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近顾秀莲
内容
试读章节

距市区约20公里外,有个西亭镇草庙村,这便是顾秀莲的家乡。

在一片绿树葱禾的环抱中,有一栋新建的青堂瓦舍,面积约80平方米,门前一个小庭院。村干部告诉我,这里就是顾秀莲的出生地和童年成长的地方。说到这栋小平房,还有过这样一段经历:这里原是一栋三通间破旧不堪的土砖房。前两年,上上下下经常有人到这里来看看,村干部觉得房子没维修,村里没有尽到责任,很是过意不去,于是讨论决定将原来的旧房拆掉,由村里拿点钱重新翻盖一下。谁知顾秀莲知道后坚决不肯,为不却村干部的意思,她便和几个弟妹商量,每人拿点钱重新进行了翻新。现在所看到的这套两间一披的青砖瓦房,算是他们家唯一的一份祖业了。

同所有的普通农民家庭一样,顾秀莲家祖祖辈辈以耕种为业,与贫穷相伴。最不堪回首的是祖上几代女性的命运都深深印烙着封建社会的辛酸与血泪。顾秀莲的太奶奶刚一出生就被父母亲用一团破絮包裹着丢到了荒郊野外,是老太爷拣回来悉心抚养,长大后做了太爷爷的童养媳。到爷爷这一代,家境依旧贫寒,奶奶也像太奶奶一样,很小就被顾家抱养做童养媳。爷爷奶奶成家立户后,生育了两个儿子,老大取名顾文林,他便是顾秀莲的父亲。

顾文林虽出身贫寒,但天资聪慧。从小就不甘心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生活,看到祖祖辈辈当牛做马仍食不饱、穿不暖,曾发誓要让顾家在他这代人手中变个样儿。14岁那年,他毅然放下了手中农活,只身跑到南通市,找到了从事汽车修理工的舅舅,于是,舅舅收留了外甥当学徒。由于他聪明好学,很快修车、开车、拆装组合,样样精通,成了远近闻名的技术高手。

顾文林从小好玩好动,有一天,他从南通回家歇假,在家里坐不住,跑到野外放风筝玩儿。风筝在天上飞,他在地上跑,跑着跑着,不巧风筝断了线,随风飘到半空中了,他只有望天兴叹,扫兴回到家里。

谁知天凑其缘,那只风筝飘着飘着,落到了邻村成家的稻田里。流水无情,落花有意。成家拣到风筝,一打听,原来是顾文林小子放飞的。这似乎是天意,也算是缘分吧。成家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成克珍,聪明伶俐,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成父心想,顾家虽然家境贫寒,但顾文林一表人才,能工会农,女儿克珍若嫁了他,说不定还是一种福分呢?经过再三思虑,成家便托人到顾家试探性说媒,顾家自然求之不得,马上选定了日子,让文林和克珍两人见了个面,婚事就这样一锤定音了。

1936年12月,顾文林与成克珍第一个女儿呱呱坠地。顾文林初为人父,乐不可支,特地为女儿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秀莲。他喜滋滋地说:“我女儿该是江南一枝秀,顾家一朵莲。”但是秀莲虽然拥有花儿般的名字,却没有花儿般的童年。顾文林虽然学了一门好手艺,但并没能实现他幼年时许下的“要让顾家变个样儿”的诺言,顾家依旧只有两亩租地,一间半土坯房。顾文林只好带着妻子女儿到南通市暂度时光。住不多久,日本鬼子打过来了,南通市一片狼藉,一家人又不得不回到老家,重复着以耕种为业的农家生活。几年间,顾秀莲弟弟妹妹又相继出世,日子更加艰难。为维持生计,父母亲每日辛勤劳作,白天耕种,夜晚纺织。然而,在顾秀莲童年的记忆里,一家人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父母亲和和睦睦,孩子们快快乐乐。特别是每天晚上,全家人就着一盏清油灯,父亲搓棉条,母亲纺纱线,几个孩子叽叽喳喳问这问那。父母亲一边干活,一边打开话匣子,给孩子们讲故事。父亲最喜欢讲的是《哪吒闹海》、《武松打虎》、《诸葛亮草船借箭》等等。而母亲总喜欢跟秀莲讲花木兰和祝英台,说花木兰代父从军十几年征战沙场,将士们都不知她原是女儿身;说祝英台女扮男装,杭州求学,与梁山伯三年同窗,没有露出真面目。父母亲津津乐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所以,那些年,破旧的农院始终充满了天伦的乐趣。

抗战结束后,父亲又回到南通市做工,母亲和几个孩子留在了乡下。母亲虽然一双小脚,下地干活却是一把好手,操家理事更是一应周全。为了让日子过得宽松一点,父亲给家里买了一台弹花机。农忙时,母亲带着大孩子们下地干活,农闲时或早晚时光,就在家弹棉花、纺纱线。每天清晨,母亲总是早早起床,提着头天纺好的纱线,到镇上去卖,卖完后再带回些油盐及日用品。外婆见女儿克珍里外都得颐及,只好经常过来帮忙料理一些家务。

最令顾秀莲回忆和称赞的是母亲的处世为人。她说:“我娘个子不高,眉眼十分清秀。一双‘三寸金莲’,一幅典型的江南古典美。”母亲生活十分俭朴,可讲究却是出了名的,上街、走亲戚非穿得整整齐齐不可,一件兰缎司绫的洋布大襟褂、一条青布裤是她的行头,出门就穿上,回到家里又马上脱下来叠得整整齐齐的。她为人开朗大方,做事利索,非常精明能干。特别令人称道的是善良厚道、乐善好施,乡间邻里,人缘特别好。草庙村的现任党支部书记朱立新回忆说:“我与顾大姐的四弟同龄,小时候在她家玩的时间特别多。每逢我们到她家去,只要家里有好吃的零食,如花生、蚕豆、豌豆或鸡蛋什么的,成姨便都拿出来让我们吃,让孩子们共同分享。”

顾秀莲讲,母亲特别自强、坚韧,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低头。她对子女要求特别严,总是教育孩子做人要有志气,要有精神,人穷志不能短。有一次,顾秀莲在地主家麦地里拾麦穗,被地主打了一顿后哭着跑回家,母亲虽然眼里含着泪,却用严厉的口气教训她:“哭什么?他富不了一辈子,我们也穷不了一生。你就长点志气,做个有用的人,将来有了出息,看谁还敢欺负你!”母亲虽然没有进过学堂门,但她很有见识,认为女孩同男孩一样,都要读书学文化,有了文化,才能做个有出息的人。P2-5

后记

我想走近她,

像攀登一座山,

一座仰止的高山,

虽然进行了艰苦的跋涉,

却怎么也到达不了顶点。

我想走近她,

像走进一片原野,

一片多姿多彩的原野,

虽然尽了蜜蜂吮吸花蕊般的努力,

却怎么也采撷不完,

那绚丽的色彩,

丝丝的甘甜。

我想走近她,

像走进一片森林,

一片茂密的森林,

虽然努力采集、不断收获,

却永远穷尽不了,

那郁郁葱葱、生机一片。

我想走近她,

像走近大海,

一片奔腾激荡的海,

虽然我想驾舟搏击、勇往前行,

却怎么也到达不了彼岸。

我想走近她,

很容易走近她,

却又很难走近她,

不!

我毕竟走近了她,

我已经走近了她,

我走近的,

不是高山,

不是原野,

不是森林,

不是大海,

而是一个世界,

一个心灵的世界,

这个世界是那样朴实无华,

又是那样色彩斑斓。

目录

编者的话

引言

第一章 家世与童年

第二章 辗转求学

第三章 崭露头角

第四章 执政金陵

第五章 转任回京

第六章 受命巾帼

后记

鸣谢

序言

她,一位农民的女儿,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女省长、国家化学工业部第一位女部长、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席、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她是中国女性的杰出代表,深受全国人民拥戴的国家领导人顾秀莲。

她那政治家的风范,始终激励后继者奋发上进。她从平民中脱颖而出,在基层锻炼成长,艰苦磨砺,锻造了她政治上的坚定性;大风大浪,铸就了她敏锐的洞察力;党的重托、人民的期盼,锤炼了她善于决策、勇于决断的领导风范;改革风云、开放大潮,检验了她审时度势、总揽全局的驾驭能力;无论是当省长、当部长、当主席,还是当副委员长,她都始终勇立巅峰,一览群山。

她那和蔼可亲的亲民形象,始终赢得广大群众的赞誉与传颂。她心系民众、情系民生,不解的平民情结,始终激励着她以满腔的热情,排民忧、解民难,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扶贫行动”、“春蕾计划”、“母亲水窖”、“社区服务”、“安康计划”、“文明家庭”……一系列民生工程得以实施。她用博大的爱心,抚慰了一批又一批的弱势民众,用智慧和心血,竖起了一座又一座丰碑。

她那海纳百川的胸襟,成就了她非凡的人生。无论在什么职位,她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调查研究,悉心倾听群众心声。坚持发扬民主,开门纳谏,博采众长,即使被人误解,也能面对现实,以真诚与善意明辨是非,澄清事实,化解矛盾,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正是这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政治家胸襟,昭示了她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着广大妇女干部的心灵。

她那克难求进、励精图治的坚韧毅力,始终是广大妇女干部敢为人先、立志成才的不竭动力。时代大潮一次又一次地把她推上了新的高端舞台,而她始终自立自强,勇立潮头,从不示弱,永不言弃。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正如书中所述,她在任江苏省省长期间,研究提出苏南苏北协调发展、科技兴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千方百计搞活国有企业,使江苏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担任化工部部长期间,她坚持以大开放、大发展的视角,大力推动“科技兴化”、“外向促化”、“集团强化”、“部省联化”,着力打造化学工业的航空母舰。担任全国妇联主席后,她更是大思路谋划、大手笔运作、大气魄实施,积极探索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体系,开放式社会化的妇女工作体系,妇女系列教育培训体系,妇女事业全面快速发展的支撑体系等等,使妇女事业跃上了新的台阶。

作为妇女领袖,她一直把倡导男女平等,推进妇女参政作为妇联工作的头等大事,她的执著精神,始终推动着妇女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她以身示范、上下奔走,推动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建设。特别是在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后,向全国人大提出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建议,首次在法律条款中明确规定:“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必要措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她带头奔波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亲自向党政干部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同志宣讲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不断将男女平等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并在推动妇女文化、教育、劳动等权益保障的同时,更着力推动妇女参政。她多次倡导与中组部联合召开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对女干部的培养、选拔、交流等作出政策性的决定,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力度。在她的倡导与推动下,全国妇联机关一大批女干部脱颖而出;各省市自治区上届妇联主席大多走上了省级领导岗位;基层一批批女干部锻炼成长;各级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比例明显提高……总之,顾秀莲以其感人的精神、超人的行动、惊人的业绩,推动着妇女运动的进程,光照着妇女事业的美好未来。

顾秀莲,从一个农家女儿,成长为一位成功的女性,成为一名杰出的国家领导人。她虽然历经风雨,但矢志不渝,一往无前,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她的成功经历给广大青少年,特别是新世纪新女性的人生励志,以极大的启迪和激励。

本书的作者原是一位剧作者,青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作品,后来又长期从事妇联工作。近两年,她走南访北、深入调研、采访辑录、笔耕深究、数易其稿,用辛勤劳动和汗水,完成了这部长篇纪实文学。向人们展示了顾秀莲作为一位女性领导人丰富的人生经历、辉煌的执政业绩、崇高的人格风范。

因此,《走近顾秀莲》一书的问世,不仅为广大干部展示了一位妇女领袖的光辉形象,也为广大读者,特别是女性朋友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成果,它一定会受到大家的喜爱!

编者

内容推荐

长篇纪实文学《走近顾秀莲》,以其平实而精当、热情而理性的笔触,对作品主人公的人生轨迹、执政业绩及人格魅力,进行了淳朴而真实的再现。

作品内容翔实、开掘深邃,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对广大读者,特别是对女性朋友和广大领导干部的思想修养及人格塑造等,均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编辑推荐

她说她是农民的女儿,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她以热情与睿智、联盟与才干、执着与坚毅、博大与包容,既塑造了女性,又超越了女性,书写了她平凡而又非凡的人生!

顾秀莲出生于农民家庭,是新中国第一位女省长和第一位女化工部长。2003年8月,她当选为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席。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她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她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具魅力的女性之一。

本书为其传记,记录了其生平事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近顾秀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包玉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78328
开本 32开
页数 2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3.1
丛书名
印张 9.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5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6: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