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日本大地震亲历记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果你爱日本,你应该看看张志浩的这本《日本大地震亲历记》;如果你恨日本,你更应该看看这本书;如果你思索生命的真谛,你就绝不能绕开这本书。

中国作家者日本地震惊魂记,重生与发现之旅!

一百多张照片带给你视觉上的震撼,客观真诚的笔触告诉你真实的答案。

内容推荐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引发核危机,核辐射向全世界扩散……这是被历史永远铭记的一刻。这一刻,让一个与日本有着血海深仇的中国人与16年前经历了关西阪神大地震的年轻人诹访太一戏剧性相逢。命运,不可抵抗的命运,让他们一起共面灾难,又一起深入灾区见证灾难。

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碰撞?地震后,官方报道之外,日本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海啸真是日本海底核试验引起的吗?东京电力公司到底隐藏了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中日救灾机制有何差异?日本年轻人如何看待那场几十年前给中国人带来的比地震危害还深重的侵略战争?请让《日本大地震亲历记》的作者张志浩用震撼的镜头和客观的笔触带给你真实的答案。

目录

第一章 今夜无人入睡

第二章 距离地震24小时

第三章 地震了!命运,不可抵抗的命运

第四章 核能危机——怪兽在咆哮

第五章 恐惧如暗流涌动

第六章 征召——面临生离死别

第七章 核扩散——汇入逃难的洪流

第八章 第二个切尔诺贝利

第九章 穿越死亡之城——福岛

第十章 寻找生的希望

第十一章 樱花——生之绚烂

后记

试读章节

世仇——我心中的日本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日本人在我心里的定位,那就是“世仇”。

之所以这样定位,也只因为两个字:南京。

我的爷爷出生在南京,年少时他离开了故乡去武汉做学徒工讨生活。幸运的是,爷爷去了武汉,否则很可能就没有我了;不幸的是那场著名的大屠杀之后,我的爷爷就再也找不到任何亲人了。

但幸运和不幸之间又有多大的距离呢?我的爷爷虽然有幸离开了南京,却还是不幸地生在了那个年代。那场战争带来的巨大伤痛,没有哪一个出生在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可以幸免。

我的爷爷奶奶在武汉经营着一家不算太小的纱厂。武汉保卫战之前爷爷就离开了武汉,国家命令他把整个纱厂搬到重庆。

爷爷必须在武汉保卫战之前离开,他不能把一台机器、一缕纱布留给日本人,哪怕是一块破布。纱布在那个年代可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所以爷爷义无反顾地离开了武汉,在很多士兵的帮助下把沉重的机器搬上了轮船。爷爷亲自押船,他很清楚船上的物资不仅是自己的希望,也是国家的希望。和爷爷工厂一起转移的兵工、日用品生产企业,是经历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之后国民党政府仅剩的一点家当了。当时,外援已断,这是国民政府赖以生存和继续抗日的根基了。

日本人无疑也知道国民政府这样做的意义。那条逆流而上必须穿越三峡著名险滩的河道看上去更像是通向死亡而不是生机,这样做更像是自杀而不是逃生。

没有任何武器装备的民船,载着沉重的钢铁机器,逆流而上,很多时候必须有纤夫的帮助才能勉强前行。滩险浪急,就算是平时很多船只也会因为触礁而沉没,更不用说他们的头上是一波又一波似乎永不间断的日本零式飞机。爷爷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带着新婚的妻子一同走的。

在沉重、没有任何防护的木船面前那轻巧灵动、俯冲性能极佳的日本零式飞机,活像一个个啸叫的死神,恐怖狰狞。

这是一次凶险的死亡之旅,当爷爷说要带奶奶一起走时,许多人都说他疯了。而我想,当时还是热血青年的爷爷心里想的一定是家国一体吧。

自己所有的心血、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和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希望融合到了一起,如果这个希望破灭了,家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从小上着教会学校、从小娇生惯养、到死也没学会洗衣做饭的奶奶居然答应了这个要求,虽然她的父母觉得这个决定完全是疯了。

男人可以为了一个伟大的理想或者崇高的目的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女人却不会这么理想主义,她们只会为爱做出放弃生的决定。当时我奶奶脑海里想的一定是:如果丈夫死了,自己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

生同裘,死同穴。

但是那一路的艰辛却不是这个新婚少妇,我未来的奶奶在做出决定时可以预想的。一路都是逃难的人群,就是有钱你也只能是饥一餐饱一顿。每个人都忙着逃生,要想找到足够的纤夫几乎不可能,木船经常只能停在那里,好像在等着零式飞机来终结这段历史。就算能勉强前行又能怎样呢?激流中,很多次,船只几乎就要撞到礁石了,离粉身碎骨只有一步之遥。这段水道自古就被称作“鬼门关”,要想安全通过难度极大,更何况现在头上还有敌人的飞机呢!

被鬼子零式战机追杀的奶奶当时一定是惊呼连连吧。因为很多年以后,当她偶尔向我提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还是手捂胸口,好像一个刚刚受了惊吓的少女。她绘声绘色地向我描述:零式飞机的机枪子弹很大很大,比枪打出的子弹威力大很多,打在水上水花可以飞溅到人的脸上,打的人生痛生痛;子弹要是打到礁石上,礁石飞溅的碎片镶进木船内拔都拔不出来。

“有一次子弹离我的耳朵只有这么近!”奶奶说到这件事的时候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比画着一段并不是很长的距离,接着又去拍自己的胸口,好像那颗子弹刚刚才从她的耳边飞过去,而不是几十年前。

奶奶偶尔提起这件事的时候,我忽然觉得爷爷是个英雄,而不是那个老是板着脸骂我字写得不好看,偶尔还会拿竹尺狠狠打我手心的爷爷。于是,我跑过去趴在爷爷膝盖上,让他给我讲当年的故事。

我觉得身为京剧票友的爷爷应该来一段西皮流水。“我斩颜良诛文丑全凭宝刀。过五关斩六将保定二嫂,古城外斩蔡阳我匹马单刀……”可爷爷只是板着脸,淡淡地说了一句: “总算捡了一条老命回来。”然后又戳着我的鼻子笑, “不然就冒得你这个小淘气了吵,今天作业做了冒?下雨冒去操场蹚水玩吵?小心下次田老师又把你红领巾没收它……” (武汉话:不然就没有你这个小淘气了,今天做作业了没?下雨没有去操场蹚水玩吧?小心田老师又没收你的红领巾……)

所以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那场枪林弹雨的任何细节,只知道奶奶提起来很害怕,会不停地拍自己的胸口,好像那些子弹刚刚从她的身边飞过,而爷爷却很沉默,什么也不想说。

但我无疑已经知道得够多的了,今天的我甚至可以理解爷爷为什么会抛下新婚的妻子站在舵房里。当时爷爷心里想的一定是国和家都在他握着舵的手上,这个负担太重,沉重到他不可以放弃自己的职责站在妻子身边。虽然他也很想扑在妻子身上,替她遮挡子弹。P8-10

序言

两年前,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让我在股市里面损失了一些金钱,我很懊恼,很想扳回来,那时的我觉得钱很重要。

两天前,我乘坐中国国际航空CA929航班来到日本。踏上日本国土的第二天,就遇到了千年一遇的日本大地震,9.0级,比汶川大地震还大数十倍的能量在顷刻间宣泄而出,整个大地如海浪般起伏不定,虽然在离震中200多公里的东京,想在地震的那一分多钟内在房间里站立起来,依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我从未离死亡如此之近,近到我的生命完全由上天掌握。其实不止是我,整个东京上千万性命是否会顷刻间灰飞烟灭,全掌握在上帝的一念之间。当时的我觉得生命原来如此可贵。

9.0级地震,风云为之变色,东京在地震的一小时内下了一场怪雨,震中之一的福岛更是三月飘雪。

整个福岛的状况可以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来形容。海啸卷走了列车、飞机,还有无数的轿车,数千栋房屋在海啸中不见踪影,而残存的建筑中,炼油厂在燃烧,煤气泄露的民宅大火熊熊。但最让人揪心的却是,福岛核电站是否会变成第二个切尔诺贝利到现在仍然不得而知。天灾虽然惨烈,但日本政府和民众的应对却很从容。余震未到,直升机已经升空巡视,救火车也已进入各个街区防止次生灾害发生。福岛所有自动售货机震后自动转换成免费模式,而三菱银行则为每个丢失了银行存款证明的人发放10万日元救急金。3月11日夜整个东京地铁停运,数百万人滞留,地铁站满是等候的人群,但没有一个人暴躁地叫骂,大家都很理解地铁需要检修后才能运行;去接丈夫的车辆造成了东京有史以来最大的塞车,所有道路无边无际地堵着,但是,整条道路听不到一声不耐烦的喇叭,听不到一句抱怨的话,你能听到的,只是决定步行回家的丈夫们坚定而整齐的脚步声。

很多人到家,应该已经天亮了吧。地震当晚余震一夜未息,我被房子的摇动惊醒了4次,但起来之后,整个东京,依然静谧美好。

尽管煤气还未恢复,手机信号也不稳定,丧失了三分之一电力的东京短期内也无法灯火通明,但是,灾难终将过去,人类还将生存。地震第二天下午,我背着相机去寻找生命中的美好,也许,这才是我人生中真正应该留意的。

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

于日本东京不知疲倦的余震中

后记

地震后一个月,我和妻子在她工作的单位,位于千叶县稻毛区的日本国立放射医学综合研究所附近的圆生町定下了一套房子.日本房产中介以很日本的方式处理着这桩买卖,服务周到微笑热情,只是准备一个购房合同他们就需要半个月做文字工作。而等到完成税务处理房产登记,把房产真正归人我和妻子的名下.他们竟整整需要一个月。这样的效率,在中国我一定拔腿就走,可现在我们只能忍受了。

但无论如何,这桩不动产买卖是让我们满意的。虽然放弃了购买“一户建”的计划,但房前是千叶知名的樱花大道,房后是再强的海啸来临我也能逃生的美丽小山坡,也算环境不错。而最让我欣喜的是,卖掉温州的一套蜗居,换成日本首都圈内的一套100平方以上的公寓,我居然还赚了不大不小的一笔。

笑。这就是日本,这就是我要逐步适应的移民生活。

在这本书里,我描述了在这次日本史无前例的大地震中我的所见所闻所想,事实上,我认为这样综合了地震、海啸、核危机的综合性灾难不仅是日本史无前例的,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危机。现在从福岛第一核电站散发出的核物质,已经在整个北半球飘散,地球村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网络上的概念,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在地震刚满一个月的时候,我完成了这部作品。我用我的笔和镜头,记录了一场巨大的地震,一次可以毁灭一切的海啸,一个给全世界带来了威胁的核危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如何解决这样的危机是全世界政界和科学界必须通力合作的事情,那是我力所不能及的,但真实地记录这场灾难,还原一个真实的日本,却是我愿意全力以赴的。为此我亲赴灾区,在出版社的担心中完成了采访。

每个人都做到自己能做的,才是灾难面前的“尽忠职守”吧.这是我在这次灾难面前向我的宿敌——日本人学到的。

亲历这场灾难,亲身体验到日本人很多人性中的闪光点,我对日本的仇恨消弭了大半。我并不反对仍然有人仇恨日本,毕竟忘记过去等于背叛。但哪怕是对自己的敌人,学会尊重对手甚至学习对方的长处,而不是一味简单地仇恨排斥,这才是理性和成熟的解决方式吧。

我想,对日本的集体仇恨中,我们需要这一点理性和成熟了。

张志浩,掷笔于2011年4月11日,日本大地震1月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日本大地震亲历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志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51415
开本 16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5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9
16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2: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