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曾国藩挺经(典藏绘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打掉牙和血吞”是曾国藩坚忍精神的真实写照,他说:“来信每怪运气不好,便不似好汉,惟有一字不说,咬定牙根,需图自强而已。”晚清“中流砥柱”,“第一名臣”,“官场楷模”,“千古完人”,是什么让他如此幸运、如此完美、如此辉煌?是天资、机遇、努力,还是另有秘诀?所有的答案都在何清远主编的《曾国藩挺经》里面。

内容推荐

《挺经》是清朝勋臣之一的曾国藩一生大智慧的凝结,是他从自身几十年的得失成败中总结出来的实用宝典。

如果说曾国藩是一个传奇,那么《挺经》就是书写这个传奇的一支神笔,展示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近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对他顶礼膜拜,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坎坷经历,也不仅仅是他的丰功伟绩,更因为他睿智豁达的人格魅力。

励志求学,学富五车,饮誉士林;明智处世,刚柔并济,独善其身;投笔从戎,力挽狂澜,威震华夏;修身养陛,教子有方,全身而退……曾国藩的一生.凭借一个“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坚守,历尽劫波,以坚韧的无畏精神而成就了“天下之大功”。

《曾国藩挺经》以全新的方式,让读者轻松领略曾国藩的处世哲学;全书语言精练、通俗易懂,系统阐述了曾国藩修身、励志、处世、治国、兵法、家教等六个方面的人生哲理,彰显了一种刚柔并济的处世策略和“打掉牙和血吞”的“挺”字精神。

《曾国藩挺经》由何清远主编。

目录

本书内文图示

第1辑 修身篇

 1 内圣法——慎独自处,求仁存诚

·慎重独处,心胸泰然

·君子独处生真诚

·主敬则身强

·心存仁义,滋养万物

·处世之道,贵在真诚

·大德之四种境界

·曾国藩修身十二课

 2 勤敬法——以勤立本,以谦处事

·勤于政事,警戒懒惰

·谦和谨慎,心胸宽广

·圣贤豪杰,取自尚“勤”

·千古有道者,以“谦”处事

·治军之道,以“勤”字为先

·为学当虚心以待

·为政者当具备的品格

 3 廉矩法——养廉之道,重在节俭

·节俭可以培养廉洁之风

·廉洁必先知足

·不贪财,不苟取

·切忌:一人得志,鸡犬升天

·自古廉士多清贫

·修身、治家、平天下,须秉持礼法

第2辑 自强篇

 1 砺志法——立德立志,强健不息

·君子的志向

·砺志当以用世

·读圣贤书之一:明道德大义

·读圣贤书之二:新民众

·读圣贤书之三:行善事

·持之以恒乃第一美德

 2 明强法——明理明事,反躬自强

·“明”的双重含义

·精明源自勤学好问

·男儿自立,须有倔犟之气

·自反而缩,是为“强”

·斗智斗力,或兴或败

·着力于需要加强的地方

·切忌在胜人处求强

 3 刚柔法——刚柔并济,不可偏颇

·天地之道,在于刚柔并济

·节制气血,避免情绪失控

·至刚、贞固,皆由倔犟而来

·强毅之气不可无

·谨防刚愎自用

·柔顺,乃保吉避凶之道

第3辑 处世篇

 1 藏锋法——韬光养晦,待机而动

·曾国藩的龙蛇之道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君子,大多寂静藏锋

·藏器于身,待机而动

·恃才傲物,招人忌

·德与才不可偏重

 2 忠疑法——守己无求,尽性知命

·恪守独立正直的原则

·无愧疚之处,当无所畏惧

·内心应有足以自信的东西

·警戒自己要忠贞不贰

·须尽性,亦当知命

·警惕诽谤,内省自修

·曾国藩裁湘军

 3 坚忍法——包天容地,自重为先

·打脱牙,和血吞

·忍须善忍,会忍

·坚定自我,不随人喜人忧

·弃机巧权诈,保真我本性

·为官之道,重在坚忍

·吃硬的精神

第4辑 治国篇

 1 廪实法——勤劳为本,洋务为道

·仓廪实的理财之道

·办洋务应以忠信笃敬为基准

·自治的国家,无人敢侮辱

·重农乃第一要务

·开放商口,互通有无

·内修外柔,韬光养晦

 2 英才法——知人善用,大事可成

·用人之道,贵在量才

·人才都是磨炼出来的

·尽人事,行正道

·国家之强,以得人为要

·奖拔人才,方可舒忧

·曾国藩的人才观

 3 外王法——师夷之智,独立自强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危难当前,不屈不挠

·树立威信,立于世界之林

·拿来主义方略

·师夷长技以制夷

·正视西学东渐之风

第5辑 兵法篇

 1 峻法法——崇礼尚法,天下可定

·以严刑峻法惩治暴虐之徒

·去腐存精,强兵健武

·立法严,则死无怨,生有忌

·驭下,当宽的两个方面

·驭下,当严的两个方面

·曾国藩峻法思想的来源

 2 诡道法——相机而动,因势利导

·凡用兵要主客奇正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坚守阵地,以逸待劳

·带兵,当仁义礼遇先行

·行军打仗,应有思想准备

·用兵,不可受制于人

 3 久战法——养精蓄锐,且挺且韧

·打持久战,切忌势穷力竭

·警戒散漫作风的滋生

·保持士气,不使其用尽

·勤练兵法,勤练胆气

·久攻不下,则要安心退守

·伺机而动,果断出击

第6辑 散结篇

 1 家范法——崇俭鄙奢,以和为本

·家范一:八字家规

·家范二:八本堂

·家范三:三不信

·家范四:勤俭孝友

·官宦士家衰败的原因

·重视对女子的教育

 2 荷道法——为文之道,重在明理

·文以载道,文道并重

·重情累材,诗文可作

·千古佳文,得益于心宽思密

·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贵

·文之醇驳,视见道多寡而定

·文之气势,全在遣词造句

·刚柔并济的美学主张

 3 盈虚法——否极泰来,势不用尽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满则败

·福不享尽,势不使尽

·顺其自然,不可强求

·向平实处用功

·功成身退,及早为好

·怀愧疚之心,得和善之气

·以清、慎、勤三字作为自概之道

附录Ⅰ 曾国藩笔记

附录Ⅱ 曾国藩治兵语录

附录Ⅲ 修身五箴和书赠仲弟六则

试读章节

慎重独处,心胸泰然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们在自身修为上追求的不外乎品节高尚,洁身自好,但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多是道貌岸然、口蜜腹剑之辈,真正拥有内外兼修、挺拔不怠品质的屈指可数,曾国藩便是其中之一。

曾国藩是一个非常注重完善自己人格修炼的人。他一生尊崇“打脱牙,和血吞”的处世哲学,这一点在他自身修养方面也有鲜明的体现。慎独,是他极力推崇的一种自修方法,这从他将其列为古人修身养性四要素之首便可知晓。

慎独,简言之,就是一个人的时候,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曾国藩认为,慎独有益于心胸泰然,所以他强调一个人独处时,要抑制贪念,即使是刚刚萌芽的小火苗也要立即扑灭;做事要合乎礼法、遵循常规,时时反省,不要因为别人不在场或不注意而干坏事。历史上有一些以“慎独”出名的人物,名声最大的当属东汉安帝时期的荆州刺使杨震。

《后汉书·杨震传》中记载:杨震四次调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到郡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时,过去他曾推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正在担任昌邑的县令。晚上,王密去拜见杨震,怀中揣了十斤金子,要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王密说:“这么晚了,没有人能知道这件事。”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能说没人知道这件事?”王密羞J隗地退出去了。这就是“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后人将其视为“慎独”的典型例子,流传了下来。

大凡真正代表人类美好精神的东西,总是能够跨越时代、跨越国界、跨越民族和宗教信仰的界限。慎独,这种自我修养的高尚情操即是如此。

曾国藩一生严于律己、时刻纠察自己是否有过失之处,他严谨、负责、自省的处世之道既继承了孔孟、程朱理学的伦理观念,也从自身的实际行动出发鉴证了内强则外强,心静则事明的道理。慎独则心泰,一方面滋养了心灵。另一方面,也确立了一种正直、无私、刚毅的为人之道。

君子独处生真诚

何谓君子?何谓小人?此处的君子取其通意,即有道德、有学问、修养极高的人。小人,此处则指见识浅薄、心胸狭隘、喜欢贪便宜的人。曾国藩一生克己复礼,崇尚君子之道。关于君子与小人的独处,他认为“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但两者之间的差距却是巨大的。小人没有实在的见识去做他该做的事情,办一件事情唯恐别人不知道是自己干的,而且行动迟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总是希望走捷径,妄想不劳而获。而君子,则唯恐办一件事不彻底,养成懒散堕落的习性;在自己单独做事的时候,也严于律己,慎之又慎,力求做到坦率洁净。曾国藩将君子的这种操行奉为圣人的准则加以颂扬。

明月清风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

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谓己知。

这是清代雍正年问河南巡抚叶存仁的一首诗,既有“慎独”的品节,亦有君子之风。这首诗是叶存仁在一次离任时应情应景而作的。

叶存仁做官历时三十余年,一次,在他离任时,僚属们派船相送,可船却迟迟不开。当明月高挂时只见一叶扁舟划来,原来是僚属们为他送来的临别馈赠,为了避人耳目,才特意深夜送来。叶存仁平时不收人礼物,僚属们以为他是担心惹麻烦,所以才特意夜深送来,料他一定会收下。叶存仁看到此番情景,遂写了这首“不畏人知畏己知”的诗。

在一个人的时候,或者私底下的时候,有人会换一副面孔来对己对人对事,此谓伪君子,亦为小人。君子之所以坦荡荡,就在于君子表里如一、光明磊落,没有小人的第二副面孔,第三只手。慎重独处,乃君子洁身之道,随妄念而动,为小人之举。大凡渴求在自身品行上有所进益的人都明白独处应真诚,更应严于律己的道理,虽然世人崇尚世故圆滑的处事法则,但要自身清洁,还应以君子之道为准,这样才能身清心明,走得更远。

主敬则身强

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的外在表现。古人认为,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文质彬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于进德修业。古人曾经把禽兽的皮毛与人的仪表仪态相比较,禽兽没有了皮毛,就不能为禽兽;人失去仪礼,也就不成为人了。可见仪表的重要性了。

曾国藩认为,仪容整齐严肃,心灵宁静专一,稳重端庄而不懈怠,身体就会强健。他所讲的“仪容”与《弟子规》中所述的乃同一个道理。《弟子规》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些规范,对现代人来说,也是很必要的。帽正纽结,鞋袜紧切,是仪表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人衣冠不整,鞋袜不正,往往会使人产生反感甚至恶心,有谁会亲近这样的人呢。因此,要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首先要仪容整洁。

整洁之外,还应有庄重的感觉。庄重给人一种安稳的力量,这种力量会传达至内心,使内心随之沉静专一。此外,庄重易给人以威严感,有不怒自威的效用。《论语·学而》中孔子所说的“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讲的就是庄重生威严的道理。

一个人一出现就给人以庄重威严的感觉,强者的形象会立刻浮现。这就是“主敬则身强”的主旨。只不过这种强大的途径是经由仪容来表现的。相传孔子率众弟子拜见老子时,老子衣冠整洁而出,言谈间尽现庄严肃静的气质。

曾国藩在个人修养上是一个非常有成就的人,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对于制定的修养规划,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潜心修为,所以受到很多人的推崇和赞赏,其中不乏名人志士的赞赏,像左宗棠、李鸿章、毛泽东等都对曾国藩的修为大加赞赏过。这种“主敬则身强”的方法对提升自身的气质和威严非常有效,古人已经将其列入了经典,而像曾国藩这样的修养名师也切身从中实现了提升,所以,若要变得“强健”,不如试一下“主敬”。

P20-24

序言

曾国藩是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人物,对于他的评价历来都是毁誉参半,褒贬不一。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曾剃头”、“卖国贼”这样的恶名。有道是,贤才遭妒,忠者被谤。很多贤能之士都不免被冠以不忠不贤的罪名。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长期以来,曾国藩被政界人士奉为官场楷模。集结了曾国藩为人为官智慧的“挺经”,长久以来亦不断被人解读和效仿,业已成为修身居官者学习处事之道的首选。

“挺经”详细记录了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总结出的十八条心法。这十八条心法是从其自身的成败得失中总结出的,因其独特性和实用性备受后世推崇。如果说曾国藩是一个谜,那么“挺经”就是打开这个谜的一把钥匙。曾国藩的一生,凭借一个“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实,历尽劫难,以坚韧挺劲的无畏精神成就了“天下之大功”。

所谓“挺”,即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大名要推让几分,盛时要做衰时想,刚柔相济,无为而无不为;百尺竿头,不能再进一步;缺欠本身就是完美。从这里看出,曾国藩是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的,他所有的主张、观念皆可以用“中庸”之道来概之。

“挺经”是曾国藩的“压案之作”,用他的得意门生李鸿章的话来说,“挺经”是曾国藩“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遗憾的是曾国藩生前无暇系统地完成这部著作,就匆匆告别了人世。“挺经”的大部分内容散见在他的杂著、家书、日记及其弟子、幕僚的著作中。

“挺经”的精髓在于一个“挺”字。无论是居官、带兵、治国、治家,还是修身、处事,曾国藩皆以“挺”字精神贯穿始终。有时刚硬不屈,有时刚中带柔,有时甚至以柔克刚。他强调的“挺”带有很强的坚韧力量,即打掉牙要同血一同吞下。这种韧力可以遇挫折不倒、遇诱惑不沦陷,始终处在需要坚守的位置上。

曾国藩以一介儒生出将入相,纵横叱咤,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被誉为“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甚至被奉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曾国藩能够站在如此高的圣坛上,同他坚守的“挺”字精神是分不开的。

裁湘军,可谓曾国藩“挺”字精神的最佳释本。同治三年天京攻破,红旗报捷,他让官文列于捷疏之首,即有谦让之意,尤其是裁湘军,留存淮军,意义极为明显。不裁湘军,恐权高震主,危及身家,如裁淮军,手中不操锋刃,则任人宰割,因此他叫李鸿章按淮军不动,从自己处开刀。曾国藩这番认知与举动不仅使自己躲过了被皇帝猜忌的嫌疑,亦躲过了其他官员对自己的诽谤,实属藏锋保身的明智之举。

“挺经”是曾国藩总结自身人生经验和成功心得的一种处世哲学,它是曾国藩修身处世、居官治平的最高法则。《曾国藩挺经》借助插图和图说的方式对其进行了深入而生动的分析与解读,不仅以简练深邃的语言重新解读了其内涵,更以图版页的方式对其核心思想进行了声情并茂式的再次解析。读来不仅能领略曾国藩大气磅礴、振奋人心的实用语录,又能通过图文加深理解和认知。同当前流通的纯文字解读“挺经”相比,本书在体例、图文、角度等方面均有其独一无二的特色。

曾国藩逝世后,清政府追赞他“忠诚体国、节劲凌霜”,甚至称其为“古今完人”。他的门生故友更是称赞他“德比诸葛,功过萧、曹,文章无愧于韩、欧、实为近百年来难得的圣贤”。顶着“古今完人”和“圣贤”名号的曾国藩,究竟是否真的实至名归,翻开此本《曾国藩挺经》即可知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曾国藩挺经(典藏绘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清远
译者
编者
绘者 王玮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05073
开本 16开
页数 3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8: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