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郎咸平说对了吗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会发生次贷危机吗?中国经济的增长还需要外资吗?中国经济能像郞咸平所言靠整合产业链拯救吗?美国会像郞咸平认为的那样“宰杀”中国吗?郎咸平说美国在亚洲养了四头猪,中国是不是第五头?郞氏低碳美元的“新能源阴谋”论正确吗?美国是像郞咸平认为的靠二战才走出大萧条、靠战争实现繁荣的吗?

《郞咸平说对了吗?》,青年经济学者叶楚华与郎咸平教授商榷中国经济真相与未来!适用于关注经济走向、财富人物的大众。

本书由叶楚华编著。

内容推荐

新帝国主义的真相是什么?郞咸平的“6+1”理论靠得住吗?中国楼市的泡沫何时会破灭?通货膨胀会持续多久?

青年经济学者叶楚华与郎咸平教授商榷中国经济真相与未来!

著名经济学家曹建海作序推荐——在郎咸平先生恢弘的光环下,存在三点明显不足:一是郎教授在走穴上投入精力过多,没有时间治学,并且他将迈过知识创造年龄了;二是太惯于散兵游勇,不能团结更多的优秀人才;三是游走于富豪官员之中,对中国下层缺乏了解。《郞咸平说对了吗?》可圈可点之处有很多,作者对于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解释,对于中国房地产泡沫的阐述,特别是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解释具有独到之处。

《郞咸平说对了吗?》由叶楚华编著。

目录

开篇 破除对郎教授的一味崇拜

 郎教授用供需定律的存在去证明其不存在

 郎教授说美国靠炸掉飞机坦克摆脱大萧条

第一章 郎教授说美国在亚洲养了四头猪

 第一节 猪一:泰国危机(1997年)

 第二节 猪二:香港危机(1997年)

 第三节 猪三:越南危机(2008年)

 第四节 猪四:日本危机(1985年)

 第五节 中国会不会遭遇危机

第二章 美国养的其实不是猪

 第一节 两种不同的美元

 第二节 美国的债务经济模式

 第三节 不是债务经济,而是印钱购物空壳经济

 第四节 日本和中国一样是冤大头

 第五节 美国养的到底是什么

 第六节 美国收拾中国:还没到点

第三章 新帝国主义的全部真相

 第一节 当代新帝国主义新在哪:从抢劫到忽悠

 第二节 新旧帝国主义的分界点在20世纪70年代

 第三节 当代新帝国主义真相之一:金融剥削

 第四节 当代新帝国主义真相之二:品牌与专利

 第五节 当代新帝国主义真相之三:娱乐业剥削

 第六节 当代新帝国主义真相之四:消费宗教

第四章 新帝国主义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真相

 第一节 1990年之后的美国不可能再发生经济危机

 第二节 新旧帝国主义金融的区别

 第三节 次贷危机首先是美元危机

 第四节 新帝国主义金融危机真相

第五章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真相

 第一节 郎教授怎么解释大学生就业难

 第二节 “6+1”理论是谬论

 第三节 美国大学生为何就业不难

 第四节 我的解释与郎教授的异同点

 第五节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全部真相

第六章 中国面临的经济困难真相

 第一节 郎教授推翻了自己的说法

 第二节 美国面临的是金融危机,中国面临的是经济危机

 第三节 世界经济危机,十七八年再来一次

 第四节 世界经济危机的另一面

 第五节 如何面对“增长型衰退”:4万亿花完后中国经济会二次探底吗

第七章 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真相

 第一节 郎教授鼓励买房是在误导中国经济

 第二节 中国楼市泡沫何止是迪拜的千倍

 第三节 中国楼市泡沫撑不过2014年

 第四节 地方政府不能再以房地产为经济引擎

第八章 中国经济增长的真相

 第一节 郎教授说中国的货币发行制度和香港不一样

 第二节 中国经济增长之谜:是美国印钱导致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吗

 第三节 外资如何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我们还需要外资吗

 第四节 中国政府怎样推动了经济增长

第九章 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

 第一节 郎教授说整合产业链可以拯救中国经济

 第二节 现代经济增长的奥秘:印钱购物原理

 第三节 中国不再需要美国帮着印钱购物

 第四节 学习美国

第十章 经济危机下的中国汽车产业: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第一节 振兴汽车产业不能在短期内拉动经济增长

 第二节 谁的自主技术能力

 第三节 振兴哪个国家的汽车产业

 第四节 汽车产业乃至整个国家工业的振兴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

后记

试读章节

美国人选在次贷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对越南下手,杀猪。美国人对付越南比中国香港简单多了,不用绕弯子,和当年对付泰国差不多一样的套路,那就是大量热钱进来把越南的股价楼价直接拉升,最后套利出逃,留下·个烂摊子给越南。

越南和泰国有个类似的地方,那就是拼命吸引外资投资,并且对外资进入本国的股市楼市相当宽松。你可以观察一下2005年到2007年外资在越南的迅猛增长,在2005年时只有40亿美元,2006年激增至76亿美元,到了2007年这一数字竟然高达207亿美元了。这种不太正常的外资增长,按照郎教授的说法,这些外资是要跑进来制造泡沫的。

外资拼命拉升越南的股市,直到拉到了2007年3月的1170点峰值,而楼市也被同样操作,胡志明市的商铺被拉升了40%。

不过,接下来郎教授分析美国人狙击越南的逻辑是相当混乱的。首先,郎教授竟然认为,美国为了狙击越南这个小地方而让美元贬值。而让美元贬值的目的又是为了让国际粮食和能源价格大涨,这样大量进口粮食和能源的越南外汇就大量流失,乃至产生外贸赤字。

而一旦产生了贸易赤字,越南政府就会提高利率。2008年1月30日,越南央行把利率从7.25%提高到了8.75%,到了5月17日,利率进一步提高到了12%。为什么提高利率可以对付贸易赤字,很简单,这是一个浅显宏观经济学理论问题,因为资本在国际上的流动也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越南提高了利率,那么国际上的美元就会被吸引过来拼命换成越南货币存起来拿利息嘛。12%的利息,吸引力是很大的。理论上是这样,但实际上由于其他因素存在,不一定会有效,.甚至不排除相反的结果发生,越南就是这种情况。

因为,利率的大幅提高会导致什么结果?在中国香港危机中我已经说明了,会严重打击股市吗?越南股市在利率提高之后开始“触顶转跌”,外资一看苗头不对,立马大量抛售股票,大量撤出,越南股市开始一泻千里。当然,消息灵通而善于操作的外资都是在高位率先抛盘,倒霉的是越南本国股民,外资是获利而走。

审视一下郎教授的整个逻辑,他的意思就是说美国人在拉抬越南股价之后,让美元升值从而使得越南产生贸易逆差,最终迫使越南提高利率,从而使得越南股市开始下跌,然后美国资本获利抛盘撤出。

郎教授在这里有两个明显的逻辑漏洞:第一,美国绝无可能为了狙击越南这个局部小地区而使得美元贬值,越南这个小国压根不可能使得美元为之贬值,美元是全球一大盘棋,即便贬值在越南获利,但又如何防止这个贬值在全球带来的潜在的巨大损失?美国人不会冒这个险;

第二,郎教授把几个风马牛不相及或者说没有必然因果联系的事件串在了一起编故事。美元贬值、越南提高利率与外资出逃股市崩溃三者之间没有任何必然联系,美元贬值绝无可能专门针对越南,而只是恰巧在这个时候美元发生了贬值,从而引发了越南的贸易赤字。而越南的贸易赤字以及由此导致的越南提高利率,与美资获利出逃之间则没有任何关系。实际上,美资随时可以获利出逃,绝无可能等到越南股市面临下跌趋势的时候才撤出,更无可能通过一系列操纵人为制造越南股市的下跌趋势之后才开始出逃,相反,美资恰恰应该在大盘形势看起来一片大好,而实际上泡沫已经膨胀到极限的时候偷偷撤出,只有这样才能在高位偷偷抛盘,让越南本国股民在高位接盘当冤大头。

所以,郎教授描述的美国通过美元贬值制造越南贸易赤字,进而使得越南提高利率,最终达到打击越南股市的效果,然后美资再撤出,实在是无厘头的逻辑,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P015-016

序言

郎成平先生还能雄起吗?

曹建海

郎咸平,这个来自中国台湾的公司财务学教授,进入2l世纪的中国大陆,以其卓越的勇气和才学,掀翻了那些竭力推行市场化和私有化的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神坛,从而奠定了自己在华人社会各界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堪称一幕人间奇迹的精彩创造。

虽然贵为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并曾任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助教授和副教授,但郎咸平在学术上的顶峰,应是在香港中文大学担任讲座教授时期。他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主要为公司治理、公司金融(即公司财务学),所以是一位知名公司财务学教授。当然,郎咸平一生辉煌的顶点,还是在2000年之后运用传统财务分析方法,通过对德隆、格林科尔模式的剖析,痛斥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直陈国企改革陷人巨大误区所引起的巨大影响,被大陆媒体称之为“郎旋风”。

令人惊异的是,郎咸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学者打败“资本大鳄”的第一人,其所运用的知识,并不是什么高难技术,而是普通的财务分析方法。他与大陆主流经济学家群起对其质疑的论战中,所采用的制胜工具,也不是什么对数理经济模型的缜密论证,而是亚当·斯密所提倡的“经济学的道德情操”。这样两个小小的常规武器,因为对路和出其不意,竟然轻易击溃了来自“资本大鳄”和国内最知名经济学家的联军,郎咸平由此声名雀起,被称为大陆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一时诺大的中国无有出其右者。

借助独一无二的声望和管理团队的运作,郎咸平迅速占稳了大陆各大财经、管理讲坛的主讲台,其出场费甚至超过一线演艺明星,几年来遥居国内经济学家的第一名,而企业家皆以听郎咸平的讲座为荣。只要是由郎咸平出场的论坛,对于主办方而言,就保证了票房收入。各大电视媒体也纷纷邀请郎咸平主持《财经郎眼》《财经郎闲评》《解码财商》之类的财经节目,在极大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同时,也为郎咸平团队带来不菲的广告分成。与此同时,大量载有郎咸平演讲和语录的书籍充斥书店和网络,诸如《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新帝国主义在中国》《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的产业链阴谋》《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金融超限战》《产业链阴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本质——破解时尚产业战略突围之道》《误区:中国企业战略思维误区分析》等,陆续登上了大陆畅销书的排行榜。这些快餐式著作的大量推出,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普通读者与郎咸平之间的距离。在方便热心读者追捧心中明星的同时,也令心细者研究发现其作品的粗糙,以及不少经济学逻辑上的牵强附会。

平心而论,郎咸平并不是经济学家,他的经济学素养,主要来自美国求学期间的少量经济学课程的学习;郎咸平号称金融学家,其实主要属于公司金融学范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司财务学方面,宏观金融如货币、银行问题等,并不是他所研究的范围和专长。可以说,如果本分地做一名公司财务专家,相信郎咸平先生在这一领域是卓越的;而一旦耽于自己作为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的虚幻,以一名一流经济学家的标准去审视和要求,郎咸平先生可能就不能达标了,他在经济学分析上展示的牵强和漏洞,成为其受困于知名度的一柄“双刃剑”。

由此,本书作者发现郎咸平书中大量的郎氏漏洞,并且有理有据,也就非常顺理成章了。举几个具体例子,针对郎咸平先生曾经专门撰文论述美国是靠二战走出大萧条,而不是靠什么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本书作者提出质疑:如果战争可以摆脱萧条,那么等同于说把飞机坦克自行炸掉也能摆脱大萧条,美国只需要每天把武器扔到太平洋即可,而不必等到二战。美国到底是如何摆脱大萧条的,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较郎咸平的分析,更加符合实际和历史逻辑。

再比如,郎咸平先生比较出名的“6+1”理论,提出拯救中国经济不能靠技术、产业升级和品牌,而要靠整合“6+1”。本书作者则指出,整合“6+1”并不能提高中国企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而只能是导致不同的中国企业自相残杀,重新划分已有的固定的国际市场份额而已。从中国的整体看,并不能开拓新的市场。中国要在国际经济格局中打出一片新天地,别无他法,只能靠技术性的品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中国通往发达国家的唯一道路;否则,就永远是廉价商品的供给者。

类似的例子在书中还有很多,总的来看,本书对于郎咸平先生的“批判”,比较全面,既有对于郎教授细枝末节、只言片语的深究,更有对郎教授各种理论的全面评述。之所以批判二字要加上引号,在于本书的主要目的和内容并非是要批判郎咸平先生。正如书封所言,作者乃是试图“站在郎咸平的肩上看中国经济”,很明显,作者是想借郎咸平三个字来表达自己对于中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关系的思考。这些思考在我看来是有益的,值得一读的。

比如,书中对于“新帝国主义”的阐述,真正是站在了郎咸平的肩上提出了更具解释力和说服力的观点,作者提出,美国对中国实施的印钱购物和债务循环经济才是当代新帝国主义对发展中国家剥削与掠夺的主要形式,这种剥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它导致的财富从发展中国家向美国的无端转移的量是最大的,是任何其他方式所不可比拟的。郎咸平先生的帝国主义论则关注了其他次要方面(比如金融战、农产品阴谋等),忽略了这个主要方面。

书中可圈可点之处还有很多,作者对于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解释,对于中国房地产泡沫的阐述,特别是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解释具有独到之处(作者认为中国近十五年来经济增长的原因已经不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技术设备和产业架构,而是美国对中国实施印钱购物所带来的二轮效应,作者提出,中国压根不用再让美国人来帮着印钱购物,而是可以自己直接实施之,享受印钱购物的所有好处)。

最后,我想继续谈谈我对于郎咸平先生的一些看法。几年之前我曾说过,在郎咸平先生恢弘的光环下,存在三点明显不足,这些不足阻碍了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持续性:一是郎教授在走穴上投入精力过多,没有时间治学,并且他将迈过知识创造年龄了;二是太惯于散兵游勇,不能团结更多的优秀人才;三是游走于富豪官员之中,对中国下层缺乏了解。

郎咸平的缺点,似乎从他自己的话语中可以看出:“我只是一个小教授我毫无权力,我解决什么问题呀……我人生目标也改了,不想当教授,也不研究金融炒家,完成中学时的遗愿,改作明星了,我现在最大的人生目标是参加明年的央视春晚,由我来取代赵本山演一段小品好不好?”

总体来看,逆境下的郎咸平应该是消极的,甚至是颓废的。壮志未酬之下他的心态已经非常脆弱,因为他的强势和高傲,他不能容忍失败。但是,他又没有自己的同盟者,所交往的一些朋友,有的受市场理论影响太深,有的已经由于自己的错误认识失去民心,这使明星光环下的郎咸平先生更加孤独。

等闲之人都羡慕明星,但明星的情绪受制于自己的小圈子。在这个圈子不被关注、关怀,他们就有可能陷人无助。对于明星,闪光灯是生活的一部分,一旦公众关注度小了,或者被新的明星顶替了,留给他们的就是失落、寂寞、颓废甚至自杀。

有些人可能会说,即使不再钻研学问了,以郎咸平先生的造诣,也是远超某些能够影响中国经济命脉的人。为什么庸才可以治理国家,而有才华的人偏偏要承受孤独和寂寞呢?人不能尽其才,是社会资源的最大浪费。对于管仲式的人才,焦急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要静观时局,勤奋钻研知识,同时等待获得治理国家的机会。当收拾残局时代来l临的时候,我们的郎咸平教授们,如果仍然保持着斗志和激情,他们卓越的才华,将大有用武之地。

遗憾的是,现实中的郎咸平先生等不及了,他一头钻进了商业和金钱的旋涡,试图利用巨额财富带来的刺激,抚慰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心情。然而,世上从没有免费的午餐,与之金钱流人同步的,是郎咸平先生流失的激情、雄心和日渐老去的身体,以及薄积厚发、江郎才尽的无奈。

总之,郎咸平是一个曾经创造人间奇迹的普通人,他还能雄起再创辉煌吗?我认为不可能了!这给我们很多人的成才和此后的持续坚持,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案例。

(序者为国内知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教授)

后记

2006年初,我在广电总局实习(这是本科的最后一个学期),那个时候我是郎咸平的粉丝。那个时候他在上海的第一财经电视台有一档节目《财经郎闲评》,我是每期必看,并且要看几遍,好好研究,为郎教授的犀利观点和敏锐洞察力所折服。至今我的电脑里还保存着这些节目的全集。郎是我的偶像。

天有不测风云,到了二月底的某一天,忽然该节目传来了停播的消息,理由是他普通话不标准,作出这个决定的自然就是我正在实习的广电总局,领导们就在这个办公楼里的某个办公室,做出了停播我偶像节目的决定。我的心情很纠结。

我对于郎教授的崇拜,还不仅仅在于对他的财经观点和理论的敬佩,同样关键的,还在于对他的外表、风度、演讲和表演风格的膜拜。说白了,我对于郎教授,就如粉丝之于娱乐界的偶像明星。当时盛传上海的女人喜欢两件东西,一是法国奢侈品,另外一个就是郎咸平。

在那个时期,郎教授谈论的话题与现在是不同的。那时他因为产权改革大讨论刚在大陆出名,他所关注的问题主要还是股市(为中小股民说话)、企业案例研究(比如对联想、TCL国际化问题的评价)、国企改革中的国资流失、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泡沫等话题。郎教授对于这些问题的每一次剖析,都是那样的精彩,他的节目让我看了很享受。

郎教授节目被停播之后,他并没有沉寂,除了到处发表演讲,还马不停蹄地成立了自己的视频网站,继续定期地录制节目,这些节目我也一直在看,同样精彩。更为重要的,这之后的郎教授走向了另一条意义深远的道路,那就是推出了财经类畅销书,每年出版五本之多,时至今日,财经类畅销书销量前十名中就往往有四五本郎咸平的书。可以这么说,郎教授真正更大规模地影响中国人的世界观和精神状态,是从其极为通俗的畅销书开始的。之前的郎教授,仅仅是出了名,而其思想真正为中国人所广泛接受,是从这一系列书开始。

今天的郎教授,在中国民众、媒体间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并且这种影响力已经区别于2006年之前的那种对公众的震撼、短暂的冲击,而是郎的思想已经在中国大陆的无数人之间传播开来了,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已经类似于宗教对人们的影响力,郎教授成了教主。

郎教授的图书并非从第一本或第一批就开始畅销的,在刚开始的那会儿,用郎教授自己的话说就是“……你要知道,像我这样的知名度,书能卖出一万本都很难”(当时有一位郎教授的朋友准备写一本揭露、批判他的书,郎教授这样奉劝这位作者)。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批销量不好的书,应该就是《本质》四部曲,这几本书是郎教授作为公司治理专家(或日管理营销专家)对各种行业的本质进行总结,并对广大企业家发表相关演讲以对他们的企业经营提供指导,这些书是演讲稿的整合。这样书毕竟很小众,受众局限于企业家。

郎教授的书真正畅销始于金融危机过后,郎教授开始写起了阴谋论,其第一本大卖的书应该是《金融超限战》。不能不说郎教授对市场的敏锐度是很高的,前有宋鸿兵《货币战争》的畅销,郎教授推出这一本更具“理论高度和权威性”的《金融超限战》,正当其时也。

从这一本书开始,郎教授后面推出的每一本书,都成为中国财经图书的销量的前几名。比如《谁在谋杀中国经济》、《谁在拯救中国经济》、《新帝国主义在中国》等等,郎教授的所有书我都买了,都一一研读。哪些书我感到收获最大呢?是卖得很差的《本质》四部曲,比如其中的第一部《本质一:破解时尚产业突围之道》和第二部《本质二:破解娱乐传媒产业以小博大之谜》对我的研究的帮助相当之大(我一直在总结“走人人类心灵世界的经济学”,探讨当今世界满足精神需求的虚的经济本质)。然而,郎教授的阴谋论,则让我觉得缺少点什么,或者说觉得离问题的实质还差几步。

坦白讲,我并不反对阴谋论,甚至于我承认自己就是个阴谋论者,因为阴谋本来就是客观存在,何必否认呢?美国有美国的阴谋,其他国家也有自己的算盘。最大的问题不是认为郎教授讲错了,而是走偏了,一句话,我总觉得他并没有看清当代新帝国主义的核心所在,没有搞懂美国经济到底是怎么运行的,没搞清楚美国对于世界(主要就是中国)的主要掠夺方式是什么。郎教授停留在了金融战、商战等细枝末节上。这样的观点被大众所接受,是有害的,或者说,会蒙蔽了大众的双眼,让人看不清美国的真正阴谋。也就找不到真正对付美国,解决中国自身问题的良方。

这就是我写这本书(也包括我上一本书《中国超过美国还要多少年》)的动机,我希望中国政府和民众能看清核心问题所在,能够早日摆脱美国印钱购物空壳经济和虚拟产业忽悠的剥削。构建中国藏富于民和科技创新的强大内需型经济。中国的产能足以让半个地球上的人过富足生活,在美国,你很难找到不是中国制造的日常用品,为什么不能想办法让这些产能来满足自己国民的富足生活呢?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难,甚至我们都不需要在科技创新上有突破,只要立足于现有的工业体系和生产能力,就足以让中国人迅速过上与美国齐平的富足生活。就如我在本书中指出的那样,只需要解体“中美国”,把美国印钱购物空壳经济对中国的剥夺切断,我们不再依靠美国印钱购物的二轮效应而实现经济增长,而是我们直接实施这样的战略,把第一轮的印钱购物红利就拿到手,那么,我们瞬间就可以实现上述目标。

因此,这本书并不像传闻的那样是对于郎教授的批判乃至于谩骂,而是正如书名所揭示的“站在郎咸平的肩膀上看中国经济”。今天,郎依然是我的偶像。

叶楚华

2011年3月1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郎咸平说对了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楚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601369
开本 16开
页数 1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2:2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