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泰戈尔诗选(全译插图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内容
编辑推荐

  泰戈尔是世界著名的印度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他多才多艺,一生创作了50多部诗集,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的诗歌多姿多采,许多诗歌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都很高。从《泰戈尔诗选》精选的诗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出这位伟大的诗人是怎样的热爱自己的有着悠久优秀文化的国家,我们可以看到海边岸上和波涛一同跳跃喧笑的印度孩子,以及热带地方的郁雷急雨,丛树繁花……我们似乎听得到那繁密的雨点,闻得到那浓郁的花香。

内容推荐

泰戈尔是印度近代著名诗人、作家、岂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匠,被尊为“诗圣”。他的作品被人当作“精冲生活的灯塔”,为印度近代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他的创作,为借鉴外国的优秀文艺、开拓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文艺作出了榜样;他的不懈努力和开拓,使印度的民族文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并且在世界近代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定的地位。《泰戈尔诗选》收入了全部的《吉檀伽利》、《新月集》和《飞鸟集》,选译了《园丁集》、《采果集》、《情人的礼物》、《游思集》的部分内容。

《泰戈尔诗选》中所选的作品都是最能体现泰戈尔“真善美”思想的上乘之作。

目录

导读

吉檀伽利

新月集

园丁集

飞鸟集

采果集

情人的礼物

游思集

试读章节

41

我的情人,你站在大家后面,藏在何处的阴影里?在尘土飞扬的路上,他们把你推开,径自走过去,不把你当回事。我摆开献给你的礼品,在困倦的时辰里守候,路人过来拿走我的花,一枝又一枝,我的篮子几乎空了。

早晨过去了,中午也过去了。暮色中我倦眼矇陇。回家的人瞥着我笑,我羞赧难当。我像丐女一样坐着,拉起裙子挡住脸,他们问我要什么,我垂下眼睛,什么也不答。

哦,真的,我怎能告诉他们,我在等你,你也答应过会来。我怎能说我以这贫困为嫁妆,并引以为耻。啊,我把这尊荣搂紧在心底。

我坐在草地上,凝望天空,梦想你突然来到的荣耀——流光溢彩,车辇上金色的旌旗飘扬,路边人们站在那儿目瞪口呆,看着你走下车座,把我从尘埃中扶起,让这褴褛的丐女坐在你身旁,羞赧而骄傲,颤摇如夏日微风中的藤蔓。

时间悄悄流逝,依然听不见你车辇辘辘的声音。许多队伍风光而喧腾地走过,只有你,默默地站在阴影里,在大家后面?只有我,哭泣着等待,在徒然的渴盼中伤透了心?

42

初晨,我们悄悄地相约,要去扬帆行船,只有你和我,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知道我们这无有到达国、无有止境的朝圣。

在那一片无岸的海洋上,对着你静静聆听时的笑容,我的歌将澎湃着旋律,像波浪一样自由,不受任何言词的束缚。

那时辰还没有到来?还有工作要做?瞧,黄昏已经垂临海岸,在渐渐黯淡的霞光中,飞翔的海鸟正归巢而来。

谁知道什么时候链索会解开,这只船,会像落日的最后一道余晖一样,消融在夜色之中?

43

那天我没有准备好迎候你,你却不期而至来到我心中,像一个素不相识的凡人,我的王啊,在我生命中许多转瞬即逝的时刻,你盖上了永恒的印记。

今日我偶尔照见了它们,看到了你的签章,我发现它们散落在尘土中,和我已经遗忘的琐碎日子,那些欢乐和哀愁的记忆,混杂在一起。

你不曾鄙弃我童年尘土中的游戏,我在游戏室里听到过的脚步,正是群星间那回响的足音。

44

这是我的快乐:就这样守候在路旁,影逐光而移,雨随夏而至。

使者们带着不知名的天空的消息,问候了我,又加快脚步赶路。我内心充满欢乐,吹过的微风气息芬芳。

从黎明到黄昏,我就这样坐在门前,我知道,我一看见你,幸福的时刻便会突然来临。

那时我独自欢笑和歌唱。那时空气中充满应许之芳香。

45

你没有听见他静静的脚步声么?他正前来,前来,永远在前来。

每时每刻,每一个时代,日日夜夜,他都在前来,前来,永远在前来。

我唱过许多的歌,虽然心态各异,但所有那些歌的音符都总是宣称:“他正前来,前来,永远在前来。”

芬芳而明媚的四月天里,穿过森林里的小径,他正前来,前来,永远在前来。

昏暗阴雨的七月之夜里,坐着雷声轰鸣的云辇,他正前来,前来,永远在前来。

连绵的哀愁之中,是他的脚步踏在我心上,是他的双脚的黄金般的接触,使我的快乐生出光辉。

46

我不知道,从多么久远的时候起,你便一直走近来迎接我。你的太阳和群星决不能永远把你隐藏起来,不让我看见。

许多个清晨和黄昏,你的脚步声清晰可闻,你的使者秘密地来到我心中,召唤我。

我不知道,我的生活今日为何整个地激动起来,一种震颤的快乐感从我心间穿过。

把工作收起来的时间似乎已经到了,我感觉到空气中有一种淡淡的气息,在报告你甜蜜的莅临。

47

夜将尽了,没等到他。惟恐清晨他突然来到我门前,而我倦极了,已经睡着。朋友们啊,给他留着门——别拦着他。

如果他的脚步声没有来惊醒我,求你们别把我唤醒。我不希望鸟儿喧闹的合唱,风儿庆祝晨光的嚷嚷声,把我叫醒。让我安安静静地睡吧,即使我的主突然来到我门前。

啊,我的睡眠,宝贵的睡眠,只等着他的触摸才消散。啊,我合上的双眼,只在他笑脸的照耀下才开睫,那时他站在我面前,像睡眠之暗中浮现的梦。

让他作为最初的光明和形象,出现在我视野里。让我的灵魂觉醒后的第一次快乐的颤栗,源自他的目光。让我的自我回归直接回归于他。

48

清晨的静寂之海,蓦然间荡漾起鸟儿的歌声;路边的花儿,全都喜笑开颜;云隙间散射出黄金万道,而我们行色匆匆,未曾留意。

我们不唱欢乐的歌儿,也不游玩;我们不去村里跟人家交换货物;我们一言不发,没有一丝笑容;我们在路上一刻也不逗留。时间飞逝,我们不断地加快脚步。

太阳升到了中天,鸽子在凉荫里咕咕地叫唤。枯叶在正午的热风中旋舞。牧童在菩提树荫里打盹和做梦,我在河边躺下来,在青草上舒展开四肢。

我的同伴们嘲笑我,他们昂着头,继续匆匆赶路;他们从不回顾或休息,他们消失在远处的蓝色雾霭之中。他们穿越过许多草地和山丘,经过许多遥远的陌生国度。一切荣耀属于你们,无休止的路途的英雄主人!嘲笑和责备刺激我,要我站起身来,但是我没有反应。我任凭自己深深地迷失在快意的耻辱之中——在一种朦胧的快乐的阴影里。

阳光镶嵌的绿荫之恬静,渐渐地笼罩在我心上,我忘了此行的目的,毫不抗拒地把自己的心智托付给阴影和歌曲的迷宫。

当我最终从微眠中醒来、睁开眼睛的时候,我看见你站在我身旁,将我的睡眠沉浸在你的微笑之中。我曾经多么惧怕路途之遥远和疲惫,惧怕到达你面前的努力之艰辛!

49

你从宝座上下来,站在我的小屋门前。

我正在屋子一隅独自唱歌,却被你听见了。你下来站在我的小屋门前。

你的厅堂里有许多大师,所有的时辰都有人在歌唱。而我这初学者的简朴颂歌,却赢得了你的垂爱。于是一支忧伤的小曲,和世界的伟大音乐融合在一起;你还带了一枝花作为奖赏,下来驻足在我的小屋门前。

50

我去村里的小路上沿门乞讨,看见远处你金光闪烁的车辇,像一个绚烂的梦,我想知道这众王之王是谁!

我的希望高高升起,我觉得不幸的日子到头了,站在那儿等待主动的施舍,等待撒落在四周尘土中的财宝。  车辇停在了我站立的地方。你的目光落到我身上,微笑着下了车。我觉得一生中好运终于来了。这时你突然伸出右手,说道:“你有什么给我?”

开什么君主式的玩笑哦,居然摊开手向乞丐求乞!我迷糊了,站在那儿狐疑不决,然后从讨饭袋里慢慢取出一颗最小的谷粒,给了你。

但那是多大的惊喜哦,一天下来,我在地上倒空袋子时,在一堆粗劣之物中,发现了一颗最小的金豆。我痛哭了,后悔自己没有那份心胸,不曾对你倾囊相赠。P20-25

序言

在一个忙碌和浮躁的时代,您打开这样一本书,看到这一页,我就应当向您表示敬意。读文学著作的人越来越少了,读诗的人更少。而其实,无论我们在怎样生活着,音乐、诗歌、梦想和其他许多美好的事物,对于我们有一个尽可能美好的人生,都是必须的。

你是谁,一百年后读着我的诗歌的读者?

我无法从这春天的富丽里送你一朵花,从那边的云彩里送你一道金。

打开你的门,放眼四望吧。

从你鲜花盛开的花园里,采集一百年前消失的花朵的芬芳记忆。

在你的心之欢乐里,愿你感到那活的欢乐,它歌唱着一个春日之晨,穿越一百年传送着它快乐的声音。

这是泰戈尔《园丁集》的最后一首诗。诗人虽是一个谦卑的人,却也自信自己的作品会流传下去。确实,近一百年来,泰戈尔在全世界的影响力经久不衰。而且可以说,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他是拥有最广泛的读者的诗人之一,也是中国读者最喜爱的一位外国诗人。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gnanth Tagore)1861年5月7日出生于孟加拉加尔各答市一名门望族,书香门第。他在世时孟加拉还是印度的一个省,因此他一直被认为是印度诗人。

诗人兄弟姐妹十五人,他排行第十四。一个大家庭。他出生时已家道中落,生活并不富裕。但他的童年受到了良好的人文和艺术熏陶,他的兄姊中有近一半成就非凡,他本人则工3岁便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泰戈尔没有好好读过书,因为不能忍受学校的呆板沉闷,工4岁就退学;几年后在伦敦大学也只读了几个月便不得不回国,从此以文学创作为业,开始他的艺术人生之旅。20世纪20年代初,他创办了国际大学,其目的是为了全人类的利益,给各国艺术家、哲学家和科学家提供一个交流场所,为此诗人捐出了许多财产。在他的一生中,印度都是英国的殖民地,而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参加了非暴力运动,为印度的独立奔走呼吁,被英王室號夺了勋爵头衔。值得一提的是,1932年9月圣雄甘地开始绝食时,写信希望泰戈尔支持他,泰戈尔立刻回信并动身去监狱;甘地绝食行动胜利时,诗人在他的身边。

作为著名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虽然享有盛名,一生丰富多彩,却也经历了许多坎坷。他幼年丧母,壮年丧妻,妻亡后又有一双儿女夭折。而他的另外几个子女也都相继离开他身边,他成了一个孤独的人。在社会活动中,他也经常遭受挫折,被人误解。他的中国之行,虽然受到中国各界众多名人的热烈欢迎,但当时真正理解他的人不多,并且遭到不少误解和抨击。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他的诗作在自己的国家很少得到赞扬,多受批评和攻讦。

面对这种命运,泰戈尔满怀的是悲悯和爱,是对强权、金钱和暴力的轻蔑。一切化为美的旋律,从他心中流淌出来,洋溢在字里行间,使他成为一代“诗圣”。在他的约五十部诗集中,有八部由他本人从孟加拉文译成了英文,它们是:《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采果集》、《情人的礼物及歧路》(即《爱者之贻与歧路》)、《游思集》和《渡》,应该说,这是他最得意的八部作品。其中,《吉檀伽利》和《新月集》为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新月集》则成了印度大、中、小学的必读教材。

诗人多才多艺,除诗歌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撰写了许多文学、哲学和政治方面的论著,而且作画谱曲不计其数。

泰戈尔的诗自成一派,特色极其鲜明。首先是诗中的景物:大地、树、花、绿草、河、海、山、渡口、船、牛、牛棚、阳台、摇篮、篱笆、屋檐、风、云、雨、雷电、太阳、群星、月亮、灯、火、黑夜、白昼、光、影、黎明、黄昏、梦、睡眠、仙境……都有一种独特的风情,也许是印度的风情,但又不全是印度的风情。应该说它们就是诗人的心境,广袤无边,包容着他的祖国同时又包容着世界。这也许就是诗人伟大之所在,诗人魅力之所在。

再者是诗中的人物:神、“我”、旅人、母亲、孩子、少女、妇人、牧人、船夫、商人、小贩、君王……以及所有的景物,因为这些景物常常是拟人化的。而出现得最多的是神、“我”、母亲和孩子。每一个诗人的诗中都有“我”,诗中不能无“我”,否则诗人便丧失了自我,不成其为诗人。而泰戈尔的“我”所倾诉的,主要是爱和悲悯。这些人物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母亲”和“孩子”,这可能与泰戈尔丧妻失子、与他的祖国的命运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字眼诉说的是泰戈尔的善良,是他对于世界和人类的爱,是他的人性之美。他最令人敬仰的品德,在于常怀感恩之心,谦卑而无畏。他的这种品德是他的价值观的体现,这种价值观在他的作品中时有流露。

如前所述,泰戈尔一生中,他本人和他的祖国都遭遇着不幸,所以他的有些作品在美丽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有时诗人甚至以死亡为诗的主题。他把死亡写得那么恬淡、那么美:“我已经获准离去。向我道别吧,我的兄弟们!我向你们大家鞠个躬便启程。”“但群星仍将在黑夜里守望,晨曦会照样升起,时辰将依然像海浪一样起伏着,激荡起痛苦和欢乐。”原也不奇怪,泰戈尔写那些诗时,已经年过半百,在当时的印度已经算是一个人的晚年了。但诗人一直纯真犹如孩童。“伟人是一个天生的孩子;他死去时把他的伟大童年留给了世界。”(《飞鸟集》第125首)他写下这首小诗的时候,大概没有意识到把自己也说了进去。1941年诗人以八十高龄辞世后,他的一颗童心连同大量美丽的诗作永远地留给了这个世界。

泰戈尔诗作的另一个特点是将哲思融入诗中,这是读者喜爱他的原因之一。有人认为,哲学和诗歌是互相排斥的,我曾举过一个反例,那就是威廉·布莱克。在《布莱克诗集》译序中,我曾经说过,布莱克的作品中,宗教、哲学和诗歌三位一体。另一个反例就是泰戈尔了。他的作品也是宗教、哲学和诗歌三位一体。布莱克也是个纯真如孩童的诗人。两位伟大的诗人已经有了两个共同之处。他们的第三个共同之处就是诗歌的音乐性,泰戈尔曾经撰文赞赏布莱克诗歌的音乐性,他自己的诗歌中同样回荡着音乐的旋律。

写到这里我才意识到,我只译过两位诗人的诗选集:布莱克和泰戈尔。这是不是一个巧合?

印度是诗歌之国,正如印度人能歌善舞一样,印度人喜爱吟唱诗歌,且多有能作诗者。也许正因为如此,泰戈尔的诗有不少表达了对诗歌本身的爱和赞美。他在诗中常说把他的歌献给神,而我们知道,他把诗歌献给了人类,献给了我们——一百年后读着他的诗歌的读者。

泰戈尔一生同情和热爱中国,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之后,他的作品开始被译成中文,并开始在中国拥有大量的读者和崇拜者。他的朋友、知音、译者、崇拜者还有反对者中,包括许多名家名人,如梁启超、蔡元培、林语堂、胡适、陈独秀、梅兰芳、徐悲鸿、刘半农、冰心、郭沫若、徐志摩、陈西滢、林徽因、王统照、郑振铎等。其中,徐志摩是他最相知最亲密的朋友,郑振铎(西谛)是他最忠实的译者。此后,读一读泰戈尔几乎成了中国文学爱好者的传统。时至今日仍然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文学爱好者都读过他,并且喜爱他。

陈独秀是泰戈尔在中国的第一个译者(1915年,《赞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后来成了泰戈尔最激烈的反对者。其他我们熟悉的早期译者中,包括赵景深、郑振铎、梁宗岱、徐志摩、李金发、伍蠡甫等。其中郑振铎先生的译作较具规模,且流传至今。后期的译者则有冰心、汤永宽、吴岩、石真、白开元等。

而在读者方面,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文学爱好者都读过,并且都喜爱泰戈尔的诗。因此,再来把泰戈尔的诗重译一遍,必须有勇气或者说斗胆,更必须格外多花些力气。对诗进行翻译原本就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如果没有翻译,那么不懂原文、或者懂原文但达不到一定程度的读者,便无法读。从某种程度上说,译诗也是对诗的破坏,所以必须格外小心;译泰戈尔这样的大诗人的作品就必须更加小心,更何况是重译。

当初幸蒙诗人徐鲁先生邀约,后又蒙长江文艺出版社和诗人沉河先生赏识,2003年以来,拙译得以第三次增加内容出版。希望读者有兴趣和机会时,对照泰戈尔作品的其他译本,甚至对照原文,对我选译的这个集子提出批评。在译事上,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当然我知道,距离完美永远有很长的距离,但您的批评将帮助我从这距离中减去一小段。

在这里我要郑重地向读者致以深切的歉意:在前两个版本的泰戈尔诗译序或译后记中,因我不够严谨慎重,查询的是过时的资料,造成了讹误:一、说泰戈尔的儿女“尽皆夭折”,实际上他仍有几个子女,只不过都不在他身边;二、说诗人有六部诗集自己译成英文出版,实际上是八部。

郑振铎先生所译的《新月集》和《飞鸟集》、冰心先生所译的(吉檀迦利》,都是我早年所熟读的,在此我向二位前辈致以敬意。

本诗选收入了全部的《吉檀伽利》、《新月集》和《飞鸟集》,选译了《园丁集》、《采果集》、《情人的礼物》、《游思集》的部分内容。

张炽恒

2007年4月26日于上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泰戈尔诗选(全译插图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印度)泰戈尔
译者 张炽恒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50371
开本 32开
页数 22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69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51.25
丛书名
印张 7.8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7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1:4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