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春明读书记(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春明读书记》为赵国忠的随笔集,主要收录了“寻访老版本”、“我收藏的土纸本”、“知堂佚文发现记”、“钱君匐四十年代编辑的两套丛书”、“李健吾、穆时英与抄袭”、“穆时英的一篇佚文”、“曹葆华的处女作及其他”、“散落在画报上的凌叔华”、“陈梦家的集外文”等二十篇文章,供读者朋友们赏析。

内容推荐

《春明读书记》的封底上印着这样一段话:“在我的读书生活里,古都有两个地方总能唤起我温馨的记忆。一个是国家图书馆。我已经三十年没有进图书馆了。如今重访图书馆,这里宁静得宛如世外桃源。另一个是后海。虽然那儿的旧书摊早已取消,我却时常怀念它。”在我印象中,一类人爱逛旧书摊,不常去图书馆;一类人常去图书馆,不爱逛旧书摊。作者赵国忠则兼顾二者,这或许就是他“经常有发现”的奥妙所在吧。

作者在代序《答某君》里说,前些时候在编某位画家的文集。其出版的书籍,自己都有收藏;散佚的作品,只能求助于图书馆了。于是,他在馆藏的报海里一页一页过目,顺便发现了许多现代作家的佚文。他觉得有责任把它们介绍出来,“这不仅是一项有意义的文化积累工作,没准还会推动相关研究的进行”。《春明读书记》收录文章二十篇,其中《知堂佚文发现记》等十一篇,都是他近期辑佚的成果。

书中另有《寻访老版本》、《我收藏的土纸本》等篇,介绍作者逛旧书摊所得。

目录

答某君

寻访老版本

闲话盗版本——兼及《书影留踪》

我收藏的土纸本

俞平伯的《杂拌儿》

徐蔚南的《春之花》

《春明画报》谈屑

关于《新中国文艺丛刊》

钱君匐四十年代编辑的两套丛书

知堂佚文发现记

围绕《软体动物》公演而引发的笔战——兼谈新发现的一篇林徽因集外文

林徽因的《第一幕》

李健吾拟印未果的《力余集》

李健吾、穆时英与“抄袭”

穆时英的一篇佚文

陈梦家的集外文

曹葆华的处女作及其他

《嫩黄之忆》剩话

散落在画报上的凌叔华

关于《委曲求全》

《风雨谈》与沈从文的佚文

后记

试读章节

这里说的“老版本”,指民国时期的出版物。而我更注重搜寻与新文学作家有关的那些书刊。近二十年来购存虽有限,但某书是如何到了我的手上,其间费过什么周折,得到过怎样愉悦,又留下哪些遗憾等等,若如实地记录下来,倒有些话可说。

我的书大都购自于旧书摊。前些年,京城旧书摊不止潘家园、报国寺两处,规模大点的还有中关村、地坛、后海等地,规模小的就更多了。那时仗着自己年轻,又不惜脚力,更不知什么叫疲倦,许多个休息日就消磨在跑书摊上。天道酬勤,觅得了几册可称之为珍本的书。当然,这只是孤芳自赏,能否得到旁人的认可实在没有把握。比如1924年出版的《大风集》,这是著名学者陈万里自费印制的摄影集,也是我国摄影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艺术摄影作品集。记得那天一早儿,先奔的是潘家园旧货市场,一上午逛来,无所获,怏怏而返,临到家时又于心不甘,遂绕道去了东城图书馆,在馆前的小书摊上偶然拾得这册书,还是送给俞平伯先生的签名本。寻访旧书,有时不能不信缘分,缘分好时,连神仙也挡不住。一次在潘家园先买得十几册的新文学绝版本,已收获颇丰,那天不知触动起哪根神经,又到一堆乱线装书中去翻拣(平时逛书摊我是不去翻这些的),从中寻出一册林纾的《剑腥录》,品相过硬,价格又低廉,不能不说有书之神在暗暗相助了。还是接着说《大风集》,它的装帧很讲究,为16开精装本,墨绿色封面的上方横题“大风集”三字,下方以白云、海鸥、浪花组成一框式装饰画,拿起这样的书,不用先看内容,仅其装帧,就够欣赏一番的了。集内共收十二幅作品,显示出我国早期艺术摄影的一些特点,令我更感兴趣的是书中还收有俞平伯先生的题词,这则史料多年来湮没不彰,搞现代文学研究的人未曾过目,《俞平伯全集》也失收,为此我写了一篇小文投给《人民日报》海外版,对俞平伯甚有研究的孙玉蓉先生看到拙文后,把它补入到近年出版的《俞平伯年谱》中。参与著述《中国摄影史》的陈申先生,不知从哪里知道我存有这本摄影集,托王稼句先生介绍找到我,对全书进行了拍照,以备出版之用。偶然拾得的一本书,最终能够派上用场,在我买书时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

如今设在后海的旧书摊早已取消了,我却时常怀念起它。那里不仅有美丽的湖水,更难忘却的是沿着岸边一溜排开的旧书摊,风吹动书页的沙沙作响声,至今回忆起来仍令人陶醉。在这里我买到过《爱眉小扎》、《老张的哲学》等初版本,那册闻一多的《死水》,虽是再版本,也殊难遇。1996年8月31日,我照例又到这里寻访,两本渴望已久的戋戋小书,忽然映入眼帘,是俞平伯先生著名的《遥夜闺思引》及《遥夜闺思引跋语》。前者是1948年5月再版本,后者是同年8月初版本,两书均由北京彩华印刷局依俞先生手写珂罗版影印,各印3000册,丝线装订,显得古朴可爱。说来也巧,仅过一周,我又得到了此书的复本,有了为何还要购存?难道我就那么贪婪,不把机遇留给别人?事实是当时两书就置于地上,可怜得像无人认领的弃婴,我实在不能忍视,良心命令我去收下它们。如今这复本已送给了吴小如先生。当年俞平伯刚完成《遥夜闰思引》这首著名的五言长诗时,吴小如曾借去先睹为快,还以小楷清写一遍送给了俞平伯,自此跻身俞门。俞平伯也作过《吴小如写赠本遥夜闰思引跋》,以志这段师生之谊。吴先生原是存有这两书的,但在那疯狂年代里,他的书被抄走,我觉得吴先生比我有更充分的理由保存这两册书,当然乐于奉送。

时常访书,自然熟识了几个书贩,有的甚至成了朋友。某日接到一位电话,说是得到一册朱自清的《新诗杂话》,还是朱自清的好友浦江清的旧藏,问是否需要,我当即告之,暂且留下。不几日,他持书而来,书的扉页确实留有浦江清的墨笔题字,内容很重要,堪可一存。据书贩讲,他曾把书拿到旧书店估过价,给价多少他都没卖。言下之意,当然是求寻个善价。常买旧书的人往往都会遇到手头拮据的时候,而此时正让我赶上了。心想推辞掉吧,今后恐将无从寻觅,买下呢确实又有困难,思来想去,憋出个折中办法,即用几十册书与之交换了下来。在我的购书史上,以这种方式得到一册书,还是绝无仅有的。事后,知情的朋友告我,此书是书贩花几元钱在小摊上得到的,至于拿到旧书店估价,不过是编造的一个美丽故事。但我依然感谢这位书贩,因为他给我带来过快乐。P9-12

后记

把近些年陆陆续续写下的文字,集成一本小书,名之为《春明读书记》。

“春明”乃北京旧称,用作书名,别无深意,一是表明这些文字都是在古都写的;二是看起来还算文雅。自己喜欢,如此而已。

我写的多是关于现代文学的读书随笔。近年来,工作之余,兴趣都放在了现代文学史料的挖掘上,重点则是名家佚文。这当然算不上专业研究,但自忖在文献资料上多多少少还有些新的发现,提供了一些信息,颇感欣慰。

书稿即将完工,谢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朋友,尤其要感谢止庵先生,本书从选题到书稿乃至文字,他均提供了细致而具体的意见。感谢花城出版社的抬爱和责任编辑文珍先生所付出的辛勤劳作。

二〇一〇年八月十二日于古都东城陋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春明读书记(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国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61347
开本 32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95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6.6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192
134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