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安事变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史话》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中国史话》系列丛书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

本册为《西安事变史话》,由李义彬编著。

内容推荐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得寸进尺,步步进逼。继“九一八”侵占东三省后,1933年初又占领了山海关和热河。此后它的侵略魔爪进一步伸向华北,全中国逐渐陷入到亡国灭种的危险之中。而此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当局竟置全中国的安危于不顾,依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中共领导的红军进行围剿,这种对日的不抵抗政策引起了所有爱国人士的不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1936年12月12日闻名世界的西安事变爆发了,以张学良、杨虎城为代表的爱国将领在临潼华清池蒋介石下榻之所将其控制起来,对他进行“兵谏”,希望能以此迫使蒋介石与中共合作共同抗日。西安事变经过多方的积极努力,最终得到了和平解决,促进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同时也迎来了全国人民一致抗日的大好局面。

《西安事变史话》将为大家讲述西安事变事件中发生的故事。

《西安事变史话》由李义彬编著。

目录

一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岌岌可危的华北河山

 2.汹涌澎湃的抗闩潮流

 3.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确定

 4.南京政府对日政策趋向强硬

二 西北地区“三位一体”局面的形成

 1.张、杨在西北“剿共”接连失利

 2.中共争取张学良联合抗日

 3.中共争取杨虎城联合抗口

 4.西北地区“三位一体”局面的形成

三 西安事变的焊发

 1.张、杨与蒋矛盾的激化

 2.蒋介石逼张、杨继续“剿共”

 3.事变前夜

 4.临潼捉蒋

 5.捉蒋后西安的军政措施

四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南京讨伐派掀起的“讨逆”恶浪

 2.张、杨的和平诚意

 3.南京主和派的营救活动

 4.地方实力派的态度

 5.民众团体和知识界的反应

 6.国际上对西安事变的反应

 7.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8.西安谈判与释蒋

 9.“审张”、“赦张”、“管束张”

 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南京政府此时开始改变对日态度,与下述情况有关。日本侵入华北,国民党当局因失土有责,继“九一八”后,再次受到国人的严厉谴责和猛烈抨击;日本在华北大肆掠夺经济资源,猖獗进行走私活动,使中国的关税、财源大量流失,导致南京政府的财政收入锐减,这些都使南京政府的统治受到威胁;日本侵入华北,再次损害了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在华利益,它们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这种状况对主要由亲英美派掌权的南京政府的对日政策不能不发生影响。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得手,中央红军被迫退出南方各根据地并在长征中大量减员。蒋介石认为,转移到陕甘的红军余部已构不成他的“心腹大患”,“腹背受敌”的局面已结束,他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咄咄逼人的日本侵略者。

对土肥原策动的“华北自治”运动,南京政府开始采取一定的抵制态度。当土肥原逼迫宋哲元限期宣布“自治”的紧要关头,蒋介石11月20日在南京接见日本大使有吉,拒绝了日方关于“华北自治”的无理要求。有吉威胁说:华北与日、“满”关系密切,南京如不允许华北“自治”,既要遭到华北当局的反对,日本关东军也不会袖手旁观。蒋介石当即驳斥说:“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多是日方策动,中国方面并无此事。”两天后,南京外交部奉命向有吉声明:中国“绝不能承认华北独立之自治运动”,要求日本迅速将土肥原调离华北。25日,南京外交部就一名日军参谋催逼河北省当局参加“自治”和日人在天津参与并指挥所谓自治请愿团活动照会日本大使有吉,严正指出:“此种不法行为,足以破坏中国统一,危及中国领土主权,中国政府及人民决难容忍”,要求日本当局“对于此等日本军人之非法行为,立予严切制止,并饬令土肥原即日离境,以遏乱源”。殷汝耕在通县刚刚挂出“自治”招牌,南京政府即发出对殷的“免职惩办令”。土肥原在平津猖獗活动,而宋哲元态度暧昧、华北河山岌岌可危时,蒋介石一面派亲信赶往华北,阻止他宣布“自治”,同时向苏皖豫一带增派军队,摆出宋如宣布“自治”南京将派武力北上镇压的架势。后来,蒋介石派何应钦北上,为委曲求全,成立了一个日本有很大影响力的冀察政务委员会,但土肥原之流卖力策划的“华北自治”图谋终未得逞。

南京政府对日态度的改变,还反映在拒绝日本的“广田三原则”。蒋介石认为,这三条原则从形式上看似乎问题不大,但从内容上看事关重大,意义深重,实际上它是变相要求中国“脱离国联、承认伪国与联盟对俄”,所以“不得不郑重考虑”。在后来一年多的中日交涉、谈判中,南京政府顶住日本压力,一直没有承认它。

在1936年下半年的中日“调整国交”谈判中,南京政府拒绝了日方提出的种种无理要求,并针锋相对地提出一些反要求。针对日方要求“取缔排日”问题,外交部长张群说: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激起的,要“除去这种恶感,日本方面要避免以武力干涉或高压手段来对待中国”,“须表示尊重中国的主权及行政之统一”。张群强调,只有如此,才能恢复友好关系,除去对日恶感。关于“华北问题”,张群明确指出:中国自身根本没有问题,只因近年来日方造成种种特殊状态,才引起问题。日方不是本着平等互惠的精神进行经济合作,而是要从政治与经济方面造成华北的独立与半独立政权,显然这是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对此,绝无商讨余地。在9月23日和12月3日的会谈中,张群根据蒋介石指示,向日方提出反要求:取消“淞沪停战协定”、“塘沽协定”;取消冀东伪组织;取缔察绥伪匪军;停止华北走私活动。他并表示,这是中方“最低限度之要求,均应同时解决”。

在中日“调整国交”谈判期间,蒋介石10月8日在南京接见日本驻华大使川樾茂,对他说:根本调整两国国交,实有必要,“我方所要求者,重在领土之不受侵害,及主权与行政完整之尊重”。中日两国间的一切问题,“应根据绝对平等及互尊领土、主权及行政完整之原则,由外交途径,在和平友善空气中从容协商”。蒋还向川樾茂郑重声明:“华北行政必须及早恢复完整。”P12-14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奠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教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人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活》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陈奎元

2011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安事变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义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19480
开本 32开
页数 1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6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1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4.806
丛书名 近代政治史系列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8: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