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六十年的变迁(共2册)(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这部长篇小说以主人公季交恕的人生经历为主线,描述了清束戊戌变法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历史演变的轮廓。小说通过主人公季交恕的活动,把历史事件串联起来,把不同的时间、地点集中起来,让读者看到了历史发展的脉络、不同地方的风情和五光十色的社会画面,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同时刻画了了季交恕在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中,由一个普通的知识青年成长为革命战士的历程,代表了那个年代知识分子较为普遍的思想与成长状况,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内容推荐

《六十年的变迁》是当代著名的历史长篇小说,是一部“主题大、时间长、牵涉面广”的小说,作者的目的是想将时代的政治、社会演变,各种矛盾,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前仆后继的斗争过程,失败和成功的经验、教训,描述一个轮廓。作者笔下的人物和故事,既是历史又是艺术,既有史学的价值又有文学的价值,既有艺术的虚构,又有历史的真实性。把历史和小说成功地熔为一炉,是这部小说的特点,也是它的成就。《六十年的变迁》作者为李六如,一共有三卷。

目录

第一章 如此家庭

 一 商人养骄子

 二 孤儿寡妇被人欺 

 三 走开些

 四 搬往老家去

第二章 由经馆到洋学堂

 一 经馆第一年

 二 读洋书

 三 应科考

 四 家学一瞥

 五 洋学堂里

第三章 从军路上

 一 到长沙那天

 二 懵懂一时

 三 陆军学堂考过了 

 四 浔阳江头

 五 进当铺

 六 穿上军装

第四章 革命运动在新军

 一 文学社萌芽了

 二 开始活动的新兵

 三 笔剑唇枪

 四 捉杨度华洋会审

 五 急图起事不成

 六 志士被逐

第五章 亡命走钦州

 一 在旅途中

 二 州官衙门的排场

 三 捉财神

 四 周姨太与胖尼姑

 五 四马分尸谁不怕呀

第六章 暴风雨前后

 一 刘复基筹划起义

 二 三烈士就义,工程营发难

 三 黎元洪怎么当都督

 四 从钦州奔回武昌了

 五 袁世凯的阴谋诡计

 六 革命党瓦解土崩

 七 出东洋 

第七章 海外归来

 一 踏进国门头两天 

 二 上海租界坏透了 

 三 彷徨

第八章 还乡后

 一 重逢旧友话时艰 

 二 年年躲兵

 三 两件事

 四 “五四”浪潮

 五 团结才有力量呀 

 六 鹤唳风声又一年

 七 无路可走

第九章 山穷水尽下长沙

 一 赋闲

 二 教书

 三 索薪

第十章 有了指路明灯

 一 共产党在生长

 二 安源之行

 三 工人运动开步走

 四 国共合作声中

第十一章 大革命前奏

 一 右派不少啦

 二 大元帅在韶关

 三 谭三爷垂头丧气

第十二章 岭南风雨

 一 民众运动的新方向

 二 睡狮怒吼了

 三 歼灭滇桂军

 四 一股妖氛

第十三章 革命高潮又低潮

 一 北伐

 二 踏上征途

 三 人民帮助打胜仗

 四 南昌城下

 五 萧墙启衅,功败垂成

试读章节

当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次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候,季交恕从日本东京回国了。同他一路回国的有汤谟和陈霖。前一位是在东京明治大学学法律的,平江人,家里很有钱,爱漂亮,又会吹牛皮,拉拢人,外号“小白脸”,又叫“小滑头”。后一位是在东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学纺织的,长沙人,为人不讲究吃穿,不爱说话。自一贯教书的父亲死后,只剩下一个母亲住在舅家,他便省吃俭用,经常从官费中寄一点钱与她零用。在日本留学界中,他要算是最穷苦也最用功的一个。因为彼此都是相交好几年的朋友,又都同时毕了业,好比科举时代中秀才,少年时代做新郎,感到非常愉快。加上天朗气清,坐在火车上,说说笑笑,不知不觉的一下就到了长崎。

可是从长崎开船,漫天云雾,看不到一点太阳。呜——呼——,狼嗥虎啸般的风声;啪——砰——,排山倒海似的浪声,惊天动地的互相交响着。这条十几丈长的大阪丸。被冲击得前颠后簸,左倾右摇。整个船舱里的旅客们,都静悄悄地卧着不动,也不说话,只听到一片啊啊啊的呕吐之音。季交恕心脏还好,没有呕吐,却也多少有点头晕,不像在火车上那样爽快。而且一想到回国以后,不知怎么办,觉得自己也像这汪洋大海中的孤舟。

船已渡过黄海,驶进吴淞,风平浪静了。他们这三位,才又开始活动起来。将行李收拾之后,走上甲板一望,首先看到的远景,像是一个炮台。

“那是不是把守国境的吴淞炮台?”汤谟举起右手,伸出一个指头,侧望着他们两位这么问。

“是的。”陈霖答复两个字。

“把守什么国境!敞开了的大门,谁也可以闯进闯出。唉!”季交恕长叹一声,额角上现出几道皱纹。

船进吴淞口以后,行驶比较慢。太阳已经西斜,还没有到达上海。他们三位,仍然在甲板上肩并肩地踱来踱去。

“你们打算住哪里?”陈霖问。

“我打算住美租界远东饭店。”汤谟望着陈霖,又望望季交恕。“一起住好吗?那里很漂亮。”昂着头,显现出一种得意的神色。

“不!”陈霖摇头:“几块钱一天的房租,住不起。我打算住恒丰纱厂聂润达家里,他是我的同乡。”

“汤谟不像我们,几千担租,有什么住不起!”季交恕说:“我是打算到法租界余寿松那里去。”

“那也好。日本电报通讯社的差事不错咧,余寿松前两年才毕业,听说一个月就赚得两百多块钱,另外译书的稿费也不少,日子蛮不错。”这是汤谟的话。

“是不是帝国大学的余寿松?”陈霖问。

“你认识他?”季交恕说。

“认识,他也是你们平江人,学经济的嘛,怎么改行了?”还是陈霖的声音:“我是要搞本行纺织,你们呢?”

“我打算到北京去应留学生考试,弄个把审判厅长做一做,至少搞个推事。你呢?”汤谟扭转头问季交恕:“去不去应文官考试?”

“我呀,哼!”季交恕仰着脸冷笑一下:“没有背景,应什么考试?”

“那不一定。陈效文有什么背景,从日本回来就考上交通部的‘签事’,每月几百块。听说还搭股做生意,积了十几万家私,在北京买了很多房子,比余寿松强得多。”汤谟说这话的意思,做官比搞新闻事业好。

“陈效文有交通系的关系哕。”季交恕带着一种揶揄的神气,望着汤谟道:“难道我们留学就只为升官发财吗?现在是北洋军阀当权,你愿意在他们胯下讨饭吃?哼!我是要等回国以后看清楚情形再说。”

大阪丸渐渐驶近上海,老远就可以望到许多塔一般高耸在天空的烟囱,喷出一股一股的黑烟,连成一大片,好像凝聚在半空中的云朵,正在徐徐上升。陈霖站在船头甲板上,拿起挂在脖子上的望远镜,远远地望一下,喊道:“你们看!好多工厂。”一边将望远镜递给季交恕,一边说:“前两年,我请假回国时候,那里正在建厂房。这都是乘世界大战英美日无暇东顾机会搞起来的。新建好多火柴厂、面粉厂等轻工业,大多数是江浙工商业家的啦。”陈霖面带笑容。“看样子,我们中国振兴工业有希望。据说上海的中国纱厂锭子,在世界大战开始那年,还只十六万九千多锭。这四五年增加到二十一万六千多锭哩!”

季交恕接过望远镜,突然,一阵狂风吹来,他侧侧身子,扶着栏杆,瞧了一瞧。那云朵似的黑烟,好像经不起这狂风的袭击,一下子被吹得四散。仿佛是这些工业,不会长此兴旺的征兆。

大阪丸靠上了上海码头。他们这三位,一同跑下舱去,分头起坡了。这时,天还没有黑,上海客栈里来此接客的人们,黑压压的一大群,各自拿着一迭白纸红字印有旅馆招牌的名片,挤在船舱里,大嚷而特嚷:“长安旅馆!”“大东!”“亚洲!”“……。”

季交恕携着行李,站在船舷上,正想开口喊挑夫,可是一下想起:十年前,同凌翥翔初次到汉口起坡时,被挑夫头勒索过四块钱,还挨他一顿骂;八年前,由上海到广州起坡时,被小偷扒去一个皮包。听说上海是扒手最多的口岸,我虽然在这里来往过几次,但待的时间不久,情形生疏,会不会又出岔子呢?正在这样担心着。

“大东!大东!你先生住哪里?”一个穿薄绸夹长袍的高个子,拿着旅馆名片,朝着季交恕笑眯眯地走过来,一面说:“这是你的行李吗?”一面喊人:“来!来!搬行李。”

“嗳!不要搬!我不住旅馆。”季交恕连忙摇手。

“住哪里?”

“住朋友家里。”

“朋友在哪里?”

“法租界霞飞路。”

“哦!远哪!我帮你叫马车。”那个接客的高个子,表示十分殷勤。

当下,季交恕想了一下:现已是上灯时分了,不晓得法租界霞飞路的尚贤坊还有多远?将行李交给他,至多不过花块把钱小账,免得自找挑夫,自雇车子,少去许多麻烦,于是伸出手接着那张名片问道:

“你贵姓?”

“我姓王。”

“好吧,就请你叫马车。”紧张的心头,一下轻松了。因为他知道,也仅仅知道这一点规矩:经过客栈里接客的,行李就保险不失掉。

蹄声■■,一匹又高又大,但是屁股上凸出两块大骨头的瘦爨马,慢慢儿拖着四位客人,从江边走上租界的马路上。那个接客的,也坐在这辆车上。一会儿,马车停下来了。抬头一看,红绿电光闪映出四个大字:“大东旅馆”。他们的行李,都一起被搬了进去。P1-4

序言

在新中国六十年的历史上,几代作家在不同的时期创作了数以万计的长篇小说。我们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专业文学出版社,素有“新中国文学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之誉,长篇小说出版资源非常丰富。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我们从业已出版的长篇小说中遴选出部分优秀作品,汇集成“人民文学出版社·新中国60年长篇小说典藏”一次性推出。这些书目的选择,兼顾历史评价、专家意见、读者喜好,以及题材和思想艺术风格的丰富性,它们集中展示了新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伟大成就和发展变化,从文学的角度折射出中国特别是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入选作品大都经过了时间淘洗,是可以流传的上乘之作。阅读或收藏,均富有价值。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六十年的变迁(共2册)(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六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74679
开本 32开
页数 78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600
出版时间 1957-04-01
首版时间 1957-04-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1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4.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7
155
4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1:2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