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兵家史话/思想学术系列/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史话》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中国史话》系列丛书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

本册为《兵家史话》,由王晓卫编著。

内容推荐

王晓卫的《兵家史话》以断代为序,分別介绍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和明清等各时期有代表性的、影响较大的46位兵家,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遗产。这份遗产不仅属于军人,也属于各行各业;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全世界的。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等军事理论,被各国商界和企业界发挥得淋漓尽致。孙武、曾国藩等关于军队建设和管理的原则,被许多企事业团体运用到自身的经营或管理上。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学说在军事上的运用,也为许多西方汉学家所景仰。这就是《兵家史话》书所要带给您的智慧范例。

目录

引言

一 先秦兵家群体的崛起

 1.军事形势的变化及兵家群体的出现

 2.中国兵学思想的奠基人武圣孙武

 3.吴起的富国强兵和用兵治军思想

 4.孙膑对孙武兵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5.尉缭对先秦兵学思想的总结和发展

 6.白起的军事艺术

二 先秦诸子的兵学思想

 1.儒家的兵学思想

 2.墨家的兵学思想

 3.道家的兵学思想

 4.法家的兵学思想

 5.杂家的兵学思想

三 秦汉兵家注重实践的特点

 1.战争特点及其对兵家的影响

 2.兵形势家项羽

 3.兵权谋家韩信

 4.周亚夫的治军思想和战略战术思想

 5.卫青以轻疾制敌的兵形势家特色

 6.霍去病独具特色的用兵思想

 7.马援对兵权谋思想的运用

四 魏晋南北朝兵家的鲜明个性

 1.战争与文化背景

 2.曹操的兵学思想及运用

 3.诸葛亮的治军强兵和战略思想

 4.陆逊以智取胜的思想

 5.杜预因势制宜的思想

 6.檀道济的因敌施计与重视心战

 7.崔浩的战略战术思想

 8.宇文泰融合胡汉传统的军事思想

五 隋唐五代兵家的多样性特征

 1.文化背景与战争类型

 2.杨坚的战略与国防思想

 3.李世民尚权贵速、安不忘危的兵学思想

 4.李靖的兵学思想

 5.郭子仪的平乱方略

 6.郭崇韬知己知彼的战局分析

 7.柴荣的战略与治军思想

六 宋朝兵家的思想及其著作

 1.文化背景与兵学发展的关系

 2.许洞兵学思想的系统性

 3.狄青的作战方略与治军思想

 4.何去非的《何博士备论》

 5.陈规的守城思想

 6.岳飞的抗金方略与治军思想

七 辽金元兵家的异族风格

 1.政权特征和战争特点

 2.耶律休哥的审敌制宜和设疑制胜

 3.完颜阿骨打的建军思想和用兵方略

 4.成吉思汗军事思想的丰富性和掠夺性

 5.忽必烈军事思想的时代特征

八 明朝兵家论著异彩纷呈

 1.明朝的军事形势和兵学论著的兴盛

 2.朱元璋的攻守方略和治军思想

 3.王守仁融心学于兵学的理论特征

 4.何良臣的因形用权思想

 5.戚继光的治军练兵思想

 6.宋祖舜对古代守城理论的发展

 7.尹宾商《兵》的兵学体系

 8.揭暄《兵经》的丰富内容

九 清朝兵家思想的重要变化

 1.清朝社会的巨变

 2.战争特点的变化及其对兵家的影响

 3.努尔哈赤军事艺术的不稳定特征

 4.皇太极兼收并蓄的军事思想

 5.曾国藩建军练勇的思想

 6.左宗棠兵学思想的转型特征

 7.李鸿章因时因势而变的军事思想

 8.袁世凯的军事改革思想

结束语

试读章节

尉缭强调灵活用兵的战术指导原则。关于“奇”与“正”,孙武主张“以正合,以奇胜”;尉缭主张“正兵贵先,奇兵贵后,或先或后,制敌者也”,更强调“奇正多变”的灵活性。关于“动”与“静”,尉缭主张“动静如身”,要求部队具备灵活机动和突发性的攻击能力。关于守城,他注重守军和援军的积极配合,活动运转,互相策应,如守军要适时出击、援军要给敌人以援救不力的假象等。总之,他强调将帅在战场上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权衡战局,灵活用兵。

尉缭的治军理论非常丰富。首先,他强调以法治军,主张“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他认为,“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刑乃明”。《尉缭子》中保存的《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束伍令》、《经卒令》、《勒卒令》、《将令》、《踵军令》、《兵教》、《兵令》等,当是尉缭和其弟子制订的治军之令。其次,他提出,制度既定,还得靠素质良好的将领去执行。尉缭十分推崇吴起,提倡将领要像吴起一样与士卒同甘共苦,同时又严格按军令行事。他以狂妄自大、信息不灵、眼光短浅为将领的三大弊病,主张坚决克服。他认为,将领要不断磨砺提高自己,做到计虑周密、令行如山、善应变化、防微杜渐、行事果断、以礼待人等。其三,他强调有了素质良好的将领,还须有素质良好的士兵。尉缭一方面强调部队平时积极训练,注重实战效果,一方面提出裁减兵员、训练精兵的主张。他的裁减兵员的主张,是对孙膑“杀士”思想的发挥,也是对吴起以后重视选练士卒的风气的总结。

尉缭的军事思想充分吸收了孙武、吴起、孙膑等前辈兵家思想的精华,达到了新的高度,进入了新的境界。然而,他的“使民内畏重刑”等愚民政策,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先秦最杰出的兵家之一。

6 白起的军事艺术

白起指挥的著名作战

白起(?-公元前257年)是战国后期著名军事家,征战一生“常胜将军”。又叫公孙起,郿(今陕西眉县东)人。他因善用兵,在秦昭襄王时期屡建奇功,先后担任左庶长、左更、国尉、大良造等,长期为秦国受命统军作战的将军,并因军功受封武安君。他因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之战秦军死者过半,反对秦王再次攻赵,并两次称病拒绝出任将军,被免为士伍。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被秦王赐剑自杀,结束其悲壮的一生。他死后,秦国不少乡邑设祠祭祀他。

白起在近40年的军旅生涯中,身经百战,指挥过多次重要的作战,在中国军事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他指挥的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之战、攻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之战、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战例。

伊阙之战,是秦军与韩、魏联军对伊阙的争夺战。公元前294年,白起在攻取韩国两城后,率军攻韩的伊阙,韩则联合魏军以拒秦。由于秦军兵力不及韩、魏联军的一半,白起先采用静观其势的战术。韩、魏双方也为保存实力而相观望,于是秦与韩、魏联军形成相持之局。次年,白起在充分掌握敌情的前提下,.抓住韩、魏两军不愿当先出击的弱点,巧设疑阵以偏师牵制住兵力较强的韩军,而以优势兵力迅猛攻击兵力较弱的魏军。魏军猝不及防,顷刻瓦解,其将犀武被杀。魏军一溃,韩军顿时处于秦军两面夹击的境地,军心顿时大乱,不战已溃。秦军乘胜追击,歼敌24万,生擒韩、魏联军主将公孙喜,攻取韩之五城。这次作战的主要特点是奇正相生,以变少为多、变弱为强而制胜。

白起攻鄢、郢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79~前278年间,是具有战役意义的秦军重创楚军的作战。白起率军数万,利用楚国内政混乱、民心涣散之机,孤军深入楚地,破楚邓(今湖北襄樊北)、西陵(今湖北宜昌西)和别都鄢等战略要地,然后挥师攻破楚都郢,再向东进取竟陵(今潜江西北),向南打到洞庭湖边。秦在新占土地上置南郡,楚只好迁都陈(今河南淮阳)。这次作战的主要特点是速战速决,以迅速破城瓦解楚军兵心,不追求大规模杀伤敌人,却重创楚军主力。鄢、郢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深入敌国作战的著名战例。P23-25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奠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教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人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活》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陈奎元

2011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兵家史话/思想学术系列/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晓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16373
开本 32开
页数 1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3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思想学术系列
印张 6.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2:5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