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通货膨胀史话/近代经济生活系列/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史话》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中国史话》系列丛书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

本册为《通货膨胀史话》,由郑起东编著,着重介绍从清末到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历史上所发生的历次通货膨胀事件,探析其发生的原因,深究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内容推荐

纵观近代百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通货膨胀的阴影总是伴随着社会制度的更替、经济制度的转换和经济政策的重大变动,时隐时现,时起时伏。《通货膨胀史话》就以此为主题,着重介绍从清末到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历史上所发生的历次通货膨胀事件,探析其发生的原因,深究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并希望从中汲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为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服务。

《通货膨胀史话》由郑起东编著。

目录

引言

一 清政府与通货膨胀

 1.大钱、官票、宝钞的发行和崩溃

 2.滥铸铜元及其贬值

二 北洋政权、地方军阀与通货膨胀

 1.中交两行钞票停兑风潮

 2.滥铸铜元和银辅币

 3.滥发铜元票和变相货币

 4.形形色色的官钱票和五花八门的军用票

 5.各省通货膨胀的著例

三 日伪统治区的通货膨胀

 1.伪满洲中央银行及其纸币

 2.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及联银券

 3.伪中央储备银行和中储券

四 国民政府与通货膨胀

 1.和缓通货膨胀阶段

 2.恶性通货膨胀阶段

 3.恶性通货膨胀的加剧及法币体系的崩溃

 4.金圆券对人民群众的掠夺

 5.短命的银元券

 6.信用膨胀与通货膨胀

 7.外汇黄金政策与通货膨胀

 8.资金逃避与通货膨胀

 9.通货膨胀过程中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当时,华北各地私铸及贩运盛行,甚至在北京城内,正阳门外也有人私铸,已经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咸丰四年六月二十四日和二十六日(1854年7月18日和20日)。清廷接连两次发布上谕,督催刑部从重拟定私铸及阻挠大钱行使者罪刑。例载私铸铜钱1万文以上,或虽不及1万文而私铸不止一次者,为首及匠人俱拟斩监候;为从及知情买使者,俱发新疆给官兵为奴。其铸钱不及1万文者,首犯匠人俱发新疆给官兵为奴;为从及知情买使之犯各减一等。至此.各加一等,私铸当100以下大钱案内,为首及匠人如数在1万文以上,及虽不及1万文而私铸不止一次者,即行正法,私铸仅一次,而为数又在1万文以下者,仍问拟斩候,入于秋审情实,即无论钱数、次数,皆处以死罪。对于为首阻挠任意折算的商民人等,于违制杖100罪上从重加3等,拟杖80,徒2年,再加枷号2个月;为从,杖60,徒1年,加枷号1个月。

清廷虽屡颁严刑峻法,却遏止不住私铸狂潮。时至咸丰五年(1855),通州所管地方及长辛店附近,西山之内,仍有私炉窃铸当10大钱。通州、霸县、大兴、榆林等州县屡获私铸人犯。行使大钱照旧任意折算。官铸的大钱按七成折算,私铸的大钱按四五成折算.甚至议论沸腾.一概不使用大钱。而私造小钱,俗名“水I二漂”的,反而通行无阻,较大钱易用,以致兵民虽有大钱。无处买物,困苦不堪,甚至有手持大钱站在道路上痛哭的。因大钱行使不便,铁钱不能使用,屡次发生护军、苏拉(清代内廷机构勤务人员)、官学生扣阍(即拦舆告御状)事件,甚至宗室亦有纠众横行、劫夺仓米、犯案累累者。铁钱的发行,使社会秩序混乱到了极点。银票和宝钞的发行,也引起了社会震动。清政府将大批不能兑现的钱钞强制投入流通,阻塞了流通渠道,引起了市场混乱。京城大商小贾奔走相告,普遍担心毕生贸易所积锱铼,异日悉成废纸,拒绝使用钱票,或故意提高价值,或以货尽为由拒绝出售。人们持钞入市买不到急需物品,只好折价兑换,刚刚发行的宝钞1000文,在市场上的购买力仅相当于七八百文制钱。在京城生活的八旗兵民别无生计,所领钞票不能买物,生活骤形困窘。如果强欲买物,必致争吵,滋生事端。因市场混乱,终日吵闹不休,当时人称“钞票”为“吵票”。

票钞的发行给各级官吏造成了贪污的绝好机会。京城各衙门和外省各州县之所以不收票钞,目的是借买票以肥己。京城各衙门以银买钞票,按五成抵交抵放,纹银一两可换制钱二千四五百文,而以钱买钞票只需2000文,每两可获利四五百文。获利如此之巨。以致户部井田科也出现收受旗租,抵换钱票的案件。各省则百姓之完纳仍是用银,州县之报解则以银易钞。以当时银价与钞价计算,每银一两可易钞一两二三钱。直隶河间府景州征收地丁,钞银一两按京钱4000文一概勒迫折收制钱。然后贱价收买景州营钞,每钞银一两按京钱2000文收买批解。贪官污吏借大钱宝钞营私舞弊,进一步加强了对广大农民的剥削,也激起了广大农民的反抗。咸丰六年(1856),直隶发生秀才马国枢进京控告州县征收钱粮不收宝钞之案,河南省则抗粮杀官纠众之案层见叠出。

大钱和钞票的行用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尤其以北京为最。咸丰四年(1854)夏天麦子大丰收,七月,北京城外每斤麦面不过制钱十六七文,而城中则每斤售价为三十七八文,其他各种食物也同样昂贵。其原因是,清政府在京城内强制推行大钱,而畿辅州县尚未通行,农民运麦人城换回大钱不能使用,因而裹足不前,使外来粮食日益减少,粮店因而纷纷歇业。南城数日之间,粮食铺关闭50余家。物价昂贵异常,兵民益形困苦,京城军民身无衣、肚无食者不知多少。各种铜大钱发行不久,城乡交易或任意折算,或径行不用。如当1000文大钱只作七八百文或五六百文售用,当500文大钱作三四百文售用,因为折当过多,私铸益众,窒碍难行。当1000文、当500文大钱被迫于成丰四年(1854)七月以宝钞收回,当200文、当300文、当400文的大钱也同时停铸,当100文、当50文的大钱于1855年停铸,其后市上流通的只有当5、当10两种大钱。P11-13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奠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教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人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活》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陈奎元

2011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通货膨胀史话/近代经济生活系列/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起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17035
开本 32开
页数 1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1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1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22.9
丛书名 近代经济生活系列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6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8: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