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退后一步是家园(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
内容
编辑推荐

《退后一步是家园(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以全新的视角,从日本的资料中挖掘出大量不为国内所知的抗日史实。作者萨苏文笔灵动诙谐,将这段沉重激昂的历史,鲜活形象地展现给读者。在一篇篇重现中国军民为了民族尊严慷慨赴死的感人历史中,处处体现出萨苏满腔的家国情怀。书中还有大量日方拍摄的抗战时期的历史照片,图文互动,更具历史价值。  

内容推荐

这本萨苏编著的《退后一步是家园(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并不是为了呼唤战争,更不是呼唤复仇,而是希望以此唤醒我们对这些中国的脊梁的回忆。在那样苦难的时刻,依然有那样多的人为了这个国家义无反顾,捍卫这片生我们、养我们的土地。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尊严。

目录

苍穹之魂——抗战中的空战

 抗战中国在敌国镜头中的影子——决战碧空

 淞沪上空的鹰

 苏联志愿援华飞行员的血

 飞虎队“吹牛大王”玩死日本一根筋

 日本海军“轰炸之王”的坠落

 沧州城外气凄然——泊头防空作战小考

铁甲威龙——中国战车部队的故事

 抗战中国在敌国镜头中的影子——战车悲歌

 龙战一九三二——中日铁甲战上海

 御虎——远征军战车部队转战缅甸纪实

 在日本新发现中国德制战车照片

白山黑水——抗联的战斗

 抗战中国在敌国镜头中的影子——密林战旗

 杨靖宇大战肉弹十勇士

 斩得小楼兰——日文报道中一次赵尚志指挥的战斗

 抵抗者——拼合黑土地上的历史碎片

铁流天下——八路军之战

 抗战中国在敌国镜头中的影子——遍地八路

 阿部规秀死亡日记

 中日骑兵的决死之战

 八路军“错杀”五千敌军的清丰之战

 一名侵华日军眼中的地雷战

 被八路军活捉的日军大队长

 满街去抓中共领导人的日本兵

威震天南——中国远征军掠影

 抗战中国在异国镜头中的影子——滇缅远征

 唱《八路军进行曲》的国民党王牌军

 远征军中的黄镜头

 远征军中的异国女性

 林旺不仅是一只象

荧屏硝烟——抗日电影解析

 抗战中国在敌国镜头中的影子——经典画面

 历史残酷不容色戒

 看《太行山上》

 评《亮剑》

 南京是一个坎儿

后记 用日本史料重现抗战

试读章节

淞沪之战是一场史诗,我没有谱写这部史诗的能力,只好从中间选择一个短短的小节。

与一位朋友谈起这场战役,不料意外发现这位朋友的长辈当时正在当地的宝山县任职,曾积极参与组织当地民众进行救亡的工作,在历史上写下了他的名字,其家甚至还保留了少量当时的报刊文件等材料。

这可是个意外的发现。大陆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曾经几经修订,对国民党军的抵抗,最早的描述就是谢晋元团长大战四行仓库和姚子青营长所部死守宝山。

经过交谈和对资料的了解才发现,原来,当时宝山范围远不止一个宝山城,月浦、杨行、大场,甚至“血肉磨坊”罗店,这些淞沪抗战中颇有名气的地点,都在当时的宝山县境内。我们谈起宝山的抗战,并没有想到后来会谈到一架淞沪战场的中国飞机。

宝山这个县,几乎可以说是淞沪抗战中打得最为惨烈的一个县。

姚子青营死守宝山,的确是值得写进历史书中的。关于姚子青营长的殉国,有种种的描述,但大体是文学性的内容而已。因为,他这一个营五百余人,只有一个士兵最后活着离开了宝山。而他离开的时候,姚营长还在组织最后的抵抗。就是这个回来报告全营牺牲经过的士兵,还因为脱离战场,在报告完后足足挨了二十军棍!

打的人流泪,被打的人毫无怨言。

当时的中国军队,无论是属于哪个党派的,都有和日军拼死一搏的决心和勇气。

即便是老百姓,纷纷组织起来支援抗战也有这种精神。比如杨行镇,当地人组织了类似志愿者的团队,叫做保卫团,以小商人和工人为主,维持公共秩序、抢救伤员等,成员都是当地的青年子弟。

9月7日,宝山城陷落,日军随即进攻杨行。随着前线形势越来越紧张,驻军511旅旅长秦霖少将自知血战难免,向我这位朋友先人所在的部门要求当地民众支前。这时,保卫团主动站出来表示不要拉夫,而由他们来担任支前工作。

在杨行的第五次争夺战中,51l旅据垒奋战,与敌军反复争夺阵地。经过四天血战,因日军有舰炮掩护而且已经夺取吴淞要塞,只有轻武器、失去侧翼的国军部队伤亡极为惨重。保卫团与其他支援前线的民众团体冒着弹雨抢救伤员、运送给养,很多人死在战场上。最终国军力竭,被迫放弃杨行向西撤退。

秦霖旅长在阵前指挥的时候中炮(一说被敌机炸中)殉国,后获赠中将军衔。就在同一天,510旅旅长庞汉桢少将也战死在淞沪前线。秦、庞所部是广西军队,千里赴援,义无反顾,大部牺牲在这场战斗中,尸骨不得还乡。

P9-10

序言

10月,接到老萨从日本发来的电子邮件,告知又有一本新书脱稿,嘱我作序。在看到书名《退后一步是家园》的第一刻,我便下意识地想起了上面的这段俄文。

那已是十多年前的往事了,处在“少年穷”状态的我,痴迷于集邮,正为编组一部二次世界大战主题的邮集而倾尽全力。在前苏联1967年发行的一套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邮票上,我第一次看到了这段俄文。

邮票纪念的是苏军军官克洛季科夫,莫斯科保卫战中,面对德国铁骑恍若势不可挡的攻势,苏军官兵以血肉为城,苦苦抗争。在一处前沿阵地上,作为仅剩下的最高军官,克洛季科夫高喊出了这句口号: “俄罗斯虽大,但已无路可退——后面就是莫斯科!”鼓舞着仅存的几十名官兵,死守阵地,寸步不让,血洒疆场。在这样顽强的抵御下,侵略军虽然已经能远远看到克林姆林宫的尖塔,但最终也未能再前进一步。

老萨为新书选取的书名“退后一步是家园”,与那句“俄罗斯虽大,但已无路可退……”浑然相似。虽然《退后一步是家园》诉说的是发生在中国抗战中的故事,地理空间上与血火纷飞的莫斯科相去甚远,但个中流露出的被侵略国家人民保卫家园的悲壮战斗、无畏勇气和毅然决心,则没有任何的不同。

如果以1931年9月18日的东三省事变作为起点,实际总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捍卫疆土、抵御外寇入侵的最壮烈的抗争。因为时间距离尚不是特别遥远,所留下的历史印痕较多,可资研究的条件较好,现代以来中国国内围绕抗日战争史的著作可谓是汗牛充栋。不过在众多的著作中,老萨的书可以称得上非常特别、非常与众不同,乃至可以说视角非常“刁钻”。

军事史研究中有一个通行的原则,即所谓的“知我莫如敌”,讲究在研究国与国的军事交争时,除了大量掌握、分析己方的材料外,更需要了解对方的材料,将双方史料、档案互为映照、互作比对,最终得出建立于双方史料基础上的扎实的结论。

抗日战争涉及中日两国,老萨恰属于穿行在两国之间的特殊人物。燕赵子弟的热血、历史痴狂者对史料的执着、老北京侃爷的三寸不烂之舌,在他身上浑然一体。又加上老萨居住日本,得近水之便,对异国资料的采集有让人望尘之感。得了如此天时、地利、人和的老萨,所写出的抗战书不同凡响,也就不奇怪了。

《退后一步是家园》中的题目涵盖极广泛:从白山黑水到铁血淞沪,再到遥远的南国;从装甲列车,到飞虎雄鹰,再到埋地雷的土八路、搞除奸的军统特务等等,共同形成了一幕抗战群生像。

单就这些题目而言,似乎并不新鲜,但难得的是,老萨给这每一个老题目,都做出了新文章。

中国传统的抗日战争史研究,和中国近代诸如鸦片战争、甲申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战争史研究一样,长期以来都处在横向的广度上做文章的局面,而缺少纵向深度切入的细节研究。

横向、表层的历史,呈现出的主要是枯燥的时间、人物、事件,缺乏历史本应具有的感染力。纵向的研究则完全不同,我一直坚持,所谓的历史其实就是故事,大历史是由无数个活生生的过往的故事所组成的。如果能够将某段历史中最具价值、最具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故事挖掘透彻,哪怕仅仅是一些在横向历史上根本留不下姓名的小人物的故事,假以时日,这些故事形成累积、量化,由它们所构成的大历史,会更为扎实,更吸引人,更接近历史研究的本意。

老萨在书中有一句自谦的话,大意是说淞沪战争是一部史诗,他没有能力去谱写整部史诗,只能从中选择一个短短的小节。

对这句话,我持不同意见。因为老萨选取的小节,是那样的特别。

后记

《退后一步是家园》是萨所作抗日战争历史题材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与前两部作品《国破山河在》和《尊严不是无代价》的写法类似,这部作品依然是以在日本发现的抗日战争史料为基础,试图从这个角度重现这场战争的各个侧面。唯一不同的是,这部书增加了图片的份量,以用这种更加直观的方式,让读者进入那一段尘封的历史。

在阅读日本史料中的抗战历史时,有时会忍不住动了感情。年届不惑,仍然不能自已,是一件令人惭愧的事情。不过,当我自己重新看史料中那些年轻中国战士留下的影子,泪水依然要夺眶而出。

那份民族的伤痛与骄傲,或许将永刻在一代中国人的心底。

真情俯仰无愧,即便惹人笑话,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吧。

有人会问,日本史料中的抗战历史,究竟和我们读到的有什么不同?

对此,我想向大家讲一个故事,那就是对于中国空军英雄阎海文的死。

阎海文(1916—1937),辽宁北镇大市乡道台子屯人,满族。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北平,就读于北平东北中学。1934年秋,考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1936年10月毕业,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争爆发后,第五大队奉命派6架飞机支援陆军88师轰炸虹口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阎海文多次请战,终于争得出征任务。8月16日阎海文在完成轰炸任务返航时,座机被敌高射炮击中。跳伞时,因风向变化落入敌阵地,为敌包围,高呼“中国无被俘空军!”壮烈牺牲,时年2l岁。同年9月11日,日本大阪的《每日新闻》特派员木村毅发回日本国内的一则报道,在日本列岛引起了强烈震动。感佩至极的木村在文中叹道:“我将士本拟生擒,但对此悲壮之最后,不能不深表敬意而厚加葬殓……此少年空军勇士之亡,虽如苞蕾摧残,遗香不允,然此多情多恨,深情向往之心情,虽为敌军,亦不能不令我全军将士一掬同情之泪也。”文章最后甚至惊呼:“中国已非昔日支那!”

对阎海文的死,有很多报导,不同的版本,哪个是正确的。第一个版本是说他落地之后被敌军包围,他拔出手枪,击毙三名日军,最后一颗子弹将自己打死,临死之前高呼“中国无被俘空军”。第二个版本是,他跳伞之后,敌人在追击他,他就开始跑,跑着,一边跑着一边回头射击,日军用枪射击他,他这时候高喊“中国无被俘空军”,被日军用乱枪打死。第三个版本是跳伞的时候,他的腿摔伤了,落地之后,落在上海的弄堂里,他敲了很多家的门,却没有一个老百姓给他开门,他就跛着这条腿开始跑,在跑到中间的时候,H军追上来了,他没有办法,就用枪自杀了。那么这三个版本,大家认为哪一个是正确的?

事实上这三个版本没有一个是正确的。

在H本发现一本1938年出版的《上海十日战》,保留了一名日军海军中尉所写下的1937年上海战线战斗记录,在其中我突然看到了一个名字,叫“阎悔文”,只差一点,我推测,淞沪战场中国没有叫阎悔文的飞行员,莫非是阎海文?

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此人正是杀害阎海文的凶手,他把整个过程全部记录下来,我们才能知道真正的阎海文当时是怎么死的。他的记录是这样,当时阎海文的飞机在轰炸H军阵地,轰炸的时候,他的飞机受伤了,被迫跳伞。他跳伞的时候,突然发现下面是日军阵地,日军看到这个飞行员,在上面灵活地操作伞绳,试图飞越一座高楼。因为从空中看来,这个楼这边是日军阵地,飞过这个楼,对面是中国阵地,他要回到中国那边去。所以这个飞行员拼命地朝那个方向飘飞。日军开始绕楼追逐他。这个飞行员真的飞过了这个楼,但是非常遗憾的是,飞过楼还有很大一块阵地控制在日军手中。这时候他已经很低了,没有办法再操纵了,不得不向日军阵地上降落。

这个时候中国陆军也开始冲锋,在拼命上来抢他,可惜的是,已经来不及了,这名飞行员落向日军阵地。日军纷纷把枪对准他,还有日军中间的中国翻译对他喊,说投降投降,此时这名飞行员就在相当于我们头顶这个高度。他在上面拔出手枪向下面射击,高呼“中国无被俘空军”。这名H军军官正在看,旁边另一名军官一拍他的肩膀,对他说——打死他。这个军官就拔出枪来,一枪击中了正在空中的阎海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退后一步是家园(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萨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401941
开本 16开
页数 3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5.06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4:4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