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近看项英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汇集作者20多年来对项英研究的考证、论文以及书信交流材料,按专题编排,内容丰富充实,对一些旧有认识和富有争议的问题,以充分的材料和严密的论证,有力地纠正了不实之词和认识偏差,还历史的本来面目,给人物以公正评价。

内容推荐

《近看项英》一书,收录了57篇(条)材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项英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的光辉实践。其中:(1)综合研究。包括:项英生平、条目、,辞条和纪念文章,共5篇。(2)专题研究。包括:项英在武汉、项英在上海、项英在莫斯科、项英在皖南等,共26篇。(3)学术争鸣。包括:评价项英不宜用领袖语录对号等,共4篇。(4)书信往来。包括:怎样看待红军时期的项英、建议兴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等,共9篇。(5)访谈要点。包括:怎样看待皖南事变等几个问题,共3篇。(6)史实考证。包括:项英是否由王明派到中央苏区夺毛泽东的权的、党中央批准军部移苏南项英为什么没有走等,共9条。(7)项英生平大事年表。这是笔者继《为将帅书写辉煌》以后的第二本文集。愿它对读者了解党史、军史、革命史有所帮助。

目录

前言/1

综合研究

项英同志生平(1990年4月)/3

项英生平(2000年9月)/5

项英条目(2006年10月)/7

项英辞条(2008年11月)/10

项英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永留人间——纪念项英诞辰110周年(2008年)/12

专题研究

项英在武汉(1998年5月)/23

项英在“二七”大罢工中(2008年4月)/31

项英在上海(2008年5月)/43

项英与沪西日商纱厂工人二月罢工(2008年5月)/59

项英在莫斯科(2008年6月)/65

项英在军委领导岗位上(2002年8月)/74

项英与“八一”建军节(2007年)/86

项英与中华苏维埃的创建和早期实践(2001年12月)/91

南方红军游击队对红军主力长征胜利的贡献(2006年10月)/101

项英与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1984年1月)/106

项英找党到南京(1991年9月)/125

项英应召赴延安(2008年7月)/134

项英从武汉到南昌(2008年7月)/148

项英在皖南(1985年12月)/167

项英参加党的六届六中全会(2008年8月)/180

项英同儿女的短暂团聚(2008年8月)/19l

项英与“孤岛”时期上海人民的革命情谊(2008年4月)/195

项英与叶挺之间(1997年)/203

新四军皖南部队未及时北移之责(2008年10月)/215

错杀高敬亭不应责怪项英(1999年1月)/220

项英最后两个月(2002年8月)/227

关于公正评价项英功过的几个问题——在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暨军部分会召开的皖南事变历史研讨会上的发言(1991年11月21日)/239

项英军事实践的重要历史见证——写在《项英军事文选》正式出版之时(2003年10月)/255

项英历史原貌恢复的艰难历程(2006年5月)/265

说项英怒杀其妻张亮纯属讹传(2005年3月)/277

电视剧《浴血坚持》有些乱(2008年12月7日)/282

学术争鸣

坚持实事求是公正评价项英——兼与童志强商榷(1988年1月)/287

评价项英应实事求是——评童志强纪念刘少奇的文章(1999年1月)/296

评价项英功过不宜用领袖语录对号——兼与志平商榷(1990年4月)/299

说项英批准杀张辉瓒毫无根据(2008年11月)/307

书信往来

怎样看待红军时期的项英——给一位红军老同志的信(1998年10月25日)/317

应客观看待项英在皖南时期的业绩——给安徽驻军一位负责同志的信(1997年8月12日)/322

对加强皖南新四军和项英宣传的建议——给安徽杨明同志的信(1997年6月27日)/330

建议加强对新四军前期业绩的宣传力度——给安徽泾县《云岭》杂志编辑部的信(2001年8月22日)/333

新四军军部在南昌的展览内容应当充实——给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信(2002年1月4日)/335

杨尚昆谈对项英和《项英传》的看法——项苏云给王辅一的信(1996年12月)/336

童志强胡编乱造攻击项英值得关注——给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

胡立教的信(1999年1月10日)/338

建议兴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2005年9月3日)/341

引用伟人批评项英的话要慎重——给皖南一位作者的信(2008年3月28日)/344

访谈要点

对编写泾县抗战期问党史的看法(2008年6月4日)/349

研究新四军在皖南应注意哪些特点(2007年7月7日)/350

怎样看待皖南事变的几个问题(2008年8月)/352

史实考证

一、项英是否由王明派到中央苏区夺毛泽东的权的?/359

二、项英在红军主力离开苏区后没有及时分散开展游击战争是否是大的失误?/359

三、项英是否未能在上海、南京失陷前就指挥新四军进入敌后致错失了开展华中游击战争的时机?/360

四、项英是否在党中央、毛泽东一再督促后才被迫指挥新四军部队进入敌后?/360

五、项英1938年讲“一切经过统一战线”是否是受王明的影响?/361

六、项英将第一团调回皖南是否是故意削弱苏南敌后的力量?/361

七、党中央批准军部移至苏南项英为什么没有走?/361

八、叛徒刘厚总是不是项英的贴身副官?/362

九、项英是否错失从星潭突围的时机?/362

项英生平大事年表(1898一1941年)/364

试读章节

项英早年在武汉从事工人运动,是他革命生涯中的一段重要实践,在第一线同帝国主义势力、封建军阀和反动资本家进行了坚决斗争,反映出他对广大工人谋福利、求翻身解放的优秀品质,展现了他的组织才能和细致的工作方法,经受了锻炼和考验,赢得了广大工人的信赖。

一、在共产党未成立前领导武昌纺织工人罢工

1913年,年仅15岁的项德隆,考入武昌城模范大工厂(纺织厂)当学徒。当时学徒生活很苦,收入微薄,经常挨打受虐待,经受不少折磨。他为了生活,只好将苦水吞咽下去。3年满师后,他年已18岁,留厂当工人。1917年传来的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消息,1919年“五四”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都对他产生很深的影响,心中便开始向往着革命了。当年,他在武汉董必武、陈潭秋创办的工人夜校中,听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知识,学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开始懂得工人受压迫、被剥削的根本原因,明白了工人要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改善生活待遇要靠自己团结起来去争取。他便下决心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出力,参加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斗争。

从那时起,项德隆便在自己所在的工厂中,自发地从事工人运动。开始,他只在少数工人中秘密活动,后逐步扩大到几十个人。

1920年4月,即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前一年,项德隆利用所在工厂工人受工头虐待和工资低微的不满情绪,选择棉布在市场畅销的有利时机,成功地发动了罢工。当时,棉布在市场上畅销,工人罢工停产直接影响到资本家的利益,停产愈久,影响愈大。资本家对工人的罢工感到震惊,怕罢工无限期拖下去,影响生意,被迫很快答应工人要求,给工人赔礼道歉,将工人痛恨的工头开除出厂,给工人增加工资,还答应要改善工人劳动条件。项德隆领导的罢工斗争取得了胜利。这是武汉纺织工人第一次罢工斗争。它使工人们扬眉吐气,激发起反抗剥削、压迫的热情,看到组织起来的巨大力量,纷纷参加会。于是,项德隆便很快组织起全厂性的工会。

项德隆第一次领导罢工斗争的胜利尝试,使他提高了开展工人运动的信心,增强了同资本家作斗争的勇气。

二、受党指派创办铁路工人俱乐部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决议,把发展工人运动作为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强调要大力发展工会组织;同时,成立中罔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公开指导工人运动的总部机关,还出版了《劳动周刊》。“一大”代表、中共武汉地区委员会书记包惠僧于10月返回武汉,奉命组织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着手开展劳动组合工作,但一时难以找到合适人选。

就在这时,项德隆从《劳动周刊》上得到消息,写信给包惠僧。希望参加工会工作。包惠僧两次面试考察,认为项德隆是合适人选,决定吸取他参加工会工作,并派到京汉铁路南段江岸组织工人俱乐部。

1921年12月,项德隆前往江岸龙_乇庙,挂起江岸工人俱乐部的招牌,在各帮口工人领袖配合下。向工人们宣传全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布的《劳动法原则》,包括保障工人政治上的自由、提高工人的工资福利、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等主张,深受工人的拥护。他宣传工人只有团结起来、联合起来才有力量的道理,逐步消除了各帮口的矛盾;通过开展文体活动,密切了同工人的关系;通过办工余夜校,帮助工人学习文化、懂革命道理,把广大工人组织起来。

1922年1月22日,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正式成立。会场上挂出对联:右边是“机器巧夺天工”,左边是“劳动创造世界”,横幅是“劳工神圣”,吸引着到会工人群众。会上,项德隆报告了江岸铁路工人俱乐部的筹备经过,讲述了成立工人俱乐部的性质、任务,包惠僧作了《新文化运动与工人运动》的报告。会议通过了组织公约。宣告京汉铁路江岸丁人俱乐部正式成立。项德隆当选为十事之一。

江岸工人俱乐部成立后,项德隆和俱乐部成员一起,同厂方进行交涉和斗争,在维护工人利益方面取得了进展:原来工人病假不发工资,改为14天以内仍发工资;赶走厕所看守,工人上厕所不受限制了;工人出厂要搜身被废除了;工头对工人不得随意罚款了。项德隆为工人办实事。使工人俱乐部威信大增,部员增加到3000人。这些,中共武汉党组织都很重视。

同年4月。由包惠僧介绍,项德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的会上表示: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干一辈子。项德隆入党后,便把写文章用的化名“夏英”同本名合起来为“项英”,此后直到牺牲,都叫项英这个名字。

同年6月1日,江岸车辆厂发生了工人黄宝成被总查票程炎和护车巡长姜道生毒打,并关进车站警务室的事件。程炎还扬言:“老子打了、押了,看你俱乐部能把我怎么样?”项英听了黄宝成妻子的哭诉后,意识到这是对工人俱乐部的挑衅,关系到工人俱乐部能否存在下去的政治事件,必须坚决斗争。他和俱乐部几个干事商量后,连夜起草宣言,写成报道,揭露程炎、姜道生殴打和关押黄宝成的罪行,提出查办凶手、赔偿损失、鸣放鞭炮、赔礼道歉等条件,表示达不到目的,决不罢休。第二天,宣言在武汉三镇广为散发,报道很快在《汉口新闻报》上刊出,得到社会各界的同情和支持。江岸车辆厂法国厂长杜拉克得知后大为吃惊,怕工人罢工、事态扩大,急忙打电话给京汉铁路南段局长冯法,要他马上解决。冯法打电话给车务处长汪奎龙,要他答应工人俱乐部提出的全部条件。在工人俱乐部门前举行的大会上,汪奎龙秉承法国厂长杜拉克和京汉铁路南段局长冯法的旨意。向工人们赔礼道歉,鞠躬作揖,表示答应工人俱乐部的全部条件;为非作歹的“活阎王”程炎和姜道生低头弯腰,连声认罪。这次反击程炎、姜道生殴打和关押工人黄宝成的斗争,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既维护了工人的利益,又大大提高了工人俱乐部的威信。

不久,江岸工人俱乐部改称江岸铁路工会,项英为书记。P23-25

序言

2008年,是在中国革命史、党史、军史上有重要影响的项英诞辰110周年。为缅怀项英这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革命业绩和高尚品德,笔者根据党史专家的提醒,将1995年出版的《项英传》增补了新发现的史料、党中央批准为项英举行诞辰百年纪念时对他作出的新评价等内容,形成了《项英传》(修订本),于2008年4月出版以后,再将笔者20多年来为项英研究发表的文章、书信往来、访谈要点、史实考证等,加以挑选、调整、斟酌,整理为《近看项英》的文集,奉献给读者。

《近看项英》一书,收录了57篇(条)材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项英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的光辉实践。其中:(1)综合研究。包括:项英生平、条目、辞条和纪念文章,共5篇。(2)专题研究。包括:项英在武汉、项英在上海、项英在莫斯科、项英在皖南等,共26篇。(3)学术争鸣。包括:评价项英不宜用领袖语录对号等,共4篇。(4)书信往来。包括:怎样看待红军时期的项英、建议兴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等,共9篇。(5)访谈要点。包括:怎样看待皖南事变等几个问题,共3篇。(6)史实考证。包括:项英是否由王明派到中央苏区夺毛泽东的权的、党中央批准军部移苏南项英为什么没有走等,共9条。(7)项英生平大事年表。这是笔者继《为将帅书写辉煌》以后的第二本文集。愿它对读者了解党史、军史、革命史有所帮助。

《近看项英》一书,是笔者在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大背景下,取得的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之初,党中央批准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由军事科学院组织全军各大单位编写,解放军人物学科由总政治部干部部负责组织,其中[项英]条目委托笔者撰写。笔者明知这是个艰巨的任务,为支持总部领导机关工作,还是接受下来。此后被推到了研究项英的第一线。从这时起,笔者始终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求真务实的要求,不受原来对项英评价的框框所束缚,走访熟悉项英的那些老领导和当年在皖南新四军军部工作的老同志来了解项英的真实情况,从到档案馆寻查史料中弄清党中央在皖南事变前各个历史时期对项英的评价都是肯定的,在皖南事变后涉及项英的材料多是批判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历史事实说话,肯定其业绩,指出其不足,写出初稿,以征求意见稿的形式征求意见,搞清了熟悉项英的那些老领导和党史部门的看法,为客观公正地评价项英创造了条件。主编单位对条目文稿在组织评审、反复斟酌后,于1984年12月正式上报,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和中央党史研究室的肯定和赞许,也得到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和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的认可。这样,《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的[项英]条目就定下来了,对客观公正评价项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86年1月,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通讯》、《军吏资料》、《革命史资料》3个刊物上同时发表出来,得到广大新四军老同志的赞同。这是公正评价项英的早期成效。

1990年,时任国家主席、中共中央党史领导小组组长杨尚昆为项英作了“项英同志浩气长存”的题词。1995年,经中央党史研究室专家审定后,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笔者13年的研究成果、42万字的《项英传》,为客观公正评价项英提供了史料。1998年5月,经党中央批准,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央党史研究室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项英举行了诞辰百年纪念座谈会,称赞“项英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党和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的名将之一”,使学术界数十年对项英功过评价的争鸣画上了圆满句号。在这期间,党史、军史和百科全书对项英都作了客观评价,中央办公厅批准在武汉、皖南云岭为项英竖立铜像,中央军委批准编《项英军事文选》,中央电视台依据《项英传》摄制了项英文献资料片。这就使项英基本恢复了历史原貌。  研究项英的过程,是笔者深入学习党史、军史、革命史的过程,也是深入学习项英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的过程。参与组织《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条目编撰,并任解放军军史学科副主编;参与领导《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编纂,并担任了解放军军史、战吏、人物3个学科条目的终审,使笔者学到了党史、军史、革命史更多的知识,接触到更多的史料,了解到各个历史时期那些复杂的大的背景情况,为深入研究项英、客观评价项英创造了条件。项英在革命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革命信念,坚强的组织观念,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勇于拚搏和实干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和扎实细致的作风,都使笔者终生难忘,激励笔者更多更好地为党电、军史、革命史研究服务。

笔者在研究项英的过程中,得到了陈丕显、李一氓、胡立教等老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得到了王成斌、奚原、张服膺、李维民、周世昌、蒋风波、孙华民、罗友琳、薛文浩、阎景堂、姜廷玉、李志光、王秀鑫、萧淮苏、霍海丹、贾京玉、王维、左英、邓旭初、王征明、杨文玉、任立国、殷文浓、刘佳辉、陈刚等同志的关注和帮助,得到了张学亮、王兆琴、宋跃金、董丽明、王晓方等同志许多具体帮助,得到了项英女儿项苏云、孙子项阳及其家人的支持和帮助,得到了老伴张玉萍和儿女及亲朋的关心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项英作为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创建新中国的先驱者,他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奋斗了一生,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近看项英》一书,既是对这位为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老革命家的缅怀,也是对庆祝新中国建国60周年的献礼。祝我们伟大的国家,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阔步前进,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王辅一

2009年1月2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近看项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辅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803400
开本 16开
页数 4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5
出版时间 2009-11-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0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2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3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5:19:16