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选集)
内容
编辑推荐

《罪与罚》一开始就描写主人公杀人前一天所作的准备及其复杂矛盾的心理,随后即是血淋淋的杀人场面。第二部至第六部则是凶手那宛如地狱般的内心世界的刻画。当然,书中还有许多其他人物和线索,如马美拉多夫一家的命运、自觉地受苦受难以洗刷灵魂的索尼娅、“一切为了个人”的“聪明人”卢仁、卑劣的酒色之徒斯维里加洛夫、负责侦讯工作的预审官波尔费利等等,但这些人物和线索都是为这条主线服务的。在小说中,作家陀妥耶夫基运用连续的内心独白、对话、争论以及梦幻等形式,描写了主人公行凶前后的心理变态、怀疑症、热病、与亲人的疏远、下意识的行动、精神分裂式的压抑、苦闷、发狂……把一颗在苦难中绝望挣扎的灵魂剖析得淋漓尽致。那昏暗的烛光下杀人犯与卖淫妇抱头痛哭的图景,拉斯柯尼科夫自首前与母亲生离死别的场面,深深地印在读者心中。

内容推荐

陀妥耶夫基(1821-1881),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罪与罚》是他的重要作品。

《罪与罚》小说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大学生。他受到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伊凡诺夫娜的盘剥后心生不满,于是在一个夜晚杀了伊凡诺夫娜,同时也错杀了她的妹妹。他犯罪后心灵饱受煎熬,几乎精神崩溃。后来在女友和妹妹等人的帮助下,投案自首。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第六部

尾声

试读章节

“一个半卢布!”年轻人嚷了起来。

“随您的便,”老太婆把表还给了他。年轻人把表接过去,气得刚要走开,但马上又改变了主意。他想起,没有别处可去,而且他到这儿来还另有目的。

“给我钱吧。”他粗声粗气地说。

老太婆把手伸进衣袋里去摸钥匙,然后走到门帘后面的另一间屋里去。年轻人独自留在屋子中间,一面好奇地听着,一面想着。他听出她打开五屉柜的声音。“准是上面的一个抽屉,”他想。“那么,钥匙是放在她右边衣袋里的……都串在一起,串在一个钢圈上……其中有一把最大的,有别的钥匙的三倍大,有很多锯齿。这当然不是开五屉柜的钥匙,可能还有别的什么首饰盒或是小箱子吧……这应当弄清楚。小箱子的钥匙都是那样的……可是,这实在太卑鄙了……”

老太婆回来了。

“给您钱,先生:一个卢布,每月应付十戈比利息,一个半卢布,我得预先扣下十五戈比利息。但是您先前借过两个卢布,按同样的利息计算,您应当预付二十戈比。合起来一共三十五戈比。所以您现在用表作为抵押还可以得到一卢布十五戈比。喏,请收下。”

“怎么!现在只有一卢布十五戈比了吗?”

“一点不错。”

年轻人没有争论,把钱收下了。他朝老太婆望着,却不忙着走出去,仿佛还有什么话要说,或者还有什么事要做似的,但又好像他自己都不知道他究竟想干什么……

“阿廖娜·伊凡诺夫娜,过一两天,也许找还要拿一件东西来……一只银的……很好的……烟盒,等我从朋友那儿取回来以后……”他心乱得说不下去了。

“那时候再谈吧,先生。”

“再见……您总是一个人在家吗?您妹妹不在家?”他走到过道的时候,竭力装出很随便的样子问道。

“先生,您找她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特别的事。我不过问问罢了。您马上就……再见,阿廖娜·伊凡诺夫娜!”

拉斯柯尼科夫在极端纷乱的心情中走了出去。这种纷乱的心情越来越厉害。走下楼梯时,他甚至停了两三次,仿佛有什么事突然使他吃惊似的。他走到大街上,终于喊叫了起来:

“啊,上帝!这一切是多么丑恶啊!难道,难道我……不,这是胡说!这太荒唐了!”他斩钉截铁地加上了几句。“难道这种可怕的念头能钻进我的脑子里来吗?可是我的心居然会想到这么肮脏的事!主要是:肮脏、卑劣、可恶、可恶!……而我整整一个月都在……”

可是,他既不能用言语,也不能用感叹来表达出自己的激动。在往老太婆家里去的路上就开始压迫和扰乱他的心灵的那种无限憎恶的情绪,这时已经发展到这样的高度,表现得这样明显,以至他简直不知道怎样摆脱自己的苦恼才好。他像个醉汉似地顺着人行道走去,连撞到行人身上,他也没有察觉,直到走上下一条大街的时候,他才清醒过来。他朝四下望了望,才发现自己正站在一家小酒馆旁边,进酒馆必须从人行道沿着阶梯下去,走进地下室去。正在这当口,有两个醉汉走出门来,他俩互相搀扶着,对骂着,走上了大街。拉斯柯尼科夫没有多考虑,就立刻向下走去。他从来没有进过酒店,可是现在他觉得头昏眼花,而且渴得火烧火燎的难受。他想喝点冷啤酒,因为他认为他突然感到身体衰弱是由于饥饿的缘故。他走到一个又黑又脏的角落里,在一张发粘的小桌子前坐了下来,要了一瓶啤酒,贪馋地喝完了第一杯。立刻觉得全身松快了些,思路也清晰了。“这全是胡扯,”他满怀希望地说,“根本就没什么可惊慌的!这不过是身体失调罢了!只消喝一杯啤酒,吃一块干面包,马上脑子就会正常,思想就会清醒,意志就会坚强起来的!呸!这一切是多么微不足道啊……”但是,尽管抱着这样鄙夷的蔑视态度,他现在显得很高兴,好像突然卸下了一副可怕的重担。他友好地向屋子里的人扫了一眼。但即使在这一刻,他也朦胧地预感到,他这种好转起来的心境也是病态的。

这时,小酒馆里的人已经寥寥无几。除了他在阶梯上遇到的那两个醉汉以外,随后又有一大帮人——五个男人带着一个姑娘,拿着手风琴一窝蜂地出去了。他们出去以后,屋里就显得静悄悄、空荡荡的了。剩下一个外表像是小市民的人,正坐在那儿喝啤酒,脸上带有几分醉意;还有一个是他的同伴,又胖又大,长了一脸灰白胡子,身穿腰间打褶的短外套,已经喝得烂醉如泥,正躺在长凳上打盹,有时他忽然迷迷糊糊地伸开两臂,把手指头弹得嘎巴嘎巴直响,将上半身上下起落着,但又不从长凳上坐起来,并且哼着一支胡说八道的小调,竭力追想着诸如此类的唱词:

把老婆爱抚了一整年,

把老婆爱一抚了一整一年……

或者突然醒过来,又唱道:

我走在波德雅切大街上,

找到了我从前的女人……

但是没有人分享他的幸福。他那位沉默寡言的朋友对他这一切发作甚至抱着敌视和怀疑的态度。屋子里还有一个人,表面看去,像个退职的官吏。他单独坐着,面前有一个小酒壶,他不时喝一口,向四下望望。他看起来也是心神不安的样子。P9-11

序言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部浸透着血和泪的社会悲剧,一部酣畅淋漓地剖析一个罪犯内心世界的心理小说,一部举世公认的、震撼灵魂的世界文学名著。

如书名所示,小说是以刑事犯罪为题材的,写的是罪与罚。主人公——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为贫困所迫,不得不中途辍学。他住在一间租来的、像个衣柜似的陋室里,整日像只猫似的躲着催租的女房东,靠母亲省下来的一点抚恤金和借债过日子。在走投无路的困境中,经过苦思冥想,他头脑中产生了一种“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凡的人,低等人,他们只是繁衍同类的材料,必须俯首帖耳地做奴隶;另一类是“非凡的人”,他们是统治者,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可以随意杀人。为了从困厄中挣扎出来,为了不再连累母亲和妹妹,同时也是为了实践一下自己的“理论”,来检验自己到底是个和大家一样的“虱子”,还是一个“非凡的人”,他铤而走险,举起发抖的双手,用斧子砍死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抢走她的钱和首饰,继而为灭口又狠心杀死了她的妹妹。事情虽然于得不那么顺利,但由于种种巧合,他竟安全地逃离了现场。警方也始终没能找到确凿的证据,而且后来还出现了一个“替身”?嫌疑犯米柯尔卡向警方自首,“供认”是他杀死了老太婆。此时真正的凶手拉斯柯尼科夫几乎可以完全逃脱法律的惩罚了;然而,他却没能摆脱掉另一种更可怕的惩罚——道德与良心的惩罚,而且,这惩罚先于犯罪:自他萌生杀人念头的时刻起,他的内心便成了一个永不安宁的战场。人性与反人性、良知与他的“理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他为那“荒唐的”念头感到厌恶,不相信自己真会去做“那件事情”,直到行凶前的最后一刻他还在犹豫:“不如回去吧?”杀人后,他便陷入了痛苦的精神折磨之中。他得了热病,昏迷三天三夜,发高烧,做噩梦,动辄歇斯底里大发作;他开始厌烦世上的一切,甚至对自己的母亲和妹妹也产生一种生理上的憎恶;他对什么都怀疑,却又神经质地一次次暴露自己,甚至下意识地再次去凶杀现场拉门铃,重温“当时那种又痛苦又可怕的丑恶感觉”。他的精神防线彻底崩溃了,他痛心地说:“难道我杀死了老太婆吗?我杀死了我自己,而不是老太婆!我一下子把自己毁了,永远地毁了!”在妓女索尼娅“爱”的感召下,他终于去自首了。

《罪与罚》写于一八六六年,那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社会急剧动荡的年代。广大劳动人民在崩溃的农奴制和急遽发展的资本主义双重压迫下,缺衣少食,饥寒交迫;而各种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潮、无政府主义思潮则应运而生。在《罪与罚》发表前后,已有不少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家提出并宣扬“强者的权利”和“超人哲学”,这理所当然地引起许多正直人士的谴责和批判。但是,谁也没有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以巨大的艺术力量暴露出这一憎恨人类的“理论”的野蛮本质及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出身于一个医生家庭。四十年代他曾与俄国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接近,并参加过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俄国最早的进步知识分子革命组织,因而于一八四九年被捕,被判处死刑,只是在临刑前几分钟被沙皇赦免。刑场上的经历,十年监狱、苦役以及流放生活,对于他的身心产生了可悲的影响。四十年代末他人狱时是一个具有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无神论者;十年后,当他从流放地回到彼得堡时,成了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和君主主义者。《罪与罚》便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六十年代重返文坛后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体现了作家创作成熟时期的思想——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他怀着巨大的同情描绘了拉斯柯尼科夫一家和马美拉多夫一家所处的上天无路、人地无门的绝望处境。小官吏马美拉多夫因酗酒而被解雇,一家大小六口无以为生,大女儿索尼娅不得不彳亍街头,出卖肉体。后来马美拉多夫被车轧死,他的老婆发了疯,带着三个幼小的孩‘子沿街卖唱乞讨,最后吐血而死。马美拉多夫曾对拉斯柯尼科夫说:“您明白不明白,一个人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是什么滋味?”“总得让每个人都有条路可走啊!”这是一种多么绝望的呼喊,一幅多么凄惨的图画!

然而,在清醒地提出一系列尖锐的社会矛盾之后,作家却诉诸于人的天性和宗教;企图用宗教和伦理的方式去消灭恶,去解决社会问题。在《罪与罚》中,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在经历了种种精神上的痛苦折磨之后,终被索尼娅“为全人类自觉地受苦受难”的基督教思想所感动,他决心把她的信仰当做自己的信仰,决心“等待和忍耐,他们还得等待七年;在这之前,将要受到多少难以忍受的苦难,享受多少无限的幸福啊!但是,他已经复活了。”这就是作家心目中人的“复归”,就是作家宣扬的通向“黄金时代”的必由之路。而这正是作家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在文学创作中的反映。

《罪与罚》充分显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主要艺术特色: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复调结构,悲剧体裁,巧妙的布局,紧张的情节……特别是深刻的心理分析。一八六五年,作家在写给杂志主编卡特科夫的信中,介绍自己这部未来的作品是“一起犯罪行为的心理分析报道”。小说一开始就描写主人公杀人前一天所作的准备及其复杂矛盾的心理,随后即是血淋淋的杀人场面。第二部至第六部则是凶手那宛如地狱般的内心世界的刻画。当然,书中还有许多其他人物和线索,如马美拉多夫一家的命运、自觉地受苦受难以洗刷灵魂的索尼娅、“一切为了个人”的“聪明人”卢仁、卑劣的酒色之徒斯维里加洛夫、负责侦讯工作的预审官波尔费利等等,但这些人物和线索都是为这条主线服务的。在小说中,作家运用连续的内心独白、对话、争论以及梦幻等形式,描写了主人公行凶前后的心理变态、怀疑症、热病、与亲人的疏远、下意识的行动、精神分裂式的压抑、苦闷、发狂……把一颗在苦难中绝望挣扎的灵魂剖析得淋漓尽致。那昏暗的烛光下杀人犯与卖淫妇抱头痛哭的图景,拉斯柯尼科夫自首前与母亲生离死别的场面,深深地印在读者心中。

长期以来,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直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对他的评价褒贬俱存,毁誉不一。但不论赞颂的,还是谴责的,却又都一致承认他是个天才,不过在天才二字前面冠以不同的修饰语:或“人道的天才”,或“残酷的天才”,“病态的天才”……而高尔基则称他为“恶毒的天才”,高度地评价了其艺术才能,又尖锐地批判了其有害的思想。今天,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祖国被公认为堪与托尔斯泰并驾齐驱的文学巨人。在欧洲,一百多年来,他的声誉越来越高,他的创作思想和独特的创作方法对许多欧美作家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少现代主义流派都尊奉他为自己的先驱。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俄国作家之一,在我国也有广泛的影响。陀思妥耶夫斯基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他的代表作《罪与罚》这部催人泪下的社会悲剧,卓越的社会心理小说,无可争辩地在浩繁的世界文库中占有一个显要的位置。

刘开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选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朱海观//王汶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15238
开本 32开
页数 6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76
出版时间 1982-10-01
首版时间 1982-10-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44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358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