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辛亥女杰刘青霞(辛亥风云三人行)
内容
编辑推荐

刘青霞不仅慷慨捐助同盟会员创办《河南》杂志,与友人创办《中国新女界》月刊,在开封创办公立中州女子学堂附小,在尉氏创办当时河南的第一所女校——华英女子学校,而且以巨款先后资助过河南和北京的许多学校,开办了“孤贫院”、“平民工厂”等,又捐巨款资助同盟会河南支部在开封开设“大河书社”为开展革命活动筹集经费……

郑旺盛编著的《辛亥女杰刘青霞——辛亥风云三人行》采用纪实文学的手法,以荡气回肠充满激情的宏大篇幅和文字,演绎巾帼女杰侠肝义胆的传奇生命,再现辛亥革命跌宕起伏的历史风云……

内容推荐

《辛亥女杰刘青霞——辛亥风云三人行》由郑旺盛编著。

刘青霞、孙中山、秋瑾,是辛亥革命中三位具有特殊身份、特殊影响的特殊人物。其中,刘青霞不仅慷慨捐助同盟会员创办《河南》杂志,与友人创办《中国新女界》月刊,在开封创办公立中州女子学堂附小,在尉氏创办当时河南的第一所女校——华英女子学校,而且以巨款先后资助过河南和北京的许多学校,开办了“孤贫院”、“平民工厂”等,又捐巨款资助同盟会河南支部在开封开设“大河书社”,为开展革命活动筹集经费。刘青霞曾两次在上海面见孙中,表示要以个人的全部财产报效国家作建筑铁路之用……正因为这种种无私的捐助义举,她曾被光绪皇帝封为“一品浩命夫人”,也曾被孙中山誉为“巾帼英雄”并题赠“天下为公”,还曾被袁世凯亲自下令恢复自由。《辛亥女杰刘青霞——辛亥风云三人行》将为您重现一个曾与秋瑾并称为“南秋北刘”的刘青霞,将为您再现其当年在辛亥革命中那些鲜为人知的不凡事迹。

目录

引子∥001

第一章 书香门第 官宦之家∥003

第二章 豪门巨富 名震神州∥014

第三章 珠联璧合 门当户对∥025

第四章 豪门阔少 一掷万金∥037

第五章 国家破亡 暗无天日∥052

第六章 乱世之秋 山河呜咽∥064

第七章 国家衰亡 生命无常∥076

第八章 大运在天 人心叵测∥090

第九章 慷慨解囊 不惜万金∥102

第十章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114

第十一章 偏居一隅 心怀天下∥125

第十二章 东渡日本 投身革命∥137

第十三章 捐资革命 结交志士∥149

第十四章 盛赞革命 反对保皇∥161

第十五章 捐资起义 一腔豪气∥173

第十六章 南京失财 武昌言志∥186

第十七章 点燃星火 身处险恶∥198

第十八章 惊世骇俗 义薄云天∥209

第十九章 祸患骤起 化险为夷∥221

第二十章 挽回矿权 爱国壮举∥233

第二十一章 义愤填膺 针锋相对∥244

第二十二章 武昌枪声 响彻云霄∥255

第二十三章 河南起义 虽败犹荣∥266

第二十四章 民国初建 任重道远∥278

第二十五章 爱憎分明 慷慨豪情∥291

第二十六章 强国之梦 灰飞烟灭∥301

第二十七章 捐资未成 身陷囹国∥314

第二十八章 献身共和 光照千秋∥326

第二十九章 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336

尾声∥350

后记∥353

试读章节

第三章 珠联璧 合门当户对

人生命运,难道皆由天定?

出生富贵的刘耀德,是刘氏家族刘迎恩这支“刘”的独根独苗,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冬天怕他冷,夏天怕他热,他在刘家的“金贵”可想而知。

刘耀德的母亲杨氏生下刘耀德后,奶水不足,为了养好刘耀德,刘迎恩从乡里和城里为刘耀德找来两个奶妈。

刘耀德吃喝不愁,足天足地,一直到三岁才断奶,人养得又白又胖,脾气也养得又大又坏。从两岁开始,他便有了坏脾气,稍一不顺心,不是摔瓷杯,就是砸茶碗,或是又哭又闹又骂人,没人管,没人管得了。父亲刘迎恩爱子心切,见儿子这样“怪气”,也不加制止,有时看着儿子发火反倒很高兴,妻子杨氏有时劝丈夫管教管教儿子,刘迎恩每每笑着说:“没事,小孩子有点脾气好,摔俩茶碗算个啥?”

直到有一天,儿子刘耀德不服管骂到他头上,刘迎恩才意识到儿子已经被惯坏了,这时刘耀德已七岁了。

那天,南京有几个生意场上的朋友来刘府做客,刘迎恩备了丰盛的酒菜款待客人,可还未等客人人席,从外边玩耍尽兴的刘耀德跑进客厅,见桌上摆满了香喷喷的酒菜,便走了过去,看准一只烧鸡,不管手脏不脏洗没洗,不管三七二十一,下手就抓鸡子吃。撕下一只鸡腿咬了一口,歪着头说:“不好吃,不好吃,没有烤羊腿好吃。”

说着,顺手就将那只咬了一口的鸡腿扔到了客厅的地上。

刘迎恩正陪客人品茶,突然见儿子刘耀德当着几位贵客表演的“吃鸡腿扔鸡腿”的节目,他大吃一惊,立时血涌脑门,火冒三丈。他从椅子上起身,用手指着儿子刘耀德,怒声骂道:“耀德,你个逆子,竟敢如此无礼,看我不打死你。”

说着,就要去打刘耀德。几位客人急忙拉住刘迎恩劝阻,不想此刻刘耀德被惹火了,站在客厅里,叉着腰,歪着头,对着刘迎恩说道:“刘迎恩,你个老东西,竟敢如此无礼,看我不打死你。”

刘迎恩万万想不到儿子会给他来这一手,他真是在客人面前丢尽了脸。他挣脱客人的手,冲到气势汹汹的儿子面前,伸手就给了刘耀德一巴掌。

刘耀德长这么大还从未尝过挨打的滋味,这一巴掌下去,他的脸又痛又热,可把他的马蜂窝点着了。他猛地抓住父亲刘迎恩的手,低头就要咬,刘迎恩见状,手一用劲,就把刘耀德推倒在地上,刘耀德就势躺在地上打滚,大哭大闹大骂:“刘迎恩,你打死我,老东西,你打死我……”

刘迎恩被儿子一阵大闹大骂,气得浑身发抖,差点没昏过去。妻子杨氏闻听消息,急忙来到客厅,将正在地上撒泼耍赖的刘耀德抱走,这才平息了客厅的热闹。

刘迎恩被儿子气得半晌没过来劲,喘着粗气对客人们说道:“诸位,对不起,对不起!逆子少加施教,今日丑态百出,见笑了,见笑了。”

客人们客气道:“没事,没事,小娃娃嘛,不懂事。”

“刘老板,别生气,别生气,小孩子都是这个样,长大自然就好了。”

“老兄,消消气,小孩子有点脾气好,以后管教管教,引导引导就好了,真遇上个三脚踩不出一个响屁的闷葫芦,老兄你还不喜欢他呢,是不是?”

刘迎恩经客人一番劝慰,气消了不少,听到最后一位客人的话,竟憋不住笑了,客厅里的气氛这才恢复过来。

刘迎恩命人将儿子动过的鸡子端下去,重新换了一只鸡端上桌,这才请几位客人人席。

这几位客人,一位姓黄,一位姓朱,一位姓钱,都是刘迎恩在南京生意场上的老朋友,这次前去开封购货,便抽时间来尉氏拜访刘迎恩。

刘迎恩拿出家藏的茅台老酒,盛情款待。几杯好酒下肚,几个人畅所欲言,高谈阔论。推杯换盏之间,众人将刚才的不快忘去,酒兴大发,直喝到天黑才撤席。

第二天,刘迎恩送走客人,又想起昨日客厅的难堪之事,心道:“子不教,父之过。小儿无礼,与己有责,是到了该管教管教学些礼仪学问的时候了,再娇惯下去,这儿子就毁了。我家数代单传,盼了这么多年才盼来一个儿子,全指望他接续香火,传承家业,万万不敢大意……”

刘迎恩想到这里,便决定给刘耀德请一位先生教他读书识字,使他尽早明理懂事。

过了两天,刘迎恩将尉氏县城最有名望的老秀才王维良请到了刘府,做刘耀德的老师。

王秀才进府那天,刘迎恩摆了酒菜款待,并将儿子刘耀德叫到王秀才面前,让他跪下给王秀才行拜师礼。起初刘耀德不跪,在刘迎恩和杨氏的好说歹说下,才给王秀才行了拜师礼。

从此,王秀才就成了刘府专为刘耀德聘的私塾先生,开始教刘耀德识文断字,学《四书》、《五经》。

开课第一天,王秀才教刘耀德背《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王秀才戴着眼镜,照着书本领读,读着读着,听不到刘耀德的声音了,摘了眼镜低头一看,刘耀德已不在原位,毛着腰走到门口了。

王秀才厉声问道:“耀德,你要干什么?”

“先生,我要尿尿。”说着,便走了。

过了很长时间,刘耀德也没回来,王秀才便去找人。刘耀德正在逗一只黄狗玩,见王秀才找来了,只得跟他一起回私塾,边走边回头看那只狗。

王秀才见状,说道:“耀德,你再这样不听话,我就要告诉你父亲。”

刘耀德听了说道:“我不想读书,先生,你看那狗多好玩。”

师生二人进了私塾,重新开始读《三字经》,刚又读了几句,刘耀德又饥了。

“先生,我饥了。”

说着,未等王秀才说话,人已跑出了私塾,一溜烟没影了。直到杨氏将他送来,天已近午。上午的课就这样马马虎虎混了半天。

下午,刘耀德被杨氏领进私塾。王秀才开始教上午所学的“人之初,性本善”几个字的意思和写法,“人”字刚讲完,“之”字还未写,刘耀德又有事了。

“先生,我渴了。”

“等学会了‘人之初’三个字,你再喝水。”

王秀才说完,又开始讲“之”字的意思,讲着讲着,发现刘耀德已不知什么时间从私塾悄悄溜走了。

王秀才有些生气,便放下书,从私塾走出来,到后院找刘耀德,可找了一圈,也不见刘耀德的影子。而此时,刘耀德正躲在他家花园的假山中,望着找他的王秀才偷笑。

王秀才找不到刘耀德,心想可能是回后院喝水去了,便背着手去后院找人。见了杨氏,才知道刘耀德根本没回屋喝水。刘迎恩正在账房算账,听说儿子在私塾没影了,便从账房出来,跟杨氏、王秀才一起到前院找儿子。找了半晌,硬是不见刘耀德,等在假山处找到刘耀德时,这小子已躺在暖洋洋的太阳下的假山上呼呼地睡着了。

杨氏过去将他叫醒时,他还懒洋洋地打个哈欠揉揉眼,嘴里嘟囔着:“我正做梦哩,你们赔我的梦。”

王秀才摇摇头,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刘迎恩又气又恼,哭笑不得,回头对王秀才说道:“先生,此儿泼赖,以后请多费心,不听话就打板子吧。”

王秀才点点头,说道:“父不严,父之过,以后老爷也要多费心;师不严,师之过,老朽以后尽力严管严教吧。”

王秀才说罢,走到刘耀德身边,拉起他的手,说:“走吧,到私塾去。”

刘耀德挣脱王秀才的手,说道:“我不去。”

杨氏拍拍他的头,劝道:“儿呀,快跟先生去读书吧,读了书,将来你可以做大官,像你三爷爷一样风光。”

刘耀德听了杨氏的话,撒泼道:“我就是不去,就是不去。”

刘迎恩见此情景,火“腾”地起了,指着刘耀德说道:“逆儿,你到底去不去?”

刘耀德丝毫不怕刘迎恩,看着怒气冲冲的刘迎恩,说道:“不去,不去,就不去,我不要读书写字。”

刘迎恩听罢,将刘耀德拉过来,伸手就在屁股上打。杨氏和王秀才见状,赶忙拉住刘迎恩劝阻,刘耀德趁机哭着跑了。

下午的课就这样不了了之。到了晚饭的时候,杨氏却找不见儿子的影子,前院喊喊后院叫叫,找遍刘府各个地方,不见刘耀德的人,最后把门的家丁说:“小少爷下午跑出去了,我们不让他出去,他还吐了我们一脸唾沫。”

家丁这样一说,刘府慌了。

“儿子这是跑了,跑了呀。”杨氏自言自语着,又突然醒悟般说道,“我的天呀,我的小祖宗呀……”

说着,杨氏竞哭叫起来。

刘迎恩也慌了,心乱如麻,心如食蜡,他命刘府的人分别去找刘耀德。于是,刘府的人打起灯笼,上街去找刘耀德,终于在城中刘耀德的姑家找到了刘耀德,此时他正在姑家吃晚饭。

一场虚惊过去,杨氏抱着儿子刘耀德流着泪说:“儿呀,你可吓死娘了,吓死娘了……”

刘迎恩看着儿子刘耀德,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在屋里只是摇头叹气。

次日,杨氏又亲自将刘耀德送人私塾。王秀才为了防止刘耀德耍赖逃学,便将私塾的门用锁锁了,这才收住了刘耀德的心。

王秀才对刘耀德说:“耀德,今日若不会写‘人之初,性本善’六字,你休想从这屋出去,而且为师要用竹板打你手背,你可听人说过竹板打手背的厉害?一打手就肿,一肿手就疼。”

刘耀德见王秀才给他板起了脸,又望了望他手中的竹板,才有些怯怯地说:“先生,我听话,千万别打我。”

王秀才看到刘耀德有些老实有些怕了,心里暗自高兴,但脸上仍是严肃的表情。

当天,刘耀德就学会了“人之初,性本善”六个字的意思和写法。

王秀才高兴地找到刘迎恩,将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最后说道:“此儿天资甚高,倘若用心,必是学啥会啥,成才有望。”

刘迎恩突然听到王秀才这番话,心里长长出了一口气,说道:“我儿得遇先生,乃是大幸呀。”

从此,王秀才闭门教授刘耀德,一日不求多,但求精,慢慢将刘耀德的玩心收服了不少。尽管刘耀德有时还找机会偷懒,但已经不敢明目张胆地逃学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即是六年的光景,刘耀德长成了一个十三岁的小大人,不仅早背烂了《三字经》,而且读了不少《四书》、《五经》。然而此时,王秀才却因年老有病,不能在刘府做私塾先生了。

不久,传来了王秀才病逝的消息,刘迎恩和刘耀德父子二人都很难过。为表哀悼之意,刘迎恩派人前去王秀才家,给王秀才家送去了不少银两和白布。

后来,刘迎恩曾对人十分惋惜地说:“王秀才之病故,乃我儿之不幸。若非如此,再过些年,我儿即可成才,如今不知到哪里再去找这样的先生。”

正当刘迎恩准备再给儿子找一位好先生时,他却在一次下乡收租收账时遭遇了一场大雨,当时正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路上,大雨倾盆而下,他浑身被雨浇了个透。更倒霉的是就是在这样的天气里,他又遭遇了抢劫的几个壮汉,将他收来的银两一扫而光。

刘迎恩回到家里,连雨淋加生气,一下子就病倒了,从此再未能起来。

光绪十四年秋九月,刘迎恩在一场秋风秋雨中,拉着儿子刘耀德的手,依依不舍,泪流满面地离开了人世。

十四岁的刘耀德从此成为千万家产的继承人。  杨氏夫人为培养儿子成才,又在刘府给儿子延请了一位姓吴的秀才做先生,继续让儿子学《四书》、《五经》。同时,她又逐步教儿子学习管理生意和家业的学问。杨氏清楚,儿子的学问离考取功名差距还很远,她现在已经没有了让儿子做官的想法,只想儿子多读些书,将来能更好地继承这份偌大的家业。

从此,刘耀德走上了边读书边经商的人生之路。六年中,他跟随母亲和刘氏家族的长辈走遍了北京、开封、南京、广州几十座大大小小的城市,对他家遍布各地的生意做到了心中有数。二十岁时,他已是个能独撑家门的人。

光绪二十年,即1894年。

这年,刘耀德已是二十岁的阔少了。

说他是阔少,一是指他家大业大,年纪轻轻就拥有了千万财富;二是指他生活奢侈穿戴阔气,一掷千金甚至万金眼都不眨;三是指他逞强斗富在开封、南京首屈一指,无人能比,号称“南京到开封,阔少第一人”。刘耀德曾不止一次炫耀刘氏家族的巨富,他说:“南京到北京,不饮别家水,不宿别家店。”

P25-30

序言

大江东去,沧海桑田。

回首中国近代史,中华民族曾经历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也因此风起云涌浪涛滚滚般铸造了一大批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尊严、自由、民主而奋斗的民族英雄,抒写了充满时代色彩的一章章壮丽诗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熠熠生辉,光照后人。

1840年至1842年,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硝烟中以割地赔款的屈辱趔趔趄趄地走入了近代史。此后,中国又发生了大大小小反对清王朝的农民起义一百余次和轰轰烈烈持续达十四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之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皆以失败而告终,大片大片的土地被割走,无数的金银财宝被抢走,千疮百孔的大清王朝如病人膏肓的老朽步履蹒跚地走入了末日,在历史的岔路口上奄奄一息。值此民族存亡之际,诸多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奋戈猛击,于1911年10月10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这个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无尽屈辱和苦难的腐朽王朝,使四万万中国人看到了共和的光辉。

回首历史,当我们讲述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一代伟人缔造共和的丰功伟绩时,我们同样不会忘记章炳麟、秋瑾、邹容、陈天华、徐锡麟、林觉民、喻培伦等为推翻清王朝前仆后继的无数英雄。这其中还有一位曾被光绪皇帝封为“一品诰命夫人”,而后又毅然加入革命党、叛逆大清王朝,被孙中山赞誉为“巾帼英雄”的充满传奇色彩的非凡女性,她的名字叫刘青霞。

“南有秋瑾,北有青霞。”这是那个时代曾经传遍大江南北的声音。

刘青霞是中国近代史上为数不多的伟大女性之一,是辛亥革命时期与秋瑾并驾齐驱的最杰出的妇女活动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一位因历史原因而鲜为人知的传奇女杰。她生于官宦之家,嫁于豪门巨富;不惜千万家财,叛逆封建社会;投身辛亥革命,追随孙中山先生;虽为女儿之身,却是男儿气概;求学东渡日本,革命一掷万金;营救革命党人,敢于冒死挺身……青霞一生,坎坷传奇,侠肝义胆,胸怀天下,志在中华。孙中山曾亲笔题写“巾帼英雄”、“天下为公”八字盛赞刘青霞。

本书采用纪实文学的手法,以荡气回肠充满激情的宏大篇幅和文字,演绎巾帼女杰侠肝义胆的传奇生命,再现辛亥革命跌宕起伏的历史风云……

后记

人生路千条。

而我竞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写作。

这么多年的追寻之路给我留下了许多深刻的东西,并使我明白了自己的选择是极具挑战的人生。让生命与文学结缘,注定要经受诸多的磨砺,这似乎是一种必然。

写作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一个作家要拒绝这个社会诸多的诱惑而忍受寂寞去坚持写作,则是难上加难的事情。如果没有一种执著的精神,没有一种崇高的责任感,没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文学的钟爱,单凭一时的激情或爱好,写作之路迟早要一败涂地。

走这条路,我从未有过贪图享受的虚荣之梦。不管是顺境或是逆境,我从未对写作的选择动摇过,而且矢志要做一位真正的作家,创作出无愧于读者的优秀作品。

在写作这条路上,我经受磨砺,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人生的精神,就是“凤凰于火中涅槃”般的壮丽。

我真感谢文学给我的宝贵的精神。我觉得,人只要拥有一种坚强的精神,一生就永远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压倒,就会执著地为自己神圣的理想和信仰去奋斗,永远充满搏击的勇气和信心,一往无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创作,如生命之神,引领我走出迷雾和困境,走入文学的殿堂,看到了生命的壮丽和永恒;创作,又如一叶扁舟,乘风破浪,将我引向辽阔的沧海,使我看到了博大和深邃,感受到了生命的厚重和灿烂。

顿悟人生:金钱能使你高贵吗?财富能使你高贵吗?权利和仕途能使你高贵吗?也许如此!但世界上有什么高贵与骄傲的东西能比得过文字的魅力和永恒?

本书在创作过程中,曾得到了郑州、安阳、开封、尉氏等地不少单位和贤达人士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尉氏县的王小秋先生,向搜集、整理刘青霞史料的于中华先生及尉氏县政协的诸多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本书在写作和第一次出版的过程中,河南文艺出版社给了我高度的肯定和巨大的支持,原责任编辑李恩清老师在编辑出版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令我永志不忘。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河南文艺出版社将原著《豪门女杰刘青霞》更名《辛亥女杰刘青霞》并列为纪念辛亥革命的重点书籍予以出版,使我由衷地激动和欣慰。在此,我要向为此书的重印付出很大努力的王国钦老师及有关编校老师表达深深的敬意和谢意。在此辛亥革命周年之际,我谨以我满怀敬仰之心,愿将此书作为最崇高的礼物献给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刘青霞女士,以告慰这位辛亥女杰的在天之灵。

作 者

2011年2月18日夜修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辛亥女杰刘青霞(辛亥风云三人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旺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54292
开本 16开
页数 3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7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22.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40
166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