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孝宗词坛研究》是作者金国正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提升修改而成,对形成宋词高峰之一的孝宗词坛作出历史的、文化的、文学的解释和描述。全书分外、内编各四章。外编着眼从词坛外部因素探究词坛内外的互动,内编主要研究孝宗词坛的词人之组合及其词学观念、艺术探索。
图书 | 南宋孝宗词坛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南宋孝宗词坛研究》是作者金国正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提升修改而成,对形成宋词高峰之一的孝宗词坛作出历史的、文化的、文学的解释和描述。全书分外、内编各四章。外编着眼从词坛外部因素探究词坛内外的互动,内编主要研究孝宗词坛的词人之组合及其词学观念、艺术探索。 内容推荐 孝宗时期词人在词体观、创作观与功能观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心理,但它不仅无妨于词人的创作,反而使整个词坛具有一种不可羁勒的活力。南宋孝宗词坛群星璀璨,堪与北宋元祜词坛相媲美。《南宋孝宗词坛研究》希望对形成宋词高峰之一的孝宗词坛作出历史的、文化的、文学的解释和描述。 《南宋孝宗词坛研究》作者金国正将词人们具体的生活方式抽象为若干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借以考察其词创作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在熟滥的流派研究之外拓展研究思路。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孝宗词坛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孝宗之志与乾淳士风 第二节 孝宗之治与文化盛世 第二章 孝宗时期的文艺思想 第一节 “崇苏热”下的盛世文艺观 第二节 抗战派的文学主张 第三节 理学家的文艺观 第三章 词人的生活模式与歌词创作 第一节 仕宦生活与歌词创作 第二节 退隐生活与歌词创作 第三节 江湖生活与歌词创作 第四章 性情:宋词与理学的一个契合点 第一节 理学与诗学中的“性情” 第二节 理学与词学的契合 第三节 从艳情到性情 第五章 以辛弃疾为中心的词人群 第一节 江、淮、两湖时期的词人群 第二节 带湖时期的词人群 第三节 瓢泉时期的词人群 第六章 其他词人群体的集聚 第一节 以宫廷为中心的词人群 第二节 以帅臣豪门为中心的词人群 第七章 孝宗时期的词学观念 第一节 词体观:小道与尊体 第二节 创作观:游戏与寄托 第三节 功能观:无用与有用 第八章 孝宗时期词艺的深化 第一节 辨音与严律 第二节 抒情与咏物 第三节 以文为词 结束语 附录:“斜阳烟柳”所怨何事——辛弃疾《摸鱼儿》词新解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南宋孝宗词坛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金国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09912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2 |
出版时间 | 2011-05-01 |
首版时间 | 2011-05-01 |
印刷时间 | 2011-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3 |
丛书名 | |
印张 | 1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28 |
宽 | 150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