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最后一只猫
内容
编辑推荐

张喵喵是一个很扎实的作者。她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和造作的比喻,看似平实直白的叙述,流畅的一气呵成的故事,却总有感人肺腑的结局和击中人心的力量。

在这部《最后一只猫》中,她以平静而简单的风格来讲述一个少女从出生到三十岁所经历的一切,希望能以“治愈系”的情节来缓解人们在浮躁的社会中,因各种压力而造成的内心的压抑和痛苦。以“猫”这种动物为一条主线,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柔软与单纯,间隔叙述女主人公的成长过程,愉快或受挫的经历,直到结尾仍未丢失积极的生活心态。在立意上比一般类型的青春文学更具积极意义。这部小说同时也是作者献给自己和在病中的亲人的一本书,以多年的人生经验来激励自己和他人,要努力生活。

内容推荐

《最后一只猫》由张喵喵所著。

《最后一只猫》讲述了:

女生陈芸与父母一起生活在南方小镇一个很平常的小巷里,在这里家家户户都有小院,几乎每个小院里都养有一只猫。陈芸家里的猫叫阿黄,有一天阿黄离家出走,陈芸在寻找它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叫任方宇的男生,他的父母因为工作的关系,从台湾搬来大陆,暂时安居在隔壁的小巷。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这是一个关于人和猫之间的情感故事,其实猫和人一样,孩童时天真不设防,长大后学会了对这个世界的试探、防备以及后退,选择一个可以信任的伙伴一起生活,直到老去。这也是一个关于人和人之间的成长故事,人会幼稚、会长大、会动情、会受伤、会感动也会平静,但是我们最好不要憎恨。也许人的一生,不一定发生什么特别的事,但是总有一天会知道,可以安安稳稳地与家人和爱人一起生活下去,才是福气。

目录

第一章 懵懂

 Chapter 1 阿黄

 Chapter 2 伙伴

 Chapter 3 小狗

 Chapter 4 小狼

 Chapter 5 朋友

第二章 恋爱

 Chapter 0

 Chapter 1 邱陵

 Chapter 2 小宇

 Chapter 3 挫折

 Chapter 4 喜欢

 Chapter 5 距离

 Chapter 6 再见

第三章 中转站 【漫长的告别】

第四章 悲欢

 Chapter 1 上海之初

 Chapter 2 不停地作战才有意义

 Chapter 3 内心柔软的奥特曼

 Chapter 4 家是回忆的盒子

 Chapter 5 人生就是刷BOSS

第五章 沉浮

 Chapter 1 时间和病痛

 Chapter 2 自己都不知道的梦想

 Chapter 3 请给我一只时光机

 Chapter 4 故人依旧在

 Chapter 5 最关键的那部分

 Chapter 6 每一次告别

第六章 终点站 【我们的后续】

后记

试读章节

2

老爸老妈都是普通到不行的人。老爸是工人,在工厂里大约做的是机器维护一类的事情,手边常备各种工具零件,有事没事从怀中掏出一把钉锤,“防身工具!怎么样,不要小看它,一锤敲破坏人的脑袋。”钉锤的一头弯弯尖尖的像镰刀,另_头圆滚滚的像个小拳头。我完全相信老爸不是在吹牛,只是还有点担心他偶尔喝醉酒的时候会不会用它来教训我。

相比较起来老妈温柔得多,“妈妈去上班,小芸一个人在家要乖,睡醒了可以吃桌上的饼干,不要哭闹哦。”每次将我反锁在家里之前,她至少会这样安抚我一下。可是两岁半的我懂个屁啊,当然吃饱喝足就开始酝酿要大哭一场,不然就会觉得好寂寞;而且必须哭到老妈回家为止,工夫不能白费。

老妈表示很崩溃,“万一哭昏过去怎么办呢?”有一天她坐在床边,和正坐在椅子上洗脚的老爸商量道,“要不要早点送幼儿园?”

“那就送咯。”老爸貌似没什么意见。

老妈又有点担忧,“还这么小,会不会被欺负?”

“这个啊,”老爸犹豫了一下,“我明天去车间里找一把最小的钉锤……”

如果所有的爸妈都像我老爸一样暴力的话,那幼儿园里应该要比《星球大战》更热闹才是。幸好有我理智的老妈在,我的纯良形象才得以一直保存到小学。

而且也根本没有受欺负,只是我话都还讲不清楚,所以也没有什么人要答理我;只有漂亮的阿姨对我稍稍关心一点,她最爱对我说的一句话是:“陈芸小朋友,可不可以麻烦你不要每天都准时在幼儿园的尿盆里大便,就不能忍到家里再大吗?”

还有午休的时候说:“你这样子在床上翻来翻去到底是要不要睡觉?而且你为什么上床不脱鞋子?”

据说自从我被赶出来之后,幼儿园就再也不愿接收三岁之前的小孩入学了,改革的先驱者就是我。

也是据说,阿黄就是在这个时间段里从远房的表姑妈家来到我家的。老妈一直怕猫,所以即使是这整条巷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养猫,她都还一直在坚持她的想法,“猫很臭!而且到处掉毛,还喜欢乱跳,会偷挂在外面的香肠吃!”这些说得倒是没错,不过我觉得会偷香肠的猫才不是笨猫。

“而且猫很喜欢舔!什么都要舔,舔完我的脚指头又会去舔你的手,说不定刚刚在外面才舔过大便!”

总之说到猫,老妈总是一副深恶痛绝的表情。

这次她肯妥协,也并不是觉得我一个人在家里很可怜。在“小孩哭破喉咙”和“被猫舔”之间她权衡了一下,还是前者比较能接受一点。

“没有母爱”的胆小鬼!如果我当时会讲,一定要这样子讲她。不过还好我家的老鼠兄弟比较争气,在某天深夜很仗义地蹿到床上来找东西吃,一点都不含糊,并在我的右手大拇指上咬了一大口。

“哭个屁啊,我是为你好耶。”我猜老鼠兄弟是想要跟我说这个。真的,如果不是疼到无法自控,而且还要前后去打三针疫苗,我一定会记得谢谢它。

3

“阿黄呢?”我每天早晨没睁开眼先躺在床上翻滚,边滚边叫,“阿黄过来抱抱!”接下来就是老妈的尖叫,“不要叫猫咪上床啊!”“啊”那个音要拖延至少十秒钟,没亲耳听到的话,想象一下也知道很夸张。

爸不同意,“你都不爱它,又怎么叫它尽心替你抓老鼠?”于是趁妈不注意,他拎起阿黄放在我身边,再用被子盖住,“小芸妹妹交给你,不许咬她知不知道!”

我第一次发现原来老爸的心里也很有爱!

阿黄在被子里拱啊拱的,不知道怎样钻出来。我一下扑上去压住它,“哈哈哈,抓住你了!跑不掉了吧?”

“喵!”阿黄大叫,很怕被我压扁。

我松手,阿黄跳出来,盯着我恶狠狠地看。我才不介意,照样跟它滚在一起。

“妹什么妹,阿黄又不是人。”老妈对老爸总是向阿黄称呼我叫“小芸妹妹”表示意见很大。

事实上,阿黄是一只年纪很大的猫,已经六岁多了;据说三岁的猫就相当于人类的二十八岁,那阿黄岂不是都可以当猫外婆了吗?难怪它总是懒懒的,一副不爱动的样子,如果好好地趴在地上,无论我怎么叫它也不可能把它叫到床上来的;如果它在床上睡觉,除非是用脚踹的,不然它也不会自己跳下去。

尽管如此我还是超爱它,时时刻刻都要跟它黏在一起,连吃饭都要一把抱住,生怕它跑掉。其实它才不会跑,在大家都没注意的情况下,它已经不知不觉把自己吃撑成一只肥猪了。

“猪黄!”老爸对它的称呼都改了,“过来,给你鱼骨头吃。”

阿黄乖乖地踱步过来,叼起鱼骨头跑到饭桌下面,津津有味地嚼起来,边嚼边哼哼,满足得不行。我见状,也从碗里捏了一块胡萝卜丢过去,“阿黄,吃胡萝卜。”

阿黄瞄了一眼,完全没兴趣。

老爸敲桌子,“你自己都不爱吃的东西还好意思拿给别人吃啊。”

我的领悟力还蛮高的,马上重新丢了块午餐肉,老妈在一旁杀了我们父女的心都有。“肉票都快用光了。”她嘟囔道。P9-11

后记

有人跟我说,看完二十多万字的小说,想SHI的心都有,谁还会巴巴地来看后记?后记不过是写作者的一点碎碎念而已。

可是也有人跟我说,觉得四年前的那本POOK里面,后记超感人。(言下之意是正文……吗!)

而我其实是无所谓的,只是有些话,真的想要念给自己听。

那就写。

写这本小说的初衷,是给病中的郑先生。

结果写到最后一部分才出现他的戏份,然后逐渐增多,重复,最后变成整个结局的重点。

而且,跟现实中完全一样的,我跟他认识和在一起的时间,本来就是我二十几年人生的一小部分。前几天我还在跟几个初中到高中都在同一个班的同学瞎聊,说到一些八卦,就会全场都哄笑说,哇靠,这么久远的事你也记得,而且细节都一清二楚,真的好变态。

然后就有人掰着手指头算,有多久?从一九九五年开始……十六年了。

很夸张,真的。

可是接下来又有人说,那小学同学要怎么算?

如果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认识,并且一直都是同班同学或者校友,甚至考入同一个城市的大学,直到工作之后还隔三差五地见面,那我真的超羡慕的。能与一个人或一些人,有着这么长久的际遇跟羁绊,那不是命运的福气是什么啊?

然而,如果只是认识,但并没有真正在一起交往过,甚至根本就没能互相了解到对方,那应该也没什么意义吧。

记忆当然不可能只由人组成,那些一起哭过闹过笑过的剧情才更珍贵,我们很渺小,只不过是作为载体存在而已。

郑先生跟我认识六年。

说来好笑,我们竟都是对爱情的长久性没有任何把握的人。很多次闲扯,比如印象很深的一回,我们在家对面吃小竹签烧烤,他左手啤酒右手肉串,而我正在奋力解决面前的一大盘香辣小龙虾。

就聊到了一些以前的事。

“嘿,说真的,如果那时候我们没结婚,现在你说会不会已经分手了?”我吸了满嘴的辣油,心血来潮地问他。

“必须的啊!”他想都不想,只顾大口吃。

“是啊,如果是以男女朋友的身份,我才不会跟你来西安。”

“我最讨厌异地了,所以啊……”

“那如果……”我做了另一个假设。

“也没可能的啦。干吗一定要这样?谁离开谁都能活下去啊。”他说。

“是喔。”我拿了一卷纸巾,在油乎乎的手上绕啊绕的。

于是,结论就是,如果不是各种机缘巧合,我跟他之间简直有一万次分道扬镳的机会,可是,恰恰就走到了现在。

很奇妙。

相处也很神,我不知道是不是天下所有的情侣或夫妻都这样,反正他在厕所大便的时候,我常常会推门进去说: “喂,还没拉完,要不要陪你聊天啊……”

然后有段时间我因为穿了一双质量很烂的鞋子染上了脚气,明明知道很臭,但还是喜欢把脱下来的袜子送到他鼻子前面说: “闻一下嘛,真的不臭,不信我先闻一下给你看……”

挖对方的鼻屎再替他塞到嘴里去是小把戏。

也都不介意被对方看到自己的丑样子,比如,几天没洗已经臭掉的头发,春秋天干得乱掉屑的皮肤,感染真菌的灰指甲,肉乎乎的小肚腩,还有,身上的伤疤以及心底阴暗的最深处。

谁离了谁都能活,这句我同意。

可是换一个人,还能让我觉得这么舒服跟随意吗——这个问题,应该是比“爱情是否可以长存”更难揣摩的。

可以说,郑先生是对的人。

但没人规定,只要遇到对的人,生活就会一帆风顺啊。反而是挑战比较多,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在挑战我的极限。

先是各种工作不顺,然后是各种调动,各种搬家,每年都要大搬一次。

接着,怀孕,异地,生子,每一样都是难关。

本来想说,怕什么,人生本来就是这样啊,不刺激怎么知道什么叫幸福?

可是,本来以为现实很可怕,飞涨的房价很可怕,就业市场越来越大的竞争很可怕,加了三聚氰胺的奶粉很可怕,工资没涨但税又要多交了也很可怕。几乎所有新闻里讲到的东西都很可怕。

结果,后来才知道那些都算个屁。

去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应该是我从出生以来,过得最惨的一个圣诞节。

郑先生的体检报告出问题,应该是在十二月初。血液检查,红白细胞以及血小板三项指标超低,被医生提出警告。接下来的一个礼拜,复查,更低。

一直在降低。

而快到两岁的女儿“小怪物”当时正住在西京医院的ICU重症监护室里,因为支气管肺炎和哮喘,已经在两个月内被下了三次病危通知,我和他的精神都快要被折磨到极致。

西京医院离住处很远,差不多穿过整个西安城这么远。在照顾小怪物的间隙,我便顺便与他一起去血液科做检查。

“什么都不能说,要抽骨髓才能确定。”医生只有这么一句话。

而约定的抽骨髓日期刚好是圣诞节。

气氛给得很足,那天一大早就开始下雪,我们在天黑时起床梳洗,即使屋中暖气充足也仍觉得全身发寒。

坐公车一个多小时到达医院,脚已经冻僵了。我们先把熬好的稀饭送去病房,再互相搀扶着前往骨髓鉴定科。

“会不会很痛。”他有点怕。

“大概……会吧。”我说不出安慰的话。

果然,半小时后他出来,疼得路都不能走,嚷着说要坐一下。现在回想起来,他的脆弱,应该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露出端倪的。坐车回家的路上,整个城市都在唱着欢快的圣诞歌。

一周后拿到检验结果,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那一天,全家人都无言。

喂,我并不是想要哕里哕唆地说一个悲惨的故事,生病了……那就治啊。很简单,不管治疗的路有多艰难,那也要治啊。

只是从此以后,郑先生不能做许多他喜欢做的事了。

足球是他的最爱,曾经觉得他在球场上的样子是超帅的,现在要告别了。稍稍剧烈一点的运动,羽毛球及以上级别的,最好也都不要,出血止不住……

忌食辛辣,所以川菜和湘菜就……连凉皮都省了。

酒?开玩笑,想死了吗?

熬夜什么的,想都别想,每晚十点准时上床入睡。  除此之外,还要吃各种可怕的、味道很怪异的补药和中药,以及,激素。

激素会伤肝伤肾,破坏股骨头,并使人肥胖。所以郑先生对此很忧伤,“如果我变成了一只死胖子……”

“你已经是了好不好。”我嘿嘿傻笑。

类似的问题还有许多。

比如有一天,他从厕所出来,很羞涩地拉住我问: “为什么我现在拉出来的东西都是纯黑色的呢……”

还有一次,我不小心划破了手,流了一摊血,弄得一张面纸上斑斑点点的好可怕。正要扔掉,一扭头,看到他正用一种奇异的眼神盯着那张纸。

“你好幸福喔。”他呆呆地说。

“哈?”我一头汗,不心疼我也就罢了,这说的是什么话啊。

“你的血好红好浓啊……”他继续眼巴巴地看着,“上次我去抽血,抽出来的都是粉红色。”

我: “……”

虽然一直在扛,但是想起来,还蛮心酸的。

每个人都想把脆弱掩饰起来,不然大家都一起崩溃,我们的世界很快就塌了。

所以还是加油吧。

人的一生总是在很努力地朝前走,如果你还会常常地回头望过,那大概是因为你过得还算惬意,还有足够的时问用来念旧;如果有一条鞭子一直在你身后追打你,今天抽一下,好痛,明天抽一下,旧的伤疤还没愈合,又是一条血痕,那你还会有时间回头看吗?

这就是现在的我和他。

从不曾做过任何坏事,仍然这样辛苦,所谓挫折,就是这么不讲道理。既然无法改变,也只有去面对了。

就这样。

话说回来,如果不是郑先生的病,我也不会有这段休假在家的日子。

那么这本书可能也就暂时不会出世了。

所以无论如何,还是献给他。

机缘也好,巧合也好,在一起的六年绝不是白混的,总之,是他成就了现在大部分的我。

不说什么不离不弃的话,因为从来就没有想过“离”和“弃”。

而且,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日

西安完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最后一只猫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喵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51972
开本 16开
页数 3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20
15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9: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