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脉及东方艺术的瑰宝,历来被文人墨客所青睐。时至今日,歙砚艺坛新秀辈出,他们为继承传统文化,弘扬国粹而勤奋磨砺,勇于创新,谱写了歙砚艺术史上新的篇章。
本书是一本普及歙砚知识、宣传歙砚文化的专业书,着重说明要如实反映歙砚最新的发展状况,使大家更好地了解歙砚。
图书 | 歙砚新考 |
内容 | 编辑推荐 砚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脉及东方艺术的瑰宝,历来被文人墨客所青睐。时至今日,歙砚艺坛新秀辈出,他们为继承传统文化,弘扬国粹而勤奋磨砺,勇于创新,谱写了歙砚艺术史上新的篇章。 本书是一本普及歙砚知识、宣传歙砚文化的专业书,着重说明要如实反映歙砚最新的发展状况,使大家更好地了解歙砚。 目录 序 第一章 歙砚简史 一、歙州地名的变迁 二、歙砚的发展历史 三、歙砚的评述著作及地位 第二章 歙砚的砚石坑口 一、婺源县砚坑 1.砚山(龙尾山)的砚坑 2.大畈(济溪)的砚坑 二、歙县砚坑 三、休宁县砚坑 四、祁门县砚坑 五、黟县砚坑 第三章 歙砚的石品 一、眉纹 二、罗纹 三、金星、金晕 1.金星 2.金线 3.金花 4.银星 5.金晕 6.银晕 四、鱼子纹 五、带状纹 六、歙红 七、歙青 八、紫云玉斑 第四章 歙砚的石质与鉴定 一、石质优劣的感官与实践认知 二、歙石的地质学研究及歙砚白磨刃发墨理论 三、歙石与玉山罗纹石、九汀星子石的区别 第五章 歙砚的艺术风格 一、歙砚的制作工序 二、歙砚的雕刻造型 三、歙砚的雕刻题材 四、砚铭 五、砚雕的发展过程 第六章 当代歙砚砚雕技艺及传承 附录 附录一 歙砚地方标准 附录二 浅谈歙砚的价值(汪德钦) 歙砚的传统风格——师古而推新(王宏俊) 艺无止境(凌红军) 附录三 文房书籍及文献小汇 历史上的歙砚名工 歙砚工艺美术大师及传承人名单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歙砚新考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凌红军//王宏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084027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2 |
出版时间 | 2009-08-01 |
首版时间 | 2009-08-01 |
印刷时间 | 2009-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0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5.44 |
丛书名 | |
印张 | 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5 |
宽 | 184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1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