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品佛学养心读儒学修身
内容
编辑推荐

佛学对我们现代人的最大价值在于修心与养心;儒学对我们的最大价值在于修身养德。墨墨编著的这本《品佛学养心读儒学修身》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通过佛理的阐释,告诉大家一些养心之道;下篇通过儒学的阐释,告诉大家一些修身之法。希望大家能从佛学和儒学中汲取营养,收获人生的快乐和幸福!

内容推荐

佛学犹如人生的经线,让人们心神合一,在颠沛流离的世事中波澜不惊;儒学犹如人生的纬线,让人们徐图自勉,在对手如云的硝烟中成功登顶。

本书《品佛学养心读儒学修身》收纳了经典的佛学禅理以启发世人养心,促进世俗人生的精进与和谐;收纳了儒家精髓以启发世人修身,促进世俗人生达到更高境界,获取更圆满的成果。

《品佛学养心读儒学修身》由墨墨编著。

目录

上篇 佛学养心智慧

 第一章 明心:开悟心智,开启人生

快乐和痛苦不是永恒的/004

不自寻烦恼,别人也不会给你烦恼/006

与其说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你的修养不够/009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救/012

随缘是尽人事听天命/015

与其排斥已成的事实,不如去接受它/018

佛菩萨只保佑肯帮助自己的人/021

良心是每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024

 第二章 宽心:顺其自然,心宽体胖

这个世界没有十全十美/027

你要感谢指出你缺点的人/030

沉默是对毁谤最好的答复/033

每天呐喊21遍“我用不着为这点小事烦恼”/036

随缘不变,不变随缘/038

不懂得自爱的人,便没有能力爱别人/041

不宽恕众生,是苦了你自己/044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047

不要注意别人,要多反省自己/050

 第三章 放心:放下包袱,赢得轻松

肯放手,才能拥有更多/054

在提起和放下之间学会完美地转身/057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晦/060

人的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063

得不到的不一定美好,珍惜眼前拥有的/065

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068

嫉妒别人,没有任何好处/071

放下情执,才能得到自在/073

放低状态,才是真正的尊贵/076

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078

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082

 第四章 忍心:忍耐是福,忍者无敌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086

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090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093

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095

修行要甘于淡泊,乐于寂寞/098

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101

即使有优点,也要隐藏几分/103

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106

 第五章 善心:布施善因,终得善果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111

管好自己的嘴,口下留情/114

布施不一定要用钱,有心就行/117

欲得善果,先种善因/120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是拥有了幸福/124

凡事多为他人着想,就是慈悲/127

 第六章 开心:快乐做人,无悔无憾

人生的真理,只藏于平淡无味之中/131

不争,人生幸福的真谛/133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136

不要觉得自己很不幸/139

节制欲望,才能享受幸福/142

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146

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148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151

下篇 儒学修身智慧

 第七章 立身:德行天下,做人之本

善为至宝生生用,心作良田世世耕/158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161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16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66

羊有跪乳恩,鸦有反哺义/168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170

正人先正己/173

 第八章 处世:厚德载物,慧眼识珠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177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18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83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185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188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190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192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195

 第九章  自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199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201

一日三省吾身/20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206

不患人之不己知/208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211

闻过则喜,知过必改/214

 第十章 治业:成败之路,玉汝于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218

小不忍则乱大谋/220

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22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25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228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230

业精于勤,荒于嬉/232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35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37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40

 第十一章 治心:拂拭心尘,心镜长明

满招损,谦受益/244

适可而止,过犹不及/246

但能守本分,终身无烦恼/249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251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254

君子修其道德,不为穷困而改节/257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60

试读章节

快乐和痛苦不是永恒的

佛语有云:“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的确如此,人生就像茶几一样,上面摆满了洗具(喜剧)和杯具(悲剧)。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徘徊在痛苦和快乐的边缘,小心地挪动着自己的脚步。原本以为悲喜之间存在着遥远的距离,然而事实却是,二者相依为邻,仅有咫尺之遥。于是,拥有快乐、远离痛苦成了我们一生追求的目标。

然而,花无百日红,人无干日好,好花不会常开,好景不会常在,快乐总是那样的短暂,而痛苦往往不请自到。快乐不是永恒,痛苦只是过程!世间没有永恒的快乐,就像这世间没有永恒的白天一样;世间也没有永恒的痛苦,就像这世间没有永恒的黑夜一样。

快乐不长久,悲伤有尽头。得意时莫贪恋,失意时莫气馁。又有谁能说得到就一定是福,失去就一定是祸呢?乐极生悲、因祸得福的事是常常发生的。

有这样一则漫画:第一幅,一个小女孩坐在河边悲伤地哭泣;第二幅,这个小女孩坐在同一处地方,眼泪只是红了眼眶,却没有流下来;第三幅,小女孩独自坐在河边,表情中只剩下深深的叹息;第四幅,女孩把一艘小船轻轻放在水面上,眼神中充满平静而坚定的目光。画面的右下角是这样_段文字:“还好,没有什么是永远的,快乐不能永远,痛苦当然也不能,时间流逝很残酷,但还好它会流逝。”

人生在世,时常会有快乐甜甜,但也不乏痛苦连连。快乐时无需大喜大乐,因为快乐的长度并不长;痛苦时也无需大悲大痛,因为痛苦的长度也不长。生活的内容形形色色、多种多样,我们不可能全部拥有。能让我们快乐的事情,同样可以让我们痛苦,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得到而欣喜不已,也不必因为失去而痛苦不堪。

很久以前有个年轻人,与情人约定在一棵大树下会面。年轻人来得很早,所以就在树下转来转去。正在这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禅师走到年轻人身边,拿出一枚纽扣对他说:“年轻人,你要是不想等待,只需要把这枚纽扣向右一转,你就能跳过时间,要多远有多远。”

年轻人想:“我该不会是遇到大罗神仙了吧?”于是,他将信将疑地将纽扣一转,果然,情人出现了,站在对面默默地向他递送秋波。年轻人不禁欣喜若狂,心想:“如果现在能举行婚礼,那就更好了!”于是,他又把纽扣转了一下,一场隆重的婚礼立即呈现在眼前:丰盛的酒席,他与情人并肩而坐,四周管乐齐鸣,宛转悠扬,沁人心脾……年轻人抬起头,盯着妻子迷人的双眸,情不自禁地想:“现在要是只有我们俩该有多好,就可以享受温柔甜蜜的二人世界了!”于是,他又悄悄地转动了一下纽扣,立刻夜阑人静,他与妻子缠绵在一起……

年轻人飞速地转动着纽扣,他有了儿子,后来又有了孙子,转眼间已是儿孙满堂。然后,他又四处为官,到处受人奉承,年轻人真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纽扣飞快地转动着,很快,纽扣转到了终点,他苍老衰弱,卧病在床,几个不肖子孙把偌大的家产挥霍一空,不久还狠心地将他扔到荒郊野外。他又饿又累,“扑通”一声跌倒在地,再也没有爬起来,尸体也被乌鸦、老鼠撕咬烂了。

年轻人看到这里,不由得头皮发麻,心底直冒冷汗,活活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正当他万念俱灰的时候,老禅师收回了纽扣,于是年轻人又重新回到了那棵生机勃勃的大树下,继续等待着他温柔可人的情人。

世俗的快乐找不到永恒的幸福,因为时光的流逝使任何东西都变成了无常的。看过特洛伊战争“木马屠城记”故事的人,都会清楚地记得特洛伊是怎样被毁灭的。

特洛伊人与入侵的希腊联军交战,双方势均力敌,互有胜负。后来希腊联军中有人献出一计,假装全军撤退,留下一匹大木马,并将勇士们藏在马腹内,其他的主力部队躲在附近。特洛伊人看到敌军的舰队远去了,误以为敌人真的撤退了,于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将木马拖入城内,饮酒作乐,歌舞狂欢。就在他们酒足饭饱、酣睡之时,木马中的敌人纷纷跳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特洛伊就这样灭亡了。

读完这两则故事,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宝贵的人生哲理:一是得意莫忘形,否则失意转瞬即到;二是失意莫灰心,危机就是转机,成功的快乐往往就隐藏在失意的面纱后面。因此,遇到挫折时要咬紧牙关,逆境终将过去,前程将是一片光明。

世上没有永远的快乐,也没有永远的痛苦。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活,在痛苦中我们同样也要感谢生活,因为生活原本是美丽的!要学会怎样去拥有这份快乐和幸福,这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境由心造。顺和逆在心中都可以是短暂的,永恒的只有自己的好心境。唯有超脱,我们才能成为生活的真正主人!

P4-6

序言

古人说:“天下根本,人心而已。”养生,重在养心,养心可以说是养生之道的“道中之道”。然而说起养心,现代社会中怕已经很有人真正知晓了。现代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于是心理失衡、精神出现偏差的人越来越多。与此相对应,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门诊、心理咨询、心理医生等。但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最根本途径还在于养心。

究竟何谓养心?《黄帝内经》认为养心是“恬虚无”,即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心理平衡是健康的基石。对现代人来说,谁拥有了心理平衡,谁就拥有了健康。所以说,养心就是拥有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

人的肉身需要五谷杂粮、瓜果蔬菜等营养物质,还需要经常运动和适度休息,才能身强体健;同样的道理,人的心灵也需要有精神食粮来滋补,也要不断修炼和修养,才能心安理得、快乐安详。养身是物质性的,比较容易把握;而养心却是精神性的,看不见也摸不着,如果不懂得调摄、疏导和修养,在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人很容易把委屈、无奈、失落、惆怅、焦躁等消极情绪聚积在心里,越积越多,直到心灵再也承受不了时,心理就会崩溃。于是,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就接踵而来。

那么,如何才能养心呢?恐怕世间万法都莫过于佛理养心。从佛教至理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从这个层面来说,佛教养心,佛教亦育心;佛教养心,佛教亦养生,养的是生命,是生活,是人生。

修身,是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恪守着一条古训:“白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是做人的基本追求,这是儒学的根本精神。儒家自孔子开始,就非常重视修身。因为儒学是教人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修身、如何安身立命的学问。儒学是人学,是生命的学问,它探讨的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准绳等。儒家的修身标准,主要是忠恕之道和三纲五常,他们认为修身的过程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由此通过“反省内求”的方法,使个人的行为同封建道德相吻合。

儒家学说中的“仁、义、礼、智、信”,都与修身有着密切的关系。修身,一是修德,二是修智,德才兼备,才是修身的理想结果。而修德又是修身的首要任务。“仁、义、礼、智、信”被称为中华伦理的“五常”,儒家倡导“仁、义、礼、信”旨在修德。走进儒家思想,我们会发现,修身之道几乎无处不在。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

儒家思想认为,要做一个君子,首先就要不断地修养自己。修养自己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同样的道理,要想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最根本的途径是人的提高。用现代话来说,社会要想进步或者健全稳定地发展,最根本的还在于人的提高。儒学把希望寄予人的提升上,而人的提升要靠自己的修养,即修身来达成,而不是用一套制度来束缚。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通过佛理的阐释,教给大家一些养心之道;下篇通过儒学的阐释,教给大家一些修身之法。希望大家能从佛学和儒学中汲取营养,收获人生的快乐和幸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品佛学养心读儒学修身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墨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043469
开本 16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8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5: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