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谁拯救了美国--大萧条中的罗斯福
内容
编辑推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突如其来的美国大萧条震动了世界,这是“自由放任”之罪?抑或是“过度干预”之弊?事业可能遭遇挫折,精神可能彷徨无措,心灵可能失落苦闷……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秉承可读性、趣味性的原则,详细描述了20世纪最受美国民众爱戴、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4届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29-1941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中表现出的力挽狂澜的气魄、伟大的个人魅力和政治素养,以及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社会众生相……

内容推荐

在不期而至的天灾人祸面前,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与一个临危受命的总统将何去何从?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在此之前,美国还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在夏季的3个月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人们见面时不谈别的只谈股票。直至9月份,美国财政部长还信誓旦旦地向公众保证:“这一繁荣的景象还将继续下去。”

但是,10月24日这一天,华尔街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10年的经济大萧条,从此,美国经济陷入危机的泥淖中难以自拔……

就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濒临崩溃之际,富兰克林·罗斯福取代了焦头烂额的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针对当时的社会实际,他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史称“百日新政”。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秉承可读性、趣味性的原则,详细描述了20世纪最受美国民众爱戴、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4届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29-1941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中表现出的力挽狂澜的气魄、伟大的个人魅力和政治素养,以及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社会众生相……

目录

前言 信念:罗斯福的秘密武器

引子 是谁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第一章 “我们唯一应当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最后的大泡泡:从繁荣的顶峰到危机的谷底

 大崩溃噩梦成真:面对黑色星期四

 山雨欲来风满楼:内外交困的美国

 “冷门”罗斯福,谁能拯救经济危机

 薪总统的就职词:给美国人民吃一颗“定心丸”

第二章 “企业界和政府合作,共同拟定计划”

 整顿金融:“新政”的第一板斧

 以工代赈:穿透“黑暗”的一线曙光

 总统的气魄+经济学家的睿智=?

 凯恩斯主义:拯救世界的“万灵丹”?

第三章 “我们不拆伙”

 新政药方——NRA

 强硬的心:与最高法院“掰手腕”

 “我们不拆伙”

 孤立主义=罗斯福的现实主义?

第四章 “国家复兴的秘诀就在于合作”

 多事之秋:“黑色风暴”席卷美国中西部

 被遗忘的角落

 大萧条中的孩子们

 不要忘了普通公民的福利!

第五章 救济·复兴·改革

 救济计划:公共事业振兴署

 重现“美国梦”:城乡改革的豪举

 CWA和PWA:最佳爱情婚配

 从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开始

第六章 “我相信亚伯拉罕·林肯的话”

 “我们已经上路”

 美利坚合众国的“新长征”

 “我相信亚伯拉罕·林肯的话”

 政府责任是什么?

第七章 “不想听到出于吹毛求疵的批评”

 荆棘之路:层出不穷的不和谐音符

 遭遇真正的挑战

 守护神是“老山胡桃”

 连任的资本

第八章 从全国角度考虑问题

 纳粹狂魔希特勒

 动荡不安的欧洲大陆

 欧洲的盟友们:几家欢乐几家愁

 战争:危机的最佳释放口?

第九章 “我从来不忘记……”

 “独裁不产生于坚强有效的政府!”

 处于战争边缘的美国

 “我不甘心一味地退却”

 一个超级大国的勃兴之路

试读章节

经济崩溃就如一个毫不留情的劫匪,在突然间探出强有力的黑手,掠劫走人们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财富,直至把无数人变成赤贫。而在人类历史上的无数次经济大崩溃中,尤以1929年的美国股市崩盘最为惨烈。

当时,一夜之间美国5000多亿美元的资产化为了乌有。随后,股市大崩溃导致了经济大萧条,美国经济从此陷入经济危机的泥淖——86000家企业破产,5500家银行倒闭,金融业陷入窒息状态;GNP由危机爆发前的1044亿美元急降至1933年的742亿美元;失业人数猛增到1700万以上,占整个劳动大军的1/4还多;有34007Y人没有任何收入。

不过有些行业却是分外兴隆。出售避孕药物的行业一年赚了2.5亿元。在全国居民中,有一半以上每星期看一次电影(当时的成人票价二角五分,儿童是一角)。吸纸烟的人逐年增加——当时谁也不知道这个习惯是有害健康的。“凯耳温奈特”牌冰箱和“阿特沃特·肯特”牌收音机畅销一时。小型高尔夫球场和流动图书馆也很兴旺。阿尔弗雷德·C·富勒组织了一批人挨家挨户推销刷子,成绩也很好:仅在1932年8月一个月时间里,销售额竟由1.5万元增加到5万元,以后的营业额则逐年增加为100万元之多。

另外,有一个名叫J·保罗·格蒂的天才人物,悄悄把很多廉价油井买了下来。而太平洋石油公司发行的100万股股份中,他竟然掌握了其中的52万股!在美国各地一些因祸得福的事例层出不穷:马萨诸塞州昆西市有一家外观挺特别的餐馆,屋顶漆成鲜橙色,外表模仿殖民时代的建筑风格,这时正濒于破产。恰巧街对面来了一家戏班子(第一台戏是尤金·奥尼尔的九幕剧《奇异的插曲》),每晚8点半中场休息时分,观众纷纷到这家餐馆吃饭。于是老板霍华德·约翰逊轻松渡过了难关。但这些“幸运儿”毕竟只是凤毛麟角而已。

当时的航空运输业也是一落千丈。那时的班机有12个座位,可是据商务部统计,平均每班有7个座位是空着的。除了新发明的有声电影外,所有其他娱乐场所都濒临关门歇业。爵士音乐家埃迪·康·登整整4年只灌了4次片子,因为唱片制造业的营业额由每年5000万元跌到了25万元。而舞蹈演员萨莉·兰德之所以能勉强维持生活,则是靠她那著名的扇子舞。当记者问她为什么要跳这样的低俗舞蹈时,她回答说:“我不脱裤子,就挣不到钱啊。”

但是以上种种都只能算是例外。重工业的“龙头老大”美国钢铁公司,当时的开工率只达19.1%。它的大客户美国机车公司也不需要那么多钢材了,在20年代,它平均每年售出600台机车,可是1932年一整年只卖出去了一台。汽车制造业也不像往常那样大量买进钢材了,一些大名鼎鼎的汽车公司逐渐在人们眼前消失:施图茨汽车公司、奥伯恩公司、科德公司、爱德华·皮列公司、皮尔斯·阿罗公司、杜森贝克公司、富兰克林公司、杜兰特公司、罗科摩比公司等等,莫不如此。

更为悲惨的是,无数人因交不起房租被房东赶到街上,这些人只得露宿在丛林、公园、街头、车站……许多人要靠吃野草根、蒲公英度日。美国的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1913年的水平。农产品价格降到最低点——农民们一如既往地从事长时间的艰辛劳作,但生产出来的东西或是卖不出去,或是所卖抵不上所耗成本:一蒲式耳(约合36升)小麦的售价不到2角5分,一蒲式耳玉米7分,一蒲式耳燕麦1角,一磅棉花或羊毛5分,1磅糖3分,猪、牛肉1磅2分半,200个一箱的苹果如果个个完好,才卖4角钱……

蒙大拿的一位牧场主因为饲料昂贵,好不容易赊到一批子弹,将自己牧场里的牛羊全部射杀,然后扔进山沟——因为运往市场的运费大大超过了卖掉它们的价钱。从南北卡罗来纳一直延伸到新墨西哥的广阔土地中,棉花烂在地里没人采摘,果园里挂满了正在腐烂的葡萄和橄榄。一车小麦卖到城里仅够买一双4美元的“汤姆·麦坎”牌皮鞋,所以,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还合算。  关于商业周期的神话,公众的兴趣一直在不断增长。左右商业周期的,究竟是生产过剩,还是生产不足?是银行的运作、方法的创新,还是希望或恐慌的歇斯底里?人们怎么也搞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一点:“猜测披上了预言的外衣,希望抢先于计划”,是直接导致美国经济大崩溃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一轮轮赌博式的投机行为。美国股市在经历了1920年到1921年的急速下跌之后,很快就恢复过来。由于公司收益良好,加上整个国家的经济形势也非常好,股价上涨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涨势一直持续到1926年。在这个时候媒体却不合时宜地出现了看空股市的评论。结果,股市在第一季度出现了小规模的震荡——股票指数暴跌超过了20%。但很快又恢复正常,至同年年底,股价已经基本回到了年初的水平。

经历了1926年股市的大幅度回调之后,人们的乐观情绪更加高涨,股票价格开始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的上涨。尽管民众抱持着乐观的情绪,但后来的研究者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实际上正是在1927年开始显示出下滑的征兆。同年,美国联邦工业指数出现了小幅度的下跌,这是本轮经济繁荣以来该指数第一次下跌。那一年的夏天,美国经济繁荣最重要的支撑之一——汽车工业也出现了波动:亨利·福特宣布停止生产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款轿车——T型轿车,转而开发新的车型。作为回应,股市出现了小幅下跌,但很快又反弹回来。

1929年3月,柯立芝总统在他的离职演说中再次宣布:“股票在目前的价位上还是比较便宜的。”

“一个人如果每周存下15美元,投资乇优质普通股,并让红利和股权不断积累,那么,20年后,他将至少有80000美元,来自投资的收益大约是一个月400美元。他会阔起来。因为收益能让他致富,我坚定地相信,任何人都能变成富人,而且也应该更加有钱。”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约翰·J·拉斯科布在1929年夏天这样说道。

在精英人物的带领下,媒体上出现了大量迅速致富的文章。这些文章无一例外,每一篇都详细而生动地描述着发财是如何容易。一个幸运的穷小子是如何在一夜之间成为超级富豪的故事在人群中被广为传播;一个股票经纪人的贴身男仆在股市里赚了20多万美元;一名护士用她的病人为表示感激而给她的小费赚了3万美元……在大多数城市的每个街角,几乎都能看到载满此类小道消息的售价仅为3美元的《投机艺术》这样的书籍。

一位工业巨头曾这样描述道:“1929年,美国人觉得自己像在机关重重的赌场里一样。鲤鱼池中的梭子鱼开始大吃起其它鲤鱼来。我就见过一个擦鞋匠只花了500美元现金购买了价值5万美元的股票。人们只不过是以碰碰运气的心态去购买股票的。”

在20世纪20年代上半期,美国金融业保证金贷款的规模大概在10至15亿美元左右。1927年仿佛在一瞬之间,贷款的规模增加到34亿美元。而在1928年,这个数字达到了惊人的60亿美元。仅在1929年9月,保证金贷款就增加了6.7亿美元。这充分说明,美国的股市已经是一个被赌博式的投机完全主导的市场了。

P3-7

序言

被股界“大佬”巴菲特称作“市场先生”的股市是个喜欢捉弄人的家伙,它在1929年10月24日给美国人开了一个特大的玩笑,促使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一跃成为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

79年后的2008年9月15日,“市场先生”又一次捉弄了一把美国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狂泻504.8点,收于11000点下方,较上一交易日下跌4.2%;标准普尔五百指数下挫4.71%,收于1192.7。二者均创下了近几年来单日最大跌幅。纳斯达克指数则达到近半年来的新低,单日下跌81.36,收于2179.91。

这一天,华尔街两大金融巨头——雷曼兄弟、美林公司——在一片惊叹声中轰然倒下。背负600多亿美元债务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的发言人于15日凌晨发表声明,宣布将向法院递交破产保护申请。而在14日晚间,同样负债累累的全球最大券商美林公司已宣布将以500亿美元的价格“卖身”给美国银行。这样,加上几个月之前倒下的贝尔斯登,号称“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的金融巨头已经有三家以破产而告终,仅存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两家在一片凄风苦雨中苦苦支撑。

这样的惨景,令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惊呼:“这是一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

在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大崩溃发生约4年之后,1933年3月4日,身残志坚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以“我们唯一应当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这句他在就职演说中的话为标志,“新政”的帷幕被徐徐拉开。由此,人们也长久地记住了这位将“信心经济”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的总统。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2008年9月15日,美国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第四次经济危机(次贷危机)——2008年11月5日中午12时(北京时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以338票对155票的悬殊差距,击败共和党年迈的总统候选人麦凯恩,顺利当选美国第56届总统。

不知奥巴马能否如罗斯福一样:善于抓住公众舆论,选择时机,关心政治细节,注意内部的派别之争,带领美国人民战胜此次危机?

我们——全世界人民——将拭目以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谁拯救了美国--大萧条中的罗斯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彭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29976
开本 16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9-08-01
首版时间 2009-08-01
印刷时间 200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71.244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7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