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收藏研究竹雕的成果汇集。书中竹雕实物图片是作者从家藏的竹雕中选出的400余件藏品,涵盖了明清竹雕大部分的形制和题材,其中有许多是稀世罕见的成套珍品,有的是世所仅存的极品、孤品。本书既是竹雕收藏者的重要参考,又如一粒微尘含藏三干,映现了文明的干载流波。
图书 | 中国竹雕艺术赏析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收藏研究竹雕的成果汇集。书中竹雕实物图片是作者从家藏的竹雕中选出的400余件藏品,涵盖了明清竹雕大部分的形制和题材,其中有许多是稀世罕见的成套珍品,有的是世所仅存的极品、孤品。本书既是竹雕收藏者的重要参考,又如一粒微尘含藏三干,映现了文明的干载流波。 目录 第壹篇·竹苑丛谈 一、独特的中国竹文化 二、竹刻艺术的沿革 三、竹刻的艺术分类 四、竹刻材料选备及雕制流程 五、竹刻技法 六、明清竹雕艺术品的价值 第贰篇·明清竹雕辨识及文化意象 一、明清竹雕辨识 二、明清竹雕的文化意象 (一)佛教题材在竹雕中的应用 观音菩萨/19文殊菩萨/21普贤菩萨/22地藏菩萨/23弥勒菩萨/24 四大天王/27十八罗汉/27苗稼神/50和合二仙/51 达摩/55济公/56 (二)道教题材在竹雕中的应用 八仙/59福禄寿星/68天官赐福/74禄星/75寿星/75 金童玉女/78龙生九子/78钟馗/81门神/87刘海戏金蟾/88财神关公/94 (三)历史典故在竹雕中的应用 竹林七贤/96竹溪六逸/97五虎上将/98四大美人/100 王羲之爱鹅/100司马光砸缸/102携琴访友/103牛角挂书/104夜游赤壁/105 (四)吉祥典故图案在竹雕中的应用 龙与凤/107狮子/110猪/114象/116飞熊/116荷花莲叶 /117喜上眉梢/119掰瓜露子与五子登科/119佛手/120如意 /121葫芦、蝙蝠、石榴/121 (五)文房雅玩及实用器在竹雕中的应用 文房四宝/122笔筒/124臂搁/124镇尺/124笔架/125 笔冼/125水丞/125插屏/125竹雕文具盒/125竹鼎/125 茶叶筒、储钱筒、香筒、香炉、鼻烟壶/125抱柱、门楣/125 (六)生活情趣在竹雕中的体现 渔樵耕读/133琴棋书画/139老来乐/143生活情趣摆件/146 山子1147挂屏/148船/148戏剧小说人物/148 第叁篇·竹雕的保存和养护 第肆篇·竹雕新老的辨识及现代工艺简探 一、从时代特征及风格上整体把握 二、从器型出现的先后顺序推判年代 三、从包浆上辨别 四、由底部裂纹判别 五、几种典型的做伪实例(方法) 写在后面的话 附录·明清竹刻艺术家名录略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竹雕艺术赏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贺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云南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95877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9-07-01 |
首版时间 | 2009-07-01 |
印刷时间 | 2009-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9.3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云南 |
长 | 245 |
宽 | 182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