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清宫八大疑案
内容
编辑推荐

《清宫八大疑案》作者石玉新查遍资料,穷极搜罗,将正、反、侧、暗等多方面的观点集中起来,从广阔的社会背景着眼,从人物的性格行为入手,从事情的发展逻辑用心,进行考证、辨析、推断、论述,进而得出比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观点和定论。

本书采用“话说”文体,类似当今盛行的“讲坛”,使用通俗易懂、活泼生动、时不时还要“幽他一默”的语言方式,而将丰富的史料和严密的论证寓在其中,将知识性和学术性转化为可读性。这种与前几版风格特点完全不同“新书”,相信会有更多的读者喜欢。

内容推荐

《清宫八大疑案》由石玉新编著。

《清宫八大疑案》将有清一代,268年间发生在宫廷中的重大事件或者依后人定性的重大案件,集中起来,参照过去的传统说法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比较,整合选择,锁定八桩,加以叙写。这八案事件历史影响大、案情疑点多、复杂曲折、扑朔迷离、似是而非,不由得人不好奇、不置疑、不探究。这也使这些事件成为案件、并成为长期以来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像“嘉庆遇刺案”和“嘉庆朝林清之变”等均为重大事件,但事件脉络清晰,前因后果明白,无甚可疑之处,也就引不起人们多大兴趣,也就被排除在“八大疑案”之外。

另外,这八桩疑案的案主身份高,权位重,八大疑案的主角,五个是皇帝,顺治帝、雍正帝、乾隆帝、同治帝、光绪帝,其中雍正帝还涉及两桩疑案;两个是太后,顺治朝的孝庄和同光两朝的慈安。这是使八大疑案具有重大影响,流传百载、于斯为盛的重要原因。封建皇权专制时代,深宫大内,秘不可闻,这也是八大疑案的可读之处。

目录

写在前面

八大疑案之一:太后下嫁

八大疑案之二:顺治出家

八大疑案之三:雍正夺嫡

八大疑案之四:雍正被刺

八大疑案之五:乾隆生世

八大疑案之六:同治死因

八大疑案之七:慈安暴薨

八大疑案之八:光绪猝亡

试读章节

在政坛上崭露头角

庄妃向世人展示她的政治见解和手段,是在清崇德七年皇太极俘虏了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之后。

1635年,皇太极宣布改族名“女真”为“满洲”;次年五月又改国号“大金”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当上了皇帝。国号的改变,是为了避免刺激汉族人对历史上金朝侵宋的惨痛回忆,从而引起对后金的民族仇恨;国号和族名的改换还为了符合阴阳家的五行说,因朱明王朝属火,原国号金,恰犯“火克金”之忌讳;而新国号“清”与新族名“满洲”都带有水,即偏旁为三点水。应合“水克火、清灭明”吉祥之兆。仅此一点,可见皇太极问鼎中原、夺取全国政权之信念与决心。

为:达到目的,皇太极先后征服朝鲜、收服蒙古,对明王朝京畿地区形成了半包围的战略优势。他使用反间计,诱使独断多疑、刚愎自用的明崇祯帝自毁长城,凌迟处死了屡败清军的守边奇才大将袁崇焕,为清朝入关去除一大障碍。皇太极多次取道蒙古侵入内地骚扰,攻城破邑,杀人掳财,甚至横扫冀鲁,饮马黄河。但是他却不敢在内地立足,因为明军仍扼控着山海关及宁远、锦州一带,使清兵有后顾之忧。

1641年,清军围困攻打锦州城,明朝派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兵十三万援救。洪承畴善于谋略,步步为营,以守为战,屡挫清军,急得皇太极“忧愤吐血”。谁知在战局进展对明军非常有利的情况下,崇祯帝却下密诏叫洪承畴速战速决,以解锦州之围。洪承畴不敢违命,皇太极发兵伏击,一举歼灭明军五万余人,击溃六万人,后来洪承畴也作了阶下囚。锦州守将祖大寿待援无望,只好举城投降,使得朱明王朝惨淡经营了二十多年的宁锦防线全线崩溃,一座孤城山海关无遮无蔽地袒露在虎视眈眈的皇太极面前。

洪承畴被俘至盛京,皇太极深知此人的价值,命汉籍大学士范文程前去劝降,洪承畴破口大骂,一副视歹暾口归、引颈求戳的气概。皇太极费尽心机才将洪承畴擒获,一心要将其降服以备重用,又命范文程及其他明朝降将前去百般劝诱。洪承畴终不肯降。皇太极看到软的不行,于是开始用硬的,将他拘锁囚所,不给粮食吃,只给豆浆喝。谁料洪承畴以硬对硬,毅然绝食,“米浆不入口者七日”。当时皇太极正值最宠爱的宸妃海兰珠刚刚去世,十分悲痛;又遇到洪承畴软硬不吃,心情极其烦闷。

这时聪明过人的庄妃出来为皇太极排忧解难。庄妃认为采用饥饿虐待、消磨意志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当前最重要的是务必吏洪承畴活下来,比如将豆浆换成人参汤之类给他喝点儿,人参汤当然比豆浆有营养,顶时候。让人降眼还应该攻心为上。

庄妃的计策让皇太极眼前一亮,于是按照她的建议,派人送人参汤,耐心伺候洪承畴。随后,大学士范文程又带来—个利好消息,说洪承畴不会以身殉国的,绝不会的。原来范文程去劝降洪承畴时,发现屋梁上的一撮尘土偶尔落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马上用手去掸,而且是掸了又掸,“一再拂之”。一个连一件衣服都这样爱惜的人,怎能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呢?

皇太极闻听此讯,心里有了底,便亲至囚室。当时天气很冷,皇太极脱下身上的貂裘披在洪承畴身上,并和颜相问:“先生,很冷吧?”洪承畴木然呆坐良久,发出一声叹息:“真命世主啊!”于是叩头请降。皇太极非常高兴,立即赏洪承畴无数珍宝,并请了许多戏班表演庆贺。清朝众将帅对此皆不满意,说:“洪承畴不过是个战俘,陛下何以如此隆恩相待?”皇太极反问诸将:“我们之所以栉风沐雨,为的是什么?”众将答:“为夺取中原。”皇太极点头笑道:“这好比行路,你我皆是瞎子,不知该向何处走。现在得了一个引路人,我怎能不高兴呢?”众将帅听罢方才醒悟,无不佩服皇太极的深谋远虑。

洪承畴果然是清朝的—个非常尽心称职的“引路人”。他从征入关,攻城陷地,招抚江南,经略五省,为清朝在中原站稳脚跟起到重要的作用。他官拜大学士、兵部尚书等要职,效命疆场二十多年,干到双目几乎失明也毫无怨言,真是为清朝效尽犬马之劳的元勋良将。

然而,这一巨大成功的一半,实在应当归于为皇太极出谋划策、诱劝洪承畴降清的庄妃的名下。她在政坛上一出手,就碰了个满堂彩。这是庄妃为大清国奠基事业立下的一项功劳。也有一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在描写孝庄时大书特书的—件事,不过大都是想像力丰富,与史实相距甚远。比如颇有影响的《清宫秘史》将洪承畴降清写成是庄妃用美色引诱的结果。什么“太宗想降服洪承畴的心,对他采取美女加好酒的攻势”;什么“洪承畴睁眼望去,见一个绝色美人,面如出水芙蓉,腰似迎风杨柳,一双纤纤玉手,捧着一把玉壶。洪承畴暗想:‘前几天的侍女虽也是倾国倾城,却不及这人一半。”’什么“转眼一看,大吃一惊:那美人儿正睡在他被窝里。”什么“那女子噗嗤一笑,说道:‘你问我是谁,我说出来,怕要吓破你的胆。我不是别人,是当今皇上的孝庄文皇后呢!’洪承畴听了,赶紧从被窝里跳起来给皇后磕头。”演义就是演义,“孝庄文皇后”是当事人死后才加封的庙号谥号,活人怎么能自称呢?这就像—个人说“我是个烈士”—样可笑。实际上,当时清王朝处于崛起时期,非常自信,绝不会采取以高贵的皇妃勾引被俘将领的劝降方案。

如果说诱降洪承畴只是庄妃峥嵘初露,那么在皇太极死后,她迎来了巨大的考验——

P13-16

序言

先说书名,名不正则言不顺。

清宫八大疑案,6个字,表达6层意思。清:清代,表明时间;宫:宫廷,表明地点;八,表明数量;大,表明分量和影响;疑案,表示内容和性质。

“清宫八大疑案”这个称谓,许多人有所知晓。实际上过去没有这个叫法,或者说没有这个习惯认知。过去有“清初三大疑案”、“清末四大奇案”等,其中包括我要讲的清宫八大疑案中的案子,另外还有“张汶祥刺马”、“杨乃武与小白菜”等这些大家也比较熟悉的清代案件。1988年,我和李秉新、武永召两位同事编写出版的一本书,将有清—代,无论是清初还是清末,总归是这268年间发生在宫廷中的重大事件或者依后人定性的重大案件,集中起来,参照过去的传统说法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比较,整合选择,最后锁定八个,书名即为《清宫八大疑案》。从此,这个定位便流行开来,在社会上广为人知。

上述这段话是说明“清宫八大疑案”这个称谓的来源,或者说发明权。

清宫八大疑案的选定,基本条件有三个。

一是事件影响大,百多年来,野史、小说、戏曲和民间传闻多有涉及,特别是近二、三十年间影视作品强势媒体的传播,“正剧”也好,“戏说”也好,高投入大制作的电影大片也好,三、四十集的电视连续剧也好,铺天盖地,汹涌澎湃,“清宫热”持续高温,人们想不看不听都不行,结果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都能讲述—通,评点一番。

二是案情疑点多,复杂曲折,扑朔迷离,雾里看花,似是而非,不由得人不好奇、不置疑、不探究;这也是这些事件成为案件、成为长期以来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像“嘉庆遇刺案”和“嘉庆朝林清之变”等均为重大事件,皇帝遭遇刺客、天地会造反打进午门,这还了得!但事件脉络清晰,前因后果明白,无甚可疑之处,也就引不起人们多大兴趣,也就被我们排除在“八大疑案”之外了。

三是案主身份高、权位重,八大疑案的主角,五人是皇帝:顺治帝、雍正帝、乾隆帝、同治帝、光绪帝,其中雍正帝还是双份;两人是太后,顺治朝的孝庄太后和同光两朝的慈安太后。这是使八大疑案具有重大影响、流传百载、于斯为盛的重要原因。封建皇权专制时代,深宫大内,秘不可闻,平民百姓哪里知晓?能够闻听一二,便会神秘地传播出去,造成社会心理的更大好奇。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每个人都可以随随便便地说说太后皇帝了。

这本书就是说说清朝的太后和皇帝,但不是随随便便。

清宫八大疑案,官方典籍中都有明文记载,似成定论;但野史披露、坊间传闻则涉及更多,且与正史出入较大甚至完全相悖。就是《清实录》。《东华录》这样的所谓“权威档案”中,亦常见矛盾龃龉之处,这也往往成为学人著述、民间传言视为疑案的滥觞。笔者查遍资料,穷极搜罗,将正、反、侧、暗等多方面的观点集中起来,从广阔的社会背景着眼,从人物的性格行为入手,从事情的发展逻辑用心,进行考证、辨析、推断、论述,进而得出比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观点和定论。也确得不出的,笔敦口“慈安暴崩”,那就仍然存疑,不加妄断,这也是—种科学的态度。  本书采用“话说”文体,类似当今盛行的“讲坛”,使用通俗易懂、活泼生动、时不时还要“幽他一默”的语言方式,而将丰富的史料和严密的论证寓在其中,将知识性和学术性转化为可读性。这种与前几版风格特点完全不同“新书”,相信会有更多的读者喜欢。

最后啰嗦一句:研究历史,心态很重要。首先要知道尊重史实,二是要明白鉴往知来。克罗齐那句名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认为其真谛是用现在时代已经达到的理念和认知来看待过去,分析以往。就说这么多吧,不耽误大家看书。

石玉新

辛卯孟春于石家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清宫八大疑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石玉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400916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1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9.06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6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7: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