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美关系史话/近代中外关系系列/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史话》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中国史话》系列丛书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

本册为《中美关系史话》,由陶文钊编著,详细地介绍了从清末到建国前的中美关系。

内容推荐

1784年2月22日,在繁忙、喧闹的纽约港,“中国皇后”号扬帆远航,由此拉开了中美关系发展的序幕。最初,中美两国只有商贸往来,并没有政治关系,但随着两国商贸关系发展的不断深入和列强的纷纷入侵,美国一步一步地染指中国的政治、外交,并不断攫取在华利益。从《望厦条约》、《天津条约》、《普安臣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开始,中美两国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美国开始步入了全面干涉中国的内政和外交的时代,直到新中国成立。《中美关系史话》详细地介绍了从清末到建国前的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史话》由陶文钊编著。

目录

一 西方来客

 1.“他们把我们当作新国民”

 2.白银流向中国

 3.传教士来到中国

二 条约关系

 1.《望厦条约》的订立

 2.《天津条约》的订立

 3.蒲安臣与《蒲安臣条约》

三 华工血泪

 1.谋生在异国他乡

 2.排华风潮

 3.愤怒的抗议

四 门户开放

 1.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2.两项借款

 3.庚款兴学

五 民国初年

 1.从共同阵线到单独行动

 2.美国与“二十一条”

 3.《蓝辛—石井协定》

六 两次会议

 1.巴黎和会

 2.华盛顿会议

 3.山东问题的解决

七 动荡年代

 1.美国与直系军阀

 2.美国与广州革命政府

 3.美国与大革命

八 事变前后

 1.美国与初建的南京国民政府

 2.“不承认主义”

 3.棉麦借款与白银协定

九 抗战前期

 1.抗日战争第一年

 2.苦撑求援

 3.走向结盟抗日

十 战时盟友

 1.特殊关系的形成

 2.坎坷的军事合作

 3.美军观察组在延安

十一 转折关头

 1.赫尔利调处

 2.扶蒋反共政策的形成

 3.雅尔塔协定美国与中苏条约

十二 战后初期

 1.美国支持国民党垄断受降权

 2.马歇尔调处

 3.《中美商约》的签订

十三 走向对抗

 1.抢救“沉船”

 2.考虑“脱身”

 3.走向对抗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这样,威尔逊终于背信弃义,出卖了中国的利益。美国代表团中大多数人及芮恩施对此十分不满,中国人民更是怒不可遏。陈独秀写道:“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中国人民更不能容忍列强把新的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他们,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了。

在巴黎,中国代表团又提出了多种最低条件的保留方案,但均遭拒绝。中国代表团忍无可忍,让无可让,在全国人民伟大爱国精神感召下,终于毅然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这在80年的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是空前的事。它冲破了中国外交“始争终让”的惯例,树立了一个敢于抗争的先例,对此后的中国外交产生了积极影响。这样,山东问题就作为国际悬案留了下来。

2 华盛顿会议

巴黎和会开过了,世界却仍不太平。对同盟国的仗打完了,协约国之间的矛盾随之加剧。欧美列强显然不能再容忍日本继续朝独霸中国的目标走下去,它们急切地要重返远东,因而在华争夺重趋剧烈。对苏联的武装干涉没有得逞,美、日之间的反苏蜜月结束了,它们间的矛盾随之尖锐起来。两国都没有园大战的结束而减缓扩军备战的势头,两国从政府到民间都认定对方是在进行针对自己的战争准备,而两国又都不能在刚刚结束一场大战之后进行新的武装冲突。

巴黎和会没有解决山东问题。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要求收回山东主权的各种形式的群众运动此起彼伏,遍及各地,中日关系处于紧张状态。

1902年缔结的英日同盟经过1905、1911年两次续订到1921年7月期满。美国坚决反对继续保持这个同盟。美、英两国经过多次秘密协商,决定由美国倡议召开一次国际会议,讨论裁军和远东问题。

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由中、英、法、日、意、荷、比、葡及美国等九国代表参加的会议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大会分设限制军备和太平洋两个委员会,均由美国国务卿许士任主席。北京政府对这次会议极为重视,派出了由130人组成的庞大代表团,以施肇基、顾维钧、王宠惠为正式代表。因中国不涉及军备问题,中国代表只参加太平洋远东委员会的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上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恢复关税自主权、撤废领事裁判权和收回山东主权。

11月16日,施肇基在全体会议上发言,提出了十条原则提案,主要内容是:各国尊重中国领土完整及政治行政独立;中国赞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各国如不预先通知中国,不得缔结直接有关中国的条约:公布各国与中国所订条约,并重新加以审定;立即废止对中国政治、法权、行政上的自由行动的种种限制;现行对华条约中无限期者,规定期限。P64-65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奠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教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人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活》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陈奎元

2011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美关系史话/近代中外关系系列/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陶文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16328
开本 32开
页数 1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1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829.712
丛书名 近代中外关系系列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3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