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放弃才是真智慧
学会放弃是一种真正深邃的大智慧。要想使命运之舟在驶向理想彼岸的过程中不中途搁浅或沉没,就只能轻载,把那些可放下的东西果断地抛弃。
在印度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式捕捉猴子:有一群猴子喜欢偷食农民的玉米,农民就发明了一种捕捉猴子的巧妙方法:白天的时候,把一只葫芦形的细颈瓶子固定好,系在大树上,再放入猴子爱吃的玉米,故意让躲在远处的猴子看见。
到了晚上,猴子来到树下,看到自己喜欢的玉米,就迫不及待地把爪子伸进瓶中去抓玉米。这瓶子的妙处就在于猴子的爪子刚刚能够伸进去,等它抓一把玉米后,爪子却怎么也收不回来了。
贪婪的猴子放不下已到手的玉米,反而将玉米抓得更紧,爪子也就无法从瓶子里抽出。第二天,农民把它抓住的时候,它依然不放手,直到把那把玉米放入嘴里。
看到这个故事你一定会说,这猴子也真是笨,只要一撒手,松开爪子不就能溜之大吉了吗?但是,如果把猴子换作你,把玉米换成金钱、美女和权力,你未必就会比猴子聪明。想想我们自己,看看一些身边人,也许我们就会发现,人也会犯猴子那样的错误。
你看,因为放不下到手的名利、职务、待遇,有的人整天东奔西跑,荒废了工作也在所不惜;放不下诱人的钱财,有的人成天费尽心机,利用各种机会想捞一把,结果却是作茧自缚;因为放不下对权力的占有欲,有的人热衷于溜须拍马、行贿受贿,不惜丢掉人格的尊严,甚至触犯法律,一旦事情败露,后悔莫及……
尽管人生奋斗的目的是获得,但有些东西却是该放弃时一定要学会放弃的,比如功名、利禄、美色……其实,放弃并不是悲观失望的退却,而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扬弃”。
琼斯到一家餐馆应聘做钟点工。老板问:“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这时该怎么办?”
许多应聘者都回答说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保证不让托盘跌落。只有琼斯不慌不忙地答道:“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尽全力把托盘倒向自己。”最后,琼斯被聘用了。
琼斯果断地把即将倾倒的托盘倒向自己,保证了顾客的利益。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只有敢于舍弃,才有机会获取更长远的利益。即使你不得不遭受难以避免的挫折,你也要选择最佳的失败方式。
在欧洲,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谚:为了得到一根铁钉,我们失去了一块马蹄铁:为了得到一块马蹄铁,我们失去了一匹骏马;为了得到一匹骏马,我们失去一名骑手;为了得到一名骑手,我们输掉了一场战争。为了一根铁钉而输掉一场战争,这正是不懂得及早放弃的恶果。
人的一生,需要我们放弃的东西很多。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我们就要学会放弃。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会有山山水水、风风雨雨,有所得也必然会有所失,我们只有学会放弃,才能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比如大学毕业分手的那一刻,当同窗数载的朋友紧握双手、互相轻声说保重的时候,每个人都止不住泪流满面……放弃一段友谊固然会于心不忍,但是每个人毕竟都有各自的旅程,我们又怎能长相厮守呢?固守着一位朋友,只会挡住我们人生旅程的视线,让我们错过一些更为美好的人生经历。学会放弃,我们就有可能拥有更为广阔的友情天空。
放弃一段恋情也是困难的,尤其是放弃一场刻骨铭心的初恋。但是既然那段岁月已悠然遁去,既然那个背影已渐行渐远,又何必留恋纠缠?如果放开心胸,学会放弃,或许一切又将会是柳暗花明。 决定放弃或者选择,将左右人一生的成就。一个人要想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关键是要做到不能患得患失。要善于分清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能够果断地舍卒保车。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和物欲横流的社会,懂得放弃的人会用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没有得到的东西。他们每天都有快乐和愉悦的心情伴随左右。而不懂得放弃的人,只会焦头烂额地乱冲,他们不仅最终未能达到目标,而且每天都将陷于得失的苦恼之中。
史学家范晔说:“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不知与之为取。,,此言可谓是一语道出了得失观的精髓。得与失互为转化的效果,有时也并不是马上就可以见到的,但懂得其中奥妙的人,会掌握取舍的主动权,让它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以养士出名。由于他待人十分真诚,感动了一个极具真才实学而十分落魄的士人,他就是冯谖。冯谖在受到孟尝君的礼遇后,决心为他效力。
一次孟尝君要叫人到他的封地薛邑去讨债,问谁肯去,冯谖说愿去,但不知用催讨回来的钱,需要买什么东西。孟尝君说就买点我们家没有的东西吧!冯谖领命而去。到了薛邑后,他见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穷困,听说孟尝君的讨债使者来了,都愤愤有怨言。于是,冯谖召集了邑中居民,对大家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律作废,利息也不用偿还了。孟尝君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伙的面,我把它烧毁,从今以后,再不催还。”说着,冯谖果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了。薛邑的百姓没有料到孟尝君是如此仁义,个个感激涕零。冯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讨的利钱呢。冯谖回答说:“不但利钱没讨回,借债的债券也烧了。”孟尝君很不高兴,却听冯谖对他说:“您不是要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回来吗,我已经给您买回来了,这就是‘义’。焚券布义,这对您收归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
果然,数年后,孟尝君被人谮谗,齐相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全城出动,夹道欢迎,表示坚决拥护他,跟着他走。孟尝君极为感动,这时才体会到冯谖的“市义”苦心。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