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学生巴金读本/名家文学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为什么要强调“阅读”?为什么倡导阅读“经典名著”?小学生能“接受”经典名著吗?

由王丽琴、王乐芬所编著的《小学生巴金读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过去的一百年,理解中国人曾经非常熟悉的大家族、封建专制文化,更可以帮助我们反思成长和理想,直面挫折和苦难,进而成长为一个自立于天地间的、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开花”的生命个体。

内容推荐

由王丽琴、王乐芬所编著的《小学生巴金读本》是名家文读本其中一册。

《小学生巴金读本》: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这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时候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

目录

第一编 童年的回忆——纯真巴金

母亲

拾桑葚

拾鸡蛋

要杀鸡了!

“痴儿”救鸡

“军队”的消灭

养蚕

父亲坐公堂

“少用刑”

温和的刘先生

创办杂志的人

第二编 滚烫的青春——叛逆巴金

和“下人”的友谊

失去父母的孩子

做大哥的人

离开旧家庭

“再见罢,我不幸的乡土哟!”

吉布的

乡心

《激流》总序

《春天里的秋天》序

做一个战士

第三编 百年苦难——忧郁巴金

舞龙灯

可爱的人

杨嫂之死

废园外

小狗包弟

第四编 写给孩子——长者巴金

给一个孩子

答一个“陌生的孩子”

致十个寻找理想的孩子

给家乡孩子的信

写给端端

致小晅晅

第五编 生命的开花——天地巴金

繁星

海上的日出

地中海上的风浪

海上生明月

鸟的天堂

静寂的园子

附编把心交给读者——巴金语丝

等待开花——《小学生巴金读本》编后记

试读章节

母亲

温和的圆脸,光光的头发,带着笑的嘴,说小巴金淘气,眼睛里却爱怜横溢……

母亲的记忆,点点滴滴,珍藏在巴金的心里;母亲的气息,萦绕在架子床、罗蚊帐、清油灯上,也萦绕在懵懂的童年里……

有母亲在,就安心了,就宁静了,就什么都不怕了。

母亲,是不是你生命之初最馥郁最馨软的记忆?

母亲,是不是你最眷恋最亲爱的那个身影?

母亲,是不是一颖清亮而柔和的星,默默地照亮了你的心?

“这个娃娃本来是给你的弟媳妇的,因为怕她不会好好待他,所以送给你。”

这是母亲在她的梦里听见的“送子娘娘”说的话。每当晴明的午后,母亲在她那间朝南的屋子里做针钱的时候,她常常对我们弟兄姊妹(或者还有老妈子在场)叙述她这个奇怪的梦。

“第二天就把你生下来了。”

母亲抬起她的圆圆脸,用爱怜横溢的眼光看我,我那时站在她的身边。

“想不到却是一个这样淘气娃娃!”

母亲微微一笑,我们也都笑了。

母亲很爱我。虽然她有时候笑着说我是淘气的孩子,可是她从来没有骂过我。她让我在温柔、和平的气氛中度过了我的幼年时代。

一张温和的圆圆脸,被刨花水抿①得光光的头发,常常带笑的嘴。淡青色湖绉滚宽边的大袖短袄,没有领子。

我每次回溯到我的最远的过去,我的脑子里就浮现了母亲的面颜。

我的最初的回忆是跟母亲分不开的。我尤其不能忘记的是母亲的温柔的声音。

我四五岁的光景,跟着母亲从成都到了川北的广元县,父亲在那里做县官。

衙门,很大一个地方,进去是一大块空地,两旁是监牢,大堂,二堂,三堂,四堂,还有草地,还有稀疏的桑林,算起来大概有六七进。

我们住在三堂里。

最初我同母亲睡,睡在母亲那张架子床上。热天床架上挂着罗纹帐子或者麻布帐子,冷天挂着白布帐子。帐子外面有微光,这是从方桌上那盏清油灯的灯草上发出来的。

清油灯,长的颈项,圆的灯盘,黯淡的灯光,有时候灯草上结了黑的灯花,必剥必剥地燃着。

我睡在被窝里,常常想着“母亲”这两个字的意义。

(节选自《忆·最初的回忆》,标题为编者所加)

读与思

小巴金躺在被窝里想“母亲”的意义。其实,文章前面已经有了答案:“母亲很爱我”,一个“爱”字就说明了一切。不论何时,母亲的爱都会唤起巴金温馨的记忆,让他充满力量。

你的记忆中,又珍藏着哪些关于母亲的记忆呢?还记得母亲轻轻地摇着你,念着歌谣哄你入睡吗?还记得母亲细心地整理你的衣服,替你揩去满头满脸的汗水吗?你是否因母亲为你所做的一切心怀感恩?在你心中,“母亲”一词,又有怎样的意义呢?P3-5

序言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巴金?

——致《小学生巴金读本》的小读者

亲爱的同学:

打开这本书,你已经是巴金的小读者了。不管你之前对巴金这位文坛巨匠有多少了解,让我们借助他丰盈的文字,一起回味童年的纯真、面对青春的叛逆,一起认知中国曾经走过的百年苦难,分享长者的叮咛,并跟着巴金的视线,一同守望属于自己的“生命的开花”。

作为先读一步的人,我们不能不诚实地告诉你,读巴金的文章并不轻松,除了“童年的回忆”这一部分相对好玩之外,大多数文章都很需要你静下心来,甚至是耐着性子读。二十六卷本的《巴金全集》浩如烟海,我们尽可能从中寻找适合你的、相对清浅的内容,很多名著、名篇只能节选,甚至是放弃。因此,读这本书,只是帮助你对巴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果你能从这本书出发,继续寻找、阅读巴金的其他选本,并跟我们一样爱上巴金这个可亲可爱的世纪老人,我们的所有努力就没有白费了。

我们还要坦然地对你说,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愿意读巴金的成年人已经不多了,尽管,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巴金,似乎不知道巴金就是没有文化。巴金作为五四新文学时代的最后一位大师,他的逝世被认为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他的作品这些年逐渐失去当年读者痴狂般的追捧,越来越走向寂寞。这让我们联想到巴金很喜欢使用的“静寂”一词。和“寂寞”一样,“静寂”本身并不可怕,甚至是一种美好的境界。但是,如果长久的“寂寞”和“静寂”下去,一代代读者越来越难以理解巴金曾经讴歌过的青春、控诉过的苦难,那么,我们的民族有可能如同巴金曾经描写过的“废园”,心灵世界也要成为一片废墟了!

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花了一年时间读巴金、选文本、做导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巴金这个人是真诚的、激情四射的,巴金的文字是可爱的、温暖人心的,巴金面对天地、人间的态度,是坦坦荡荡又不失细腻的。虽然,他一再申明自己不是文学家,甚至在出版全集时还说,愿意将自己的全部作品化为灰烬,化作尘土,被读者忘记,但,读过巴金的文章,受过他的思想、激情影响的读者,都不能不承认,这是一个把心完全交给读者的作家,是在痛苦中苦苦寻找个人和民族出路的思想者,是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读巴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过去的一百年,理解中国人曾经非常熟悉的大家族、封建专制文化。更可以帮助我们反思成长和理想,直面挫折和苦难,进而成长为一个自立于天地间的、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开花”的生命个体。

在所有入选的篇目中,我们最喜欢的是巴金老人写给自己孙女小晅晅的三封信。在这些信中,巴金老爷爷褪尽名人的负累,和世界上所有的爷爷奶奶一样,把小孙女的笑容看做是世间最美好的礼物。“小晅晅越长越高,老爷爷越长越短”,这是一种怎样的生命体验?你能不能从中读到巴金老人在对你“撒娇”?他在表达自己对能飞会跑的你们的羡慕呢!在这些绝对私人的信件中,老巴金以一株老树桩的姿态,静静欣赏、期待着小孙女生命之花的开放、绚烂。

巴金曾为小孙女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巴金全集》,虽然深知小孙女不太可能读完这二十六卷书,但他依然深情地说:“现在你不需要它们,你也不需要老爷爷。对!但是将来有一天你会知道老爷爷是个什么人,他写了些什么书,他对你有怎样的爱,你会感到多一点温暖。……你可以丢开他奋勇前进,他的爱绝不是压在你肩头的沉重包袱,这二十六本书也不会妨碍你向前的脚步。”你喜欢这样的巴金爷爷吗?你喜欢这样的礼物吗?

这二十六本大书,静静地等候小晅晅,也等待着你——巴金的小读者长大。

我们的这本小书,愿意成为一座小桥,静静地等候你,从这里出发,走向巴金为你描绘的大世界。  王丽琴、王乐芬

20l1年3月27日

后记

等待开花

——《小学生巴金读本》编后记

自去年加入《名家文学读本》编委团队以来,“巴金”,就成了近一年中最重要的词,时时咀嚼,时时浸润。

坦率地说,原以为编著《小学生巴金读本》是一件“事倍”而“功半”的事。巴金长达百年的生命历程,印证的是整个二十世纪的风云动荡,那些宏阔或细微的笑与泪、血和痛,已在历史的天空中袅为风烟,今天的孩子爱读吗?能懂吗?

带着这样的犹疑,我们两位编者开始重读巴金,编选巴金,在无数次讨论和砥砺中,试图打通孩子与巴金的心灵甬道。秋复冬,又至春,这个不算漫长也不乏乐趣的历程,此刻,终近尾声了。

直接受益的是我们。在将近一年的劳作中,巴金离我们前所未有的近。他从“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的圣坛上走下来了,他面容真挚而坦率,言语浅近而直白,他把一颗热烈跳动的心掏给我们看:他要像飞蛾扑火般追求爱和光明,要像不屈的战士般抗争黑暗与丑恶……在皇皇二十六卷全集的筛选中,我们讶异地发现:他的身上,几乎消弭了时光和年龄的痕迹,童心永存,激情不竭,青春常在!

这是一个奇迹般的不老的灵魂!青春是美丽的!他是当之无愧的“五四之子”!

一路读着巴金,诠释巴金,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了自己灵魂深处花开的声音:像巴金那样通体光明地活着,敢爱,敢恨,说真话,做真人,是一件多么舒心的事啊!

“打通孩子和巴金的心灵甬道”这个构想有没有实现,还有待于孩子们的评定,但巴金心上的光明,已经洒进我们的生命了。

一路走来,辛苦、困惑委实不少。是一双双热情有力的手给我们鼓舞和力量。在此一一致谢:

感谢钱理群先生,于百忙中拔冗提出六千二百余字的鼓励与建议,睿智的光亮映照得巴金读本更趋深刻而丰满;感谢陈思和先生,几度对选文提出精辟的意见,让巴金以更亲和的姿态站在孩子们面前:感谢李小林女士和周立民先生,慷慨提供巴金老人的珍贵照片和巴金研究的重要资料:感谢团队里的各位兄弟姐妹,真诚无私地碰撞,给我们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我们还要特别感谢丁乙珂小朋友。愿意成为读本的第一个小读者,给我们以童真的呼应……

编选本书,还多次与我们敬重的师长、朋友、台湾小语会原理事长赵镜中教授谈及。他如巴金一般真诚、热烈,心里总装着孩子。一身风尘,两岸穿梭,奔忙于海峡两岸儿童阅读的深度推动。我们撰写“读与思”时。就多处借鉴了他的阅读策略理论。然而,读本尚未面世,他却遽然病逝,只将儿童阅读的种子,播撒在留存着他的青春和梦想的热土上……

我们相信,这些种子,连同一切美好的东西。会在希冀和等待中开花、结果。

是为记。

王乐芬、王丽琴

2011年4月10日

书评(媒体评论)

巴金是一位满溢青春活力的作家,巴金的文学也可以称为“青春的文学”。青春精神和少年精神是相通的,在五四时期就有“少年中国”的提倡,巴金正是五四少年精神培育出来的,巴金就是“五四之子”。因此,我们可以说,巴金在精神上和当代小学生是相通的,他作品里的少年精神、激扬文字,也是今天的小读者所需要的。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巴金写文章,喜欢直抒胸臆,有触即发,如一道河水上下奔流,遇到悬崖,则腾空飞瀑,遇到浅滩,则呜咽徘徊,时而湍急,时而滞止,均自然形成。你偶尔舀起一勺水看,平淡无奇,但汇成一道水流,颇为壮观。巴金的文学创作是一个整体,在浑然中呈现动感的美。

——陈思和(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巴金,是天上一颗星星的名字,也是人间一个灵魂的名字。他走过百年的坎坷,目睹太多的苦难,却一直对弱者秉持深爱,对青春饱含热忱。

——王丽琴(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阅读巴金,就是触摸滚烫真实的文字,亲近一个不老的灵魂,学习做一个通体光明的人——然后,让我们的生命一路开花。

——王乐芬(浙江省临海市哲商小学教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学生巴金读本/名家文学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丽琴//王乐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264566
开本 32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1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24.233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1
148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7: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