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家访谈录》是上海市人文社科基地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国家重点学科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重点建设项目,本书的调研、写作和出版,得到了这两个建设项目的经费资助。
本书为该系列第2卷,书中收录了对刘根菊、刘海年、刘隆亨、刘楠来、朱华荣、朱维究、江伟、何文燕、余先予、余能斌等法学名家的访谈录。
图书 | 中国法学家访谈录(第2卷)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法学家访谈录》是上海市人文社科基地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国家重点学科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重点建设项目,本书的调研、写作和出版,得到了这两个建设项目的经费资助。 本书为该系列第2卷,书中收录了对刘根菊、刘海年、刘隆亨、刘楠来、朱华荣、朱维究、江伟、何文燕、余先予、余能斌等法学名家的访谈录。 内容推荐 《中国法学家访谈录》是一部当代法学史作品,采用当事人访谈的方法,通过对亲身经历或接触过历史上的事件、人物和文献的当事人进行采访,根据其回忆描述,再现以往社会生活的原貌,以抢救新中国法律、法学发展的活的史料。本书分为六卷:第一卷,采访的主要是1935年之前出生的法学家;第二卷,主要访谈1948年之前出生的法学家;第三、第四、第五卷,主要访谈1949年至1960年期间出生的法学家;第六卷,主要访谈1960年之后出生的法学家。 目录 马俊驹 马新福 叶孝信 司玉琢 田平安 刘文华 刘金国 刘家兴 刘根菊 刘海年 刘隆亨 刘楠来 朱华荣 朱维究 江伟 何文燕 余先予 余能斌 应松年 李开国 李昌麒 杨一凡 杨大文 杨永华 杨荣馨 马俊驹 马新福 叶孝信 司玉琢 田平安 刘文华 刘金国 刘家兴 刘根菊 刘海年 刘隆亨 刘楠来 朱华荣 朱维究 江伟 何文燕 余先予 余能斌 应松年 李开国 李昌麒 杨一凡 杨大文 杨永华 杨荣馨 杨海坤 杨鹤皋 邱远猷 周忠海 林榕年 罗大华 俞荣根 赵中孚 赵相林 种明钊 倪正茂 徐学鹿 徐静村 贾俊玲 郭寿康 郭道晖 高恒 崔敏 康树华 梁西 储槐植 董立坤 覃有土 韩延龙 蒲坚 漆多俊 蔡守秋 樊崇义 谭兵 魏平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法学家访谈录(第2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何勤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6027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4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88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6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19 |
丛书名 | |
印张 | 2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