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八张脸
内容
编辑推荐

柳岸的新作中篇精选《八张脸》收入了《归真》、《聊吧随录》、《飘散的灵魂》、《方与圆》等8个中篇,其中大部分是写公务员的。如今,柳岸中篇小说创作渐臻渐美,每篇都有独到的表现形式,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都有一个个性鲜明、发人深省的人物。有作家评价说,读起她的作品你会不自觉地沉浸在她风卷云舒、亦真亦幻的艺术氛围里。

内容推荐

从《燃烧的木头人》到《八张脸》,作家柳岸的笔墨始终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以一个作家的人文担当精神,秉笔直书的勇气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给河南文坛注入了新气象。《八张脸》中你可以摊开这八张脸,看看你会与哪张脸相遇,或从这些脸上悟出什么人生真谛来。

目录

从摆脱到升华

归真

聊吧随录

飘散的灵魂

黄昏与乡村老人

斗气儿

蛰居的灵魂

方与圆

灰飞烟灭

试读章节

陈嘉仁一直没有提出离婚,不是不想离婚。而是,每当他想开口时,就有一些事情发生,那些事情是忌讳离婚的。于是,他张开的嘴就不得不合上。其实,他做梦都想把老婆仝树枝给蹬换了。

说起仝树枝,确实跟陈嘉仁不太般配。一个女人,脸黑、腰粗、皮糙,所暴露的都是“惨不忍睹”。单说那头发吧,不到四十岁,已经花白了。人家焗油她也焗,你焗成咖啡色或葡萄紫也好,就算是煽成黑色也要自然黑啊。她倒好,头发煽得乌里巴几的,假发似的。新头发长出来,白是白,黑是黑,真可谓黑白分明。恶心,真她妈的恶心。彻头彻尾的豆腐渣!陈嘉仁瞟她一眼就觉得眼睛被强暴了。

仝树枝先前不是这样,成了眼下这样,也怪她自己。她原是纱厂工人,陈嘉仁进班子那年,纱厂倒闭了。她下岗后全心全意地为陈嘉仁服务,照看两个孩子,还要伺候陈嘉仁卧病在床的老母亲。整天面对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洗刷打扫,灌药喂饭,擦屎刮尿,哪儿用得着梳妆打扮?一年四季她都穿着睡衣,连上街买菜都懒得换装。她把自己揉碎在陈嘉仁身上,揉碎在家里。孩子大了,时间有了,钱也有了,却没有自己了。没有自己还有情可原,你总得有所改变吧,可她还是那副德行。只是衣柜里多了几套更加花哨的睡衣而已。不仅如此,还有一个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毛病:对睡衣有着特殊的嗜好,每买一套新睡衣,都要穿出去转一圈,好像是多高档的时装。有病!陈嘉仁觉得她整个就是骨子里的病——天生粗俗。

陈嘉仁想离婚还不是因为她腰粗、脸黑、皮糙,衣着粗俗随便,而是因为那时他跟花篮已经有些瓜葛了。

陈嘉仁虽然做梦都想离婚,却也没有闹出什么动静。可是,离婚终归像根鱼刺卡在喉咙里,吐不出,咽不下。虽然,现在好多人都是外面彩旗飘飘,家里红旗不倒。可是他家那旗实在太破了,想让它不倒都难。他好歹也是个科级干部,又不能明目张胆地带着“小蜜”出入。再说,他也不想把花篮简单定位于“小蜜”。他从心里喜欢她,对她有感情,就凭这点,他自觉比那些到处采花的家伙高尚得多。

还得说仝树枝,当初她跟陈嘉仁谈对象时,可不是这副德行。那时,还是陈嘉仁主动追她的。仝树枝搁现在看确实不咋样,可那是80年代啊,她爹是乡里的干部,她是非农业户口,又是纱厂工人。虽然自然条件一般,综合条件还是不错的。再说了,二十来岁的姑娘,光鲜得像刚刚张开的花蕾,不管什么样的颜色和形状看着都受用。而那时的陈嘉仁虽然人长相不错,可惜家在农村。大学生又怎么样?也架不住家里一穷二白。自然条件虽好,综合条件一般。当时,陈嘉仁跟仝树枝结婚还有高攀的感觉。结婚后,陈嘉仁靠着老泰山的关系,从中学调到乡政府。后来,又凭着老泰山的老脸进了班子。那时候,他也不觉得仝树枝有什么不好。三十岁之前,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没黑没明地干,回到家里,也就是吃饭睡觉。那时他觉得能回家睡觉就好,哪有心思打量她好看不好看?再说了,仝树枝也算是个好妻子,他工作一天回家,拖鞋摆上,茶水递上,电视打开,碗筷备齐才喊他吃饭。吃完饭,他拿着牙签剔牙,享受饱餐之余的悠闲。她赶忙收拾好厨房里的锅碗瓢盆,随后给他打来洗脚水。正所谓,温饱思淫欲,他把脚烫舒服了,就把她压在身下。那时,他们做爱不开灯,也不讲前奏,还真是痛快淋漓。虽然她家庭条件不错,从没有把优越摆在脸上,陈嘉仁自然心满意足,有时还心存感激,觉得自己能找仝树枝真是烧高香了。后来,怎么就生出那么多的别扭了?陈嘉仁没在自己身上找出毛病,确定问题出在仝树枝身上。

P1-2

序言

2008年4月29日,我从成都赶往郑州,去参加柳岸的作品研讨会。轮到我发言,记得我一上来先反省了自己,说要让鸡下蛋,得让这只鸡卧下来,一只鸡老是飞来飞去,是很难下出蛋来的。谈到柳岸的小说,我至少肯定了三点:柳岸的生活底子和情感积累是丰厚的;柳岸从地域文化中汲取了不少营养,她的带着泥土芳香的叙事语言,使我这个与她同处在一个地域文化元的读者读来倍感亲切;柳岸的小说对现实是质疑的,既不失批判的锋芒,又闪烁着理想之光。按照研讨会的常规,我还要给柳岸提一点建议。我提的建议是:希望柳岸进一步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写出更美、更具有诗意内核的小说。

转眼两年多过去了,这期间柳岸又写了不少小说,还到鲁迅文学院学习了几个月。如果这时候再参加柳岸的作品讨论会,我不会给柳岸提什么建议了,因为任何建议都是多余的。窃以为,柳岸的作品成功摆脱了现实的纠缠,已进入了一个比较高的审美境界。她的小说来自现实,又与现实拉开了距离,并超越了现实,建立了一个个独立的心灵世界。以前我说过,柳岸的生活底子厚,这是她的优势。其实我所顾虑的也正是这一点,担心柳岸拘泥于现实,挥霍自己的生活积累。现实是很强大的,对每一个文学创作者都有着纠缠般的力量。现实仿佛一再拦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写它吧,写它吧,它是很真实的,很好看的,很有卖点的。我们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现实牵着鼻子走,实来实去,掉进现实的泥淖。许多作者的小说迟迟不能突破,就是因为写得太实,太像,太满;不透气,不空灵,不飘逸。而柳岸的小说打消了我的顾虑,她较好地解决了小说创作中实与虚的关系问题,做到了化实为虚,化实为美。

最近我集中读了柳岸的《归真》、《聊吧随录》、《飘荡的灵魂》等几部中篇小说,每天都沉浸在风舒云卷、亦真亦幻的艺术氛围里。地为实,雾为虚;树为实,风为虚;石头为实,流水为虚;近为实,远为虚。柳岸的小说写的是雾气笼罩下的土地,是风中之树,水中之石,眺望的是人生的远景。我试着把柳岸的小说梳理了一下,觉得照亮她小说世界的有这么几个重要因素。首先是思想的因素。所谓小说的思想,无非是一个作家对现实独特的见识。现实是实的,思想是虚的。如果说现实生活是小说的血肉,那么思想就是小说的灵魂。没有思想的参与和引领,小说的世界是不能成立的。从所熟悉的生活出发,柳岸的小说也写了宦海沉浮。但她没有一般化地写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没有仅仅停留在欲望化和社会学的层面,而是深入一步,从土壤的角度写庄稼,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写官场生态。土壤的作用对庄稼是决定性的,有什么样的土壤必定生长什么样的庄稼。同样的道理,一个官员的生长,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庄稼改变不了土壤,官员也改变不了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庄稼割去一茬又一茬,官员倒下一批又一批,都是处在一种无奈的境地。其次是情感的因素。日常生活是实的,情感是虚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可柳岸小说里的情感却无处不在,摸不到,感受得到,不时撞击着我们的心扉。柳岸赋予小说中的情感是悲悯的情感,宗教般的情感。每个人来到世上走一遭都不容易,都要对这个世界流泪,都是痛苦多于快乐。哪怕是一个迷途的人,也像上帝眼中的羔羊一样值得同情。再一个因素,是柳岸小说的整体结构所体现出的形式感。从某种意义上讲,小说的形式也是小说思想的一部分,传达的也是作者的情感。为一篇小说创造性地选择一种合适的表现形式,无疑会对小说的虚构和艺术品位的提高起到一种升华的作用。如《聊吧随录》,如采用传统的小说结构形式,读来会让人觉得沉闷,也难出新意。柳岸对这篇小说的结构形式肯定反复琢磨过,最终她以“传闻”、“交代材料”、“独白”交替出现的形式,意在笔先地勾画出一个地方官员的人生轨迹。这样的小说就不是一个视角,是多个视角;不是单线推进,是三线推进;不是一元结构,是三元结构。三元之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使小说人物得到复杂化和立体化呈现。《飘荡的灵魂》表现形式更有意思,也更具有荒诞的意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八张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柳岸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54322
开本 16开
页数 3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9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35
16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7: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