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庄子名句(国学名句故事绘)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适合现代人阅读的方式,精选《庄子》名句,准确注解,并用故事趣解名句含义,用传统、经典字画图说名句意蕴,使《庄子》这一经典著作散发出生动亲切的气息,从而引领普通读者亲近道家思想,感受其无限魅力,获得无限启发。

内容推荐

本书是国学普及读本《国学名句故事绘》丛书之一,适合初中级文化水平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阅读,也可作为家庭国学普及读物。书稿从道家经典著作《庄子》中精选了66则名句,每则名句含6项内容:名句;注释;译文;大道理;小故事;古代字画。每则名句总字数400字左右。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一文中评价《庄子》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天看来,《庄子》反映的道家思想不仅值得今人细细体会,其非凡的文采亦值得反复品读。希望这本《<庄子>名句》能带领读者从兴趣开始,由易到难,逐步去领会道家思想的无穷魅力,并从中受到良益启发。

目录

1.鹏程万里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2.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逍遥游》

3.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4.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6.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7.越俎代庖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遥游》

8.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齐物论》

9.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齐物论》

10.庄周梦蝶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齐物论》

1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养生主》

12.目无全牛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养生主》

13.游刃有余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养生主》

14.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养生主》

15.薪尽火传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养生主》

16.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人间世》

17.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人世间》

18.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人世间》

19.螳臂当车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人间世》

20.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德冲符》

21.相濡以沫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大宗师》

22.善始善终 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23.莫逆之交(相视莫逆)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大宗师》

24.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应帝王》

25.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骈拇》

26.唇亡齿寒 唇竭而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胠箧》

27.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

28.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在宥》

29.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天地》

30.金石有声,不考不鸣。——《天地》

31.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天地》

32.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天道》

33.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天道》

34.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天运》

35.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天运》

36.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刻意》

37.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刻意》

38.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缮性》

39.望洋兴叹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

40.贻笑大方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41.井底之蛙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秋水》

42.视死如归 临危不惧 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秋水》

43.邯郸学步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秋水》

44.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秋水》

45.至乐无乐,至誉无誉。——《至乐》

46.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至乐》

47.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4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山木》

49.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山木》

50.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田子方》

51.化腐朽为神奇 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知北游》

52.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知北游》

53.白驹过隙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知北游》

54.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庚桑楚》

55.运斤成风 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徐无鬼》

56.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徐无鬼》

57.古之君人者,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己;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则阳》

58.得鱼忘荃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外物》

59.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让王》

60.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让王》

61.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让王》

62.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盗跖》

63.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渔父》

64.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渔父》

65.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渔父》

66.寂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天下》

试读章节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天下各种势力各据一方。汉献帝事实上已经失去了对政权的控制,并且颠沛流离,苦不堪言。此时曹操占据许昌,实力尚不雄厚。

有一天,谋士荀或(yu)对曹操说:“现在群雄割据,各霸一方,但是无论是谁,都缺乏全国号召力。老百姓心巾只承认当今天子是最高统治者。这个时候奉迎天子来获得民心,让天下各武装势力服从,是我们的最佳战略。”

曹操早有此意,所以,尽管有不少人反对,曹操仍然力排众议,采纳了荀或的建议。见曹操前来奉迎,病急乱投医的献帝迁都许昌,屡次对曹操进行封赏。从此以后,献帝成了傀儡,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奠定了自己的政治基础。

百读不厌

北宋时期,四川有一个名叫安悖(dun)的秀才,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二十八岁这一年,安悖又一次科举考试失利,不禁灰心丧气。离开京城开封之前,他去拜访四川同乡苏东坡,诉说自己的苦恼。

苏东坡安慰安悖说,之所以屡考不中,是因为知识积累还不够,知识积累不够,写文章就不能够得心应手。他劝安悖回家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以期厚积薄发。临别之时,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安悖秀才失解西归》赠给安悖,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得到苏东坡的鼓励,安悖不再消沉,回去后刻苦读书。后来果然中举,官至监察御史。

燕雀安知鸿鹄志

秦朝末年,河南阳城人陈胜出身卑微,世世代代都是农民。长大后,跟他父母一样,受雇种田,天天在地里劳作。对于自己的处境,陈胜时常愤愤不平。

有一天,他对一起劳作的农民说:“如果我们当中有谁以后大富大贵,可不要把兄弟们忘记了!”

这帮种田的小伙子都笑话他:“你不过是雇农而已,哪来的富贵?不要痴心妄想了!”

陈胜长长叹了一口气,说:“唉,燕雀哪里知道鸿鹄之志啊!”

许多年后,陈胜与吴广一起,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八风吹不动

大文豪苏东坡喜欢参禅悟道,与佛印禅师过从甚密。

有一天,苏东坡写了一首诗,总结自己修禅的心得体会。诗的最后两句是:“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台。”他自己觉得写得还不错,就派人送到江对岸的禅院里,请佛印禅师指点。佛印禅师看后,提笔在诗稿上批了两个字:“放屁!”叫人送还回去。苏东坡正在等待佛印禅师的赞赏,结果等来的是这两个字,于是气不打一处来,立即乘船过江找佛印理论。

船还没靠岸,远远看见佛印已经等候在江边了。一上岸,苏东坡就迫不及待地问佛印:“你是什么意思?我的诗难道如此不堪吗?”佛印笑着说:“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过江东’了?”

苏东坡恍然大悟:参禅之人要沉得住气。不能一受吹捧就飘飘然,一受批评就气急败坏。

  晏子揽过

春秋时期,齐国大臣晏子刚直不阿,敢于直谏,齐景公都怕他三分。

有一年冬天,趁晏子出使鲁国,齐景公强行征调民力建造亭台,供他游玩之用。许多劳工挨饿受寒,痛苦不堪。

晏子回国后,知道了这件事。在景公举行的接风宴上,晏子唱了一首歌:“冷水刺骨,打湿衣服,叫我怎么办?朝廷奢靡,剥削我,叫我怎么办?”唱完泪流满面。景公很羞愧地说:“不要这么悲伤,我下令停工就是了。”

晏子离席后直奔工地,做了一件很反常的事——鞭打那些劳工,边打还边说:“平民百姓都有房子遮风避雨,现在为国君修建亭台,你们却拖拖拉拉,到底是为什么?”百姓私底下骂他:“晏子助纣为虐!”打骂完毕,晏子驱车回家,还没到家,景公的停工通知就传到工地上了。怨声载道的劳工们大喜过望,无不对景公感恩戴德。

晏子把骂名留给自己,把美名留给了景公。

李士谦乐善好施

南北朝时期,有个叫李士谦的居士,家财万贯,但他生活节俭,为人慷慨。有一年遇到灾荒,庄稼颗粒无收,许多人家里揭不开锅了。李士谦拿出一万石粮食借给灾民。第二年,庄稼依然歉收,借了粮的人无法偿还。李士谦请来欠粮的人,摆酒设宴,当着大家的面烧毁了全部借据。他说:“我给你们的粮食,都是我家多余出来的,借给你们是为了帮大家度过荒年,又不是为了获利。既然年成不好,借的粮就不用还了。”大家都很感激他。

次年,粮食丰收了。许多人挑粮来还,李士谦坚决不收,他说:“广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千顷,日食三餐。只要有米下锅就行了,我要这么多粮食做什么?”还粮的人只好又挑了回去。

李士谦死后,四乡八邻一万多人为他送葬,没有一个不流泪。

……

P8-1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庄子名句(国学名句故事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秀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501681
开本 其他
页数 1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09-07-01
首版时间 2009-07-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少年(9-14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3.5-49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15
161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