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管理贵在坚持
内容
编辑推荐

危机中更能体现管理的重要性,在当前阶段对管理进行深刻思考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书内容来自于作者长期高层管理实践的感悟、总结和提炼,涉及领导和管理的许多方面,从战略到运营,从管理到思辨,从成本到营销,从生产现场到客户关系……值得强调的是,作者所写内容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就特定问题有感而发,真诚地把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与读者分享。

本书作为来自管理一线的实践总结和感悟,内容简洁易读,具有自身独特的逻辑和体系,相信对广大读者一定会有很大的启迪与帮助。

内容推荐

彼得·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管’理者追求知行合一,然而事实却是知易行难。因此,在管理的实践中,坚持就显得尤为重要。管理贵在坚持可谓直中要害,道出了管理的秘诀。

作者来自管理一线,成功驾驭着年销售额几十亿元的上市公司。在管理中,他不断地实践着‘知’与‘行’,深刻感受到了坚持的重要性。本书正是作者在管理中的一些感悟、体会和心得,真诚与读者分享,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目录

推荐序一 管理之“悟”

推荐序二 中国企业家的声音

推荐序三 管理重在知而行之

推荐序四 一线实践的真正实战教材

前言

第1章 战略弹性:征服“黑天鹅”/1

 当“黑天鹅”出现时/1

 “冬天”来了,我们应该如何坚持/4

 持续战略遭遇挑战/7

 对强者而言,行业永远没有冬天/10

第2章 管理性格:警惕“执行黑洞”/15

 “三鹿”破产了,我们应该高兴吗/15

 比金融危机更可怕的是什么/18

 从“无商不尖”和“无商不奸”说起/22

 诚信的“黑洞”/25

 现金流的“黑洞”/28

 管理要从细节做起/31

 提升核心能力的十二个关键环节/35

 管理创新三步走/40

第3章 营销真谛:市场开拓就是人的开拓/45

 营销从建立人脉关系开始/45

 我们离市场究竟还有多远/49

 有恒心就会有市场/56

 将我们的服务销售出去/59

 团队赢才是真正的赢/62

 宝胜电缆走进奥运“鸟巢”/66

 营销必须把握好的五大关系/69

 我的营销之路,战斗才开始打响/75

第4章 成本是本:永恒的“太极功夫”/79

 有感于王永庆的“抠门”/79

 推行无纸化会议和办公/82

 拧湿毛巾的韧劲和功夫/85

 正本清源,强化“成本”意识/89

第5章 责任是金:坚守职业道德底线/93

 我们的社会怎么了?/93

 100-1=0给我们的启示/96

 每个人把每件事情做好/99

 企业家的职业操守和自律/103

 责任体现诚信、安全和效益/107

 有感于“无良学者”的道德观/110

 重新找回“道德的血液”/113

 “企业责任文化”之我见/117

第6章 领导是舵:正规则与潜规则

 管理贵在坚持/123

 管理何必复杂化/126

 拆掉管理的围墙/129

 做身体力行的领导者/132

 坚持有效沟通的领导过程/136

 正确对待管理中的“规则”/139

 错误的行为导致不良的习惯/142

 成功源于良好的工作心态/146

第7章 过程动力:情与法的有机融合/153

 “罚款单”与管理中的情、理、法/153

 家庭“激励”催化工作“动力”/157

 执行正确的目标和计划/160

 学会如何做高效的管理者/163

 调整管理心态的方法和准则/168

 要学会不断的自我总结/171

第8章 自我修炼:领导者的烦恼与快乐/177

 惜时如金,助你成功/177

 关于忙、盲、茫的随想/180

 成功的因素与失败的意义/184

 简单才会执著,真实才会陕乐/188

 让人苦恼而又无奈的“酒桌”/192

 宝胜的可爱与“我最重要”的启示/195

后记/201

试读章节

有危机感的人才能避免危机,没有危机感的人势必陷入危机!当“黑天鹅”出现时,我们的企业经营者要及时觉醒,要以对环境良好的洞察力来决定我们的行为,做始终走在危机前面的人。

当“黑天鹅”出现时

17世纪之前,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于是,惯常思维模式被彻底颠覆了。这就是大家熟知的“黑天鹅事件”。它比喻不可预测的、重大的稀有事件,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了一切。

在过去的若干年内,全球经济高速增长,消费不断升温,股市和商品价格可谓牛气冲天,投资者狂热追逐,市场歌舞升平、越炒越热。通胀升温,货币供应剧增,信贷市场危机加剧……

在投机资金的炒作下,石油、金属、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一路高歌,从2001年商品价格牛市以来,油价从每桶不足15美元攀升至最高147美元,铜价从每吨1400美元攀升至最高8900美元,大豆从每蒲式耳4.2美元攀升至最高16.5美元。

这时的人们才幡然醒悟——“黑天鹅”出现了……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了贝尔斯登、美林证券、房利美、房地美、雷曼兄弟等投行和金融机构或倒闭或被收购、接管,华尔街遭遇金融风暴,经济危机蔓延至欧洲以至全球。

而最近,商品市场的噩梦开始来临。油价跌破80美元/桶,铜价跌破4600美元/吨,大豆跌破10美元/蒲式耳……

上证综指从2007年10月的历史高点6124点,整整一年时间跌幅近7成,美国、日本、欧洲、俄罗斯这些完全市场经济行为的国家,不得不出手干预,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然而,频频出台的“救市”措施使市场信心变得更糟,全球股市一泻千里、一片狼藉。

冰岛、巴基斯坦、乌克兰这些曾经一度看似繁荣的国家,在本次金融风暴中遭遇重创,甚至濒临破产的边缘。以冰岛为例,它曾经是全球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现在却因人均欠债20万美元而陷入困境。

金融危机已引发世界上很多人产生了精神健康问题,乃至自杀事件不断发生。今天,我们掌握的信息前所未有的丰富,但偶然性的灾难也前所未有的频繁。

我们的未来不是过去想象的那个模样。我们不得不面对充满变数的未来,作出艰难的判断和抉择。因为不管你认为自己多么了解对手,都必须设想至少还有一个对手藏在你的背后。多数经营计划只考虑了现有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而在某些行业里,一个默默无闻的公司完全能在两年内发展壮大成为市场领袖。所以,你要关心的不是现有的威胁,而是背后的对手。

因此,企业领导者一定要有忧患意识,要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就像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煮青蛙的故事那样: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沸水中,它会立刻试着跳出来,由于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迅速,结果免除了被煮死的命运。但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待着不动。如果慢慢加温,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因为它还能够适应水温的变化。最终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越来越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因素限制它脱离困境,但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这是因为青蛙身体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感觉不出缓慢、渐进的变化。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没能力跳出来了。

这正如《第五项修炼》中分析的那样:在系统研究中,导致许多公司失败的原因,常常是对于缓缓而来的致命威胁习而不察。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美国的汽车产业中。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汽车占有绝大部分北美市场,但这样风光的日子却以很慢的速度渐渐改变。

1962年,日本汽车的美国市场占有率低于4%,美国底特律的三大汽车厂商完全不把日本看做生存的威胁。1967年,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上的占有率接近10%的时候,这样的威胁也不曾被正视。1974年,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稍低于15%的时候,三大汽车厂仍悠然自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三大汽车厂商开始以认真的态度检讨他们自己的做法与核心假设,但此时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已经上升到21.3%。到了1989年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上的占有率已接近30%,美国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只剩60%左右。美国汽车“这只青蛙”将来是否有力气从热水中爬出来,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破产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重组来看,我们显然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

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习看出缓慢、渐进的过程,必须放慢我们认知变化的步调,并特别注意那些细微以及不太寻常的变化。如果坐下来仔细观看那些退潮后的水注,最初你不会看到有多少事情发生。然而,如果看的时间够长,你会发现生物世界原来是动态和如此美丽的;但是移动太过缓慢,而我们的头脑习惯于较快的频率,因此很难察觉到较慢的频率。除非我们学习放慢速度,察觉构成最大威胁的渐进过程,否则将无法避免“被煮青蛙的命运”。

所以,当我们从微观角度审视企业的工作环境时,往往会发现越是温情的企业,极有可能越残酷。因为它将从根本上吞噬你的生存能力,扼杀你的意志;而那些表面看来对员工要求很严格,工作环境也不是很好的企业,反而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耐力和素质,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你的能力,拓宽你的发展之路。因为有危机感的人才能避免危机,反之将势必陷入危机!

同样道理,正如戴明博士所说:“管理者如果不能计划未来和洞察问题,就会引起人力、材料和机器的浪费,增加制造成本,加大顾客支付代价,顾客不会总愿意为浪费买单,不可避免的结果是企业将失去市场。”

因此,当“黑天鹅”出现时,我们的企业经营者要及时察觉,要以对环境良好的洞察力来决定我们的行为,做始终走在危机前面的人。

虽然,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面临许多潜在的、不容乐观的因素。但只要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确立卓越的发展远见,就会使企业拥有持续成长必备的适应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因此,作为一名企业经营者,当下,切忌悲观、浮躁和迷失方向,需要静下心来搞好企业经营,降低成本,控制风险,激励创新。只有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把握机遇、寻求突破,才能将企业更好地发展下去。

P1-4

序言

管理的神奇,在于其永无休止的变化!管理者的无奈来自于这些变化所带来的无穷无尽的挑战!于是,如何做一位好的管理者就成了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恒话题!在管理中,尽管已有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有众多大师的智慧和妙语,也有无数实践家的感言,但在丰富多彩的管理实践中,人们也还不得不继续在摸索中前行!

人们普遍认为,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但往往很难正确地处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兹伯格教授认为“管理是科学、艺术和手艺”,从而有了著名的三角形理论。科学可以学,艺术需要悟,手艺则在练。我的研究和实践使我坚信,管理除了亨利·明兹伯格教授的科学、艺术和手艺属性外,还有哲学和技术两个方面。哲学产生智慧,科学积累知识,艺术诞生技巧,手艺习得经验,技术引致工具,能否将这五个方面融会贯通,则依赖于领导者或管理者自己的能力。这实际上就构成了我对管理的理解,也是我喜欢的管理知识五角星模型:领导者或管理者位于中心,哲学与智慧处于导引的最上角,科学与知识、艺术与技巧分别位于上面两翼的两个角,手艺与经验、技术与工具分别位于支撑地位下面的两个角。哲学在思,科学在学,艺术在悟,手艺在练,技术在用,领导者或管理者如果能不断地提升自我,则可融合这五个方面,大大提高驾驭能力。但凡优秀的管理者,都能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地学习管理知识,积累管理经验,探索管理新途,思考管理之妙,感悟管理真谛,提升管理能力。这本著作实际上就是一位管理实践者在这一提升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的写照。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精辟地认识到:“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检验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他还深深地感悟到:“智力、想象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所能达成的是有限的,唯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换为成果。”这些见解对我们理解管理和管理实践都有重要启迪作用。

德鲁克先生非常重视管理的有效性,他曾经告诫经理人,“一定要知道你自己是如何利用时间的。”他自己就是时间管理的典范,当他接受邀请时,他会坦诚地回复不做下列事项:撰写前言,替手稿或新书写书评,参与专题讨论会,参加委员会或任何形式的会议,回答问卷调查,接受访问,以及上电视台或广播电台。我也竭力做一位有效的管理者,力争不做自己认为无意义的事情,包括为新书作序或写书评。但遗憾的是我没有德鲁克的坚持,也缺乏德鲁克的无畏,更没有他的才气和智慧,经常做一些自己不想做但还得努力去做的事情。

之所以不愿为新书作序,是因为首先要读懂、要理解书的内容,如果该书不是自己目前的兴趣所在或精力所能,岂不误已误人。另外,序一般并不为书增色,也对书无大益,所以不写为好。虽不主张为新书作序,但今年先后应邀为三本书写序:一是为纪念德鲁克诞辰100周年,为《德鲁克管理思想解读》一书作序,题为《与大师同行》;二是为一位企业家,也是我们EMBA学员对管理学习以及实践中的心得和感悟所著的一本书作序,题为《管理之“师”》;再就是为本书作序。

在反思为什么会违背自己的意志为新书作序时,突然发现这几本书之间的共同之处,就是它们都紧贴实践,而且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螺旋提升,这才体悟到自己接受的真实原因。由于我对管理知识和实践的认知,非常重视有实践的理论和有理论的实践,但凡碰到在实践中不断感悟和提高的管理者就会备感亲切,看到理论与实践互动提升的研究成果也会特别欣悦。之所以痛快地接受邀请,除了被作者这种精神及文中散发出来的责任和思索所感动,还因为我日常也有这样的习惯,就是注意观察和思考,并将自己的理论思考与这些有趣的生活现象相联系,并撰写成管理短文,以《管理之道》系列出版,目的是让读者对生活、工作和社会有更清晰的认识,有更智慧的选择。

本书作者是我们EMBA的学员,而且在毕业后还积极参与同学间、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如帮助学校面试EMBA新学员等;另外,他善读好思,勤于将学到的新知识用于实践,且不是简单拷贝,而是经过了自身的加工和提炼。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成功驾驭着年销售额几十亿元的上市公司,还能在工作之余将自己的所思、所悟以及实践心得撰写成一篇篇有趣的管理短文。分享这些短文,犹如走进了一部管理连续剧,体验着一幕幕管理情景和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我决然提笔为其写下这段文字,不是因为师生关系,而是赞赏他这种生活和工作方式,尊敬他的探索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至于文章的观点和内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能由读者与作者进行思想碰撞了1

2009年11月1日

后记

世人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刚刚谢幕,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席卷而来,全球非理性繁荣的泡沫顷刻破灭,制造业进入了全面过剩的时代……

过去的一年,是一个漫长的寒冬。我们在危机中坚守、坚持、坚强、坚韧,修炼健壮的体魄。感谢宝胜全体员工,正是由于大家抱团取暖才度过了最寒冷的时候。

过去的一年,也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因为我有幸在危机中得到了锤炼和提升,一刻也不敢懈怠。感谢我的同事们,团结、和谐、帮助、促进、沟通、信任、学习、提升的良好氛围使企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特别感谢宝胜集团董事局夏礼诚主席对我的支持和关心,使我在过去的一年中受益颇多。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对未来充满憧憬,对工作充满激情,对事业真心付出。我随时将我的心得和感悟记录在博客上。感谢新浪博客给我提供了这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感谢支持我博客成长的朋友们。本书内容正是由这一年来发表在博客上的部分文章编辑而成。所以,本书试图从一个侧面总结回顾一年来宝胜的管理工作和我工作中点点滴滴的感悟以及感动我们的人和事。让我们为自己喝彩吧!

最近,我看到一则新闻,说也门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水国家,未来十年内,也门首都的地下水将被消耗殆尽,冲突和战争会相伴而来;而未来数年,将有若干个国家和城市被淹没,2009年10月17日,马尔代夫总统纳希德亲自主持召开水下内阁会议,以期引起国际社会对全球变暖问题的关注……由此我想,人类已进入了一个长期面临各种危机的历史阶段。尽管本次金融危机的阴影开始消散,但它带来的各种潜在危机(如信任危机、秩序危机等)并不会在短时期内消除。后危机时代,我们仍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和局面,因此,我们要坚持管理,好好规划自己的未来。

在本书出版之际,我要感谢的人太多了。感谢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EMBA中心的老师们,他们传授我丰富的理论知识,引领我进入一个全新的管理学领域,还指导我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从事实践,使我在理论素养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感谢EMBA的同学们,我们毕业前后不断探讨交流,相互鼓励支持,进一步加深了我对相关管理问题的认识,由于你们的支持、鼓励、督促,使我最终完成了本书。

感谢我的母亲、爱人和女儿,在过去的岁月中她们为我付出了太多的爱!特别要感谢我的爱人,她将女儿培养成了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我相信女儿的未来会比我们更好,但她以后要面对更多的困难,这些有待于她孜孜不倦地获取新知识和对这个社会更深层次的了解。不过最近我突然发现她长大了,她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和认知令我感到很新鲜,她在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感谢关爱我的领导,感谢关爱我的客户,感谢支持我的同事,感谢关心我的朋友。

感谢北京国富创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周永亮博士及其团队对我的支持。

感谢席酉民教授、韩秀云教授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感谢为本书付出辛勤劳动的所有人,谢谢你们!

谨以本书献给这个充满危机的时代和在危机中成长的人们。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足和纰漏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正,在此提前予以致谢!

我的邮箱:

bstcj@baosheng.cn

bstcj@pub.yz.jsinfo.net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tangchongjian001

唐崇健  2009年10月28日于宝胜

书评(媒体评论)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成功驾驭着年销售额几十亿元的上市公司,还能在工作之余将自己的所思、所悟以及实践心得撰写成一篇篇有趣的管理短文。分享这些短文,犹如走进了一部管理连续剧,体验着一幕幕管理情景和主人公的,出路历程。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管理学家》杂志主编 席酉民博士

《管理贵在坚持》适合管理者、企业家、推销人员,甚至社会大众阅读。书中都是作者的肺腑之言。如果您翻开它,细心读下去,一定会大有收获。这是一本文如其人的书,书中所写的都是作者的亲身感受和20年走过的心路历程。

——清华大学教授 韩秀云

闻道,悟道,布道,行道!《管理贵在坚持》一书既是作者个人管理经验的一个小结,也是对宝胜管理理念的有益补充。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作为一名管理者,应该留给企业什么?不仅仅是财富,还应该有思想!

——宝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 夏礼诚

《管理贵在坚持》一书虽然字数不多,但却字字珠玑,道出了管理的真正本质。这是一本真正来自管理一线的实战教材,很多人也写过关于管理的体会,但更多的是谈自己的人生体悟和丰功伟绩。但是,本书作者却不谈自己的各类业绩,也很少有对别人的谆谆教诲,而更多的是对于管理实践的点点体验,让人从中·晤到许多道理。

——北京国富创新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 周永亮博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管理贵在坚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崇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296614
开本 16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7
出版时间 2010-02-01
首版时间 2010-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0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2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