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之其他样式的儿童文学,动物文学更直接更有力地指向生命存在的奥秘和瑰丽、生命本性的天然和合理、生命现象的雄奇与壮丽、生命运动的炽热与鲜活,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方敏编著的《大迁徙》带你进入动物的世界。
图书 | 大迁徙/中国动物文学大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较之其他样式的儿童文学,动物文学更直接更有力地指向生命存在的奥秘和瑰丽、生命本性的天然和合理、生命现象的雄奇与壮丽、生命运动的炽热与鲜活,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方敏编著的《大迁徙》带你进入动物的世界。 内容推荐 《中国动物文学大系》是对中国原创动物文学发展历史的回顾、梳理与总结,包括动物小说、动物散文等动物文学的主要样式,全面收录中国动物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是中国动物文学大规模的系统梳理与总结。方敏编著的《大迁徙》为你展现动物的神奇世界。 目录 总序 探索生命之谜(自序) 大迁徙 大拼搏 大毁灭 作家与作品 作家相册 作家手迹 著作目录 获奖记录 一种新的文学开拓◎冯牧 试读章节 漫长的旱季。 从七月初到十一月底,几乎没有一滴雨水,也没有一丝季风,是蟹岛上几十年不遇的苦旱。 莽莽苍苍的热带雨林,默默承受着这一现实。落叶树毫不犹豫地把身上大大小小的叶片清除干净,连枝条也变成了黑褐色,抵御着灼热的威逼。常绿植物中的针叶树,像鸡毛松、竹叶松,也紧紧地把针叶缩成一团,尽量地保存自己残余的水分。粗大的藤本植物落光了叶子,枯干了藤皮,更加拼命地纠缠住高大的树干不放。树蕨,这些栖在树杈上,像巨大的盆景一样装扮着热带雨林的孑遗植物,如今也干巴巴、乱蓬蓬,像是废弃的老鸦窝。即使在最阴暗潮湿的山谷中,树干上的苔藓,也如疥癣一般,青一块、黄一块地掉下来,令人惨不忍睹。 严酷的旱季,热带雨林里死一般静寂。不见了树枝上荡来荡去的长臂猿,不见了密叶间蹿来蹿去的小松鼠,甚至连蟹岛上的主要居民——红蟹,也仿佛被一阵风卷走了,踪影全无。 往日,你只要步入雨林,这种红色的螃蟹遍地皆是。它们从甲壳到腿钳到肚皮,浑身通红,像攀枝花一样打眼,像火苗一样明亮。它们总是爬来爬去地工作着,将遍地的落叶、浆果,拖回自己的洞穴。将蟹岛上百余平方公里的雨林清扫得干干净净,让人们得以悠闲地散步。它们不怕人,因为人类不食用也不伤害它们。它们也不怕其他动物,因为有坚硬的甲壳。它们只是不停地工作,吃进落叶和浆果,排出一粒粒棕褐色的粪便,滋养着密密的雨林。每当旱季将临,它们工作得更加忙碌,除了在洞中贮藏鲜肥的食物备用,还要用潮湿的叶子紧紧地堵住洞口,以防洞中的水分被旱季抽走。即使是在往年的旱季,它们也并不销声匿迹。哪怕一片云彩落下几滴打不湿地皮的小雨,它们也会从洞中爬出来,急急忙忙用红色的大钳子舀起树根边、树叶上的水珠,送进嘴里。而且在来来往往的碰撞时,互相还动一动眼睛,敲一敲地面,打个招呼。接着便趁着太阳还没露头,又匆匆忙忙潜回洞中,把洞口堵严。 然而,今年是几十年没有的大旱。不要说一滴雨水,就连一滴露水也没有。 P1-2 序言 人类对于动物,实在有着说不尽的永恒话题。 人由动物进化而来的历史,先在地决定了人类与动物的天然亲缘关系和一往情深的亲和力。早在两三万年前,动物作为艺术形象就已进入了人类的审美创造视野,原始人遗留下来的史前岩画及其图腾崇拜物,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动物。而在漫长的文学史长廊中,动物更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在的永恒形象。 人类的祖先早已通过作为东方文学源头的《诗经》、《罗摩衍那》和作为西方文学源头的《荷马史诗》、《古希腊神话》等,提出了一些具有永恒属性的命题以及对这些命题的理解。这些命题包括:人与神,爱与恨,生与死,正义与邪恶,荣誉与耻辱,战争与和平,人生的局限和无奈等,而人与动物的关系,则是其中格外绚丽多彩、别具意蕴的命题。 中国的《诗经》开篇即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种叫“雎鸠”的美丽鸟儿,亭亭地栖在波光潋滟的河中央,关关地鸣叫着,开启了中国文学的华美篇章。孔子说,诗的作用在于“兴观群怨”,可使人们“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的诗教,岂止是希望人们熟识鸟兽草木之名而已,而在于引领众生俯仰天地,万物一体,广大心性,到达厚德载物、天人和谐的仁道之境。这就是中国文化、文学的元典精神。 无论是中国文学,还是外国文学,动物作为艺术创造对象与审美表现对象,都曾经历了渔猎时代的动物神话,农耕时代的动物童话、寓言和传说故事,以及现代的动物小说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的动物主要是以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承续下来的,而且品类十分丰富。美国学者丁乃通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一书中,列出的中国动物故事类型就多达299种。动物小说是现代动物文学的主要文体,或者说现代动物文学的核心是动物小说,此外还有动物散文等。 动物文学不同于以“原始一儿童思维”为特征而创作的动物神话(如《白蛇传》)、动物童话(如《狐狸列那的故事》)、动物寓言(如《伊索寓言》中的动物)、动物传说故事(如《狼外婆》)。动物小说是以动物作为艺术主角、按照动物“物的逻辑性”原则而创造的一种动物题材叙事性文学作品,并严格遵循现代小说艺术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原则。动物小说最典型的表达方式是以第三人称为主(偶尔也有第二人称),作者以身临其境的“在场感”直接表现动物世界的生存法则和生命意蕴,而且动物都“不开口说话”,即使偶有开口说话的动物也只是动物与动物之间“说话”,而不是与人“说话”。而动物神话、童话、寓言、传说故事中的动物,都能“开口说话”,而且主要是与人“说话”。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大迁徙/中国动物文学大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方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535506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0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8 |
出版时间 | 2011-05-01 |
首版时间 | 2011-05-01 |
印刷时间 | 2011-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5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87.45 |
丛书名 | |
印张 | 6.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