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试图理解为什么华人知识分子接收、拒绝或更改基督教思想的人,都要阅读黄保罗教授的《儒家、基督宗教与救赎》一书。因为本书清晰地描绘了儒基之间的历史性和现实性对话,包含着很多刺激我们研究兴趣的发现和建议。
图书 | 儒家基督宗教与救赎/第二轴心时代文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每位试图理解为什么华人知识分子接收、拒绝或更改基督教思想的人,都要阅读黄保罗教授的《儒家、基督宗教与救赎》一书。因为本书清晰地描绘了儒基之间的历史性和现实性对话,包含着很多刺激我们研究兴趣的发现和建议。 内容推荐 本书目的在于分析儒家对基督宗教救赎论的理解,以此探析儒基对话的基本问题。 为达成该目的,笔者采用系统神学分析法来处理四个问题,将论文限于适当篇幅。通过三章来分析上述问题: 1.儒家关于上帝存在的概念。其中,主要分析基督宗教的“上帝”(God)与儒家的“天”或“上帝”同化的问题。 2.儒家对基督宗教中救赎对象及其处境的理解。 3.儒家对基督宗教救赎方式的理解。 在开始分析之前,有必要阐明关于儒家存在的诸多争论、意见、观点以及评述;因此,在第2章会详细分析儒家的不同学派。在第六章,笔者通过指明本书将出现的儒基对话的基本问题,来探讨笔者研究的结论。本文结论涉及三个方面:儒基之间思维方式所隐含的差异,儒基对话的基本问题,以及儒基对话的积极因素。 在总结、参考文献以及索引之外,笔者还撰写了8篇附录,希望有助于读者理解本书背景的重要资料。 最后的补充材料部分为英文版所无,共收集了作者在神学博士答辩会上的副题报告、十四篇专家述评、两篇新闻评论、及作者对上述诸位的总回应,总计十八篇文章。 目录 总序 中文版序 译者感盲 摘要 前言暨致谢 第一章 导论 1.1 目标 1.2 原始资料 1.3 方法 1.4 前人研究 1.5 动因 1.5.1 儒学作为基督宗教在中国的主要对话对象 1.5.2 当代文化更新促使儒家与基基督宗教进入相同议程 1.6 结构与符号惯例 第二章 对话前提 2.1 利玛窦对儒基对话的遗产 2.2 儒学 2.3 主要评论基督宗教救赎论的儒家学者 2.3.1 理学(16-17世纪)及其在本书的代表 2.3.2 文化民族主义儒家(1920-1980)及其在本书的代表 2.3.3 现代儒家(1980-)及其在本书的代表人物 2.4 基督宗教在中国术语中的上帝概念 第三章 儒家对基督宗教救赎者的理解:基督宗教上帝与中国“上帝”与“天”等观念的同化 3.1 理学家对相通性的态度 3.1.1 肯定态度 3.1.2 对相通性的负面回应 3.2 文化民族主义儒家对相通性的态度 3.3 现代儒家对相通性的态度 第四章 儒家关于基督宗教救赎对象的观点:受造的人类及其处境 4.1 作为创造一部分的人类 4.1.1 理学主张 4.1.2 文化民族主义儒家的观点 4.1.3 现代儒家的观点 4.2 人类的处境 4.2.1 理学的观点 4.2.2 文化民族主义儒家与现代儒家的观点 第五章 儒家对基督宗教救赎方式的理解 5.1 儒家中的超越 5.1.1 理学的观点 5.1.2 文化民族主义儒家的观点 5.1.3 波士顿现代儒家的观点 5.1.4 现代儒家基督徒的观点 5.2 基督宗教的上帝与中国的天的超越性 5.2.1 理学家与儒家文化民族主义者的观点:中国的天是内在超越 5.2.2 儒家文化民族主义者与现代儒家的观点:基督宗教的上帝是外在的超越 5.3 内在超越比外在超越高明 5.3.1 儒家文化民族主义者的观点 5.3.2 现代非基督徒儒家的观点 5.3.3 现代儒家基督徒的观点 第六章 儒基对话的基本问题 6.1 儒基思维方式隐含的差异 6.2 儒基对话的四大障碍 6.2.1 神学方面:一元论的天人合一 6.2.2 信仰层面:基督宗教是精神鸦片 6.2.3 政治层面:基督宗教是政治稳定的隐患 6.2.4 伦理层面:基督宗教的上帝概念与儒家伦理的冲突 6.3 儒基对话的正面因素 第七章 总结 第八章 附录 1.五经(2.2附注) 2.四书(2.2附注) 3.利玛窦的11处引文(2.4.2附注) 4.从有神论到人文主义的蜕变(3.1与3.3附注) 5.唐君毅儒学“九境”(3.2附注) 6.太极(4.1.1附注) 7.理与气(4.1.1与5.2.1附注) 8.理学两大流派(5.1.3附注) 补充材料:述评与对话 1.儒家与基督教对话中的称义与成圣——从记忆的视角来看我的过去 2.新视野中的对话神学——论黄保罗的耶儒对话研究 3.儒耶对话走向何方?——简评黄保罗《儒家、基督宗教与救赎》 4.封闭的基督徒与单方受益的儒耶对话——以黄保罗的研究为例 5.利玛窦的儒耶对话——兼评黄保罗与孙尚扬的论述和辩论 6.《儒家、基督宗教与救赎》草读偶感 7.超越的对话与对话的超越——评黄保罗近著 8.黄保罗关于儒基对话的新作 9.黄保罗儒基对话新作评述 10.黄保罗的儒基对话新作评述 11.韩国学者安晟浩(Daniel sung Ho Ahn)与黄保罗博士关于儒基对话的通信 12.双向式相互影响之中的儒家与基督教——黄保罗对儒基对话的贡献评定 13.理解现代儒家的文化失色与意外的儒基及基儒之间的文化综合的历史事实 14.关于儒基对话批评与黄保罗的通信 15.荷兰Brill出版社黄保罗的系统神学著作评论 16.基督教的价值观吸引中国人——黄保罗研究儒家与基督教的对话 17.儒家的拯救靠善功 18.关于儒基对话的汉语学术神学新思考——敬答十六位评论者的总回应 文献资料 原始文献 参考资料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儒家基督宗教与救赎/第二轴心时代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黄保罗 |
译者 | 周永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54133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0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00 |
出版时间 | 2009-12-01 |
首版时间 | 2009-12-01 |
印刷时间 | 2009-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5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2.05 |
丛书名 | |
印张 | 34.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8 |
宽 | 153 |
高 | 2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