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圣龙之王(德拉库拉)
内容
编辑推荐

吸血鬼伯爵大揭底!

德拉库拉的历史真相!他是十五世纪罗马尼亚的统治者。如虚构的吸血鬼故事一样,他的生平故事同样引人入胜。

《圣龙之王(德拉库拉)》原汁原味地描绘了德拉库拉的一生,再现他作为人质、逃犯、王子和囚犯的人生历程。

内容推荐

喜欢德拉库拉的读者大都只了解他被虚构的一面:吸血鬼!其实,德拉库拉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他是十五世纪罗马尼亚的统治者。如虚构的吸血鬼故事一样,他的生平故事同样引人入胜。

《圣龙之王(德拉库拉)》原汁原味地描绘了德拉库拉的一生,再现他作为人质、逃犯、王子和囚犯的人生历程。他所统治的瓦拉几亚公国受到匈牙利王国和奥斯曼帝国这两大强大邻国的垂涎。他们想用武力和恐吓迫使德拉库拉屈服。德拉库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挫败两大邻国的图谋。他还用恐怖手段镇压国内的反对势力。他也由此获得了“穿刺王”的称号!

他集多种角色于一身:丈夫、父亲、战士、暴君和政治家。在他执政期间,五万人被他下令屠杀——这相当于瓦拉几亚总人口的十分之一。直至今日,他仍然是罗马尼亚极具争议的传奇人物。

《圣龙之王(德拉库拉)》揭露了德拉库拉的历史真相!

目录

前言

序幕

逃亡者

统治者

阶下囚

传说

试读章节

这个叫易卜拉欣的士兵立刻策马飞奔前来。他的肤色让人一眼就能把他和其他士兵区别开来:那是黑到不能再黑的颜色。他体形瘦削,个子也比一般人略高一些。在他的穆斯林头巾下,短而浓密的络腮胡子又黑又卷。他本来是非洲部族的,最近才皈依伊斯兰教’。从政治的角度来说,这个部族并不属于土耳其帝国,但土耳其自称是神圣的奥斯曼帝国政府——通往天国之门的帝国。所以易卜拉欣便由他的苏丹派来,向这个伟大的帝国学习。其实当时有很多附庸国都这么做,他们把这个帝国看成是所有伊斯兰国家最新的“辉煌之星”。

易卜拉欣接到命令后,便急不可待地快马飞奔至城门。他迫不及待要完成自己的使命,以示忠诚。但事实上,就在他向特尔戈维什泰启程时,波尔特扎就已经在心里把他删除了。

波尔特扎瞥了威拉德一眼,脸上带着奸笑。在他的手下当中,流传着很多关于威拉德这个年轻“领主”的故事和闲言碎语。众所周知,苏丹王想用一种古老的方式使威拉德屈服,这种方式足以摧毁一个俘虏的精神,那就是:施暴。有人说苏丹王得逞了,但也有人确信威拉德挫败了苏丹王的企图,因为他得到了天使的帮助,或者恰恰相反,是得助于邪神,也就是某个恶魔的魔仆。

然而,不管苏丹王是否得逞了,现在很多人都害怕威拉德,人们说他冷酷、残忍——甚至疯狂,他绿色的眼里掠过的那种釉光就是证明。还有很多人说,在威拉德的种种外表后面,其实隐藏着他对所有土耳其人的仇恨。

但在波尔特扎看来,这些无疑都是胡说八道。苏丹王肯定以他的方式逼威拉德就范了。不管有没有神灵相助,他都只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又怎么能抗拒强大的苏丹王呢?“冷酷和残忍”?哪个真正的士兵——尤其是土耳其士兵——不明白为什么要“冷酷和残忍”?目的就是:把敌人吓倒。但这只能吓倒胆小怯懦的人,而波尔特扎并非这种人。

另外,波尔特扎认为,如果说威拉德疯了——自己当然也要接受也许他真是疯了的事实——但这也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种危险的“疯狗式”疯狂。那只不过是一种因为幻觉而产生的疯癫,正如他口中说出的那句:“……杀无赦。”这只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幻想自己是身居高位的王子罢了。

至于说威拉德仇恨土耳其人,波尔特扎对此更是嗤之以鼻。所有的附庸国,尤其是信仰基督教的塞尔维亚人和这些瓦拉几亚人,都仇恨土耳其帝国和苏丹王。此外,像蒙古人和鞑靼人这么强大的民族也仇恨土耳其帝国。但仇恨又能怎么样,土耳其帝国只需回之以仇恨即可,世界就是如此。从大局考虑,各个附庸国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向它弯下腰,这不是热爱。而是屈服。

波尔特扎把注意力转回眼前的任务——特尔戈维什泰。

“他们是你的人,威拉德贝伊。他们会逃跑还是战斗?你怎么看?”

“逃跑。”威拉德说,“至少,他们应该逃跑。”

“对,”波尔特扎表示同意,“对他们来说,逃跑更好些。”带着关切的语气,他又加-一句,“对我们也好。”

威拉德只说:是的。”

其实他们都担心着相同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些木墙。诚然,在通常情况下,城墙确实可以阻挡骑兵的前进,所以要想攻破城墙,就另外还需要装备精良的步兵团来展开攻城战。但是,威拉德的骑兵是土耳其人,也叫“奥斯曼人”,或者如西方人所称的“奥托曼人”。这个部族是由远东大草原的奴隶兴起的,此后他们又建立了帝国,骑马征战于欧洲和亚洲。这四年来,威拉德和他们一起训练,所以他知道自己并不需要担心那些木栅栏。

而至于那些守城的军队。则更不用担心了。他们只不过是一些由瓦拉几亚贵族领导的零星部队,才几百人而已。这些贵族隶属于现任领主弗雷迪斯拉夫的派系,他们因自私自利而臭名昭著,而且他们的领主早已不知所踪。

数周以前,弗雷迪士拉夫曾率领他的主力部队进行过一次基督教“圣战”,讨伐穆斯林土耳其。弗雷迪士拉夫属于丹尼史提家族,是威拉德家族的表亲。自从威拉德的父亲德拉库掌权的那时候起,威拉德家族就被称为德拉库拉。按照瓦拉几亚的法律,既然两个家族都有王族的血统,那就都有继承王位的权利。事实上,这两个家族都想继承王位,并因此而成为死敌。在那个政治动荡的时期,丹尼史提家族已经和匈牙利结盟,于是这便使得威拉德家族不得不与土耳其结盟。

最近一次圣战的号召者是伟大的匈牙利男爵——雅诺什·匈雅提。对他而言,对抗土耳其是上天赐予的使命。有时候,他会在难以置信的情况下大获全胜;有时候,他也会一败涂地,死里逃生。但是,即使是失败了,他也会东山再起,如同火凤凰在灰烬里重生一般。也正是因为他的努力,基督教世界授予了他“白色骑士”的称号。他是丹尼史提家族的保护人,所以当他号召圣战时,弗雷迪士拉夫是自愿加入这场战争的。他们渡过多瑙河,一路向南,到达塞尔维亚的科索沃平原,在那里和土耳其的苏丹王穆拉德会战。

那时候,虽然威拉德已经受训成为了土耳其军官,但他并没有被安排到前线去。在穆拉德看来,他真正的价值在于争夺瓦拉几亚的王位。原因是,瓦拉几亚虽然是个小国,但它对自己的习俗有着狂热的坚持,甚至可以到全国集体自杀的程度。而在这些习俗中,有一个就是他们的领主必须具有本国血统。

当然,强大的苏丹王本可以直接征服瓦拉几亚,但那样的话,瓦拉几亚会反抗,甚至宁死不屈,那么到最后,苏丹王得到的就只能是一片废墟。因此,穆拉德想要统治瓦拉几亚的话,最实用的办法就是操纵一个傀儡王子——土耳其是特别讲求实用主义的民族。威拉德就是穆拉德手中的棋子,正如丹尼史提是匈牙利的棋子一样。所以,为了确保其人身安全,威拉德没有被安排到前线。

科索沃战役持续了整整三天。这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同一个地方进行的第二次战役;第一次是在1389年。两次战役的结局都是上帝以阿拉的名义。向伊斯兰教展开了笑靥。

第二次科索沃战役后,威拉德的时机终于到来了。匈雅提和弗雷迪士拉夫都不知所踪。威拉德唯一需要的就是苏丹王的首肯和军队的听命——向特尔戈维什泰进发。他已经获得了苏丹王的首肯,那军队自然会听命于自己。

他“借来”的这支纵队由五百个西帕希重骑兵组成,还有一千五百个阿金基轻骑兵作为支援。阿金基轻骑兵是西帕希重骑兵的仆从军,作为一种独特的骑兵类型,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八世纪,那时候土耳其人才刚摆脱奴隶的身份,成为侵略者,在大草原一带活动。

他们基本上是弓骑兵。他们的头盔和统帅的差不多,都绑有穆斯林头巾,但是其他的装备就差远了——身上穿的不过是比较厚的夹棉衫,手上拿的仅仅是像箭靶一样小的盾牌。西帕希重骑兵是土耳其的重装备骑兵,是速度和打击力的结合,而阿金基轻骑兵则是速度和机动性的结合,他们要为西帕希重骑兵的冲锋作掩护;发动打完就跑的突袭;以跑步向前的阵形向敌军发射势如大雨的弓箭;甚至,在交战之后,一旦碰上统帅身陷混战的局面,他们还要用短弯刀和敌人肉搏。

威拉德知道,只要他一声令下,士兵们就会向特尔戈维什泰的城墙冲去。阿金基是先头部队,他们会向城墙放箭,而西帕希则以此为掩护,快马穿过阿金基的队列,然后在城墙下的各个聚点会合,组成若干个分遣队。而当敌人赶来反击的时候,则会有另一支分遣队在阿金基的掩护下突然杀出,攻击城墙上防守不严的地方。他们会从马鞍上一跃而起,用攀钩爬上城墙。一旦西帕希在城墙上立足,阿金基和其他士兵就会聚集过来,紧跟着爬上城墙。假如城墙是石头高高筑起的堡垒,那是肯定能阻挡他们的。但是眼下,单凭特尔戈维什泰那可怜的木栅栏就想对他们的行程阻挠,那显然是天方夜谭。更可悲的是,威拉德觉得,这城墙就跟那些驻防市镇的护栏一样。他曾见过土耳其人单靠骑兵就攻下了许多这样的驻防市镇。P4-7

序言

本书虽然是小说,却是尽量按照史实撰写的。诚然,以“威拉德·德拉库拉”为题,并不容易。虽然有很多资料和传记都声称是德拉库拉的生平事实,而且其中一本还给我提供了最有用的参考信息:“东欧,十五世纪……”但其实,在那个动荡的地区,是很少有历史文献能够流传下来的。

在写到一场战争的时候,为了说清问题,我找到了两份资料,可是它们对战争最后孰败孰胜各持己见。于是我又找了第三份资料,这份资料是交战一方的历史记载,照理应该是很有价值的资料,但它根本就没提这场战争,至少英文版没有。此外,对于很多历史人物的相貌,也没有任何文献作过详细描述,不过幸好主人公德拉库拉不在此列。

尽管如此,我还是尽量捕捉了德拉库拉原汁原味的生平故事。可以这么概括,他是个逃亡者,也是个统治者,还是个阶下囚。除了德拉库拉之外,书中许多其他人物也都呈现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下,包括拉杜、史蒂芬、博格丹、匈雅提、马伽什、苏丹王、托马·卡特沃里诺斯、斯坎德培、盖利什、伊罗娜和雅安·伊斯克拉兹。还有至今都无法确定其真实姓名和出身的普拉莎,也会在本书中登场。另外,关于德拉库拉的儿子,很多事情也不能确定,只知道他至少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个是第二任妻子伊罗娜所生。至于剩下的其他人物,则是史实与虚构的结合,比如波尔特扎、威尔克、易卜拉欣、间谍、神父,他们在德拉库拉的生平中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例如:有历史资料记载他曾雇请外国人为他效劳,这一点和苏丹王一样。

关于战争,我尽量给出交战各方的准确人数。至于德拉库拉的主要战役,虽然路线不太清楚,但他的作战策略在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中都有描述。此外,凡是我特别说明是历史事实的地方,我都可以保证其真实性,因为它们都至少有一个准确的参考资料作为依据。但是,本书毕竟是小说,是作者对于人物故事的艺术加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圣龙之王(德拉库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迈克尔·奥古斯汀
译者 彭国媛//邝增乾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934331
开本 32开
页数 3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10
14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15—2011—004
版权提供者 Michael Augustyn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6: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