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们的爱情不打折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的一篇名为《爱她,就保持一个大西洋的距离》的微型小说的超级加强版。

这是一部融合了村上春树力作《挪威的森林》式的诙谐幽默与渡边淳一力作《爱的流放地》式的凄美浪漫的爱情小说,可与海岩力作《五星大饭店》媲美,只是少了阴谋与残酷,多了几分唯美和平淡,有童话般的诗意。当男主角和爱他的人及可以与他相伴一生的人擦肩而过,并再次遇到他爱的人时,是否注定两个相爱的人就可以永远幸福地厮守在一起呢……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融合了村上春树力作《挪威的森林》式的诙谐幽默与渡边淳一力作《爱的流放地》式的凄美浪漫的爱情小说,可与海岩力作《五星大饭店》媲美,只是少了阴谋与残酷,多了几分唯美和平淡,有童话般的诗意。

当男主角和爱他的人及可以与他相伴一生的人擦肩而过,并再次遇到他爱的人时,是否注定两个相爱的人就可以永远幸福地厮守在一起呢?请看燕笑廷的反高潮力作《我们的爱情不打折》,他他会给你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让你体验一下什么是最唯美最感伤的爱情。

温馨提示:女土们,你们备好纸巾了吗?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试读章节

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在我的故事里,没有帅哥。我注定就是我自己故事里的男主角。当然,我这个男主角在大家的眼里,的确不是男主角,甚至是最不受欢迎男主角。更遗憾的是,大家没有权力更换这个可恶的男主角。因为这个故事的编剧、导演和总监制,不是诸如张艺谋、张纪中、冯小刚那般的大腕级导演,而是上帝老儿。这个上帝老儿早在把我丢下凡间前,就为我写好了人生的剧本,并教我如何去演,而我只是一个极有职业道德的忠实演员。哪怕没有俊朗飘逸的外表,也不妨碍我要尽职尽责地把自己的戏演好。

大家不可以撤换我,只可以鄙视我。再不满意的话,可以托自己的老祖宗到天堂向上帝老儿告我一状,让我回到他身边,当个临时工,做打扫一下卫生间之类的杂活。再不满意的话,就把我当神经病一样关起来,天天听上帝老儿讲耶和华的故事,也没问题。但我要告诫大家,千万千万别亲自一起集体行动,搞不好,坐错了交通工具,不是垂直上升,而是垂直下降,误入了十八层地狱,见了阎王老爷或撒旦哥哥,反而闹了个群体事件,是要关禁闭的。到那个时候,就再也上不来继续看我的故事喽,多划不来!

我想,大家还是早点来看我的故事吧。坐不上沙发,抢个板凳也不赖嘛。我知道,我绝对不是进军奥斯卡的料,也不是夺取金鸡奖、百花奖的好把式,我压根也没想过,因为我根本就没兴趣。但我曾经对上帝老儿打过包票的,我的人生故事我演绎,不管人生之路有多少风风雨雨和坎坷不平,也一定要演好,做个真真正正的男主角。当然,我不敢确定,当时在搓麻将的上帝老儿有没有听清楚。但不管怎样,我真的这么做了,不求大伙的掌声和喝彩,只求大家捧捧场。谢谢大家!谢谢……

有一点,我必须承认,我的确很丑。但我绝不像那些歌曲里唱的“我很丑,但我很温柔”那样。或许,我有时很暴力,但我绝不骂女人、不和女人吵架、不打女人。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我离那些讲究女士优先的极有风度的英国绅士,还有十万八千里之遥。

我敢肯定,上帝老儿在制造我的时候,正在打麻将,而且手气很不好,全输光了。上帝老儿或许憋了一肚子火,于是,就把自己受的窝囊气全都撒在我身上,特意把我造得很是丑陋。后来,估计是上帝老儿良心发现,心理上过意不去,就做了一点小小的补偿,给了我那么一丁点的才华,但也只够得上江郎才尽的水平。用古代的专业术语,可以准确地描述我这种所谓的很有才气,却长得不尽人意,又尚且对得起观众,不会引起大家不安,无须家长陪同观看的人,美其名日“天生异相”。

我还找到一个更有趣的故事来给自己的丑陋来贴金。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父亲安慰自己有丑陋胎记的儿子:“你是天使看中的孩子,为了日后能在茫茫人海中再次找到你,他像咬苹果一样,狠狠地在你的脸上咬了一大口,结果留下了一个大大的疤痕。”于是,我固执地认为,我是上帝老儿看上的一个很大很香甜的地瓜,为了让我在茫茫人海中历练一下,结果把我雕刻成了人形,但雕刻得很差,离大师级还有十万八千里。

我从来不奢望上帝老儿让我再度回到我妈妈的肚子里进行一次彻底的整容整形改造,毕竟我不是越炒越香的回锅肉。万一上帝老儿再度打麻将输钱,把我弄成缺胳膊少腿的残疾人,那岂不是更糟糕?因为我明白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当你没有鞋子穿的时候,你会不停地哭,直到你看到没有脚的人。

比起那些残疾人,我已经很幸运了,毕竟我四肢健全,能走会跳,能说会道,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可以听到悦耳的歌声,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可以品尝出酸甜苦辣成,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何必在乎一副丑陋的皮囊?那只是上天借我一用的资本,只是这一资本不够丰厚而已。但无论怎样,若干年后还是要归还的。因为丑陋,我没有什么不舍的,可以很洒脱地扔掉,了无牵挂、轻轻松松地驾鹤排云西去。而不少俊男美女们却要因为自己的美貌而背上沉重的负担。

如果用科学来探究我为什么丑陋,只能用基因突变来解释了。

环顾我周围,同辈的亲属基本上都是俊男美女:我的大表哥长得像风度翩翩的歌神张学友;我的大表姐长得像性感妩媚的温碧霞;我的小表妹长得像邻家女孩梁静茹;我的小表弟长得像玉树临风的谢霆锋;我的同胞大姐长得像玉洁冰清的李冰冰。很多人都不相信我和他们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但事实上,我和他们血浓于水!

我不羡慕同辈的亲属长得像明星。现在不是流行用正版吗?万一明星们追究他们盗版,告他们侵犯肖像权,索取美貌版权费,岂不糟糕?况且,他们只是像明星,只能永远是别人的影子。

而我的丑陋独一无二,原装正版!中国人可以走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也能走出一个有燕笑廷特色的丑陋。若干光年后,如果还有地球,应该说是还有银河系,至少还有宇宙,会有人怀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豪,高声说道,我长得像燕笑廷——那个伟大的大文豪,他曾经存在于宇宙的某个角落,却用自己思想的光芒,照亮了每一个人的思想的阴暗角落。周围的人会立即对他投来万道如舞台灯光般耀眼的目光:尽管你长得有点傻冒,但你的确长得很像燕笑廷!我们怀疑你是整容的,侵犯了燕笑廷的肖像权!你赶紧乘坐宇宙飞船,到一万光年外的地球,向宇宙联盟税务总局交纳一百万宇联人民币!

 所以,每天清晨,我睁开眼睛,都会很自豪很满足:感谢无所不能的上帝、万能的真主、全能的佛祖!我依旧还是丑陋的燕笑廷!

我很鄙视那些整天整容的人,他们对自己都没有信心,还有谁会对他们有信心?他们都不懂得爱自己,还有谁会爱他们!请记住:身体发肤,授诸父母。我们要心怀感恩之心,热爱自己的容貌,并为之自豪!哪怕大家都长得跟我一样,丑陋无比,那又何妨?

我的确很丑,首先是眼睛。

我的眼睛是单眼皮的。我的家人却都是双眼皮的,而且是极为漂亮的双眼皮。但我从来不抱怨,也不想改变成双眼皮,毕竟我可以看到光明,而且我的眼睛,也不是那种小到像马马虎虎地操把牛刀,在小鸡的细皮嫩肉上,割开一条想窥视外界,却只能再挤进一只蚊子的小缝那么糟糕。起码还够得上一个小说里常用的形容人的眉目的词语——浓眉大眼。加上我那双浓密的眉毛和炯炯如电的目光,我尚有几分不怒自威的气势。

我的确很丑,但我对自己的额头、面部和鼻子,还是相当地满意的。

记得在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我们对自己的容貌做描述。我大笔一挥,豪情满怀地写道:“我饱满的额头和宽阔的脸庞如同有世界屋脊之美誉的青藏高原;高高隆起的鼻子,如同青藏高原上巍然挺立的珠穆朗玛峰。”尽管我当时是语文老师的得意弟子,但他还是严厉地批评了我:“怎么能够拿青藏高原和珠穆朗玛峰乱比喻自己的五官?没有可比性!”其实老师根本就没明白我的用意。我是想用青藏高原和珠穆朗玛峰比喻自己五官的独一无二性及由此而引发的自豪感。当时我固执并自豪地认为,希特勒再怎样隆鼻,也达不到我的效果。

我的确很丑,在身高问题上还是个够不上二等残废的三等残废。

在我十二岁之前,我的身高增长得很快,如道琼斯指数一样,连连出现牛市,拼命往上涨。

当我的身体竭尽全力地往一米七○冲刺的时候,非常遗憾,居然涨停了板。

P1-4

序言

写小说到底有没有捷径?这是大多数文学爱好者最想破解的秘密。我可以肯定地说:“没有!”我们能做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写”!写个二三十年,写作自然而然就变成了我们自己的生活。

人人都想走捷径,成为作家,但写作就跟学英文一样,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背单词。越笨的人有时学得反而越好,就是因为他肯下功夫,埋头苦读。写小说也是这样。正因为明白了这个道理,23岁以后,我就一直在写小说。

我写的第一篇小说很烂很短,但当我发现有两句话写得不错时,就不由得意气风发地想:天啊!我真是天才,竟然写出了这么好的句子!于是,我勇气倍增,又写了几篇。后来,我发现自己的细节描写也写得不错啊……越写到后面,我的内心就越是激动和满足。这就是写作给我的最好奖励。

一直以来,我都是写杂文、短评和短篇小说的,还受到过不少的好评。渐渐地,我开始不满足于现状了。于是,我打算写些较长的文字,希望能写出一些中长篇来。

余华说得对,年轻时应该放开写长篇。等老了再去写杂文、短评和短篇小说。毕竟短篇幅的文字对记忆力的要求不如长篇文字那么高,应该趁着年轻、记忆力还没有衰退到不行的时候多写点大部头的长篇。另外,等老了,我的学问也长了,更能写出短小精悍的文字。

在开始写小说之前,我一直为没正式上过大学中文系而遗憾。但后来,写的东西多了,才渐渐明白,上不上大学也无所谓,作家最好的老师是生活,最好的学校是社会。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学会很多道理;在社会中,我们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这一切,都为写作小说提供了最好的原材料和动力。

马尔克斯说过,“著名作家有两种,一种是不断被人谈论的,一种是不断被人阅读的”。我希望我能成为后者。但文学史是由读者来写的,任何人也无法左右。那就随缘吧。我要做的很简单,就是一直写,用心地去写。

我希望能写出至少一百部作品,统统要出版成书。高产当然比低产好,但一个作家没有必要写这么多书,因为不管你写多少,最后能一直被读下去的也就一两本,加西亚·马尔克斯写了那么多,最后被广泛阅读的也就是一部《百年孤独》,那也足够了。

某些人批评我,作品缺乏勇气,经常在公共事件中缺席,缺乏正义感和社会责任,不敢为民请命,不配搞文学创作。其实,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也不能说缺乏勇气吧。有些人就热衷参加文学方面的活动,其他的一点兴趣都没有,还有的文学工作者,反过来对文学活动没有兴趣,对其他活动有兴趣。我个人觉得这个主要是个人兴趣的问题,这也是文学工作者的自由选择吧。

我觉得,跟余华同一时代的作家应该是最后一代忧国忧民的了,比他们稍早一点的王安忆、史铁生都一样。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尤其是80后出生的人(我是79的,既不能融入70年代,也不为80年代所接纳),就不像他们那么忧国忧民了。难怪王蒙老先生批评80后作家躲避历史,作品缺乏中国特色。我估计在今后的几十年里,作家们恐怕再也不会像老一辈那么忧国忧民了。这跟我们的现实生活经历有关。这也没什么坏处,西方早就走到这一步了,比如说拉美的年轻作家,也早不像马尔克斯那样写了,因为成长的环境不一样了。

或许真的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吧,我比较沉迷于男女之爱方面的小说的创作。因为我认为,男女之爱是人类社会最普遍最永恒的话题,可以跨越国界和时间而永恒。

我写过很多短篇小说,都很唯美,文笔很诙谐幽默,情感也很朴实真挚,但都是悲剧式的结局,男女主角都不能在一起。有人善意地批评我,现实中的悲剧已经太多了,还嫌不够吗?为什么还要制造那么多悲剧?平时大家对我提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既然那么相爱,他们两个为何不结婚,永远在一起多好啊?我常常用渡边淳一的话来回答他们:“正因为相爱,所以只能分开。如果要把爱的激情保持在巅峰状态,那么结婚只会毁了这份爱。”净琉璃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曾留下名言“在这世上,生命要保持永恒,爱情要保持纯洁,最完美的表现,除了死,别无他法”。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生离死别都是一种悲剧,总让人难以承受。但在美学理论里,悲剧只是美学的五大范畴之一。美学范畴里的悲剧,绝非琼瑶剧里的哭哭闹闹搂搂抱抱割腕上吊。的确,眼泪是最能打动人的武器,但决非是真正的悲剧。真正的悲剧,就是“将最唯美的东西在你面前毁灭给你看,让你的灵魂得到升华”。

在我的小说里,我更注重细节的刻画,常常用眼神和动作来营造出一出出悲剧,我是很少使用眼泪的,但往往能达到催泪的效果。哭过就算了吗?不,这不是我的目的。我的目的是让大家在痛过之后,有唯美的体验,并让自己的灵魂得以升华。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我的观点的。我曾经学过医学,并从事过相关的工作。我能很理智很冷静地看待死亡:死亡,只不过是生命的程序性凋亡而已,是生命的终点,同时也是生命的另一个起点。同样,离别与死亡类似,是另一个相聚的开始。把死定格为爱的极致,是我要表现的内容。我觉得,爱的终极那里就有死和恐怖。医学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再也没有比死亡——这样一个使人的一切从有变无的过程,更让人绝望了。我常常对死后的世界抱有一厢情愿的浪漫想象,以为逝者到了天国,住在天堂守护在世的爱人。事实上,我在医院看到的死并不浪漫:从死的那一刻起,人的肉体就开始腐化,一切变得荡然无存。正因为生命的终点如此残忍,所以,我希望有生之年,人们会积聚所有能量,不顾一切,疯狂去爱,做到“我们的爱情不打折”。

我一直都想通过写小说的方式,记录那些深深爱过我的女孩及我们之间的爱恋,让它留驻在我的生命记忆中,作为永恒的纪念。

于是,在2007年8月开始,到2008年5月12日,我利用业余的空隙,完成了一本名为《我们的爱情不打折》的小说的创作。

这本小说其实是以我的个人经历为雏形的,所有的女主角也都是有现实原型的,还有那些配角,基本都是真实的。我再次把齐白石“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画论应用到小说的创作上,开创一种新模式:50%的真实+50%的艺术化虚构一100%的艺术化真实。我所有的小说基本都是按照这个模式来写的,读者可以在我真挚的感情中,隐约看到我真实的影子。无论怎么说,艺术化真实,毕竟不是现实的真实,与现实还有很大的差距。我的新作《我们的爱情不打折》当然不例外。如果现实生活中真的有这些人和这些事,实属见鬼了。

我的新作《我们的爱情不打折》是我的一篇名为《爱她,就保持一个大西洋的距离》的微型小说的超级加强版。我只是在《我们的爱情不打折》里增加了两个女主角和一些配角,加大了容量,总体的故事情节结构还是基本不变的,但有一点是根本改变了,就是结局。《我们的爱情不打折》的结局比《爱她,就保持一个大西洋的距离》更加感人,更加能撼动人的灵魂。

在这本小说里,我人为地把那些与我有过爱恋故事的女孩分成了三大类:爱自己的人,自己爱的人和可以与自己相伴一生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爱自己的人和可以与自己相伴一生的人都有很多很多,自己爱的人却是只有一个的。可以与自己相伴一生的人尽管有很多,但最合适的也应该只有一个。很多人一生只遇到了爱自己的人或可以与自己相伴一生的人,根本没遇到自己爱的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和悲哀。相比之下,我比较幸运,我遇到了这三种人,尽管我与她们擦肩而过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但我相信,我还会遇到一个最合适的可以与自己相伴一生的人。在这里,我还是要衷心地祝福那些爱过我的人,感谢她们让我体验到什么叫做爱,并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的爱情不打折》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但结构设置得很巧妙,我再次成功地运用了反高潮——高潮过后还有高潮,把真正的高潮隐藏在伪高潮之后。我不喜欢那种把阴谋和太过于现实的东西放到爱情里,这样会污染了原本应该如童话般纯洁的爱情。在这个喧嚣的尘世,我渴望得到一份纯粹的爱情,所有人都不会例外。但命运却总是喜欢捉弄人,让我们与真爱失之交臂。我觉得,命运悲剧总是比阴谋悲剧更能打动人心的。所以,我喜欢写命运悲剧,我最讨厌阴谋悲剧。哪怕是小说中出现的情敌,我也要把他们写得光明磊落的。我们解决情感的纠葛,是通过决斗的方式,像华山论剑甚至像决战于紫禁之巅那样,公平竞争,像笑傲江湖的快意恩仇一样,让爱情的悲剧也充满武侠之豪气。

在《我们的爱情不打折》里,我塑造了三个女主角形象:女一号沈盈盈是我爱的人,是一个通过互联网联系的完美的理想的童话般的情人,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存在,但却又真实存在,所以虚写居多,实写很少;女二号金雨微是可以与我相伴一生的人,尽管没有沈盈盈那么完美,但也是很理想的伴侣,所以实写居多,虚写很少,她也是通过互联网认识的,但后来走进了我的生活;女三号薇是爱我的人,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女孩,只是不太适合终身相伴,她一直存在于我的回忆中,怎么也抹不掉,无论怎样,薇只能是过去式,所以一直虚写,最后来一点实写。其实三个女主角都是很相似的,但也存在明显的不同。当梦想照进现实后,在我最终失去爱我的人和可以与我相伴一生的人时,我是否就可以和我爱的人在一起了呢?我暂时卖个关子,让读者自己去揭开这个谜底了。

这本小说的主旨——我们的爱情不打折,是受到了刘墉的一个故事的启发的。刘墉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刘墉曾经问过自己的小女儿,奶奶爸爸妈妈哥哥中,她最爱哪一个?刘墉的小女儿告诉刘墉,都爱。刘墉问他的小女儿,在她心中,每个人所占的分量,即各自所占的百分比,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或者她把自己的爱平均分配?刘墉的小女儿的回答让他很吃惊:她画了一个完完整整的心,说每个人在她的心中占有百分百的位置,她把自己的整个心及全部的爱无差别地给了每个人,都是百分之一百的不打折。这才是真正的博爱。我们对待自己身边的人也应该如此,无论她是自己爱的人,还是可以与自己相伴一生的人,抑或是爱自己的人,我们都应该用整个心的不打折的爱,全心全意地爱她们,她们都是值得珍爱一生的人,毕竟她们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爱。

后记

23岁之前,我从来也没想过要当什么作家,也不太喜欢看课外书。但我特别喜欢听电台的小说连播,尤其喜欢听一些与鬼怪有关的故事,所以《聊斋》是我常看且最喜欢看的课外书。除了电台外,我还很喜欢看电视剧。但听多了电台的故事,看多了电视剧,我的快乐就越来越少。因为那些编剧无法再忽悠我了。我一看到故事的开头,就能猜出故事的结尾了。这样就一点意思也没有了。我忽然突发奇想,什么时候我也能编出更好的小说,忽悠一下读者呢?让大家能在被忽悠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想归想,但我还是没想过要真的写小说,更没想过要当什么作家。我绝大多数时间耗费在了中国式的传统教育上。我和所有中国学生一样,都一心想着如何功成名就,从来没想过自己到底喜不喜欢那种生活方式,也不管那种生活模式是否适合自己。就知道一味地学习学习再学习。

我这一生,犯过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为了一个女孩,居然在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放弃就读自己擅长的文科,而选择了自己最不擅长的理科。

毫无疑问,我的痛苦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尽管我挺住了,最终上了一个三流的本科院校。真的很可惜,假如我读文科的话,我上个重点大学是没问题的,个人也不会遭遇那么让人痛心的波折了。

但是,人生没有假如。转眼间,就过了十年!2008年,离我进入大学的1998年,刚好满10年了;离我大学毕业的2002年,刚好6年了!在这漫长的日子里,我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我生于上世纪的1979年。我总觉得自己既不属于70年代,也无法融入80年代,79那一代人是独立存在的过渡阶层。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似乎逢九就会出现大事或伟人。我不希望成为伟人,也不想遇到什么大事,只希望平平淡淡过日子。但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找上门来。我出生那年,刚好遇上中国搞改革开放;我小学、初中一毕业,就开始换教材;我高中毕业的那一年,是高考实行“3+2”模式的最后一年,接下来的一年,便开始实行“3+X”模式,并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高校扩招。我总是遇见不可预知的重大变革,似乎有一种穷途末路的感觉。

我没有勇气去面对不可预知的高校扩招和“3+X”的高考模式,更不想耗费自己的大好青春去复读。于是,我便跨进了那所录取我的大学。我在大学学习的是医科专业,还主刀做过手术……我的专业课学得很好,每年都能拿到二等奖学金。于是,我便产生了一种错觉:我很适合读医学类的专业,并要不惜一切代价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还要拿个硕士甚至博士学位,一洗自己错选理科的耻辱。直到考研结束那天,我才确切地知道自己又走错路了。接下来的写毕业论文和就业,更让我看清了自己,真的又走错了路。

当我看清自己并不适合从事医学类专业时,似乎为时晚矣。我大学四年,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投入到了专业学习中,我除了保持文学爱好,时常舞文弄墨,吟诗赋词,偶尔泼墨涂鸦外,基本没学其他谋生的手艺。毕业后,我如果不从事自己的专业,我怎么谋生?这是个现实的问题,我必须面对。

为了自己的专业,我不但扼杀了自己的其他兴趣,还失去了一份原本美好的爱情,错过了一个爱我的人,并把她伤得很深。这是一件令我痛心疾首的事情。如果我说不后悔,可能旁人会说我很虚伪。不管怎样,我对失去的爱情只能深表遗憾。

无论怎样,我认定的事情,是不会改变的。既然我不适合也不再喜欢从事医学行业,就趁早改行吧。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趁年轻,赶紧改行!

改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于登天,尤其像我这种原本醉心于自己所学专业但最终反悔的所谓高才生。  于是,我开始迷茫了,沉沦了好久。

转眼间,我就大学毕业了,但我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为此,我心里就更加彷徨了。

无论怎样,我都得面对现实。于是,我也随大流,像赶集似的参加了一场又一场的招聘会。但似乎从来也没有好的收获,我成了待业青年。那时,我才清楚地意识到,号称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已经贬值了。所幸的是,导师和亲友都在关照我,帮我找到了工作,虽然不太理想。

之后,我又随大流地参加了公务员考试。说随大流有点虚伪,其实我一直深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影响,想像父辈们一样,做一番为国为民的大事业,实现“立功”的理想。

我从省会城市一路考到了地方城市。功夫不负苦心人,我终于在自家那个小城市的公务员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我顺利通过了笔试和面试。我的成绩在报考职位的所有人中,位居第一。正当我欣喜若狂的时候,我接到通知,我没有被录用!后来我才知道,那个被录用的人居然是个专科生,而且那个考生所学专业与报考的专业根本不对口,并不像我那样,是对口专业的本科生!但人家是内定的,一早就打点好了,我只是一个陪考而已!

黑暗的现实,让我颓废了好久,打那以后,我一蹶不振。

过了好长时间,我才逐步恢复理智。我觉得我真的该彻底放弃自己的专业了,我应该重新拾起自己的强项。对,弃医从文!我要重新学习自己喜欢的中文。

难道我要重新参加高考,报读中文院校?不现实。幸好有自学考试。我可以边工作边学习。我每次报考两到四门功课,基本能过。但一边读书,一边工作——还要写些文字,真的很辛苦。我每天都得忙到晚上三四点,一天只能睡四个小时。三四年下来,真的很累,感觉自己真的要折寿了。

值得庆幸的是,后来我回到了广州,在全国第二大中文网站当个小编辑,又开始跟喜爱的汉字打交道了。编辑的薪水不高,但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我想做的事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学习,2008年4月,我终于拿到了汉语言文学本科段的毕业证书,实现了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的飞跃。

中文学习告一段落了,我暂时不想继续考研读硕士博士,那些都比较虚,我要务实点。

儒家的“立德、立功”是与我无缘了,那么我就“立言”吧。于是,在2007年8月后,我就开始写小说了,一直写了9个月,写到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才写完第一稿。那天刚好是我的29岁生日,也是世界护士节,同时也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地震,举国哀悼3日。有些事情就是很凑巧地撞到了一起。之后,又是奥运会,举国欢庆。所以我一直低调地修改了一遍又一遍,打算在2008年年底出版。

小说是根据个人的经历改编的,算得上是自传吧,我想把自己前半生的感情经历好好总结一下,希望能给朋友们带来一些启发。

小说名为《我们的爱情不打折》,写的人物是真实存在的,但百分之五十的情节是编造的。我固执地认为,只有这样才给人一种更真实的感觉。无论怎样,我还是老套地说一句“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见鬼”。

现在回想起来,大学毕业几年来,一路坎坷,但我还是很幸运的。当我最初作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并毅然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时,我的父母亲都是绝对支持我的。当我决定要出书时,我的父母还是支持我的。尤其是我七十多岁的老父亲,为我出书的事跑前跑后,并表示,书一定要出,就算是倾家荡产,卖房子也要出!当然,我家里是没有什么财产可以卖的。但有父母亲精神上的全力支持,我已经相当满足了。比起日本文坛“情爱小说第一人”的渡边淳一来说,我幸运多了。

我坚信,只要愿意为了心中的梦想,一直勇敢地往前走,总有一天,我也会像渡边淳一一样,在文学上取得辉煌的成就的。

我们人类,不管活到什么岁数,总有太多的思索、烦恼与迷惘,但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这些,只会安于现状,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青春的完结。我要永远往前冲,无所畏惧,青春万岁!

最后,在这里,我要特别鸣谢我可敬可爱的老父亲老母亲,还有那些曾经给我提供帮助的亲人和朋友!

燕笑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们的爱情不打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燕笑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57005
开本 32开
页数 3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9-07-01
首版时间 2009-07-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4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