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德国勋章
内容
编辑推荐

作为一部短篇小说集,由冯晓春编著的《德国勋章》聚焦于当代中国“60后”、“70”后人群的平凡世界,深入描述那些普通都市人的情感故事、生活体验。书中收录了18篇各自独立成篇的精彩的短篇故事,虽然各个故事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情节联系,但不同故事的主题,最终都是共同指向中年危机——来自精神世界与现实物质世界的双重危机,从而构成了一幅包含压抑、挣扎、反抗、失落、绝望、希望等诸多时代元素的相对完整的独特画卷。

内容推荐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星期二,可能已经、正在或将要经历的星期二,因为我们总是不知道山那边到底会不会有偶遇……

那枚德国勋章是否还在你的心中释放着银色而有力的亚光。还是和老朋友、发小一样,已经全然被时间改变了它的所指……

在这样急促、喧嚣的环境里,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失控的感觉甚至行为。或许,我们应该每天或每隔一些时候,给自己一个舒缓的空间,去感受一下一卷在手所带来的沉降到生活实处的宝贵滋味。

一本好书会让我们从中读到自己有所经验却无从言表的内容,它更能让我们从一种全面的视角看待自己、看待生活;伴随而来的“存在感”会让我们觉得生活原来并不只是在别处。

《德国勋章》就是这样一本书。

《德国勋章》由冯晓春编著,讲述了18个成熟成年人的生活故事。

目录

序言

星期二

上岛咖啡

发小

偶遇

小区的夜晚

男人们

彩票

鸵鸟

止损

冬至

老朋友

同学聚会

失控

结束

北戴河

大觉寺

山那边

德国勋章

试读章节

任彦稍稍坐直了身子,用右手把身后的靠垫向上挪了挪,再把被子往上扽到足以盖住胸腹的地方。

菲菲没有理会任彦的动静,仍然趴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用任彦的Ipad玩游戏,蓝幽幽一闪一闪的荧光映到她年轻的脸庞上。任彦放下手里的书,侧着头盯着她看了一小会儿,当她察觉到什么、抬头看他的时候,他把视线抬高,望向窗外。

“怎么了?”

“没事。外边好像下雪了。”

菲菲转头看看那边:“真的吗?什么也看不见呀。”

“我就是感觉好像下雪了。”

“那你起来过去看看不就清楚了?”

“你起来去看看吧。”

“我不。”

菲菲埋头继续专注于游戏,被子从她瘦削的肩头滑落也浑然不觉。任彦拿起枕边的那本小说试着继续看下去,但是兴趣不再,还没到翻页就又把它扔到了一边。

夜已深了,可能因为所在楼层较高的缘故,外面微细的噪声仍然密密麻麻地穿过墙壁、窗户渗透进来。任彦起身下床,系好睡袍的带子,趿拉着棉拖鞋出了卧室,走到外面的客厅里。

借着微弱的光线,任彦摸索到宽大的沙发上坐下,慢慢等着自己的眼睛适应周围的黑暗。客厅面积很大,他坐在上面的如同加长单人床一样的转角沙发,加上眼前配套的长茶几,也只不过占了小小的一隅之地。沙发对面墙上悬挂着大屏幕电视,右侧远远靠墙的那边立着一组高大的酒柜,与之相邻的是一张方形的餐桌和四把靠背椅。沙发左方是通向阳台的落地玻璃窗,正被厚厚的窗帘遮挡着。落地窗到沙发之间有一架钢琴,琴凳后面一米开外、那株盆栽橡皮树的旁边,随意散放着两把圈椅和一个玻璃面的双层小圆茶几。白天阳光照射进来的时候,任彦喜欢坐在圈椅那边喝茶、看书。虽然他一点都不会弹钢琴,但是在多数情况下,那架厚重的钢琴在他眼里看来毫不累赘,算是个很养眼的摆设。

这套位于十七层的两室一厅房子的主人是位中年女士,看得出养尊处优、颇有教养。房租不便宜,每月几乎要花费任彦一小半的收入。任彦不知道自己还会、还能在这套房子里租住多久,但是在已经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这套房子给他带来的并未消退的舒适感,还是让他觉得租有所值。

现在,打量着四周家具的轮廓,任彦心里却有种茫然无措的空落落的感觉。他一时还懒得起身去开灯,于是就这么坐在沙发上,任自己的思绪在黑暗中四处游走。

昨晚陪两个客户喝酒,回来后任彦就一直恹恹的不舒服,一觉睡到今天将近中午的时候,才被前妻沈玥的那个电话吵醒。起来之后他随便吃了点东西,坐到电脑前胡乱消磨了一个下午,顺着那个突然迸发出来的念头认真盘算了一番。傍晚,他给菲菲打电话约她一起吃晚饭。晚饭后他们一起回到这里,看完碟上床做爱。然后菲菲开始兴致勃勃地打游戏,而他居然也一反常态毫无困意,只好一个人溜到客厅里来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平静,星期六深夜的平静,如果这不能算是奢求的话。

过了约莫十来分钟,任彦站起来,绕过沙发去把灯打开。光线晃得他闭了闭眼。他走到酒柜前面,拉开玻璃门,先把一个厚底梯形酒杯抄在手里,然后在一排酒瓶中移动目光,琢磨着喝点什么好。最终,他的视线落在角落里一个墨绿色的瓶子上,他把它拿出来,吹了吹上面的灰尘,举起来在灯光下仔细端详,没错,是白兰地,还剩下小半瓶。

合上酒柜门,任彦一手拎着酒瓶一手拈着酒杯走回沙发前坐下。螺口的瓶盖卡得很紧,他费了半天劲还是拧不开,可能是很久没开过的缘故。他站起来拎着酒瓶走进厨房,借助多用刀和一块半湿的抹布终于拧开了瓶盖。

还好,酒味依然醇厚。他倒了三分之一杯,一边把杯子拿在手里轻轻晃悠着,一边从茶几上开封的塑料袋子里拈一粒盐焗杏仁放进嘴里。

酒杯中金黄色的液体渐次减少,那道热线开始在胸腹间弥散开来,暖暖地很受用。任彦又吃了两粒杏仁下酒,闭上眼睛,他试着想象脚底下铺着厚厚的地毯,眼前有火焰熊熊的壁炉。不过,这样毫无依据的荒唐幻想没什么意思,也只能用来在他纷乱的思绪队列中加个塞,延宕一下他还不大想马上面对的那些想法。既然还难以通过入睡来屏蔽头脑中的混乱,他希望自己能借助酒精的力量放松一会儿,哪怕就这么一小会儿。

任彦重新把酒倒到酒杯三分之一的位置,然后把杯子放下,再从面前茶几上的烟盒里摸出支烟点燃,深吸一口,仰头悠悠地吐出一串烟圈。

说到底,能遇见菲菲这样的女孩,运气已经非常不错了,任彦靠在沙发上想。他是几个“驴友”组织的成员,去年夏天在一次自驾郊游的活动中,眼生的菲菲有些突兀地被临时安排做了任彦的乘客。一路闲聊下来,任彦得知菲菲从一所三流大学毕业不到两年,目前在一家中等规模的商贸公司里当文秘。自忖和菲菲年龄相差老大一截,差不多算是两代人了,所以那天任彦跟菲菲说起话来反而放得很开,没什么遮拦。而菲菲貌似文静,实际上却一点也不扭捏做作,整个郊游过程中两人聊得挺开心。回城聚餐之后即将分手的时候,他们顺理成章地交换了手机号码。

那之后两人开始并保持了一定频率的交往,经常一起吃吃饭、看看电影什么的,彼此之间的好感逐渐增加。任彦觉得自己和菲菲在一起,心理上年轻了不少,尽管两人明显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起初他想控制自己,满足于和菲菲做个一般朋友,但交往一段时间后,他最终还是放弃了抵抗,在一次见面时,用半开玩笑的方式明白无误地向菲菲表明了自己的欲望。出乎意料的,菲菲并未酸脸或者一本正经、大惊小怪。她大大方方地对任彦说我明白你的意思,我也喜欢。

那天两人一起回到任彦的住处后,就像已相处有年的夫妻一般很自然地发生了关系。

事后任彦问菲菲喜欢自己什么,菲菲想了想说她喜欢任彦的成熟,而且觉得任彦不“装”,和任彦在一起感觉挺自在挺舒服的。等到菲菲反问任彦同样问题的时候,任彦厚着脸皮说他就是喜欢菲菲年轻,长得好看。菲菲微微一笑,算是认可了任彦的这一回答。

两人就此成了一对伴侣。菲菲来自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行事很独立。她和两个年龄差不多的公司女同事合租一套不大的单元。虽然有时在任彦那里过夜,但她未连续住过两天以上。此外,她也一直没以任何方式要求或暗示任彦承诺过什么,这让任彦在放心之余又滋生些忐忑。为了尽早摆脱那种负疚感,在一个还算合适的场合,任彦跟菲菲摊牌说,他不能保证两个人一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因为他自己的生活中仍然存在着重大的不确定因素。而且两人之间毕竟年龄差别比较大,肯定会为彼此间的磨合、融合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等任彦啰里啰唆地说了一大通之后,菲菲只是懒懒地回答说这些她都知道,她只要求任彦在想和她分开的时候明白告诉一声,反过来她也一样,而在此之前彼此之间好好相处就行了。

带着些惊讶,任彦答应了菲菲很“开明”的这点要求。这件事让他再次确认自己和菲菲之间存在着代沟。菲菲的态度让他得到了一时的心理解脱,但这么多年的人生经验让他意识到,无论是在物质上抑或是在精神上,该付的代价总是要付的,付得越晚,利息越高。

有的时候,任彦也试图在头脑中为自己和菲菲勾画一下共同未来的图景,但每到那时节,内心深处总是有一个包裹着理智外衣的声音跳出来嘲笑他的徒劳:各方面差异太大了,不可能长久的,你省省吧。

真的没有可能吗?  眼前的酒杯空了,任彦摇晃着站起来,走到厨房去洗杯子倒烟灰缸。从厨房回来的时候,他顺手关了客厅里的灯,摸着黑一步一步挪到落地窗前,这中间他的膝盖曾碰到琴凳,发出“哐啷”一声大响,在黑暗中格外刺耳。

撩开一角窗帘、拉开玻璃门,任彦站到了包封着的阳台里。透过阳台玻璃,能看到远处四环路上来往车辆移动、闪烁的点点灯光。他再贴近玻璃往上看,微微发红的阴沉沉的夜空冷然入目。

还没有下雪,虽然天气预报说晚间有雪。也许早上起来才会看到白茫茫的一片吧。阳台里冷得待不住人,任彦急急忙忙佝偻着身体钻回室内,转身关好门、拉好窗帘。

回卧室之前,任彦到旁边的卫生间里重新刷了刷牙、洗了把脸,他对着镜子哈了哈气,嘴里的酒味已经消散了。

菲菲还趴在被窝里玩游戏,小鸟吱吱的叫声和小猪得意的哼哼声此起彼伏。任彦一边脱衣上床一边对菲菲说:“真的下雪了。”

菲菲看他一眼,爬起来跳下床,光着脚、光着身子跑到窗前伸脖子向外张望了片刻,然后嘴里吸溜着跑回来钻进被窝,哆嗦了一小会儿,伸出胳臂捣了任彦一拳:“你怎么那么讨厌呐。”

任彦嘿嘿一笑,菲菲又白他一眼,翻过身来继续玩游戏。任彦关掉自己这一侧的台灯,侧身支肘看着菲菲,然后伸出左手轻抚菲菲半长的头发,过了片刻,手掌缓缓下移,顺着她光滑的肩背一路抚摸了下去。

菲菲身材不错。任彦的手掌停留在她凹凸的腰臀之间来回轻轻摩擦,那里有一个小猫形象的文身,夏天第一次在阳光下看到它的时候,任彦就觉得那个小小的蓝色图案给略显纤弱的菲菲平添了几分性感。后来他问菲菲文身疼不疼,菲菲说很疼。再问她为什么文身,她说当时就是为了想让自己疼痛。

“别动啊!痒!”菲菲在被窝里扭了扭身子。任彦没理会她的抗议,依然我行我素。

过关失败,游戏里的小猪们又哼哼上了。菲菲叹了口气,关上Ipad,放到床头柜上,扭过脸来用探询的眼色望着任彦,任彦看着她的眼睛笑了笑。

菲菲翻身仰躺过来,任彦的左手滑落到她热乎乎颤动着的乳房上。菲菲伸右手关掉台灯,然后双手轻轻圈住了任彦的脖子……

冷风呼地一下子席卷全身,被惊醒的任彦睁开眼睛,正好看见跑出卧室的菲菲的背影。任彦苦笑着把掀到一边的被子重新盖回自己身上,窗帘已经被菲菲完全拉开了,阳光洒满房间,让人顿生暖意。

任彦抓过床头柜上的手表看了看,十点钟,倒也是该起床的时候了。

牛奶、吐司、煎蛋,任彦和菲菲两人面对面坐在客厅的餐桌前吃着简单的早午餐。菲菲时不时抬手把从额际耷拉下来的头发往上撩一撩,任彦觉得她这个动作很有趣、很好看。

“你下午干什么?”菲菲喝了口牛奶问。

任彦稍稍迟疑了一下,回答说:“我下午要出去办点事。”

“星期天还办事?”

“私事,个人私事。”

“哦。”菲菲耸了耸肩膀,没再问下去。任彦问她要不要咖啡,她摇了摇头。任彦站起来走进厨房,给自己冲了一杯速溶咖啡。等他坐回到餐桌旁的时候,菲菲抬头对他说:“那一会儿我就回去了,下午和朋友去逛街。”

“不忙,过一会儿我送你回去。”

“不用,我自己回去就行。”

“那时候我正好也该出去了,顺路。”

菲菲慢慢喝着牛奶,不再坚持。两个人的目光碰到一起,又迅速各自移开。气氛一时之间有一点尴尬。

任彦突然觉得有点累,眼前发蔫的菲菲让他有些不适应。最近一段时间,两人之间的话显得有点少了,更多的时候,他们都像心知肚明的同谋一样,一起有意无意地在回避着什么。这种情形让任彦心里感受到越来越明显的压力。

也许真的到时候了?

开车送菲菲回去的时候,任彦有一搭无一搭地和她说些出口即忘的闲话,菲菲随口应着,一路上眼睛都在看着车窗外面。

到了楼下,菲菲说了拜拜推门下车,任彦也推开车门跟了出来,叫住正要进楼门的菲菲。

“菲菲!等一下。”

菲菲转过身来,面无表情地看着任彦。

“星期二下班后一起吃晚饭吧?”

“星期二?可能会有点忙,不知道要不要加班。”

“加班的话就请个假吧。”

“为什么?非得星期二吗?改一天不行?”

“不行,就星期二,那天我们一起吃晚饭,我去你们公司接你。——得跟你说点儿事。”

“有什么事现在说不行吗?”

“现在不行。嗯,现在不行。”

P1-9

序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痛苦和焦虑,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对此有一些真实的哪怕是还比较肤浅的反映。

书中收录了18篇短篇小说,讲述的都是“60后”、“70后”那些普通城市人的生活故事。作为他们之中的一员,我也和他们一样,正经历着人生逐渐步入中年后,来自精神世界与现实物质世界的双重危机。生活变得越来越琐碎,无所不在的压力和忧虑与日俱增,而这样无奈的处境,相信绝大多数人或多或少、或迟或早都要去面对和体验。

多数故事中一个共同的主题是“选择”,就像故事《星期二》中的主人公那样,无论主动或被动,人们总会在某个时候发现自己正面对情感、事业、乃至自身归属的选择。选择的过程很痛苦,选择的结果无法预料,而这种痛苦、前景莫测的选择往往又不容拖延。

生活中的重大变化一般来说是积渐而成的,但有些时候会以突如其来的剧烈转折的方式强加到人们头上。处在那样的关键节点,能否保持住内心的平衡去尽量理智地加以应对,就成为对人们一种最严苛的考验。《鸵鸟》中的主人公就面对着类似的考验,而这样的经历,也许会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感到压抑和莫名的不安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心理常态,而人们对这种惯性压抑状态的反抗,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造成对自身心理上一些临界点的强烈冲击,并进一步导致以某种方式对原有生活状态或积极或消极的重大突破。《山那边》《失控》等故事尝试描绘的就是这样的冲击和突破。

也许我们还不能武断地说自己正处于一个平庸的时代,或是处于一个缺乏英雄、缺乏激情的时代,只不过确实有太多美好的东西已经或正在离我们远去。昔日的理想不可避免地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湮灭,那些习惯于“活在理想、活在过去中的人们”,也不得不挣扎着试图触摸和把握未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仍会竭尽全力以各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的理想和个人尊严,尽管很多时候这种努力最终归于徒劳。故事《德国勋章》里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挣扎中的例子。

总的来说,这18篇故事中没有“大事件”,没有过多的戏剧性与传奇色彩。故事中的情境更可能会出现在我们身边任何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中。

每位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为读者带来有价值的阅读体验。那么,我写的这些故事又能为读者们带去一些什么呢?这是一个时常会跳出来困扰我、让我多少有些惴惴不安的问题。因为它们和玄幻、恐怖、纯情、言情、武侠等主流题材都毫不沾边,甚至连短篇小说这种作品形式也已经有些老套而不合时宜。

我给不出答案,作者们的答案永远在读者们那里。

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对这些平凡的故事有些兴趣的读者,能不吝于花费15-20分钟的时间,去慢慢阅读单独的每一篇故事。这应该是我对读者们最低也是最高的要求。

另外,所有故事中的人物均属虚构,没有巧合。

冯晓春

E-mail:fengxiaochun68@126.com

新浪微薄:weibo.com/2029570205

2011年3月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星期二,可能已经、正在或将要经历的星期二,因为我们总是不知道山那边到底会不会有偶遇……

那枚德国勋章是否还在你的心中释放着银色而有力的亚光。还是和老朋友、发小一样,已经全然被时间改变了它的所指……

在这样急促、喧嚣的环境里,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失控的感觉甚至行为。或许,我们应该每天或每隔一些时候,给自己一个舒缓的空间,去感受一下一卷在手所带来的沉降到生活实处的宝贵滋味。

一本好书会让我们从中读到自己有所经验却无从言表的内容,它更能让我们从一种全面的视角看待自己、看待生活;伴随而来的“存在感”会让我们觉得生活原来并不只是在别处。

《德国勋章》就是这样一本书。

——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董璐博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德国勋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晓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606929
开本 32开
页数 2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9.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1: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