阵一阵地发冷,端杯子的手在不由自主地颤抖。从身上取下温度计,她看到一个警戒数字:39度。是普通的感冒发烧,还是被传染上了病毒?事情比想象得还要严重,时隔不久,科里数名医护人员出现相同病症,全部住进医院。

医院出现“非典”疫情,在本院医务处工作的刘会昭格外地忙碌起来。封科的工作要协调,医护人员要调整,隔离区要消毒,医疗设备要增添,哪一项工作不落实也不行。明知妻子在住院,也只能是忙里偷闲去看上一眼,说上一声对不起。“老公,我是医生,会照顾好自己的,你在医务处工作,在特殊时期,工作千万不能出差错。”生病住院的人,谁不希望有亲人在身边陪护,丈夫来了,李晓红却是这样一番交待。

高烧不退,咳嗽不止,李晓红的病情在一天天加剧。“李大夫,你可要顶住啊!”身边的医护人员每天前来打针送药量体温,处置完病情,总是想在她身边多待一会儿,给她点精神上的安慰。“你们干完活就离开,尽量少和我接触,我是传染病人啊!”李晓红知道战友们的良苦用心,总是这样告诫他们。从医生成了病人,对于李晓红来说,这个角色的转换是她所始料不及的,角色变了,可医生的职责没有变,躺在病床上,她始终放心不下的是她收治的病人。那天,医生前来查房,她对值班医生说:“你们要给我保密,不要让我的病人知道我得了‘非典’,他们大多是年老体弱的心血管病人,受强刺激后会出现可怕的后果。”躺在病床上的李晓红用那只挂着吊瓶的手写下了一份医嘱:3床病人要调整医嘱……4床病人要重点观察……5床病人要做心电图检查……

疫情在蔓延,病情在加重,院领导决定,迅速转移隔离。这消息在病人和医护人员中引起恐慌和波动。隔离区在哪里?那里的医疗条件如何?这种病能否彻底治愈?有人不愿意转移,有的人要求转院,有人提出合理的不合理的要求。这是非常时期,这是特殊战役,军令是不能违抗的,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刘会昭担负“转移”的组织任务,既要做好人的动员工作,又要做好各项协调工作。转移途中,车辆要安全,人员要安全,到达新的隔离区,病人要安置,医护人员要安置,医疗设备要安装,紧急处置方案要制订,这一项项工作都要落实,可时间又不允许延误,必须当天完成。刘会昭院里院外穿梭般地周旋,有几次他路过妻子的病房门口,想进去帮她收拾一下东西,可最终还是没有进去。需要转移的病人各自收拾东西,这简单劳动对于重病中的李晓红来说已经力不从心了。她艰难地取下氧气面罩,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一个塑料袋的随行物品竟然收拾了大半天。需要转移的病人登车了,迟迟不见李晓红,刘会昭跑回病房,见妻子正有气无力地往外走,边走边咳,一副痛不欲生的样子。他快步上前,心疼地说:“晓红,吸两口氧再走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晓红摇摇头,“没事,我能……坚持,别……让……这么多……人等我,走吧!”李晓红上气不接下气地对丈夫说,柔弱的话语中透着军人的勇气和坚强。

汽车在通往郊区的高速公路上疾驶。窗外,万家灯火,霓虹闪烁。车内却是另外一个世界,没有音乐,没有笑语,密闭的车窗锁住外面的世界,耳边传来此起彼伏的干咳声。离开氧气,李晓红有一种窒息的感觉,她用意念控制着失去平衡的身体,默默地告诫自己:坚持!坚持!

走进新的隔离区,又是一场紧张和忙乱。经过近两小时的颠簸,病员疲惫不堪,需要安顿,需要休息,需要吃饭,需要吸氧。安顿工作并非顺利,有人挑选病房的朝向,有人提出不和重病人同住一个病房。而这时,李晓红把刘会昭叫了过来:“会昭,你先把其他人安排好了,最后一个安排我。”妻子的话让刘会昭感动,她同样是一位重病号,可她心里装的始终是别人。

转移任务完成了,正常工作就绪了,刘会昭心里一点也不轻松,妻子的病情越来越重,需转院治疗。医院根据她的病情下了病危通知书,并对她采取紧急抢救措施:上呼吸机。

“晓红,对你的病很关心,领导让我辅助其他医生为你治疗。”刘会昭给妻子送来鲜花和领导的关怀,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事态会这么严重,妻子的病已经到了生死关头。

戴着呼吸面罩的妻子不能说话,她示意丈夫拿纸拿笔来,她想说话,只能用纸笔交谈。“谢谢领导的关怀,我会重新站立起来的。抗击‘非典’,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我们都是军人,都是医生,是军人就要冲锋陷阵,是医生就要战斗在抗击‘非典’的一线。我倒下了,可你不能因为我而离开一线……”看着妻子用颤抖的手写下的叮嘱,还能说什么呢?刘会昭含着泪离开生命垂危的妻子,回到他战斗的一线上。

“会昭,疫情是否得到了控制?”“科里被感染的其他人病情如何?”“我每天都能收到战友和朋友发来的短信,给我信心,给我鼓励,战友亲,朋友好,等我出院了,一定在家里请他们吃顿饭。”接下来的日子,李晓红只能用手机短信和丈夫交流。李晓红并不觉得孤单,他们保持用短信沟通,那一条条信息,一声声问候,好像领导、战友和丈夫就在身边。

爸爸得知女儿患了“非典”,不能前来探望,从老家打电话来询问女儿的病情。“晓红,你是晓红吗?晓红,我是爸爸,你怎么不说话啊?”电话明明是接通了,却一直听不到回音,电话两端的人都在着急。李晓红听到了爸爸那急切的声音,她怕老人着急,很想给爸爸妈妈说几旬宽慰的话,可是不能啊,她说话的功能已经受到限制。“晓红,全家人都很好,你不要挂念。”“晓红,别怕,你的病一定能治好。”李晓红流着泪听爸爸的电话,爸爸每说一句,她就在话筒上轻轻敲击一声,以此作答。爸爸终于听懂了话筒里传来的那个非语言性的语言符号,那是女儿的回音啊,她已经不能正常说话了。父亲看不到病中的女儿,那刺耳的“笃笃”声榔头般地敲碎了一颗痛苦的心。

P110-1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与共和国风雨同舟--中国武警守护共和国纪事/中国武警特别行动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树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武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63365
开本 16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1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2.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6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9: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